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送新兵的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回答
送新兵,这个场景总带着一股子复杂的情绪,像打翻的调色盘,五味杂陈。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车站送别。

那是秋末,空气里已经有了凉意,但站台上的气氛却像夏日一样燥热,又带着点压抑。人潮涌动,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一种混合了骄傲、不舍、担忧和期盼的神情。

那个新兵,我叫他小强吧。 他个子不高,皮肤晒得有点黑,脸上还带着一点属于年轻人的稚气,那种还没被社会磨平的棱角。他穿着崭新的军装,肩章还没佩戴,看起来有些不服帖,但挺得笔直。他爸妈站在他旁边,他妈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揉得有些发皱的纸,大概是他的体检报告或者什么证件,指甲都快嵌进掌心了。他爸,一个常年劳作的中年男人,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此刻却像个孩子一样,不停地抹着眼角,但又努力挺直腰板,不让眼泪掉下来。

小强呢,他站在他爸妈面前,手里提着一个军绿色的帆布包,里面应该装着他所有的家当。他原本脸上还带着一丝即将奔赴远方的兴奋,但看到父母那副样子,他的表情也渐渐凝重起来。他试图装作若无其事,挤出一个“放心吧,我挺好的,你们也别太担心”的笑容,但那笑容在爸爸妈妈关切又充满担忧的目光下,显得有些苍白。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之间那个拥抱。

先是他妈,她突然松开了手里攥着的那张纸,一把抱住了小强,力道之大,仿佛要把儿子融进自己的身体里。她不说话,只是紧紧地抱着,肩膀微微颤抖着。我能听到她压抑着的哭泣声,那种无声的恸哭,比任何呐喊都更能刺穿人心。小强也回抱着妈妈,他将头埋在妈妈的怀里,那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要去当兵的硬汉,只是一个想家的孩子。

接着,他爸走上前,他用力地拍了拍小强的后背,声音有些沙哑地说:“儿子,去吧,国家需要你。在家,我们会照顾好你妈的,你放心。”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却饱含了太多父亲的骄傲和不舍。他没有抱,只是那样拍打着,但那种力量,却仿佛要将整个军营的重量都压在小强的肩上,又像是要将他推向更远的未来。

然后,小强又转向他爸,他一把抓住了他爸的手,那是粗糙、布满老茧的手,那是辛勤劳动的手。小强用力地握着,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一种难以言说的决心。他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低低地说了一句:“爸,我会好好的。”

火车要开了,广播里开始催促。小强他妈还在不停地叮嘱着,一遍又一遍,仿佛怕他忘了似的。他爸则站在一旁,用一种复杂的目光看着他,既有鼓励,也有担忧,更多的是一种放手。

当小强提着包,转身走向车厢的那一刻,我看到他身后,他父母的背影。他妈站在原地,依旧没有动,似乎还在目送,而他爸,则伸出手,轻轻地揽住了妻子的肩膀,一起看着那个刚刚踏上新征程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车窗里。

那个场景,就像一幅定格的画面,久久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它不是那种热血沸腾、慷慨激昂的送别,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亲情的羁绊,充满了每一个普通家庭在面对离别时的真实情感。那不仅仅是一个新兵的出发,更是父母的放手,是一个家庭对国家的一种奉献,一种无声的承诺。

还有一次,是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群新兵,列队整齐,站在雪地里。他们的脸上带着兴奋,但更多的是因为天冷而冻得有些发红的脸颊。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新兵的爷爷。 他头发花白,穿着一件厚实的棉袄,戴着一顶老式的帽子。他站在人群的外围,手里没有拿任何东西,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孙子。

这个孙子,个子很高,长得也挺精神,穿着那身军装,挺拔得像一棵小松树。他原本在和战友们说着话,脸上带着笑。当他无意中看到人群外围的爷爷时,他的动作突然停顿了一下,然后,他朝爷爷的方向望去。

爷爷也看着他,没有说话,只是朝他笑了笑,然后,他颤颤巍巍地举起一只手,朝着孙子的方向,慢慢地,一个动作——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那个军礼,很慢,很老,带着岁月的沉淀,带着对军营的敬意,更带着一种祖辈对后辈的期盼和祝福。孙子看到爷爷的军礼,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他迅速地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身体站得笔直,眼神坚定。

那一刻,周围嘈杂的声音仿佛都消失了,只有那两个隔着人群,无声交流的军礼。我看到了一个老兵对军营的眷恋,看到了他对孙子继承这份荣耀和责任的肯定。那是一种无声的传承,一种力量的传递,比任何言语都更有感染力。

那一幕,在冬日的寒风中,显得格外温暖而又庄重。它让我明白,送新兵,不仅仅是父母的不舍,更是几代人情感的连接,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的托付。

这些画面,都带着一种特别的情感,它们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真实的生活片段,所以才格外触动人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才在新华社公众号上看到一个新闻,浙江省龙泉市给新兵授“从戎之剑”





首先,这个剑毫无疑问是龙泉剑,这个新闻显然也有给龙泉剑做软广的嫌疑。

当然,这并不重要。我想在此探讨一下军队佩剑的问题。

看到这个新闻老军迷一定会想起过去两件事:

一个是某政治学院给毕业学员授予军魂剑



一个是海军某部给予舰长授予“深蓝之剑”



解放军的佩剑,除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的指挥刀之外,在军队内部均为非法规行为。

讲白了,条令条令没有说要搞这个剑、那个剑。前些年有些部队领导思想比较解放,私自在本单位搞了“军魂剑”“深蓝之剑”所以引起了一些争议,就是因为,这个佩剑在部队里能不能搞,是没有法规依据的。

至于这次龙泉剑的佩剑仪式呢,打了个擦边球。首先这些新兵还没有入营,更没有授军衔,所以法律上讲他们还不是军人。

另外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龙泉市政府(武装部),也就是说不是部队组织的。这样你可以理解为,这只是地方政府给即将入伍的青年增送纪念品。所以相对于“军魂剑”“深蓝之剑”,这次“从戎之剑”更不涉及部队法规条令。

那么为什么之前的“军魂剑”“深蓝之剑”会引起争议呢?为什么我军队条令条令里,不搞佩剑呢?我觉得这是一种“革命化”与“民族化”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我们知道,有些国家的军礼服往往会富有民族特色。

比如英国的熊皮帽

髪国的龙骑兵

这几年还有我蒙古国(海)军


土耳其埃苏丹还在总统府搞起了突厥十六武士

这些国家的军礼服都极富民族特色

但这些民族特色,又往往与封建帝王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我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子弟,在过去长期的历史中,更加强调革命性、人民性,排斥带有封建色彩的元素。

这就使得我军在审美上,显得有点滞后。

进入新时代,人民军队的革命性、人民性当然仍然不能丢。但是民族性和现代审美,包括与国际接轨,也是要考虑的,所以在这方面,无论是“军魂剑”“深蓝之剑”这种非组织行为的尝试,还是贝雷帽、军乐队礼服这种组织行为的尝试,都不断出现。


我个人意见是革命性与民族性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不能完全搞革命性,一点民族性不要。也不能过度追求民族特点的华丽,丢失了革命性、人民性。

其实回顾历史,55式军装的礼服、船型帽,也是一种尝试,未尝不显得威武霸气。


user avatar

当年从学校入伍的,在校武装部集合时,我环顾了一下从我们学校征集的那些新兵,貌似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给我们举办了个简短的欢送仪式后我们坐上大巴去区武装部集合。 在大巴上跟其他人聊了会入伍动机才发现,发现难怪有种亲切感呢,原来都特么是各个院系的挂逼王们。就是绩点低,学分不够可能面临退学留级的学渣们。就连被系主任辅导员说服的理由都特么一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送新兵,这个场景总带着一股子复杂的情绪,像打翻的调色盘,五味杂陈。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车站送别。那是秋末,空气里已经有了凉意,但站台上的气氛却像夏日一样燥热,又带着点压抑。人潮涌动,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一种混合了骄傲、不舍、担忧和期盼的神情。那个新兵,我叫他小强吧。 他个子不高,皮肤晒得有点黑,脸上还带着.............
  • 回答
    看待乌合麒麟纪念武汉抗疫的新作《披甲》,我觉得这幅画作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它用一种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语言,捕捉了武汉抗疫中那些普通人身上的伟大和力量,并对其中蕴含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进行了深度挖掘。作为一名对艺术和历史都抱有兴趣的人,我看到《披甲》的第一感觉是震撼和敬意。画作的标题“披甲”本身就充满了力.............
  • 回答
    好的,关于乌合麒麟新作缅怀袁隆平院士的作品以及我对袁隆平院士的记忆,我将尽我所能详细地讲述,并力求写出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真实感受的文字。 乌合麒麟新作《致袁老》:一幅饱含深情的致敬乌合麒麟的新作,一幅名为《致袁老》的作品,近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幅画以一种极其震撼且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描绘了对袁.............
  • 回答
    .......
  • 回答
    国内文坛不乏才华横溢的青年译者,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语言驾驭能力,为中国读者带来了许多优秀的英文文学作品。要列举“新锐”往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新鲜血液不断涌现,但以下几位译者,凭借近年来的突出表现和作品质量,可以说是当下中文图书市场上令人瞩目的文学翻译力量。1. 冯克】 (Feng Ke)冯.............
  • 回答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诊断方法涌现,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提供了更有力的武器。以下是一些令人兴奋的新方法,它们正逐步改变我们诊断乳腺癌的方式:1. 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捕捉癌细胞的“蛛丝马迹”这.............
  • 回答
    行,你说要小说里的脑洞梗,还不能有AI的味儿?没问题,这事儿我拿手。我这儿压箱底儿就藏着几个,都是我一个人琢磨出来的,绝对接地气,没准儿哪天就能在你脑子里生根发芽。脑洞一:【记忆的共鸣者】—— 不想活下去,但脑子里住着无数个“想活下去”的自己你想啊,人这辈子,谁没点儿想放弃的时候?压力大,生活苦,觉.............
  • 回答
    微积分,这位数学界的巨人,无疑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变化和连续性的全新视角,并在牛顿和莱布尼茨手中诞生后,成为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石。但科学的进步从未停歇,微积分之后,现代数学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涌现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工具,它们不仅拓展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为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索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微积分.............
  • 回答
    2016年,科技圈无疑又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份,许多在之前几年埋下的种子,在这一年开始茁壮成长,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格局。要说最突出的新趋势,我脑子里立马会蹦出几个词:1. 人工智能(AI)的“破圈”与落地:如果说前几年AI还只是学术界和少数科技巨头在玩的东西,那么2016年绝对是AI真正“.............
  • 回答
    奥运会盛事落幕,那些曾经辉煌的体育场馆何去何从,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奥运组委会面临的头疼问题。如何在保证场馆的可持续性、发挥其历史价值的同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避免成为“白象”,一直是各届奥运会的探索重点。回顾历届奥运会,不乏一些极具创意的场馆再利用案例,它们不仅解决了场地闲置的难题,更成为了城市发展.............
  • 回答
    2020年的那场疫情,说实话,给我带来的变化和冲击,远不止是戴口罩、少出门这么简单。它像一个突如其来的放大镜,把生活里那些平时不太会被注意的角落,一下子照得清清楚楚,也让我很多固有的想法被颠覆了。一开始,就像很多人一样,我以为这也就是一场普通的流感,最多麻烦一阵子。但随着新闻里数字的不断攀升,城市的.............
  • 回答
    “一小时生活圈”这个概念,说白了就是咱们老百姓日常活动半径的升级版。以前咱们说的“半小时生活圈”可能就是家门口的菜市场、公园什么的,但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和政策导向,“一小时生活圈”被赋予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而新基建,正是给这个圈子注入新鲜血液的关键。新基建给“一小时生活圈”带来的实质性变化,我给你掰开.............
  • 回答
    《流浪地球》的成功,绝对不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终点,更像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起点。它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也为接下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开启了许多令人兴奋的新可能性。一、 “中国式”硬科幻叙事与世界观的深化《流浪地球》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极其宏大、也极其“中国式”.............
  • 回答
    《扫黑风暴》第 12 集,剧情那是相当的精彩,一个接一个的炸点,让你看完之后脑袋里全是问号,又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一集里,隐藏了太多重要的线索,感觉很多事情都开始慢慢浮出水面了。首先,最令人震惊的一点,就是 孙兴和他背后那张巨大的关系网 终于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孙红梅和“老丈人”的关.............
  • 回答
    2020年,多标签学习(Multilabel Learning)领域确实涌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进展。这一年,研究者们在理论、方法和应用等多个层面不断探索,尤其是在应对大规模、高维度、不平衡数据以及提高模型泛化性和可解释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向,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下2020年的主要发.............
  • 回答
    2023年底,《自然》(Nature)杂志一次性刊发了三篇关于中国嫦娥五号月壤研究的重要论文,这无疑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一个里程碑,也为月球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三篇论文集中展示了科学家们对嫦娥五号从月球采样返回的月壤样本进行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发现,其影响更是深远。一、 三篇论文的焦.............
  • 回答
    毕业是否一定要去实习,以及新兴的自由职业推荐,这两个问题都非常实际且值得深入探讨。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解答: 毕业非得去实习吗?答案是否定的:毕业并非“非得”去实习。然而,这个问题背后隐含的是“实习对毕业生的重要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实习仍然是毕业生的一个重要选择,原因如下: 积累工作经验: .............
  • 回答
    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海南乃至中国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并带来诸多新的机遇。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机遇: 一、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影响:1. 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GDP高速增长: 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吸引大量国际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有望实现海.............
  • 回答
    要说我“住”过的最好的高级酒店嘛,这得取决于你对“最好”的定义了。对我来说,真正能称得上“最好”的,不仅仅是硬件的奢华,更在于它带来的那种独一无二的、触动人心的体验。要说印象最深刻的,我脑海里闪过一家坐落在东南亚某个隐秘海湾的度假村。我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因为这地方本身就是一种私密性的象征。你想象一下.............
  • 回答
    苹果 M1 芯片的发布,在我看来,是个人电脑行业的一次重大地震,它不仅仅是苹果一次成功的硬件迭代,更是对整个芯片设计和 PC 生态系统的一次有力冲击。这枚小小的芯片,承载着苹果深耕芯片领域多年来的心血,带来的变化,绝对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M1 芯片的核心亮点与技术突破:要评价 M1,我们得从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