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制造鱼雷的国家很少吗?

回答
确实,能够独立设计、制造并拥有现代化鱼雷的国家,数量上来说是相对有限的。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且高门槛的因素,绝非仅仅是工业能力那么简单。

首先,鱼雷本身就是一种技术集成度极高的先进武器系统。它不是一个单一的部件,而是包含多个复杂子系统的集合。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理解这种“门槛高”的原因:

1. 核心技术的高壁垒:

动力系统: 这是鱼雷的心脏。现代鱼雷的动力源种类繁多,但无论哪种,都代表着尖端技术。
燃气涡轮/活塞发动机(燃油动力): 需要精确的燃烧控制、高温材料、以及高效的推进系统。这涉及到航空发动机或高性能汽车发动机的同等或更高级别技术。
电力驱动(电池/燃料电池): 需要开发能量密度极高、安全可靠的电池技术(如锂离子电池的特殊军用版本,或者更先进的能源储存技术)。燃料电池则需要精密的催化剂、氢气储存和管理技术。
斯特林发动机: 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闭式循环发动机,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潜航且噪音较低的鱼雷。它的研发和制造需要极高的精密加工和材料科学知识。
核动力: 虽然非常罕见,但少数顶级军事强国掌握了小型核反应堆技术,用于部分核动力鱼雷。这无疑是技术金字塔的顶端。
制导与控制系统: 这是鱼雷的“大脑”。
声纳与传感器技术: 需要研发高性能的声纳阵列(主动和被动)、信号处理算法,能够有效地探测、识别和跟踪水下目标,同时对抗敌方的声学欺骗和干扰。这属于电子战和信号处理领域的前沿。
导航与惯性测量单元(IMU): 精准的水下导航是鱼雷命中目标的关键。高精度的IMU(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以及可能的水下声学导航信标技术,都是极其复杂且敏感的。
人工智能与自主性: 现代鱼雷正在朝着更高的自主性发展,能够根据战场态势自主决策。这需要先进的算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
战斗部与引信:
高能炸药: 鱼雷的战斗部需要安全、稳定且威力巨大的高能炸药。
近炸引信: 需要能够精确感知目标存在并引爆战斗部的传感器,包括声学引信、磁性引信、压力引信等,并且要能有效区分水下障碍物和真实目标。

2. 材料科学与精密制造:

耐压外壳: 鱼雷需要在数百米甚至更深的水下承受巨大的压力,其外壳材料需要具备极高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要轻便。这通常涉及特种合金、复合材料的研发和精密制造。
声学隐身材料: 为了提高生存能力,现代鱼雷会采用特殊的声学吸/散射材料,以降低自身被探测到的概率。
高精度加工: 鱼雷内部的各种组件,从发动机部件到传感器,都需要达到微米级的加工精度,这需要顶级的机床设备和工艺。

3.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保护:

巨大的研发成本: 鱼雷的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基础研究、理论计算、原型制造、海上试验等各个环节。一个先进鱼雷项目的周期可能长达十年甚至更久。
技术封锁与知识产权: 鱼雷的技术细节往往是国家核心军事机密,各国都在严格保护自己的技术,并对出口进行严格限制。这意味着其他国家很难通过购买零部件或技术授权来复制先进鱼雷。

4. 测试与验证的复杂性:

海上试验: 鱼雷的性能验证必须在真实的海上环境中进行,这需要先进的测试场地、测量设备、目标模拟能力以及专业的测试团队。而且,很多测试过程本身就是极其危险和耗费资源的。

那么,哪些国家有能力独立制造现代化鱼雷呢?

综合以上因素,能够独立研发和生产性能先进、技术自主的现代化鱼雷的国家,通常是那些拥有强大海军、完善国防工业体系、雄厚科研实力和庞大研发投入的国家。

顶级强国:
美国: 毫无疑问是鱼雷技术的领跑者之一,拥有“海狼”、“马克48”、“马克54”等一系列性能优异的鱼雷,并在声纳、导航、反舰能力等方面不断突破。
俄罗斯: 在鱼雷技术上也有深厚积累,特别是其“斯奇瓦尔”滑翔炸弹(虽然技术上更接近“超空泡武器”,但原理与鱼雷有共通之处),以及各种先进的反舰鱼雷和重型鱼雷。
中国: 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鱼雷研发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能够生产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的重型反舰鱼雷和轻型反潜鱼雷。
其他一些有实力的国家(可能在某些领域有专长或技术相对成熟):
英国: 拥有历史悠久的鱼雷研发和制造能力,其“旗鱼”(Spearfish)等鱼雷性能也相当不错。
法国: 拥有不错的海军技术基础,也能够自行生产先进鱼雷。
德国: 在军事技术领域以其精密制造和高科技闻名,也能生产先进鱼雷。
日本: 同样拥有先进的造船和电子技术,能够研发和生产高性能鱼雷。
意大利: 在海军技术方面也具备一定的实力。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上述这些国家,其鱼雷技术也可能存在差异,有的可能在某些特定类型的鱼雷(如反舰鱼雷或反潜鱼雷)上表现更突出,或者在特定技术领域(如引信技术、隐身技术)拥有独到之处。

为什么有些国家即便海军规模不小,却未必能独立制造先进鱼雷?

这往往是因为它们在上述的某个或几个关键领域存在短板。例如,可能拥有不错的船厂,但缺乏核心的声纳处理芯片或先进的发动机技术;或者能够生产弹体,但无法自主研发先进的制导算法和软件。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可能只能依赖进口(且往往受到严格限制)或者购买授权进行有限的生产,无法实现完全的自主设计和制造。

总而言之,能够独立设计、制造和维护现代化鱼雷的国家,确实属于全球军事技术的第一梯队,这既是国力的体现,更是科技实力的综合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小新

我来回答

抛开潜艇谈重型鱼雷难造这是伪命题。能造先进潜艇的国家基本有鱼雷研制能力,因为有配套需求,潜艇都造不了,造鱼雷何用?潜艇买得到当然配套鱼雷也能买到。那么能造潜艇的国家主要有哪几家?所以会造重型鱼雷的国家少,是因为潜艇更难造。



最简单的例子,一枚高配战斧导弹大约150万美元,一枚MK48鱼雷大约450万美元,为什么鱼雷贵?重型鱼雷潜水深度可以到1000米,鱼雷上感应深浅的铍青铜弹簧能制造的国家不超过八个,比有核国家还少。鱼雷的陀螺仪制造水平和成本比导弹的还高,鱼雷耐压壳制造水平也比导弹高,要不然为什么训练鱼雷发射了还要去回收?还有鱼雷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制造工艺也比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和小型涡轮机工艺要求高得多。



其实鱼雷工作环境最恶劣的地方是——压力急剧变化!鱼雷的工作环境最让人头疼的地方是,发射潜深300米,几分钟内就得上浮到5到10米的地方,或者在水面发射,几分钟内就得下潜到水下500到600米的深度;在进行潜艇反潜作战时发射的鱼雷有可能会在几分钟内从300米上浮到100米又下潜到500米!这样剧烈的压力变化对鱼雷的外壳材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没几种材料能扛得住。



高压力环境,变水深度工作,包含各种材料科学,燃料技术,精密加工工艺,精密控制系统等等,一个国家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确实很难研发。

再者,把一台装了半吨炸药、无人驾驶的法拉利塞进一根53.3厘米的管子里,让它自己以83km/h的速度跑到92公里外去撞一个指定目标——全程都是泡在水里(水里阻力比公路上可大的不是一点半点,而且水中通信是个世界难题)这就是鱼雷的难度。



现在主流鱼雷都是光纤制导的,好一点的都附加了声呐,尾流等,但是真正打击航母巡航舰等目标,必须用光纤制导鱼雷,目测遥控。否则干扰鱼雷打偏的手段太多了。

另外,重型鱼雷用的时候也非常少(大国冲突少,潜艇战少)。而且装备数量相对少(大部分国家潜艇比军舰少得多),所以成本摊派研制费用后价格就要高很多。并且有些国家觉着这个东西不出彩(相对区域防空之类的),所以能买就买,能联合研制就联合研制,厂家少,价格就更高了。



所以,重型鱼雷研制虽然很困难,但只要使使劲总能对付对付。只是一般国家用不着,没有导弹实用而已!

... ...

客官留步

感谢关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能够独立设计、制造并拥有现代化鱼雷的国家,数量上来说是相对有限的。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且高门槛的因素,绝非仅仅是工业能力那么简单。首先,鱼雷本身就是一种技术集成度极高的先进武器系统。它不是一个单一的部件,而是包含多个复杂子系统的集合。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理解这种“门槛高”的原因:1. 核.............
  • 回答
    .......
  • 回答
    要制造一辆能够承受高架坍塌压力的汽车,这绝对是一个挑战,而且其成本会比我们日常看到的任何车辆都要高出许多。这不是一辆普通的轿车,而更像是一辆定制的、为极端情况设计的安全舱。我们得从头聊聊,看看这背后需要投入多少心血和金钱。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承受得住高架坍塌压力”到底意味着什么。高架桥的重量非常惊人.............
  • 回答
    现在,咱们来聊聊人类手里能鼓捣出来的,最能把事儿闹大的家伙事儿。你问最具威力,那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绝对是核武器。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原子核里的能量给它“抠”出来,而且是瞬间就抠出来一大堆。咱们能弄出来的,主要分两类:裂变武器和聚变武器。先说裂变武器,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原子弹。.............
  • 回答
    穿越到古代,想凭一己之力制造出“科技含量最高”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个颇具挑战性的设想。关键在于,何为“科技含量最高”?在那个时代,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技术,都能称得上是颠覆性的。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穿越者信息差优势,且对古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又能从基础到成品逐步实现的目标,我认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现实。如果你的“制造航空发动机”行为触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没有获得相应的许可,那么被工商局罚款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而且可能不仅仅是工商局的罚款。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一、 什么是“制造航空发动机”?首先,我们要明确你说的“制造航空发动机”具体指的.............
  • 回答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与现代社会相比有着天壤之别,那么,以当时的条件能否制造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针管”呢?答案是:不能制造出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精密、标准化的针管,但可以制造出粗糙的、功能有限的“类似物”。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分析古代的生产力限制以及当时可能的替代方案:一、 理解现.............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社会议题,即特定族群犯罪率异常偏高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抛弃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认识到这是一个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社会现象,绝不能简单归咎于单一原因,无论是教育还是基因。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13%人口能制造一半以上犯罪率”这个说法。这样的统计数字.............
  • 回答
    许多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美国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例如制造出像F22“猛禽”这样的第五代战斗机,却似乎在高性能跑车的制造上,总被欧洲的品牌(如法拉利、兰博基尼、保时捷)抢去风头?这其中的原因其实相当复杂,并非简单归结为技术能力的差距。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来看。航空工业的“国家战略”属性与.............
  • 回答
    古代铁匠的巧手:能否锻造出铁板与铁丝?说起古代的冶铁技术,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锋利的刀剑、坚固的盔甲,或是农具上的犁铧。但有没有想过,古人能否像我们今天一样,制造出平整如镜的铁板,亦或是细如发丝的铁丝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背后蕴藏着古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一下.............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德国距离制造出原子弹到底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啊,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它牵扯到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资源投入、组织能力,还有一点点运气成分。首先,要明白制造原子弹是个什么概念。这东西可不是一颗炸弹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对原子核的深刻理解、铀的提纯、中子链式.............
  • 回答
    谈到中国目前的工业水平能否制造出和原厂一模一样的劳力士手表,这个问题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零件组装,更是一整套极为精密的制造体系和深厚的工艺积累。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飞速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从基础工业到高端制造,很多领域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比如航空航天、高.............
  • 回答
    .......
  • 回答
    东风21D:为何被冠以“航母杀手”之名?美军能否造出同类武器?在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一枚名为东风21D的反舰弹道导弹(ASBM)的名字被广泛提及,并且常常伴随着“航母杀手”这一极具冲击力的称号。这个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它所具备的、理论上能够对海上庞然大物——航空母舰——构成致命威胁的能力。那.............
  • 回答
    用现代技术制造出古人无法分辨且十分廉价的假银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同时也带有潜在风险的问题。从技术层面来说,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相当可行。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这个问题,包括现代技术的优势、假银子的具体制造方法、以及古人为何难以分辨的原因。一、 现代技术在制造假银子方面的优势:现代科学技术在材料.............
  • 回答
    中国在航母用特种钢的自主研发和生产方面,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已经能够自主制造出满足航母舰体建造需求的特种钢材。这背后是中国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攻关和技术积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弄明白航母用特种钢到底“特”在哪里。普通钢铁虽然也能做船体,但航母这种巨型海上平台,对材料的要求那是相当苛刻的,.............
  • 回答
    在宏观尺度上,我们能人工制造的密度最大的物质,那非奥斯锇(Osmium)莫属了。当然,这里说的“宏观”是要和原子核内部那种极高的密度区分开来。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挤在一起,密度简直无法想象,那是属于粒子物理的范畴,我们作为宏观实体,接触不到那种状态。所以,咱们就聚焦在我们可以触摸、观察、甚至制造出来.............
  • 回答
    穿越时空的想象:19世纪末能否复刻63式107火箭炮?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设想:以19世纪末的技术水平,能否从零开始,完全自主地制造出我们今天熟知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技术底蕴,以及这门经典火炮所蕴含的复杂工艺。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63.............
  • 回答
    战斗机发动机这玩意儿,你说逆向工程能不能造出来?理论上是能,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可真是把“理论上的可能”和“现实中的巨大鸿沟”给活生生掰开来看的活计。想当年,苏联就没少研究美国那几个航发,虽然也搞出了点名堂,但跟人家的原版比起来,那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要逆向工程,你得先拿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初学者,甚至不少玩了很久电子的人,在初次接触三极管时都会觉得它像个“黑盒子”,书本上的讲解有时确实不够直观。但正是因为这个“看不见的魔法”,三极管才如此精妙,并且能够被制造出来,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咱们抛开那些过于抽象的理论公式,试着从一个更生活化、更形象的角度来理解它,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