说起 Steam 玩家和 Epic Games 之间的微妙关系,这可不是一两天养成的。很多时候,你会听到 Steam 玩家们自豪地宣称自己的身份,同时又对 Epic Games 摆出一副不太友好的姿态。这背后其实掺杂了不少玩家的经历、游戏行业的运作方式,以及一些更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尤其是那些真心热爱游戏的玩家,会有这样的想法。
首先,得从 Steam 本身说起。Steam 可谓是 PC 游戏发行平台里的“老大哥”,很多玩家的第一款 PC 数字游戏就是通过它买的。这么多年下来,Steam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卖游戏的商店,它更像是一个庞大的游戏社区,一个集社交、交流、游戏库管理于一体的生态系统。
想想看,Steam 的用户界面友好,易于上手,而且它的核心功能——游戏库,做得非常出色。你买的游戏,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账号还在,随时都能重新下载。它提供了详细的游戏信息,用户评论,社区论坛,截图分享,还有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成就系统和创意工坊。尤其是创意工坊,这玩意儿简直是独立开发者和 mod 制作者的天堂,为无数游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对很多玩家来说,Steam 已经是一种习惯,一种信仰。在这里,他们能找到归属感,能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分享游戏的快乐。这种长久建立起来的用户忠诚度和信任感,是其他平台很难在短时间内企图撼动的。
玩家的身份认同: 对于许多人来说,“Steam 玩家”不仅仅是说你在哪个平台买游戏,它更像是一种身份的认同。Steam 伴随他们度过了很多游戏时光,见证了 PC 游戏的发展。Steam 上的成就、徽章、收藏品,都是他们游戏经历的“勋章”。因此,将自己定义为“Steam 玩家”,也是在宣示自己对 PC 游戏的热爱和对这个平台的忠诚。 对商业运作的警惕: 游戏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玩家们也不是傻瓜。他们能看到 Epic 的商业策略,尤其是在“独占”方面。他们担心这种激进的市场争夺会损害到玩家的利益,比如游戏价格的上涨,或者平台的选择被进一步压缩。所以,对 Epic 的不满,有时也是对这种商业行为的一种警惕和反弹。 群体归属感和网络文化: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也是有情绪的。当一部分玩家开始表达对某个平台的不满,并与其他玩家形成一种“我们 vs 他们”的叙事时,这种情绪很容易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平台传播开来,形成一种群体共识和文化。很多人参与进来,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真的对 Epic 有多大怨念,而是因为这是一种流行的观点,是一种融入群体的方式。 对“自由选择”的重视: 很多玩家认为,他们应该有权力选择在哪里购买游戏,而不是被强制导向某个平台。Steam 的开放性(尽管也有其自身的问题)让玩家觉得有更多自由度。而 Epic 的独占策略,则被视为对这种自由选择权的剥夺。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Epic Games 在不断进步。它在送免费游戏方面确实做得很出色,也逐渐在完善平台功能。有些开发者也认为 Epic 的分成更有利于他们。所以,这种“强调 Steam、厌恶 Epic”的声音,虽然普遍,但也并非所有 PC 玩家的态度。还有一部分玩家是“多平台玩家”,他们更看重游戏的质量和可玩性,哪个平台价格合适或者有独占内容,他们就会去哪个平台。
但是,那些坚持表达这种态度的玩家,他们更多的是在捍卫自己多年来在 Steam 上建立起来的游戏习惯和社区情感,以及对当前 PC 游戏市场商业运作方式的一种集体发声。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和观念的集合,而不仅仅是对两个平台简单的好恶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