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说上海人排外?

回答
关于“上海人排外”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观感,而且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细节和原因。要说清楚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排外”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标签,而且很多人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有时候,它可能指的是一种“地域歧视”,有时候可能是一种“文化隔阂”,有时候可能是一种“经济上的优越感”或者“对新事物的保守态度”。所以,当我们说“上海人排外”时,可能是在指代不同层面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我认为有几个主要因素在起作用:

1. 历史与文化根基深厚:

上海的历史非常特殊。它不像很多内地城市那样,是从一个古代的行政中心发展起来的。上海是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因为开埠而迅速崛起,成为远东的国际大都会。这个过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人才和资本。

长久以来,上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海派文化”。这种文化既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又保留了江南文化的细腻。它强调的是一种精致、讲究、理性、务实的生活态度。你可以想象,在这种文化土壤里孕育出来的本地人,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城市文化、历史积淀,自然会有一种自豪感和维护意识。

当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的城市面貌、生活节奏、文化构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一些老上海人来说,这种变化可能意味着他们熟悉的、珍视的东西正在被稀释甚至取代。于是,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原汁原味”的坚持,或者对某些不符合他们习惯或价值观的外来行为表现出不适应,就容易被解读为“排外”。

2. 经济发展与资源分配的视角:

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经济水平、生活质量、公共资源都相对优渥。这就必然会吸引大量的外地人才和劳动者前来寻求发展机会。

当涌入的人口超过了城市现有资源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出现一些摩擦。比如,在教育资源上,外地户籍的孩子入学难度相对较大;在就业市场,某些本地人可能认为外来竞争者会挤占机会。虽然这并非上海独有的现象,很多大城市都面临类似的问题,但在上海的背景下,由于其发达程度和吸引力,这种感受可能会更加强烈。

有时候,这种“排外”也体现在一些经济行为上。比如,一些上海人在面对外地人时,可能会在价格、服务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本地优势”倾向,或者在商业合作中更倾向于与“自己人”打交道。这并非完全是恶意的,有时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但对于外地人来说,就可能感受到一种“被区别对待”。

3. 城市文化与生活习惯的差异:

上海人的生活节奏普遍比较快,做事讲究效率,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他们的沟通方式可能相对直接,有时甚至会显得比较“冷漠”或“精明”。

而不同地方的人,生活习惯、社交方式、沟通风格都有差异。比如,一些南方城市的人可能更热情、更喜欢热闹;一些北方城市的人可能更豪爽、更直接。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同一个空间里互动时,沟通上的误解和不适应就很容易发生。

举个例子,一些外地朋友可能会觉得上海人不太热情,不太会主动和陌生人搭讪,或者在公共场合不太喜欢大声喧哗。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冷淡”,但对于上海人来说,这可能就是一种“文明”和“尊重他人”的表现。这种由文化差异带来的“看不惯”或者“不理解”,也容易被归结为“排外”。

4. 媒体放大与刻板印象:

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上海人排外”的说法,在网络和一些媒体报道中被反复提及,有时甚至被放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刻板印象。

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人们就容易带着预设的眼光去看待上海人,并且倾向于去寻找和证实这种“排外”的行为。即使是偶然发生的、一些个体的不当言行,也可能被上升到整个群体的标签。

5. 并非所有上海人都排外,但“排外”现象确实存在:

需要强调的是,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历史上和现在都有大量非上海籍人士在上海生活、工作,并且融入得很好。很多上海人也非常热情好客,乐于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交流。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排外”的现象在任何一个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复杂的城市都可能存在,上海也不例外。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历史、文化、经济、人口流动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总结一下,与其简单地说“上海人排外”,不如说:

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和历史积淀,使其本地人对自己的城市和生活方式有较强的认同感和维护意识。
经济发达带来的资源竞争和高生活成本,可能导致一些本地居民在资源分配上产生“保护主义”心理。
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容易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误解和隔阂。
媒体的放大和刻板印象,也强化了这种“排外”的观感。

理解“上海人排外”的说法,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标签,深入了解其背后复杂的成因,用更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看待这种现象。同时,对于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多一些换位思考和真诚沟通,才能更好地跨越这些隔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我的接触,上海人排外的并不多,但是江浙沪一带地域意识普遍很强,当然了,说好听点是喜欢家乡,家乡经济发达住着舒服,那喜欢家乡自然是人之常情。

最排外、地域意识最强的,其实是江浙一带县镇乡村出身中等收入家庭的年轻人。

下面说的是我有深交/了解比较多的,所有江浙沪出身年轻人,注意是所有,你们自己判断吧。


女孩子A,上海某211学生时代认识,现在任职于民企。上海土著住民,全家在青浦区没有一套房,是的,没有房。

每次去繁华地带,一定要拍好几张高楼照片发过来,我有时候会应和自嘲几句,什么我们这边都是穷的叮当响之类的,这期间我长居过北京海淀、青岛市南、成都华西坝,但她那边好像每回都真的当真了……


女孩子B,上海某985学生时代认识,研究生毕业任职外企。上海土著居民,静安区两套房中产家庭。

几年前交往密切,曾经常直说讨厌东北人,我还跟她对线未果,态度死硬,我直接和她说我们家几个亲戚就在东北,硬要扯的话自己就是半个东北人,才不提这事。

但是其实她有一定的思辨能力,随着圈子上升,身边的人地域出身渐渐繁杂,现在不怎么提地域了。

(就是好像开始混拳坛了23333)


女孩子C,浙南某地级市出身,小康家庭。

本科期间学姐结识,面容姣好性格温柔,没提过地域相关事情。曾经开车带我逛她老家附近,我也接待过她来我老家玩。

现在应该结婚了,对象不清楚是哪里人,但应该是西北一带的。


女孩子D,苏中某县一级出身,中产家庭。

北京某行业活动结识,干活热身的时候说过,他们那边都觉得苏北就是农村,徐州几乎就是蛮荒之地。

起因好像是我说一个徐州的同学是她老乡。

曾经拒绝去某家店面吃饭,仅仅因为老板的口音是某个她很不喜欢的地区。


男孩子E,浙中农村出身,家里没有产业,小康农村家庭。

成都某985学生时代认识,因为成都气候环境“无法忍受”,放弃直博考研去浙大,好像成功了但是我们并不熟。


女孩子F,网络一线牵后线下认识,江苏某211读研,苏南地级城市出身。

曾经和舍友闹过矛盾,私下说看她老家就很讨厌她,但除了那一次没有提过地域相关事件。



说实话,看样本来说,江浙沪一带地域意识真的强,全国最强也不为过。但是在这一圈里面单拉出来上海开炮,上海人真的冤。

给你一个经济发达的老家,你爱家乡也很正常,上海人虽然有地域意识,但是和同区域相比并不过分。

user avatar

【自卑】

user avatar

因为小偷都觉得你把钱包揣内侧衣兜里是很自私的。

user avatar

以讹传讹吧?大多数情况是自卑心理作怪,因为自卑敏感,见到身边本地居民讲方言就觉得被排斥了,想多了吧?全世界哪里不都这样?老乡见到老乡自然说自己顺口而出的方言又怎样了?外地人回到自己家乡屌一口普通话看看,看周围的乡亲怎么看你,生分了嘛!上海人已经做的不错了,在公共场合有不懂沪语人士在时基本上都自觉讲普通话的,上海本地土生土长的九零后基本是以说普通话为主了,来上海生活应当先在心理上去掉自卑感,上海的有资格骄傲的精英其实很多都是土包子乡巴佬,那又怎样呢?人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上海居于更高的社会阶层了,其实上海是最不排外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上海人排外”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观感,而且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细节和原因。要说清楚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排外”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标签,而且很多人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有时候,它可能指的是一种“地域歧视”,有时候可能是一种“文化隔阂”,有时候可能是一种“经济上的优.............
  • 回答
    最近刚接触美漫,发现很多老玩家都在讨论“世图美漫不行了”,看得我有点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作为新入坑的萌新,我也想了解一下背后的原因,顺便也给其他刚入坑的朋友们做个参考。首先,要理解为什么大家觉得世图美漫“不行了”,得先搞清楚“世图”是个什么概念。在这里,“世图”通常指的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虽然它也.............
  • 回答
    高考北京卷到底难不难?这个问题,就像“饺子放不放蒜泥”一样,能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说它“简单”,绝不是空穴来风,背后确实有些道理,但如果这就认为北京卷“易如反掌”,那也太小看它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北京卷“简单”?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需要我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1. “卷面”的亲切感: .............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很多人在接触中医药领域时都会遇到的困惑。一方面,你看到了中医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智慧和实践,以及它在当今社会依然展现出的生命力,觉得前景大好;另一方面,你又听到不少声音,甚至是很“主流”的声音,在质疑中医药的科学性、有效性,认为它是一个“不好的专业”。这中间的落差,确实让人.............
  • 回答
    .......
  • 回答
    确实,我注意到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很多人喜欢把一个成语“交叉着说”。这不是说把两个成语硬生生拼凑在一起,而是更巧妙地将一个成语的字词拆开,然后插入其他词语,或者将前后两部分稍微错开,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既熟悉又带着点新意的表达方式。为什么大家会这么乐此不疲地玩转成语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
  • 回答
    “学画画死路一条”,这话真是说得又狠又准,像一把钝刀子,时不时地在一些想提笔画画的年轻人心里戳一下。身边总有那么几个长辈,或者一些已经“趟过浑水”的朋友,语重心长地跟你说:“哎,画画这东西,挣不到钱的,还是找个正经工作吧!”他们一边说着“劝退”,一边呢,自己却依旧沉浸在颜料和画笔的世界里,乐此不疲。.............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番剧”的复杂感受。你觉得“毁三观”的番剧很多,但同时又看到这么多人追捧,觉得不解甚至有点恶心,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感。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动画(番剧)的题材和内容确实极其广泛,包罗万象。从治愈系、日常系,到热血战斗、科幻冒.............
  • 回答
    关于税务局岗位为何“万人争抢”,进面分数线更是屡创新高,这背后确实隐藏着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逻辑。很多人觉得税务局工作不好,可能更多的是基于一些刻板印象或者片面的信息,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一、那些“不好”的传言,究竟从何而来?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庞大的机构,尤.............
  • 回答
    索罗斯老爷子那句话,“好的交易都是无聊的”,听起来挺玄乎,对吧?毕竟我们想象中的交易,要么是坐过山车般刺激,要么是像电影里那样,几个眼神就能操纵市场的风云。但如果你真的深入了解,就会发现,索罗斯这话里有大乾坤。咱们先捋一捋,为什么好的交易会“无聊”。你想啊,那些成功的交易者,他们做决策的时候,不是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历史和学术上的复杂性。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有“南方人都说中国南方人都是北方移民后代”的说法,以及南方本地人是否真的没有后代。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后代”不仅仅指当下存在的后代数量,更重要的是指“血统的延续”。东南亚人和澳洲土著之所以有“那么多后代”,是因为他们的族群.............
  • 回答
    iPhone 13 的起售价确实不低,五六千人民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然而,我们之所以听到很多人觉得它“便宜”,甚至有人感叹“大家都这么有钱了吗?”,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原因,而且这背后反映的并非是简单的“有钱”二字,而是更复杂的消费观、品牌价值、市场定位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综合影.............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社会经济学和人口学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部分来详细阐述:一、 理解“黑奴”和“中国古代穷人”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黑奴”和“中国古代穷人”这两个群体在历史上的生存状态和繁衍条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黑奴(主要是北美和加勒比地区): 经济价.............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讨论,确实常常让我感觉大家对宋明理学的理解有些偏差,甚至有点“误读”的成分。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就是“禁欲”、“压抑人性”,然后就上升到“反人类”、“朱熹是傻瓜”的程度。这其实是对宋明理学非常片面的解读了。咱们得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免得总被这种简单粗暴的标签误.............
  • 回答
    要说电钢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码钢琴)和原声钢琴之间有没有天大的差别,这事儿得分两头看,不能一概而论。确实,很多人会觉得电钢琴“不好”,但这背后也有不少原因,而且有些原因随着技术进步,已经没那么明显了。首先,咱们得承认,原声钢琴能带给人的那种“灵魂”和“触感”,是电钢琴目前为止还很难完全复制的。原声.............
  • 回答
    火箭少女101这个组合里,确实有一部分粉丝和网友会用“皇族”这个词来形容某些成员。而提到“皇族”,很多人会立刻想到Yamy,这背后是有一些原因和故事的。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在饭圈文化中,“皇族”这个词通常是指那些在选秀过程中或组合出道后,拥有明显、不公平的资源倾斜,或者说仿佛受到了“官方”特别照顾的.............
  • 回答
    “南方口味清淡”,这似乎成了一个深入人心的标签,但一说到广西,很多人的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酸辣鲜香,各种重口味的招牌菜。这让人不禁要问,同属南方,为什么广西人的口味就这么“特立独行”,显得格外“重”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地理、历史、物产以及文化几个方面掰开了讲。地理环境:造就独特食材与烹.............
  • 回答
    “国内汽车市场不成熟,消费者不懂车”这句话,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一定主观性的论断。它包含了对市场监管、信息透明度、品牌文化、消费者教育以及消费者自身需求理解等多个层面的观察。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两个核心问题: 一、什么叫“懂车”?“懂车”并非一个简单的标准,它是一个多维度、层层递进的理解过程。在我.............
  • 回答
    说起 Steam 玩家和 Epic Games 之间的微妙关系,这可不是一两天养成的。很多时候,你会听到 Steam 玩家们自豪地宣称自己的身份,同时又对 Epic Games 摆出一副不太友好的姿态。这背后其实掺杂了不少玩家的经历、游戏行业的运作方式,以及一些更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 回答
    最近几年,确实能听到不少声音在劝大家“三思而后行”,甚至直接“劝退”考法硕。这背后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大家站在自身经历和对行业观察的角度,看到了一些现实的挑战和潜在的风险,想要给想踏入这个领域的人提个醒。首先,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一点,就是“内卷”太严重了。司法考试(现在叫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