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2 月 1 日起 32 个国家将取消我国出口产品普惠制待遇,这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自12月1日起,32个国家将取消对我国出口产品普惠制待遇,这一变化无疑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普惠制待遇的实质与取消的影响

1. 什么是普惠制待遇?

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非互惠、非歧视的贸易优惠制度。其核心在于:

降低关税或免除关税: 接受国对来自受惠国的特定产品,给予比对其他国家产品更低的关税,甚至零关税。
提高市场准入: 降低了中国出口产品进入这些国家市场的成本,增强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促进发展中国家出口: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帮助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2. 取消普惠制待遇的影响:

当这些国家取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普惠制待遇后,意味着我国出口到这些国家的部分商品将不再享受关税优惠,需要按照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Nation, MFN)或其他更普遍的关税税率征税。这将带来以下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力下降: 我国出口商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关税成本,这会直接推高其产品在目标市场的售价。在同等条件下,与不再享受普惠制待遇的国家竞争时,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将减弱,甚至消失。
利润空间压缩: 出口商可能选择自行承担部分关税成本以维持市场份额,这将直接挤压其利润空间。另一种选择是完全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可能导致销量下降。
出口量和出口额可能下滑: 由于价格竞争力的下降,部分消费者和采购商可能会转向其他提供更优惠价格的出口国,导致我国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在这些国家市场受到影响。
影响特定行业和企业: 那些高度依赖普惠制待遇、产品利润率较低或在中国生产成本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行业和企业,受到的冲击会更大。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初级加工产品等。

二、 具体影响的详细分析

1. 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利润侵蚀: 这是最直接的影响。企业需要重新计算生产成本和定价策略,以应对增加的关税。对于利润微薄的企业而言,这可能是生死攸关的挑战。
市场份额流失: 如果企业无法消化增加的成本,或竞争对手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企业将面临市场份额被蚕食的风险。
供应链调整: 部分企业可能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仍然能够享受普惠制待遇的国家,或者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附加值更高、对关税不那么敏感的产品。
研发与创新压力: 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从而抵消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研发和创新压力。
营销策略调整: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其营销策略,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品牌建设、渠道拓展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弥补价格上的劣势。
信息不对称和应对能力差异: 大型企业可能拥有更强的资源和信息来应对这一变化,而中小型企业则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其应对能力可能不足。

2. 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

出口结构调整的加速: 取消普惠制待遇可能促使我国加速从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型升级。那些对关税更敏感的产品出口可能减少,而高技术产品出口可能受影响较小。
贸易摩擦加剧的潜在信号: 在一些情况下,取消普惠制待遇可能与贸易伙伴国内产业保护、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或国际关系变化有关。这可能预示着未来我国与这些国家在贸易领域可能面临更多挑战或谈判。
对外投资的引导: 为了规避关税壁垒,我国企业可能会考虑增加在第三国(例如仍能享受普惠制待遇的国家)的投资,以“曲线出口”的方式进入这些市场。
人民币汇率的潜在影响: 如果出口下滑对整体贸易顺差产生一定影响,理论上可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一定的下行压力,但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作为应对,我国可能会更加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区域贸易协定(如RCEP)的推进和深化,以建立更稳定、更优惠的贸易伙伴关系。

3. 对目标市场消费者和进口商的影响:

商品价格上涨: 我国出口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将直接感受到价格上涨,这可能导致部分商品的需求下降。
进口商成本增加: 本地进口商需要承担更高的采购成本,这可能影响其利润率或需要调整零售价格。
供应链多元化: 进口商可能会寻找替代供应商,以降低对我国产品的依赖,并寻找价格更优惠的来源。
短期通胀压力: 如果我国产品在目标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价格上涨可能对当地的通胀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4. 普惠制待遇的“毕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普惠制待遇并非永久不变。许多国家在制定普惠制规则时,会设定“毕业”条款。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一定水平,或者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达到一定比例时,可能会被“毕业”,即失去享受普惠制待遇的资格。

经济发展的里程碑的体现: 如果我国被部分国家取消普惠制待遇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也可以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成绩单”。然而,这意味着中国需要从“受助者”转变为更平等的贸易伙伴,需要适应更市场化的竞争环境。
应对经济转型压力: 这也提醒我国,不能过度依赖普惠制等优惠政策,而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三、 我国可能的应对策略

面对这一变化,我国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 巩固和发展与仍能提供优惠待遇的贸易伙伴的关系,开辟新的出口市场。
积极推动区域贸易协定: 如RCEP等,通过区域一体化降低贸易壁垒,提升区域内贸易的便利性。
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加强贸易促进和信息服务: 为企业提供更及时的市场信息、法律咨询和贸易风险预警。
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通过在海外设厂、并购等方式,规避贸易壁垒,进入目标市场。
深化多边贸易体制改革: 在WTO等框架下,争取更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

结论

12月1日起32个国家取消我国出口产品普惠制待遇,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虽然这会对部分出口企业和行业带来一定的短期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也可能成为我国加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催化剂。关键在于我国能否有效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积极调整策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服务转型,从而在更加公平、更具挑战性的全球贸易舞台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加税咯。


世贸体系里面有个东东,叫“最惠国待遇”。

这玩意斯斯文文地说,是比较有进步意义的。举个栗子:

长泽雅美和我签了互为最惠国待遇协议,然后又签了另一份协议,规定我每天要mua长泽雅美一口;

但我又偷偷和斋藤飞鸟签了一份,规定我每天要mua斋藤飞鸟三口;

这时候长泽雅美就可以援引我们两方的最惠国条款,要求我也每天mua她三口,保证我对她和斋藤飞鸟的待遇对等。

我们两家做买卖,形成了一些交易条件;将来我和第三家第四五六家做买卖,如果有更好的交易条件,你也自动享有。这就是最惠国待遇。

其实翻译成“无歧视条款”更贴切一点。


插一句:不过对中国人来说,最惠国待遇不是什么好词。

我们往往称之为“片面最惠国待遇”。

例如鸦片战争带英锤了带清,摁着带清签了五口通商章程,对带清提出了领事裁判权、船舶航行权、关税权等要求。这些要求是单方面的。

带英出口到带清的货,带清只能值百抽五;带清出口到带英的货,例如茶叶,带英能抽税抽到400%。

二者之间就不平等。

而且到十九世纪后期,对华最惠国待遇成了列强们瓜分中国的利器,也就是教科书里的“利益均沾”。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都有类似条款:你带清给带英的好处,除了割地赔款之外,别的我们都要;你带清将来给其他列强的好处,我们也自动获得。

这在1922年的《九国公约》达到顶峰,带英、欧洲列强、日本、美帝等八国坐在一起对中国说:为了防止我们几家因为你而打架,以后你对我们“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也就是不许单独接客,谁来都得脱裤子。

当然,等中国的工业能力起来了,大家就不怎么聊最惠国待遇了。


记住这个最惠国待遇,再来看新闻里的普惠制待遇。

二战后,大国间认为贸易保护主义是二战的重要推手。因此在47年签署了关贸总协定,也就是WTO的前身。

既然是为了促进自由贸易,那关贸总协定的第一条自然是规定了成员国的一般最惠国待遇:

大家签了,就不要搞歧视,条件平等地做买卖。

但大量发展中国家就很是纠结:

你们工业化比我们早,商品好价格低;

如果我一进去就搞最惠国待遇,采用和你们一样开放低门槛的关税贸易政策...

那我本国工业不得被秒成渣渣?

没签的不愿意加入,签了的也不愿意参与降低关税的谈判,很僵。


所以71年,关贸总协定做了个让步:

我们在最惠国待遇的原则,打个“普及特惠税制度”的补丁。

对于认定的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出口品类,发达国家可以把关税放得再低一点,部分豁免最惠国待遇的要求。

你中国出口到我美帝的玩具,税可以比带英出口的更低些,这样不就一定程度保护了你的商品竞争力嘛。

这就是这么个东东。


普惠制有些作用,但不算太大。

原因是关贸总协定也好WTO也罢,在最开始就不是无条件的全门类开放,起步阶段就有大量贸易保护措施,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是什么时候加入WTO的?01年;美帝对华纺织品限额是什么时候取消的?05年。

美帝的纺织品门类八十年代就已经严重萎缩了,该门类也是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主力,但美帝纺织品市场的真正开放也得等到05年。

农产品、钢铁这些就更别想了。


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华普惠制待遇的取消是板上钉钉。

瑞士14年就取消了,日本19年也取消了。欧盟和带英土鸡们今年取消,不算太意外。

现在对华保留普惠制待遇的也就挪威、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

眼下的全球贸易早已经高度区域化。这次澳洲和新西兰反而没有取消,其实还是RCEP贸易刺激下带来的增长给了这两位甜头。

尤其是澳大利亚,对华这么高的顺差(今年前三个季度加总580亿美刀),买点便宜的中国工业制成品不是坏事。


长期看,少了普惠制待遇,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

纺织品、玩具、初级3C产品的产业对外转移更明显些,越南孟加拉之辈算是能吃点红利。

产业集群程度越低、柔性效率要求越低的低技术门槛制造业,受到的冲击越大。

但说实话,本身我们现在就有点去工业化。和工业投资析出、地价高企这些因素相比,不缺这一斤八两的重量。

有点难受,不算大事。


短期看,我个人认为完全不方。

今年我有个观点被很多小胖友批判不人道:

delta实际上帮助了我国今年外贸的增长。因为delta打垮了刚刚复工的制造国,倒逼订单回流。

这观点确实不好听,但这是事实嘛。

所以眼下omicron开始暴增,我认为会给我国外卖增长再续力一波。

omicron的传染力肯定会再次冲击所有非清零政策的制造国,他们的人员流动会再次被打乱,生产效率和订单响应速度又要折损一波。

因此短期看,还真没什么影响。

中美贸易战已经说明:关税大棒有用,但归根结底还得看产能的有效性。

能否有效交付产能才是未来全球贸易的核心。

user avatar

这题目真是唬人啊!!不是12月1日起32国取消我国的出口普惠制待遇,而是“自 2021 年 12 月 1 日起,我国海关不再对输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等 32 个国家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那为什么今天起我国海关不再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呢?因为欧盟及其他国家近年来早就陆陆续续取消了我国的出口普惠制待遇,而不是12月1日32国才同步施行的

为了照顾国内外贸易公司的经营习惯,在被取消普惠制待遇后我国仍旧签发普惠制产地证(FORM A),这次公布只是作为正式回应。如果国外客户需要产地证的话,可以用非优惠产地证(CERTIFICATE OF ORIGIN)替代。

要说有何影响,32国里贸易分量最大的自然是欧盟,那要不请相关领域的大V回忆下15年的情况呗。

更新:

欧盟15年1月1日期取消对华普惠制待遇。日本是在19年4月1日。

@水果批发铺。贴一个海关总署的链接,可以看到各国家和地区取消我国普惠制待遇的时间。

user avatar

并不是因为这32个国家认为中国已是发达国家而取消,而是他们认为等到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再取消就晚了。

user avatar

以我三十几年的经验来讲,照着党的指示走,会比较轻松,基本可以躺赢。

例如,1叫你考高考。2房贷降利率了,叫你赶紧买房。3房贷加息了,暂时别买房。4新冠来了,大家坚持1个月不要出门。5洪涝了别怕,解放军马上就到

如果你尝试过带领一个家族,你就知道做领袖有多难。就一个小家庭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例如:1父母想拿钱在老家盖房子养老,2大哥大嫂想再买一套房子更保险,3老婆不希望我和父母大哥有任何经济来往,4而我想把家庭这个蛋糕做大点,提高整个家族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我们要把仅有的资源用在最可能起质变的点上。。可以看出没有哪2个目标是一致的,而且明显相斥。带领一个家庭都已如此,何况一个国家。我这几年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党究竟是怎么让全国人民跟着它一起走的!我到底要怎么做!

由百废待兴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期间被多少国家按住摩擦,中国挣扎着站起来,终于有了今天,今天正是扬眉吐气之日。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需要全方面的崛起,军事,民生,文化,经济,不能有短板。中国最聪明的人都进入了国家决策层,助我们排忧解难。而我只是一个平民,一个p民,我的知识匮乏,我的理解低下,我的眼光短浅,我自认为自己对这任一方面都无资格指手画脚,因为我不配,我连一个小家庭都管理不好。而党用70年已经把国家拉上世界之巅。

所以,我的人生观很简单,跟着党走,就是躺。党叫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党的政策我无脑拥戴。一切污蔑我党,一切抹黑我国政策的行为,一律视为汉奸走狗卖国贼!

现在弯弯的卖国贼老有空上网带国家节奏,抹黑我党。我们要做的是让正义的声音盖过邪恶,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接受这些歪理洗脑。为了我们后代身心健康,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这么做。

———————————————12.7——————

有人带领红军过湿地翻雪山保存革命火种,到最后引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再刚赢地球第一强国。而你只能躲在我的评论区阴阳怪气,怨天尤人,泼妇骂街!你这么叼怎么不见你头像挂在天安门?难道你现在的处境还能比民国更难?自己挣扎闯荡了几十年,自己没点13数吗?你连自己的人生都处理不好!妄议国事!丢人现眼!就像当年的学渣觉得换成比游戏就能赢学霸一样幼稚无知!he~tui~~

user avatar

疫情期间不会有什么影响,只是会推高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

新病毒又出来了,看重症率,有可能又是一轮,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短时间内没啥太大影响。


但是,到了疫情平息以后,这种政策会对中国造成伤害。

类似于,美国对中国加针对性关税,促使中国制造转口越南出口美国。

其实,早在贸易战以前,美国搞轮胎特保,中国的轮胎制造企业就在泰国设厂,在当地生产,避开美国针对中国的措施。

几年后,劳动力从当地雇佣,产业链用当地的,本来中国也不是最大的原料产地。


中国的一些低端制造业,会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南亚,以后可能还有非洲。

海外市场会丢一些份额。

中国的高端制造业,目前还需要引进西方的技术,西方会加强技术封锁,限制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技术转移的,中国已经有完整产业链的,西方已经无法干预了,搞竞争也未必竞争的过中国。

但是,中国还没有掌握的高端技术,严格封锁,逼你自己造轮子,推高你的成本,你就没有竞争力了,高利润市场也就吃不到。


低端制造业丢掉,主要的问题是就业。

这些劳动力怎么生活?让出来的利润从哪弥补?

日本当年在海外有大量投资,制造不在日本了,利润还是回日本的。

中国投资老挝的企业成为服装巨头,老挝有几十万工人,中国有几千高薪管理者,也是给中国贡献财富。但是中国丢了几十万就业机会,原来可以干纺织业的几十万人去哪就业,怎么给钱保社会稳定会成为问题。

user avatar

这个待遇似乎是早就取消了,这次就只是声明一下我们也不签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趋势,因为发达国家觉得你也挺发达的了,不需要这个特惠关税了。

在这种趋势下的影响,简单来说,

就是出口的东西变贵了,价格优势没了。

如果你除了价格优势外,还有其他优势,比如技术,品牌,质量等,那么影响不大,他该买还得买。

如果你的优势就只有价格优势,那么现在这个优势就没了,或者不如以前那么大了。因为加关税之后你的价格变贵了。

当然,因为整体中国制造业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都在提高。这个不是一些阿猫阿狗就可以追上的,所以很多东西仍然有价格优势,只是没以前那么大了。

只有人力成本占大头的产业会受到冲击,因为这个东西总有更便宜的。

user avatar

先给大家解释下这个新闻的含义吧。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这不是最惠国待遇被取消,只是我们过往中贸易中普惠制待遇给搞没了。

在理解题目中的同时,很多人会想为什么是我们不再签发普惠制待遇原产地证书了,原因就是人家取消了,我们也就没必要再签发这玩意了。

其实这波的影响是肯定了的。

就普惠制待遇本身来讲,它的本意是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在最惠国关税基础上进一步减轻以致免税的一种特惠关税。

你可以把这个关税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的一种福利,由于这个关税是单方面给予的,所以撤销也不需要双方的沟通。

其实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评断标准主要还是在立场上。

站在发达国家角度来看,外来进口的中国商品竞争力太强,很容易挤占到本国相关产业,而站在发达国家的角度考虑,你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你还给我这些发展中国家的逻辑?

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虽然我们的经济增长成绩有目共睹,但咱的人均收入还很靠后,肯定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范畴,而且咱对外贸易收益主要还靠得是外贸,有这个关税肯定是好的。

就现实状况来看,这种普惠制待遇的取消会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成为必然,但疫情的到来是很明显加速了这个进程的。

没办法,疫情到来全球生产都跟着拉胯,就咱这边一枝独秀,在咱看来这是咱的正常生产是确保世界运行机制的稳定,但在人家看来你这波疫情的货物输出直接把俺们这块的贸易流向给打崩了。

本来我们跟你做贸易都是逆差严重了,你这一搞我们还要不要找好处理了嘛?

于是就给取消了。

其实还真不是出于政治的原因,你看澳大利亚就行了,由于土澳一直能通过铁矿石来实现对我们的顺差,所以直到现在土澳也没取消对咱的普惠制待遇。

这跟所谓的经济封锁没有任何关系,就是这些国家想弥补点对外贸易的亏空罢了...

user avatar

啥影响都没有,因为最晚的,在2015年,也就是7年前就取消了。

我公号写过一篇文章,11月13号的,贴上来给大家看看:

今天要不写长的,算辟个谣吧。

是这么一件事:这两天,看到很多自媒体,包括不少公号,都在说,不得了了,欧盟又对我们下手了,贸易战升级了,它们取消对我们的普惠制关税了,12月1日就要实行了。

刚一看到,就觉得挺奇怪的。

主要是觉得不对劲,为啥呢?

因为欧盟对中国的态度,差不多就是:经济上合作,政治上么,大家都懂的。

在经济上,欧盟没理由突然对中国下手啊。

就去找新闻来源,当然顺便看到起码好几百条新闻,标题都挺吓人的,什么“深夜重磅,欧盟取消对华普惠制待遇”,又有什么“是何居心,欧盟悍然取消对华XXX”,反正一大堆这么说,文章内,也是厉害得不得了,有的人就算打仗,说你就算有多少多少国,我们也不怕,现在你只不过才32国,我们怕什么?

似乎一副战云笼罩的样子,不少公号文底,留言也很激动。

甚至还有些人,挂了个专家的头衔,一本正经地分析,竟然还呼吁大家关键时刻要冷静。

唉,看到这里,我也真是无语了。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段时间,海关总署网站发布了《关于不再对输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国家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的公告》。

公告里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遍优惠制原产地证明书签证管理办法》,自2021年12月1日起,对输往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已不再给予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国家的货物,海关不再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输上述国家的货物发货人需要原产地证明文件的,可以申请领取非优惠原产地证书。

欧盟成员国有27个,再加上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于是27加5,就得到32国了。

于是就有人炒起来了。

但是,这个公告上面,三点写得清清楚楚:

第一、“对输往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已不再给予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国家的货物”,这段话啥意思呢?

就说:这些国家,现在已经不给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了。

那么,是什么时候不给的呢?

来看看这些数字:

在2012年,乌克兰就取消了;

2014年7月1日,加拿大和列支敦士登也取消了;

这三个国家,是比较早的。

对中国货物的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取消时,英国还在欧盟里面,它是和欧盟现在27国一起取消的,时间是2015年1月1日。

土耳其不是欧盟成员国,取消普惠制的时间,也是2015年1月1日。

换句话说,就算最晚的国家,也已取消7年之久了。

第二、这个公告是啥意思?

我猜是这么一回事:海关发现,明明这些国家早就取消了,但还是有很多企业不知道,或者报关的人不懂,还是跑去海关去,凭着养成的老习惯,要海关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另外,虽说其实早就没普惠制关税优惠了,但对方也没拒绝;再加上如果突然不收,企业岂不是要退件重办?

为了方便企业,所以就继续签发了。

但这种事总要有个尽头,对不对?

而且,对方虽然现在还在收,但如果有一天,对方说你的原产地证开得不对,重开退货什么的,怎么办?所以就发了这么个公告,规定个时间,让大家都知道一下,以后就不要来开了,反正就算开了,也早就没用了么!

公告发出的时间是10月25日,也就是给了企业一个多月的缓冲期。

第三、就是今后怎么办?

就这句话:“输上述国家的货物发货人需要原产地证明文件的,可以申请领取非优惠原产地证书”。

就是一个技术处理的小事,对外贸影响,可以说是连一分钱都没有。

不少自媒体,弄什么大棋论,搞什么“贸易战升级”,真是够了。

那么,取消普惠制,算不算对中国展现出敌意呢?

也不能这么说。

很多自媒体看到“普惠制”带了个“普”字,就乱写,觉得取消了,就是给中国不公正待遇。

其实普惠制,可是一点都不“普”:它是发达国家主要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优惠政策。

为啥有“主要”二字呢?

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牛皮哄哄的发展中国家,宁可打肿脸也要充胖子,也给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普惠制,比如说土耳其。它一方面拿欧盟的普惠制优惠关税,一方面又给一些发展中国家普惠制。

土耳其这个国家,也是牛得不行啊。

但总的来说,普惠制是各国出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工业的愿望,自愿提供的,所以不能要求太多。也有不提供的,比如说美国,从开头起,就不肯给中国。

既然是这么一种性质,当你发展起来了,它就会取消。

这种取消,就叫“毕业制度”。

稍微想一下,就明白:现在欧盟不少国家的工业,恐怕难和中国比吧,要是在这种情况下,还给中国企业提供普惠制优惠关税,岂不等于不要自家的制造业,属于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其实,早在2005年,欧盟就取消了对中国纺织品的普惠制关税了。当时欧盟规定是每隔10年,对是不是继续普惠制作个审查,所以到了2015年,再次审查时,就全部都取消了。

其实今年也有取消的:

今年10月12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原先对中国承诺的25年普惠制到期,这反而是会对我们的企业出口,产生影响的。

这也是应该的:白俄罗斯的人均GDP,都只有中国一半了,俄罗斯的也低于中国了,在期满后,还要人家继续给我们单方面提供关税优惠,也不现实。

所以,那些说贸易战升级的,就是乱讲嘛!

为啥这些公号会乱讲呢?

我觉得,是有人把“普惠制”当成“最惠国待遇”了。

其实“最惠国待遇”名不符实,一点都不“最惠”,它其实是正常贸易待遇,每个国家都可以享受的,没法取消的,哪个国家敢取消,基本上就得面对一场贸易战。

没办法,这些术语经常这样,如果不了解它实际的含义,而去望文生义的话,很容易导致误会。

所以这件事,其实是啥事都没有。

近段时间,发现有不少友号的小朋友也在看我写的东西,有些号这几天还发过我上面讲的”深夜重磅”“贸易战升级”之类的文章,也顺便报个料:

明年1月1日,又有两个国家,还名列“五眼联盟”,也很有可能取消对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哦!

哪两个国家呢?

一个是澳大利亚,一个是新西兰。

为啥呢?因为RCEP要生效,绝大部分的商品关税,比普惠制更低,企业基本上会去选RCEP的关税优惠嘛!虽然澳大利亚、新西兰不见得立即会把中国从受惠国名单里移出去,但普惠制因为被更低的关税替代,所以也就差不多名存实亡了。

还有一个国家,是挪威。

但这个国家,在和中国进行自贸协定的谈判。

如果谈成,在施行后,因为自贸协定的税率,一般会比普惠制条件下更低,也和RCEP生效一样,会名存实亡。

我查了一下,好像现在还给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的,就这三个国家了。

如果它们取消。

这算不算“贸易战升级”呢?

我们看国际问题,一定要客观理性,对专业问题进行分析,还是带点专业性的。

只是有点想不明白: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去查证一下,用不了多长时间的,说不定比那些留言花的时间还少,为啥会传得到处都是呢?真觉得有点荒谬。

别人我们管不了,就管住自己吧。

感觉现在以讹传讹的人,实在太多了。

————————

留言里有人要给个链接,有位热心朋友发现了11月30日海关总署有个说明,内容和我的差不多,贴上来给大家看看: customs.gov.cn/customs/

user avatar

获得32个国家对我国经济实力的认可,很难不赢。

user avatar

好事儿!

这是对中国崛起的尊重!说明我们确实崛起了!

不取消反而是看不起中国!

承认中国优秀这么难吗?这不,人家承认了,中国人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嘛

user avatar

总体可控,稳中向好,政策工具选项多,问题不大。

user avatar

看完新闻,划了 3 个重点。

1、包括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和列支敦士登等在内的世界 32 国不再给予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

中国出口到这 32 个国家的商品价格变贵了,不好卖了。

上一句回答了问题“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2、美国没有给予过中国普惠制关税优惠。

3、仍然保留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的国家仅剩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 3 国。

看完新闻,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32 个发达国家都不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自12月1日起,32个国家将取消对我国出口产品普惠制待遇,这一变化无疑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普惠制待遇的实质与取消的影响1. 什么是普惠制待遇?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是发.............
  • 回答
    2021年12月1日,一个不小的日子,因为有32个国家,在这一天,对我们中国出口的产品,不再享受那个叫做“普惠制”的优惠待遇了。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但简单来说,就是他们不再给我们中国出口的东西打折扣了,或者说,我们要按更高的税率去给他们交税了。这一下,对我们国内的出口企业和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会带.............
  • 回答
    12月1日起对零售价超过130万的豪华小汽车加征10%消费税,这可不是个小动作,影响面挺广的。咱们仔细捋一捋,这事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对咱老百姓,对车企,对整个市场又意味着啥。首先,这政策的出发点很明确:调控消费,抑制不合理消费,同时也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说白了,就是国家觉得,买这么贵的车的人,大.............
  • 回答
    公安部这次出手,整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时间跨度这么长(3月1日到12月31日),声势不小,里面门道挺多的,值得咱们好好扒一扒。首先,“专项行动”这个词就很有分量。 这不是例行公事,也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公安部层面高度重视、专门部署的集中打击行动。意味着在这段时间里,全国公安机关会投入更多警力、资源和精.............
  • 回答
    2020年底,日本突然宣布从12月28日起,暂停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新入境,并且这一措施将持续到2021年1月底。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并且确实有其背后复杂的考量和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日本会在那个时间点做出这样的决定。最直接的导火索,毫无疑问是英国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B.1.1..............
  • 回答
    12 月 1 日,广州地铁 11 号线沙河站施工区域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地陷事故。根据现场传来的消息,这次事件的规模不小,直接导致了路面塌陷,并牵涉到正在施工中的地铁隧道。目前的状况:截至我所知的信息,事故发生后,现场被立即封锁,相关部门也迅速赶到进行处置。最令人关心的失联人员情况,至今仍牵动着无数.............
  • 回答
    关于2023年12月1日发生在合肥的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警方通报称一名女子趁人不备将一名男童抱走并从楼顶扔下致死,该女子已被刑事拘留。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核心,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犯罪嫌疑人的动机以及事发过程中的细节。尽管警方尚未公布具体的作案动机,但根据过往类似案件的分析以及常理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回顾一下 2015 年 12 月 1 日北京 PM2.5 的爆表情况,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事件回顾:2015 年 12 月 1 日北京 PM2.5 爆表2015 年 12 月 1 日,北京遭遇了一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PM2.5 浓度飙升至极高水平,导致全市大部分地区发布了空气.............
  • 回答
    荣耀 60 系列,在 12 月 1 日这个初冬的日子里正式亮相,作为荣耀独立后推出的又一款力作,无疑承载了许多人的期待。我仔细看了发布会,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来聊聊我对这款手机的看法,尽量客观地剖析它的亮点和不足。整体印象:数字系列的新进化,更注重“颜值”与“体验”的平衡荣耀 60 系列,在我看来,延.............
  • 回答
    好了,不绕弯子,咱就实话实说,聊聊高通这颗 12 月 1 日刚端出来的“新一代旗舰 SoC”——骁龙 8 Gen 1。首先,这名字就挺有意思,直接跳过了“888 Plus”,来了一个“Gen 1”。这意思很明确,高通这是要给自己的旗舰芯片开一个全新的序列,就像汽车厂商换代一样,意味着新工艺、新架构、.............
  • 回答
    印度财政部长在12月1日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未来五年内,印度计划投入惊人的100万亿卢比(约合1.39万亿美元)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数字之庞大,足以让全球目光都聚焦在印度的雄心勃勃的规划之上。要理解这个消息的意义,我们得把它放在几个关键的维度下去解读。首先,这是对印度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 回答
    乔治·H·W·布什,这位曾执掌美利坚41任总统的政治家,于2018年12月1日与世长辞,享年94岁。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留下了一段丰富而复杂的总统任期,值得我们细致地审视和评价。外交舞台上的“铁腕”与“智慧”布什总统任期内的最大亮点,无疑是他卓越的外交手腕。在他上任之初,世界正处于冷战.............
  • 回答
    2019年12月1日,孟晚舟女士在温哥华发表了一封饱含深情的公开信,回顾了过去不平凡的一年。这封信,不仅是对她个人艰难处境的写照,更是华为在全球舞台上经历的风风雨雨的缩影。回首望去,2019年对于华为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但也展现出强大韧性的一年。风暴的开端:逮捕与信任危机故事的起点,是2018年1.............
  • 回答
    原神12月1日更新的深境螺旋,相信很多玩家和我一样,都经历了从“这期怎么这么难”到“嗯,确实是这样”的转变。这期深渊,可以说在多个层面上都给玩家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思考。首先,从环境和怪物的整体设计来看,我感觉这期深渊明显在针对一些主流的配队思路进行“优化”。 上半部分的“雷丘丘王”和“遗迹猎者.............
  • 回答
    2021年12月1日,NBA的赛场上,一场万众瞩目的对决即将上演:菲尼克斯太阳队主场迎战金州勇士队。这不仅仅是一场常规赛,更是当时联盟两支状态火热、风格鲜明的球队之间的直接碰撞,自然吸引了无数球迷的目光和讨论。要说谁“看好”,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当时两支球队都具备赢下比赛的实力,球迷们和评.............
  • 回答
    2016年12月1日,央行颁布了《关于加强个人银行账户管理的通知》,这项规定——每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结算账户——自此开始施行。这项举措的出台,可以说是中国银行业在深化账户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其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在此之前,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去银行办理业务,往往只需要.............
  • 回答
    12月1号,我被生生地从住了大半年的蛋壳公寓里赶了出来。你说气不气?更气的是,现在想在APP上解约,它竟然弹出来一句“不支持该房源”!这是什么鬼操作?我人都不在了,它还跟我说不支持?事情得从头说起。我之前在蛋壳公寓租了一个房间,一直都挺正常的。谁知道,好日子没过多久,蛋壳就暴雷了。那时候,房东来敲门.............
  • 回答
    DK 官宣新阵容将在 12 月 1 日公布,这无疑是今年休赛期最受 LCK 乃至全球关注的重磅消息之一。作为曾经的“王朝”,DK 近几个赛季虽然未能重现 S10、S11 的辉煌,但其品牌影响力和核心选手的号召力依旧强大。新赛季阵容的变动,尤其是新援的加入,将直接影响 DK 的未来走向,因此,各方都充.............
  • 回答
    好的,我来梳理一下 12 月 2 日哈尔滨的情况,并尽量细致地讲述一下。哈尔滨 12 月 2 日新增本土确诊 1 例,初筛阳性 2 例,昨日确诊病例轨迹公布:当地情况梳理12 月 2 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传来一条重要的疫情信息:当地新增报告 1 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同时还有 2 例新冠病毒初筛阳.............
  • 回答
    3 月 1 日,美国方面突然抛出重磅消息,指控有 12 名俄罗斯外交人员参与间谍活动。这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对本就紧张的美俄关系来说,无疑是又添了一把火。消息的核心与指控:美国方面给出的指控非常明确:这 12 名俄罗斯外交人员,虽然表面上是作为外交官在俄驻美使领馆工作,但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