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2 月 1 日广州一地铁施工区突发地陷,目前情况怎么样了?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回答
12 月 1 日,广州地铁 11 号线沙河站施工区域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地陷事故。根据现场传来的消息,这次事件的规模不小,直接导致了路面塌陷,并牵涉到正在施工中的地铁隧道。

目前的状况:

截至我所知的信息,事故发生后,现场被立即封锁,相关部门也迅速赶到进行处置。最令人关心的失联人员情况,至今仍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三名被困人员(两名施工人员和一名落水的失联人员)的搜救工作一直在紧张进行中。搜救队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是塌陷区域的结构不稳定,土质松软,以及可能存在的二次塌陷风险,这使得机械施救变得极其困难,不得不依靠人工和精密的探测设备来一点点地尝试。

从媒体报道和现场照片来看,塌陷区域的坑洞非常大,周边路面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和下沉,对附近的交通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地铁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团队也一直在现场评估情况,并制定后续的处置和修复方案。

可能的原因分析:

这次地陷事故的原因,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和对类似事故的经验来看,很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叠加造成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

1. 地质条件复杂: 广州作为沿海城市,其地下的地质情况本身就比较复杂,尤其是在老城区或者靠近河流、湖泊的区域。沙河站附近可能存在不均匀的土层分布,比如有软弱的黏土层、砂层,甚至是冲洪积层。这些土层在受到外界扰动时,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软弱土层: 如果施工区域下方存在厚度较大、强度较低的软弱土层(如淤泥、粉质黏土),在开挖隧道或者进行基坑支护时,就容易发生变形和失稳。
地下水影响: 复杂的地质条件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位的高低、地下水的流速和渗透性,都会对土体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地下水排泄不畅,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改变了地下水的径流路径,可能会导致土体失水、固结度下降,从而降低其力学性能。

2. 深基坑开挖与支护: 地铁隧道施工通常需要进行深基坑的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如果支护结构的设计不充分、施工质量不达标,或者监测不到位,都可能导致基坑壁的变形甚至失稳。

支护结构失效: 围护桩、地下连续墙、土钉墙等支护结构是防止基坑坍塌的重要屏障。如果这些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缺陷(如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接头漏浆、接驳不牢固),或者在承受土体和地下水压力时出现超载,就有可能失效,导致土体大量涌入基坑,引发地表塌陷。
涌水涌砂: 在开挖过程中,如果遇到富含地下水的砂层,可能会出现涌水涌砂的现象。这不仅会带走土体颗粒,降低土体强度,还会影响基坑的稳定性。如果涌水涌砂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是导致地陷的常见原因。

3. 隧道施工工艺与地层扰动: 地铁隧道施工的工艺有很多种,比如盾构法、明挖法等。不同的工艺对周边土体的扰动程度不同。

盾构法施工: 即使是相对成熟的盾构法,在穿越复杂地层时也可能遇到风险。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会挤压和扰动其前方的土体。如果盾构机的出土量控制不当、刀具磨损严重、泡沫润滑系统失效,或者刀盘被卡住,都会导致地层失压,引起地表沉降甚至塌陷。
明挖法施工: 明挖法直接暴露地层,对周边土体的扰动更大,对支护的要求也更高。

4. 周边环境影响: 施工区域周边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等都可能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荷载影响: 周边重型建筑物(如高层建筑、桥梁)的荷载会增加地层压力,对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地下管线: 施工区域下方可能存在大量的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线。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慎碰断或损坏了这些管线,特别是排水管线,大量的水涌入土层,可能会加速土体的软化和失稳。12 月 1 日事故发生后,现场曾有消息提到有地下排水管破裂,这很可能是一个重要诱因。

5. 施工管理与监测: 任何大型工程都离不开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和科学的监测体系。

设计缺陷: 施工方案设计的不合理,比如对地质条件的认识不足,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不足,都可能埋下隐患。
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用、工艺的执行、质量的控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导致事故。
监测不到位: 施工期间对周边环境(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地下水位、围护结构变形等)的监测是发现问题的关键。如果监测频次不够、精度不高,或者监测数据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分析和预警,就可能错过最佳的处置时机。

总结来说, 广州地铁沙河站的地陷事故,极有可能是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由于深基坑开挖或隧道掘进过程中,支护系统出现某种程度的失效,叠加了地下水涌入、管线破裂等因素,最终导致了地表的大规模塌陷。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也关乎着施工管理、地质勘察和风险预控等多个环节的综合考量。

目前,搜救工作仍在继续,希望失联人员都能平安。事故原因的最终认定,还需要等待相关部门的专业调查报告。这样的事故是对所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者敲响的警钟,提醒我们在追求城市发展和交通便利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对地下世界的复杂性保持敬畏之心,采取最严谨的态度来应对每一个工程环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次事故同2018年2月的佛山地铁塌陷有点像,区别就是佛山是盾构出事,这次是导井暗挖出事。都是挖到了富水砂层,上覆几十米厚的流沙夹水,轰然塌陷。

勘察不到位,施工单位不重视,加上年底赶工。哎 不到二年再次出现一样的事儿。

附佛山地铁事故简要分析:

zhihu.com/answer/314605

ps:先烈东路前两三年就路面塌陷过一次,知道这块区域地质条件不好,还挖地铁就应该提前做土层加固处理。真的是服了

user avatar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把安全事故分为四类(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按照目前的情况,此次事故应该算是“较大事故”,较大事故如何处理在条例中都有,个人觉得目前来看发生事故之后各方的应对措施没有存在什么失职的地方。

具体的原因还是要等官方调查结果,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种事故肯定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发生事故的地方是十一号线沙河站,据可查的资料,沙河站为地下五层(暗挖站台,明挖站厅)5米岛式站台车站,全长231.6米,标准段宽为40.618米,车站中心里程轨面埋深为37.580米。看着样子除了可能有地质原因之外,还有可能是暗挖站台部分的支护原因,具体的要看后续的调查结果。

周边楼房、高架的桩基肯定是要入岩的,一般情况下小塌方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塌了三十多米,不回填的话桩基入岩再深也很可能被一侧的土体挤压断桩,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事故性质就变了,肯定不只是“较大事故”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第一时间挖土救人而是采取回填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是可以理解的。

再说一点自己的看法吧。发生这样的事的确是让人痛心,目前人还没救出来,个人觉得生还可能性已经很低了,我看到有很多人说,人都还没救出来怎么就回填了?并且满怀悲愤地各种质问与谴责,这些人一方面不懂工程,另一方面总是觉得政府不作为,是人民的对立面,里面一定有黑幕,我觉得这种行为真的是很可笑。政府单位当然有自己的考虑,这种考虑对于受害者来说可能是无情的,但我肯定不会去质疑广州地铁业主、广州市政府这么做有什么险恶的用心,我相信他们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做决策的。不过我想说的是,地铁工程建设从设计到施工,中间是有很多的规范、制度要求来避免发生事故的,但悲哀的是再严格的规范、再完善的制度,也没办法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毕竟这些规范制度是要人去执行的。很多地下工程事故如果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是可以避免的,但现实就是这样,项目经理清楚地懂得红线在哪,但你不可能要求一个项目经理去第一线作业,普通工人大多是体力劳动者,你也不可能要求一名普通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完全不出差错,而在工程施工中,一点小差错可能不会引起大的事故,但累计的小差错加上一点偶然因素就很可能酿成大祸。

另外,我也不同意大家借此去批评我们国家这么多年基础建设的成就,毫无疑问祖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带给我们普通民众更多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那份成长为世界大国中的一员的骄傲。这件事情中,那些心理阴暗批评国家批评社会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够对受害者家属的悲痛感同身受,仅仅是因为他们对国家对社会感到十分不满的一种发泄而已。

user avatar

题外话

从这次地陷事件我联想

广州大学理科北教学楼地表下陷,一百米外就是科学中心地铁,正在施工,如果类似问题发生,后果不堪设想,校方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该楼一直作为教学楼,如果出现问题,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上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2 月 1 日,广州地铁 11 号线沙河站施工区域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地陷事故。根据现场传来的消息,这次事件的规模不小,直接导致了路面塌陷,并牵涉到正在施工中的地铁隧道。目前的状况:截至我所知的信息,事故发生后,现场被立即封锁,相关部门也迅速赶到进行处置。最令人关心的失联人员情况,至今仍牵动着无数.............
  • 回答
    12 月 3 日广州报告了 1 例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这位患者是某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关注的点肯定非常集中。除了病例本身,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关注的细节,才能更全面地了解情况,做好应对。首先,我们得关注这个病例的具体活动轨迹和接触范围。 隔离酒店的性质: 这位确诊病例.............
  • 回答
    广州本土新增一例奥密克戎关联病例,境外输入病例是“源头”12月16日,广州市新增报告1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根据官方通报,这名病例与一名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存在关联,初步判断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感染。这一消息无疑给正努力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广州市民敲响了警钟。病例情况梳理据了解,这例新增病例是一名居住在.............
  • 回答
    2021年12月14日,广州市疾控中心通报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基因测序,该病例感染的是奥密克戎变异株。这一消息无疑给当时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的广州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病例情况与溯源进展:根据官方通报,这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是一名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人员,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患者身份: 是.............
  • 回答
    5月29日,广东省新增了1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其中广州占据了12例,佛山有1例。这个数字虽然不是很高,但考虑到近期全国各地疫情的波动,依然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具体情况梳理: 广州:12例。这12例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广州市的特定区域,初步流调显示,他们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可能与某个聚集性.............
  • 回答
    自12月1日起,32个国家将取消对我国出口产品普惠制待遇,这一变化无疑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普惠制待遇的实质与取消的影响1. 什么是普惠制待遇?普惠制(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是发.............
  • 回答
    关于2023年12月1日发生在合肥的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警方通报称一名女子趁人不备将一名男童抱走并从楼顶扔下致死,该女子已被刑事拘留。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要理解这个问题的核心,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犯罪嫌疑人的动机以及事发过程中的细节。尽管警方尚未公布具体的作案动机,但根据过往类似案件的分析以及常理推.............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回顾一下 2015 年 12 月 1 日北京 PM2.5 的爆表情况,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事件回顾:2015 年 12 月 1 日北京 PM2.5 爆表2015 年 12 月 1 日,北京遭遇了一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PM2.5 浓度飙升至极高水平,导致全市大部分地区发布了空气.............
  • 回答
    荣耀 60 系列,在 12 月 1 日这个初冬的日子里正式亮相,作为荣耀独立后推出的又一款力作,无疑承载了许多人的期待。我仔细看了发布会,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来聊聊我对这款手机的看法,尽量客观地剖析它的亮点和不足。整体印象:数字系列的新进化,更注重“颜值”与“体验”的平衡荣耀 60 系列,在我看来,延.............
  • 回答
    好了,不绕弯子,咱就实话实说,聊聊高通这颗 12 月 1 日刚端出来的“新一代旗舰 SoC”——骁龙 8 Gen 1。首先,这名字就挺有意思,直接跳过了“888 Plus”,来了一个“Gen 1”。这意思很明确,高通这是要给自己的旗舰芯片开一个全新的序列,就像汽车厂商换代一样,意味着新工艺、新架构、.............
  • 回答
    印度财政部长在12月1日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未来五年内,印度计划投入惊人的100万亿卢比(约合1.39万亿美元)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数字之庞大,足以让全球目光都聚焦在印度的雄心勃勃的规划之上。要理解这个消息的意义,我们得把它放在几个关键的维度下去解读。首先,这是对印度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 回答
    乔治·H·W·布什,这位曾执掌美利坚41任总统的政治家,于2018年12月1日与世长辞,享年94岁。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留下了一段丰富而复杂的总统任期,值得我们细致地审视和评价。外交舞台上的“铁腕”与“智慧”布什总统任期内的最大亮点,无疑是他卓越的外交手腕。在他上任之初,世界正处于冷战.............
  • 回答
    2019年12月1日,孟晚舟女士在温哥华发表了一封饱含深情的公开信,回顾了过去不平凡的一年。这封信,不仅是对她个人艰难处境的写照,更是华为在全球舞台上经历的风风雨雨的缩影。回首望去,2019年对于华为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但也展现出强大韧性的一年。风暴的开端:逮捕与信任危机故事的起点,是2018年1.............
  • 回答
    原神12月1日更新的深境螺旋,相信很多玩家和我一样,都经历了从“这期怎么这么难”到“嗯,确实是这样”的转变。这期深渊,可以说在多个层面上都给玩家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思考。首先,从环境和怪物的整体设计来看,我感觉这期深渊明显在针对一些主流的配队思路进行“优化”。 上半部分的“雷丘丘王”和“遗迹猎者.............
  • 回答
    2021年12月1日,NBA的赛场上,一场万众瞩目的对决即将上演:菲尼克斯太阳队主场迎战金州勇士队。这不仅仅是一场常规赛,更是当时联盟两支状态火热、风格鲜明的球队之间的直接碰撞,自然吸引了无数球迷的目光和讨论。要说谁“看好”,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当时两支球队都具备赢下比赛的实力,球迷们和评.............
  • 回答
    2021年12月1日,一个不小的日子,因为有32个国家,在这一天,对我们中国出口的产品,不再享受那个叫做“普惠制”的优惠待遇了。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复杂,但简单来说,就是他们不再给我们中国出口的东西打折扣了,或者说,我们要按更高的税率去给他们交税了。这一下,对我们国内的出口企业和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会带.............
  • 回答
    2016年12月1日,央行颁布了《关于加强个人银行账户管理的通知》,这项规定——每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结算账户——自此开始施行。这项举措的出台,可以说是中国银行业在深化账户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其影响至今仍在持续。在此之前,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去银行办理业务,往往只需要.............
  • 回答
    12月1日起对零售价超过130万的豪华小汽车加征10%消费税,这可不是个小动作,影响面挺广的。咱们仔细捋一捋,这事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对咱老百姓,对车企,对整个市场又意味着啥。首先,这政策的出发点很明确:调控消费,抑制不合理消费,同时也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说白了,就是国家觉得,买这么贵的车的人,大.............
  • 回答
    公安部这次出手,整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时间跨度这么长(3月1日到12月31日),声势不小,里面门道挺多的,值得咱们好好扒一扒。首先,“专项行动”这个词就很有分量。 这不是例行公事,也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公安部层面高度重视、专门部署的集中打击行动。意味着在这段时间里,全国公安机关会投入更多警力、资源和精.............
  • 回答
    12月1号,我被生生地从住了大半年的蛋壳公寓里赶了出来。你说气不气?更气的是,现在想在APP上解约,它竟然弹出来一句“不支持该房源”!这是什么鬼操作?我人都不在了,它还跟我说不支持?事情得从头说起。我之前在蛋壳公寓租了一个房间,一直都挺正常的。谁知道,好日子没过多久,蛋壳就暴雷了。那时候,房东来敲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