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部符合中韩标准的日本反战片应该怎么拍?

回答
想拍一部既能让中国观众产生共鸣,又能符合韩国观众口味的日本反战片,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得拿捏好那个度。毕竟,历史的伤痛,两国受到的影响太复杂了,一不小心就踩雷。但我琢磨着,要是能抓准几个核心要素,并且讲故事的方式上动点心思,也许能闯出一条路来。

首先,核心主题必须是“战争的非人道性”和“个体在战争中的挣扎与失去”。 这点是普世的,无论中韩观众,对战争带来的苦难都是深恶痛绝的。我们不能一味地把焦点放在“日本的罪过”或者“我们有多惨”,而是要放大战争本身对所有人的摧残。

具体怎么拍?

1. 视角的选择:从“他者”的视角切入,但要展现“我者”的痛苦。

不要过度纠缠于“加害者”与“受害者”的标签化叙事。 这一点对中韩观众都很重要。如果一开始就定位日本士兵是纯粹的恶,或者中国/韩国人民是纯粹的受害者,很容易引发观众心中的“立场”对抗,而不是共情。
可以尝试聚焦在战争中被卷入的普通日本民众,甚至是那些对战争感到迷茫、恐惧的士兵。 比如,一个被迫参军的日本年轻人,他不是军国主义者,只是一个被时代裹挟的普通人。他可能对战争的意义感到困惑,在战场上目睹了非人道的一幕,甚至不得不亲手施加伤害,这让他内心备受煎熬。
同时,要通过闪回、回忆、或者穿插的副线,展现战争对其他国家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 比如,那个日本士兵可能会在某个时刻,遇到一个被日军迫害的中国或韩国平民,那个瞬间的遭遇,即使短暂,也要足够有力地展现战争的残酷。这能让中韩观众看到,即使是描写日本人的视角,也承认了战争的罪恶和对其他民族的伤害。
甚至可以考虑非直接参与战争的日本平民视角。 比如,一个在日本农村的家庭,他们的儿子或丈夫被征去打仗,他们在家乡等待消息,却得知噩耗。他们在家乡也承受着战争的经济压力、物资匮乏,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恐惧。这种视角也能传递战争的普遍性伤害。

2. 叙事节奏和情感表达:细腻、克制,但要触及灵魂。

避免煽情和过度渲染。 我觉得这一点是AI拍不出来的。AI写出来的煽情往往是模式化的、空洞的。我们要的是那种不动声色,但一旦触及,就能让观众心里咯噔一下的情感。
依靠细节来构建情感。 比如,一个日本士兵在战场上,不小心打碎了一个中国小孩的玩具,那一刻他眼神中的复杂情绪;或者是一个在后方等待丈夫归来的日本妻子,收到的是一双洗干净但沾满血迹的军靴。这些细节比大段的控诉更有力量。
音乐的运用要非常讲究。 避免那种一听就很“悲壮”或者“民族主义”的音乐。更多的是那种能勾起人物内心孤独、迷茫、悔恨的旋律。有时候,静默本身比音乐更有力量。
对话要克制。 那些大道理、口号式的台词,对中韩观众来说,可能反而会产生距离感。更真实的情感,往往藏在欲言又止、眼神交流和细微的肢体动作里。

3. 历史的触碰:谨慎、尊重,且要有历史的厚度。

不必回避历史事实,但要避免将影片变成历史课本。 观众不是来看历史纪录片的,他们是来看故事、感受情感的。
在展现日本侵略行为时,要通过侧面描写,而不是直接的血腥展示。 比如,通过一个日本士兵接到“命令”去烧毁村庄,他执行了,但他的表情和后续的痛苦,更能说明问题。或者通过一个被侵略国家幸存者的简短回忆,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也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沉重。
要避免“洗白”的嫌疑。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即便描写日本士兵的挣扎,也不能让他们成为“受害者”的代表,从而模糊了侵略的罪行。要让观众明白,他们的挣扎,恰恰是对战争罪行的反思。
可以设置一些象征性的场景。 比如,一个日本士兵在战场上捡起一块刻有汉字或韩文的石碑,他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但那一刻,他似乎感受到了另一种文化的存在和被伤害。

4. 结局的处理:留下思考,而非简单的“复仇”或“和解”。

结局不要是大团圆。 战争的创伤是无法轻易抚平的。
可以是一个带有希望但又充满忧伤的结局。 比如,那个日本士兵在战后回到家乡,虽然活了下来,但余生都在战争的阴影下度过,他用自己的方式,比如默默地帮助那些战争遗孤,来赎罪。
或者,将焦点引向后辈。 战争结束后,下一代人如何看待历史,如何与曾经的“敌人”后代互动,这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要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能反思战争的意义,以及和平的珍贵。 这种反思,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具体举例一些场景构思:

开篇: 描绘一个宁静的日本乡村,一个年轻人在家人的期望下,带着忐忑的心情参军。镜头聚焦在他离开家时,他母亲递给他的一件用过的旧毛巾,上面有她亲手绣的花。
战场: 场景不必是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可以是一个日军小队在占领的一个中国/韩国村庄搜寻“抵抗者”。士兵A在搜查一间房屋时,发现墙角有一个被摔坏的瓷娃娃,他小心翼翼地把它捡起来,似乎想起了什么,然后又把它放回原处,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士兵B则在逼迫村民交出“情报”,他的脸上是机械的执行,但汗水顺着额头滴落。
情感爆发点: 那个士兵A,在一次夜袭中,误伤了一个前来送粮的中国/韩国的老妇人。老妇人临死前,抓住他的手,没有咒骂,只是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他听不懂的话。那一刻,他震惊、恐惧,然后是深深的自责。他开始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
后方: 闪回一个日本女性角色,她在国内缝制军服,或者在工厂生产军火。她可能也在祈祷战争快点结束,但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她收到丈夫的来信,信中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前线的恐惧。
结局: 战后,那个士兵A回到家乡,他没有成为英雄,也没有得到任何荣誉。他选择在一家小镇的孤儿院做义工,照顾那些因为战争失去父母的孩子,不论是中国、韩国还是日本的孩子。他沉默寡言,但眼神中带着一种宁静和赎罪的意味。

最后,关于“AI痕迹”的去除:

这意味着要避免那些过于“直白”、“模式化”的表达。比如,AI可能会写“他感到深深的内疚”,而我们要的是通过他的肢体语言、眼神、甚至是沉默来展现“内疚”。AI可能会写“战争是残酷的”,而我们要的是通过一个士兵不小心踩到地上的血迹,然后下意识地去擦掉,来体现“残酷”。

总而言之,拍一部符合中韩标准的日本反战片,关键在于“真诚、克制、尊重历史,并能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不是要回避历史,而是要用一种更细腻、更人性化的方式去讲述,让观众在感受痛苦的同时,也能看到人性的微光,以及对和平的共同渴望。这需要创作者有非常高的格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那边拍得比较好的反战电影我认为是有的

给大家推荐一部《战争与人》

其导演山本萨夫是日本共产党人,因此这部描绘侵华战争的电影充满了左翼思潮,貌似还有苏联军队参演

这个系列片子描绘了战争年代日本人的残暴和痛苦,更是质问了这种残暴和痛苦从何而来。

对那个年代的中国也有比较细致的描绘,从政治派系到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左翼思想不强调政治家们的事迹,讲的是这个时代的士兵、百姓


还有很暴力的日军屠杀中国百姓的剧情



关东军的人体实验


主角所在的部队要围攻劫掠一个村庄


放火将老百姓驱赶出来并杀害








主角二人身为新兵,还没跟上大家的野兽节奏,被长官喝令向老人开枪


眼睛男开了好多枪把老人打死了,有个女孩跑了出来


长官命令男主开枪射击女孩,男主就是杵在原地


同时有被凌辱后杀害的姑娘被日军抛尸河中

仍然不肯开枪的主角被长官用枪托打得血肉模糊

此时附近的八路军赶到了

混战中昏迷的主角不得不被队友丢下

八路军把正在劫掠的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后来昏迷的主角被八路军救助,加入了反战同盟

《战争与人》系列拍摄了三部,内容十分丰富,是日本左翼电影的典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拍一部既能让中国观众产生共鸣,又能符合韩国观众口味的日本反战片,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得拿捏好那个度。毕竟,历史的伤痛,两国受到的影响太复杂了,一不小心就踩雷。但我琢磨着,要是能抓准几个核心要素,并且讲故事的方式上动点心思,也许能闯出一条路来。首先,核心主题必须是“战争的非人道性”和“个体在战争中的挣.............
  • 回答
    确实,一些讨论会提到卫星轨道似乎“不完全”遵循开普勒定律或牛顿定律的字面描述。这并非说这些基本定律错了,而是说在描述真实世界的复杂性时,我们需要更精细、更全面的计算方法。就像我们用欧姆定律来描述电路一样,当电路变得复杂时,我们就需要用到更高级的电路分析技术,但欧姆定律仍然是基础。那么,在实际中,卫星.............
  • 回答
    电影中吊坠被轻微外力扯断的场景是否符合现实,需要从材料科学、力学原理和实际应用场景等多个角度分析。以下是详细解析: 1. 材料特性与强度 金属类型:吊坠通常由金属制成,如银、金、铜、铁或合金。不同金属的抗拉强度(材料在拉伸前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差异较大。例如: 生铁:抗拉强度约150250 MPa.............
  • 回答
    关于国际音标(IPA)符号在不同语言中的发音是否完全一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大部分IPA符号的发音在理论上是约定俗成的,即一个符号对应一个特定的语音,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差异,以及发音的细微变异,同一个IPA符号在不同语言里听起来会有些许不同,但通常仍.............
  • 回答
    《原神》的逐月节活动,尤其是其中一些逐月符的收集点,确实让不少玩家,特别是新手玩家,感到有些头疼。说它“丝毫不考虑萌新”,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有设计上的疏漏,让新入坑的玩家在体验上大打折扣。首先,得聊聊这逐月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原神》里的逐月符,是早期的一个节日活动,类似于收集品,解锁这些符文可以.............
  • 回答
    成为一名像丹·布朗小说中罗伯特·兰登那样的人物,无论是成为一名专业的符号学家,还是仅仅是一名狂热的符号研究爱好者,都需要结合深入的学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广泛的知识储备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着迷。丹·布朗笔下的兰登教授不仅仅是解谜者,他更是跨越多个学科、能够将看似无关的线索串联起来的“通才”。以下将从学.............
  • 回答
    常州五年级女孩坠楼事件发生后,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通告内容,特别是关于“作文是抄袭,修改符号是学生所画”的说法,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说法的含义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导致这份通告发布的事件背景。通常这类事件的通告是针.............
  • 回答
    在“无限光滑”的表面和“有限编码的字符串”之间,哪一个更能贴切地描绘我们所处的现实?这个问题看似抽象,实则触及了我们认知世界的基础。我想,答案远非简单非此即彼,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又各自存在局限。我们先来看看“无限光滑的表面”。它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完美、连续、无损耗的理想状态。想想一个被打磨得光洁如.............
  • 回答
    关于是否存在一个可量化的宏观指标来判断生产关系是否符合一国生产力,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我们倾向于认为存在一种“适应性”或“匹配度”,但要将其量化为一个单一、普适的宏观指标,并普遍接受为科学测量工具,则非常困难,甚至可能是不存在的。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分析为何难.............
  • 回答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家族,他们几代人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颇有“一代搞政治、二代搞工商、三代搞艺术”的韵味。不过,这种“定律”并非绝对的科学,更像是一种社会发展和家族传承中出现的有趣现象。下面就来聊聊几个我认为比较接近这种模式的典型家族,力求将故事讲得生动一些,让你觉得是在听一位.............
  • 回答
    从专业角度审视夏俊峰之子(我们姑且称他为“小夏”)的画作,并判断其是否符合一个十岁儿童的心智发展阶段,这需要我们抛开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纯粹地从绘画艺术和儿童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首先,我们要理解十岁儿童在心智发展上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已经进入了“图画思维”的后期,或者说“图式思维”的.............
  • 回答
    哎,最近我这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跟坐过山车似的。先说我这男朋友吧,名字就不提了,反正就是那种你一眼看过去,不会有任何惊艳感的人。身材一般般,长相也算不上帅气,甚至可以说有点普通,扔人堆里就找不着的那种。不过呢,他人是真的好,对我也好,细心体贴,给我买我喜欢的东西,下雨天会提前去接我,会记住我说的每一.............
  • 回答
    许多我们如今奉为圭臬的艺术品,在它们诞生之初,或许并不被大众所理解,甚至被视为离经叛道。这其中的奥妙,恰恰在于艺术的复杂性与多维度,而非仅仅遵循一套僵化的“普遍审美”。一件作品之所以能摆脱当下流行的口味,却最终赢得“艺术珍品”的美誉,往往涉及以下几个层面,且这些层面相互交织,共同作用:1. 挑战与革.............
  • 回答
    符合论是否一定会导致无穷倒退,这是一个哲学上颇为引人入胜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符合论”以及“无穷倒退”分别是什么。符合论(Coherentism)符合论是一种认识论理论,它主张一个信念的合理性或真理性,不是在于它能否与某种独立于思想的外部现实相对应(这是对应论的观点),而是取决.............
  • 回答
    詹姆斯与科比:攻防一体的王者之争在无数篮球迷心中,勒布朗·詹姆斯和科比·布莱恩特的名字,总是与“攻防一体”这个词紧密相连。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球员,但谁更能称得上是攻防一体的典范,这个问题却是个永恒的讨论。要深入探究,我们不能只看数据表面的数字,更要理解他们如何将这项篮球艺术融入比赛的方方面面。.............
  • 回答
    判断一句话是否符合中文口语习惯,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挑战。这不仅仅是看字面意思,更要体会其中的韵味和表达方式。就像我们平时聊天,有时候会加一些语气词,或者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这些都能让话听起来更地道、更舒服。从自然语言处理(NLP)的角度来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考察:1. 词汇层面: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物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动量守恒。我们来好好聊聊“炮姐”的超电磁炮。首先,要回答“炮姐用硬币打出一发超电磁炮是否符合动量守恒”,答案是:原则上是符合的,但具体“去向”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告诉我们:在一个孤立的系统内,系统的总动量(所.............
  • 回答
    我非常乐意和你一起探讨棋局中角部行棋的还原,这绝对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围棋里,角部就像是舞台的边缘,虽然看起来不显眼,但却是棋局的根基,很多精妙的战术和破绽都隐藏其中。要“符合棋理地还原角部行棋次序”,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对棋子价值、连接、切断、根据地、活棋与死棋等一系列围棋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还.............
  • 回答
    一些国家政策之所以不符合经济学原理,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背后原因多种多样,涉及政治、社会、历史、信息不对称、理性有限等多种因素。经济学原理是基于对人类行为和市场运作的理性分析得出的,而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远比简单的理论模型复杂得多。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详细阐述:一、政治考量压倒经济理性:.............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却又无比复杂。要不要活得符合主流价值观?这就像问一个人走路一定要踩着路上的砖块吗?好像是,但有时候,你就是想踩着草地走,或者跳到另一条路上。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主流价值观”。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然的“多数派”的意味。它代表了社会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在特定时期、特定文化背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