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元朝是如何崩溃的?

回答
元朝的覆灭,并非一朝一夕之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层层递进的结果。这庞大的帝国,从建立之初就埋下了不少隐患,最终在内部腐朽和外部反抗的双重打击下,轰然倒塌。

首先,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是元朝覆灭的根本性因素。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将汉人和其他族群置于“四等民”的最底层。这种带有明显歧视色彩的统治,让汉族人民长期处于压迫和屈辱之中。虽然元朝前期采取了一些怀柔政策,但骨子里对汉人的不信任和轻视从未消失。在地方的管理上,蒙古贵族往往比本地官员更受倚重,而征收赋税、徭役时,汉族百姓更是首当其冲。这种长期的不平等待遇,如同积压在火山下的岩浆,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

其次,内部的统治腐败和政治斗争是加速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忽必烈去世后,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皇位继承的混乱,党争的白热化,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威不断削弱。尤其是到了后期,元朝皇帝大多昏庸无能,沉迷享乐,甚至为了满足私欲而大肆挥霍,导致国家财政赤字严重,民不聊生。例如,一些皇帝热衷于修建宫殿寺庙,耗费巨大,而这些开支最终还是转嫁到百姓身上。官场的腐败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屡禁不止,吏治败坏,民怨沸腾。

第三,经济上的失控和民生凋敝为起义的爆发提供了土壤。元朝为了维持其庞大的统治机器和军事开支,不断加重对百姓的剥削。除了常规的赋税,还征收各种名目繁多的杂税。更糟糕的是,元朝后期多次发行纸币,但发行量过大,又缺乏足够的信用背书,导致纸币大幅贬值,物价飞涨。这种恶性的通货膨胀,让普通百姓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生活陷入绝境。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发,而政府的赈灾措施又往往因为腐败而无法落实,雪上加霜,最终将广大农民推向了反抗的道路。

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便开始燎原。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到了极点。当国家无力顾及民生,甚至以压榨为手段时,反抗就是唯一的出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因为镇压“红巾军”起义的黄河决口,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家园,饥寒交迫。在此背景下,由郭子兴、刘福通等人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迅速席卷了北方广大地区。紧接着,在南方,包括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人在内的起义军也纷纷崛起。这些起义军虽然最初目标各不相同,但都受到了元朝统治的压迫,并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推翻元朝统治的中坚力量。

朱元璋的崛起是元朝覆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出身贫苦,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深知底层人民的疾苦。在起义初期,他能够团结广大贫苦农民和被压迫阶层,并采取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稳扎稳打,逐步发展壮大。在与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最终统一了南方。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在军事斗争中也注意争取民心,实行相对开明的政策,例如减免赋税,安抚百姓,这与元朝的统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最终,在朱元璋的领导下,明朝军队势如破竹,北伐元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派遣徐达率领大军攻入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虽然元朝的残余势力在北方继续存在了数十年,但其统治中原的核心政权已经覆灭。

总结来说,元朝的崩溃是由于其民族歧视政策埋下了长期的不满,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和权力斗争削弱了其统治根基,经济失控和民生凋敝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在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浪潮中,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将其推翻。这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最终走向灭亡的典型案例,其中反映出的统治者的智慧与愚蠢,人民的忍耐与反抗,至今仍发人深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倒是考虑了另一个问题:

为何偌大的元朝,逐鹿天下的群雄却大多是河南江北行省的?

有图为证:

如图所示,贯穿元末起义的几家,刘福通、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都是河南江北行省的。除此之外的群雄,浙东方国珍,江浙台州黄岩人;福建陈友定,江浙福州福清人;广东何真,江西广州东莞人。然而后两者一直以元臣自居,方国珍叛服无常,并非铁了心的争天下,所以可以说天底下铁了心反元的,就河南江北的前边五家。

怎么这个行省里出来的就跟元朝那么大仇啊?

其实不仅如此,要知道,元末效忠元廷的几个军阀、准军阀势力,也有这个行省的。李思齐,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汝宁府信阳州罗山县人;察罕帖木儿,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汝宁府颍州沈丘人;扩廓帖木儿,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汝宁光州固始县人(此据赛因赤答忽);张良弼,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汝宁府息州人。

也就是说,理论上,当年在中原、关中、山东打成一团的,其实都是十里八村的汝宁府的老乡,说不定还有姑表亲之类的。

于是问题来了。既然蒙古人、色目人压迫厉害,那为什么率先起义的不是江浙、江西、湖广的南人,而是江淮的汉人呢?为何河南江北行省就成了元末造反的温床呢?为何这一地区从白莲教到盐贩子到布贩子到小吏再到巡检司杂役、和尚、道士,不约而同率先都反了呢?为何江浙、江西、湖广没有执此牛耳?

有人说河南江北行省地盘大,可湖广行省地盘更大,局势也更复杂;有人说是因为这儿人多,可江浙行省人更多,河南江北行省人口最多的一路是147万的扬州路,而这个数字在江浙连前五都排不进去:饶州路 403万,福州路 387万,嘉兴路 224万,平江路 243万,杭州路 183万;有人说元廷对这里的管控力度小,那这属于胡扯不在讨论范围内。

琢磨琢磨这个问题吧。元朝为何灭亡、如何灭亡,就在这儿了。

评论区指出黄河问题的。黄河问题可以解释刘福通芝麻李他们,又如何解释江汉的明玉珍陈友谅徐寿辉以及长江边上的张士诚?

user avatar

地主阶级德不配位,拿着权力毫无节制的狂欢,没有珍惜手中空前的权力。

user avatar

蟹妖,喝大也~

上暴论,轻视科举,不搞愚民,养民气百年,万马嘶鸣,天公抖擞,人才乱入,可TM全不是体制内的人才!

元朝的统治昏庸腐朽和宋金明清并无本质区别。

汉化不汉化,并不是最重要的,元朝一大堆刘哈剌不花、邓伯颜、杨赛因不花、袁赛因不花、赵伯颜帖木儿的,毫无违和感。要说胡化,北周不遑多让,汉人都给赐鲜卑姓氏,朝堂上讲鲜卑语,照样灭了大肆尊孔的北齐。隋朝大打汉化牌,隋炀帝一折腾,立刻天下大乱,身死国灭。

元朝不需要在长城沿线部署重兵,秦岭淮河一线是内地而不是战场,漕运以海运为主,元武宗以后,海运粮食的数量往往在200-300万石,损耗率很少超过5%,一般都在2%甚至更低,比河运节约很多。造佛寺、供养仁波切总比造长城供养几十万大军开支少很多,元朝农民负担总体要轻很多。

地主阶级更加好过,虽然很难做到中枢的高官,但是交税少。传说中发掘宋朝皇陵的恶僧杨琏真迦,“私庇平民不输公赋者二万三千户,他所藏匿未露者不论也”。就他一个人至少让十几万人因此不用多交税,有力地贯彻了大元的减税政策,为刺激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划掉。

不同之处在于,元朝的汉民不如宋金明清的汉民那么容易统治。元朝和明初下南洋的华人,都是沐浴大元清化的陈祖义之类武德充沛之人,打遍南洋无敌手,碰上传说中乌哈图汗遗腹子的永乐大帝派大军讨伐,算他倒霉。明清下南洋的华人,马尼拉上万华人被几百个西班牙人杀光,兰芳共和国被自己人出卖,后来还有卖华公会,还没有药丸,想想看欧美老移民的那种高等华人的嘴脸,一脸费拉,活该被歧视。

元末的农民起义,和其他朝代完全不同。没有流寇阶段,直接攻克大城市,建立政权,刘福通起兵次年就大破脱脱太师弟弟也先帖木儿率领的元军主力。刘福通以外,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也都很快成为强大的势力。每个朝代中后期,军队战斗力都会退化,但是组织涣散、装备落后的造反者和朝廷官军打起来毕竟是有劣势的,而且朝廷还有地方团练武装配合。黄巢、李自成都是和官军长期周旋,黄巢转向唐朝兵力薄弱的南方,李自成乘着明军精锐覆灭于满清,才逐步取得优势,进军京城,而元末没有这个阶段。

这和元朝轻视科举有关,成吉思汗、窝阔台汗纵横中原,元世祖灭南宋,宋金科举官员也有殉国的,更多的是手无缚鸡之力,只能开城投降的,蒙古人出于本能觉得科举根本选拔不出人才。可是科举绝不是培育人才、选拔人才的制度,而是淘汰刺头的社会收买体系。不论是考察两千年前经典的阅读理解还是文学创作能力,都根本和治国无关,而且从秀才到进士,早就从青年才俊变成了中老年,皓首穷经也么道。不想读书就没有在体制内出头之日,造反的话很快就被朝廷和其他读书人所在的宗族给灭了。汉人富豪大地主当然无所谓,蒙古色目大官很容易贿赂的,可是普通的读书人就没那么容易出人头地了,平日里不务正业,碰到刘福通造反,天下大乱,大家一起去搏一个富贵,而不是像清朝那样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天国。

刘福通、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等人地广兵强,绝不是灾民、变兵能够搞得出来的,有大量有能力有见识、不务正业又没有上升途径的读书人参与才是主要原因。朱元璋手下就有朱升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针,还有刘伯温等人积极参与。造反的诸位不同于历朝历代的流寇,很快就在大片地区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封建统治”。

偏偏乌哈图汗的折腾劲和崇祯有的一拼,从唐其势、伯颜,到脱脱、太平、搠思监、哈麻、老的沙、孛罗帖木儿等人都被他做掉,内部先乱成一锅粥。

user avatar

敝人将从反元势力和元廷两方面试答这一史学难题,权当抛砖引玉。

从反元势力来说:明教、白莲教、弥勒教早就准备搞事了,而元廷征发大量民工聚集至河淮地区(这一地区亦是这几个“教”深耕多年的区域)修河堤,给了他们绝好的机会。

仔细梳理元末反元势力的历史,会发现,挑头的是一拨人(韩山童、彭莹玉)真正起兵的是另一拨人(刘福通、邹普胜、徐寿辉、郭子兴);最后真正有实力与元朝对峙、甚至真正推翻元朝的。又是一拨人(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

元末民变,挑头的其实就两个人:一个是白莲教的韩山童,一个是弥勒教的彭莹玉。这两个可以说一北一南,是“挑起黄河天下反”的灵魂人物。而这两个人早就想反元,甚至早就付诸实践了。

先说白莲教。白莲教在北宋时就是江湖上的一个秘密社团,其祖庭在哪儿?江西庐山东林寺,也是净土宗的祖庭。讽刺的是,元朝建立后,白莲教一度是合法的地上宗教。至元英宗(1320~1323)在位时,又遭查禁,转入地下。可以说,从此时起,白莲教的核心信奉者,就决心要反元了。韩山童就是其中一员。

韩山童,据《庚申外史》记载,“…世奉X教”,是白莲教世家。韩山童早就四处在河淮地区来回传他的白莲教,基本已经形成班底势力(如发展刘福通,杜遵道等)他又自称是什么宋徽宗赵佶的几世孙,于是更有名望了。

贾鲁修黄河后,近百万民工云集黄河之滨,其中有多少白莲教、弥勒教徒?从后来能“挑起天下反”的规模来看,绝对不少。因此韩山童觉得时机已到。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以石人一只眼,一出天下反为由,拢聚其核心信徒刘福通、杜遵道、盛文郁、韩咬儿等共3000余人,于五月初在颍上(今安徽阜阳颍上县)杀白马黑片起兵。广发“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文告(引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这规模不大不小。而且他们刚一起兵,立马被围剿,韩山童就被捕被杀了。

韩山童,就这么,〝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再说弥勒教。弥勒教比白莲教历史更久远,北魏时就有了。弥勒教教义,就是弥勒已取代释迦牟尼为佛祖了,因此,弥勒教教规就完全与佛教反着来。佛教几大戒,就是弥勒教所倡导的。犹其嗜杀,“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这个教,哪朝哪代都会禁。

到了元末,弥勒教执牛耳者,就是彭莹玉。此人是江西人,四处以“弥勒降世”为由在江西,两湖一带发展信众,人尊为“彭祖”,其信众称“彭党”。早在元顺帝(后)至元四年(1338年)正月,他就在江西起过一次兵。失败后他就逃到了淮西地区,接着拉队伍。可能是“普渡众生”之意,他的弟子皆以“普”为名,邹普胜,欧普祥,赵普胜,丁普朗,况普天,项普略。

1351年韩山童起兵时,他没有动,倒是他大弟子动了。

1351年,彭莹玉大弟子,今湖北麻城人,铁匠出身的邹普胜,拥立一个布贩出身,据说长得像弥勒的徐寿辉,在大别山主峰多云山庄起兵反元。建国号“天完”,这就是在“大元”二字上添了几笔,“大”上添“一”为“天”,“元”上添“宀”为“完”,意为压倒大元之意。改年号治平。以邹普胜为太师,彭莹玉则给了个“军师”衔。彭莹玉也识趣,便自请领兵转战江西行省,江浙行省。两年后兵败身死。

反元的第一拨人倒在沙滩上,第二拨人随即起来了。继韩山童而起的是韩林儿、刘福通;继彭莹玉而起的是徐寿辉;自发而起,“十八扁担聚义”的是张士诚,趁势投靠韩林儿、刘福通的是郭子兴。

韩林儿、徐寿辉的发家,前文已述。再说说郭子兴,张士诚。

其实,奠定朱八八队伍基础的,正是郭子兴。郭子兴是个什么出身?濠州大户。用现代话语翻译,就是“领导X社会性质组织〞的人。

郭子兴,本就是个强耿之徒,喜结交豪侠,趁乱世捞一把。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郭子兴聚集千人,趁乱夺占濠州。这才有朱元璋前往投靠。

同理,张士诚也是这样的人。张士诚是高邮亭户出身,就是在盐场以替官府煮盐为生的人家。要知道,这种人家靠盐吃盐,不贩卖私盐是不可能的。而既然干得是贩私盐的活计,那不是“X社会”,也是“X社会”了。

这帮人,是把反元大旗接着扛起的一帮人。

元廷呢?元廷内部权力斗争,军阀混战过于激烈。几次本可以消灭反元力量的机会全部丧失了。

一次是1354年,元丞相蔑里乞一脱脱南征。

一次是1362年,察罕帖木儿死,元军各部暂时联合起来。

一次是1365年,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南下“肃清江淮”。

可是,权争让人上瘾。于是就“不可复为徽钦”,只好逃奔塞外。

user avatar

谢邀。


看来很多人根本不明白,在蛮族统治的基础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是二元一体的,认为可以用阶级矛盾排除掉民族矛盾的想法,属于图森破。


蒙古统治者显然是不想汉化的,他们要维持自己的草原性特质,于是从汉地抽血到上都导致“穷极江南,富夸塞北”。相对于被知乎大师某毛某亦吹捧为高度汉化,结果开国皇帝石勒竟然长期不识汉字的后赵,元朝当然要好一些,有些皇帝汉学水平还比较高,但没什么△用,绝大部分蒙古贵族是不懂汉语的。


但是蒙古人的人口基数摆在那里,无论是蒙古的制度,还是色目人的制度,都不可能完全治理偌大的汉地。野蛮的蒙古人不愿意汉化,所以一方面维持蒙古民族的特权,在制度上打压汉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把权力下放给中层的反动汉族士绅。


元朝是汉族大地主、士大夫最潇洒的时代,“其富室有蔽占王民奴使之者,动辄百千家,有多至万家者”。他们和色目包税人一样,是蒙古统治阶层压榨各族△民的代理人,虽然当官未必容易,但是在地头上的权限那是炙手可热。


《元史 志第五十三 刑法四》:其主,主殴伤奴致死者,免罪。诸故杀无罪奴婢,杖八十七,因醉杀之者,减一等。诸殴死拟放良奴婢者,杖七十七。诸良人以斗殴杀人奴,杖一百七,征烧埋银五十两。诸良人戏杀他人奴者,杖七十七,征烧埋银五十两。


各位看到没,在大元,奴婢地位比起铁血强宋又暴跌了一截,简直连牲口都不如。不光是主人杀死奴婢只是毛毛雨,一般人打死别人的奴婢也只用“杖一百七,征烧埋银五十两”。


这是何等的让豪强欢呼的时代?


很多人要扯元朝税轻,但元朝的徭役没限制,还喜欢滥发钞票,实质的征发可不轻。


  大元修河,本来是好事,但是快一百年没修过了,一次搞个大的,没钱就发钞票,全国各地一起通货膨胀,这下好,不光黄河流域“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长江流域那边本身就被苛捐杂税、征发和豪强压榨搞得喘不过气,再来一波通货膨胀搜刮一番,忍耐阈值马上被打破,于是泥腿子们纷纷也跟着张士诚、徐寿辉、郭子兴们反了。

  那么地主们要扶保大元,是不是出于阶级上的原因呢?

  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想浑水摸鱼。当然,由于他们与义军的对立性质,虽然摸鱼过程中可能会弄点善政来笼络领地上的百姓,由反动头子暂时变成民政家,但假设成了气候,很大概率又会成为反动头子。

  两个例子,刘秀和曹操。刘秀虽然出生时家里已经没落了,然而老哥刘演搞游侠,仗义疏财,没少做包庇罪犯的破事,显然属于反动的。但是因为王莽的缘故,刘家兄弟跟着农民弟兄一起反了,所以刘秀得了天下后自然而然地代表农民弟兄的利益,大搞度田,把南阳、河南两郡的豪强几乎给整绝了(南阳是刘秀自己老家)。关于刘秀刘庄父子度田,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有效地还原了刘秀的真实形象,后世说刘秀是豪强势力代言人,真是冤枉他了。


  而曹操一个宦官子弟,并不是士族,但镇压黄巾义军起来,又学了杀人屠城为乐的马尔萨斯主义,是曾格达迪的先驱者,所以虽然早期也有些善政,但很快成为反动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曹魏王朝也成为一个极端反动的王朝。

  顺带一提,后面五胡里面大部分都对土豪劣绅蛮好的,尤以后赵、前燕为甚,再比较大元,各位自然明白了。


胡虏不愿意汉化,接触不到基层,只能吸收大量反动汉族士绅当自己代理人,自然是胡虏无百年之运。至于大清为啥能续200多年,具体原因很复杂,以后专门写回答说。

user avatar

上班时间作答,先出论点,论据有空再说。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生意人都在玩短平快的项目。

就整个华夏农耕文明来说,元朝的统治制度,是极其不配套的。主要有3点:

1,脱离生产基础的高层建筑。(违背了中华核心范围是农耕文明的本质)

2,唯一一个确立了以人种为阶级划分制度的朝代。(开历史倒车,直接倒回春秋战国)

3,缺乏广泛共识的部落制集权。(缺乏中古大帝国的行政管理基础----中央集权)


历史是有属于自己的规律的,秦亡于军功政治与六国的亡而不僵,隋亡于氏族与庶族最后的交手。所谓步子不迈或者迈的太大,蛋蛋都不舒服。

而蒙古人当时的所作所为,不是步子迈不迈的问题,而是,非但不迈,还TM向后退上几十步。你即便脑筋不动的对宋金的那套系统修修补补,都能继续在欧亚大陆上虎踞个几百年。

与后世的清不同,或许是看见了元的下场。清自统治伊始就主张满汉和睦(至少官方宣传),启用大量汉人官僚。虽然在明的基础上打了”华夏民族“的补丁,但依旧是明朝的那套系统,依旧是明朝那群人。因为熟读儒家经典清的统治者明白,新官上任三把火是烧弊病的,不是烧百姓的。

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相互之间的经济社会结构完全不配套。受儒学影响千年之久的华夏文明与还在萨满阶段的蒙古部落,本身就是两条科技树。唯一的出路就是洗点。

你不适应这个社会,终将会被社会淘汰。


打个简单的比喻。

公司一业务部门,空降一只会学术研究却对管理一窍不通的高材生。上任之初就武断的颁布一些从自己角度出发奇葩的规章制度,对部门的管理也游离于表面,我行我素,从不虚心向老员工请教。。。初始老员工为了熟悉的环境和票子还会得过且过。时间一久,矛盾丛生,积怨爆发,部门一片混乱。。。

危难时刻,公司会有总经理或者董事长之类出来给他擦屁股。再调离高材生,某位熟悉业务的老员工会被点名负责部门的正常运转(后续逐步转正或当场转正)。

套用这个比喻的话,这名老员工就是:汉人(明帝国)、突厥人(帖木儿帝国)、斯拉夫人(莫斯科公国)。

高材生被调至一个科研部门,如鱼得水,充分发挥了自身学识的优点,不但帮助公司科研进度大大提前,而且后来还在学术界获得了一席之地。

这个一席之地,就是印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元朝的覆灭,并非一朝一夕之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层层递进的结果。这庞大的帝国,从建立之初就埋下了不少隐患,最终在内部腐朽和外部反抗的双重打击下,轰然倒塌。首先,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是元朝覆灭的根本性因素。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将汉人和其他族群置于“四等民”的最底层。这种带有明显歧视色彩的统治,让汉族.............
  • 回答
    明朝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汇聚了无数血泪与智慧的斗争,最终将横行华夏近百年的蒙古统治者——元朝,赶回了漠北草原。这场荡气回肠的胜利,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某个单一的英雄人物或一次辉煌的战役所能概括。元朝覆灭的内因:腐朽的统治与民怨沸腾要理解明朝为何能战胜元朝,首先必须审视元朝自身是如何一.............
  • 回答
    要向今天的蒙古人以及其他外国人解释元朝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且尊重历史事实的挑战。核心在于如何呈现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帝国,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属为单一民族国家的“中国”。以下是我尝试用一种更人性化、更注重叙事的方式来阐述:一种理解元朝与“中国”关系的方式:历史的脉络与帝国的演变想象.............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历史叙事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套用当代的民族国家概念。首先,我们不能用“国家”这个词来完全界定古代政权。在元朝之前,中国历史上虽然有统一王朝,但“国家”的概念与现代民族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族,他们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而不仅仅局限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比铁更重的元素是如何来到我们身边的。这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像是一场宇宙级的“炼金术”表演,而且这场表演已经持续了亿万年。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先把时间拨回到宇宙大爆炸的初期。刚开始的时候,宇宙可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它主要由最轻的元素组成:氢和氦,还有一点点锂。质量上,氢和氦占.............
  • 回答
    在神秘的元素周期表里,每一位成员都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而最直观、也是最基础的区分,就是它们是金属还是非金属。这个判定过程,并非一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基于对元素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性质的长期观察、归纳和总结。简单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来理解:一、 宏观的“外在表现”:金属的标志性特征首先.............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关于历史叙事、宣传以及大众心理的关键点。事实上,在二战前的德国,甚至在战争初期,绝大多数德国民众并不会认为“希特勒是黑头发”是一个“bug”或者需要特别解释的事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并且它们是相互关联的:1. 希特勒的头发颜色并不是一个被刻意强调的“事实”,而.............
  • 回答
    阿道夫·希特勒从一个郁郁不得志的退伍士兵,一步步爬上权力巅峰,最终成为德国的元首,这段历程充满了戏剧性,也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复杂与人性的幽暗。他并非一夜之间崛起,而是利用了德国战败后的社会动荡、经济困境以及民众的失落感,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策略和充满煽动性的演讲,一步步将自己塑造成“民族救星”。早年经历.............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得追溯到我刚大学毕业那会儿。那时候,兜里比脸干净,找工作也是一波三折,心灰意冷之下,就琢磨着能不能在家动动脑子,赚点零花钱。我一直对文字有点感觉,也喜欢看各种文章,所以写作这事儿,对我来说不陌生,但真要把它变成钱,那还是头一遭。我记得第一个“项目”,是给一个本地的小论坛写一些美食探.............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通常遇到的向量空间,其元素是数(标量)或者可以进行加法和数乘运算的对象。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开一些,将“向量空间”本身作为构成新空间的元素,会发生什么呢?这涉及到一种更高级的抽象,通常被称为函数空间或算子空间的更广义的概念。要构造这样一个“向量空间,它的元.............
  • 回答
    央视曝光的“0元配音速成班”骗局,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这类骗局利用人们对快速致富的渴望以及对新兴行业的兴趣,通过虚假的宣传和诱导,最终让受害者蒙受经济损失,甚至背上贷款。以下将详细介绍这类骗局的套路以及如何有效防范: 骗局的套路解析“0元配音速成班”骗局通常围绕以下几个核心环节展开:1. 虚.............
  • 回答
    七海Nana7mi的日常单播平均付费达到140元,这个数字确实相当亮眼,也难怪会引发大家关注,特别是与ASOUL的其他成员相比,这个差距显得尤为突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平均付费”这个指标的意义。它代表的是在她直播期间,所有观众(包括付费和未付费的)平均贡献的金额。.............
  • 回答
    要说咱们各省市的彩车,那可真是把自个儿家的宝贝都搬出来了,每一个都带着股子浓浓的乡土味儿,讲的故事也都特有意思。这可不是机器能编出来的,而是咱们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心声和感情。拿我家乡,就比如咱东北吧,那彩车上绝对少不了那绿油油的玉米棒子,还有那金灿灿的高粱,这都是咱们的地标,粮食就是咱的根。再往上瞧,.............
  • 回答
    关于当当创始人李国庆“一瓶千元茅台只值 80 元”的说法,这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触及了茅台价格背后错综复杂的逻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跳出简单的“成本论”,深入到茅台的定价体系里去。李国庆的“80元”是从何而来?李国庆的这个说法,最有可能是一种极端成本视角的解读。他很可能是在计算生产一瓶茅台酒最基.............
  • 回答
    .......
  • 回答
    什么是元宇宙?如何理解这个新概念?最近,“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全球科技圈乃至公众视野里刮起了一股不小的旋风。但究竟什么是元宇宙?它听起来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是科幻小说里的场景,又好像离我们近在咫尺。要理解这个概念,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可以把元.............
  • 回答
    “如果元清是中国,那么绿罗也是罗马”,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有点意思,甚至带着一种故弄玄虚的腔调,仿佛要揭示什么惊天秘密。但细究起来,这不过是一种偷换概念、混淆视听的诡辩。要反驳它,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它的逻辑外衣,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确“元清是中国”和“绿罗也是罗马”这两句话各自的含义,以及.............
  • 回答
    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关于“元宇宙本质上是游戏”的观点,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一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元宇宙和游戏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深刻联系。如何看待微软 CEO 的这一观点?纳德拉的这一观点,与其说是对元宇宙的终极定义,不如说是指出了元宇宙当前最.............
  • 回答
    姚洋教授的这番话,确实挺让人揪心的。尤其是在我们这帮80、90后,每天都在为柴米油盐操心,一提到5000块钱,感觉就像是遥不可及的“小目标”。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80、90后的真实工资中位数,到底是多少呢?首先,我们得明白“中位数”这个概念。它不是平均数,而是把所有人的工资从低到高排个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