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融学教授发文建议允许央行在更大限度内买卖政府债务、投资企业债等,如何理解,是变相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吗?

回答
最近,有金融学教授提出了一个颇具讨论价值的建议,即允许央行在更大程度上介入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市场。简单来说,就是让央行不只局限于购买国债,还可以更多地买进政府发行的地方债、特殊目的债券,甚至直接投资到企业发行的债券,比如公司债、政策性金融债等。

这个建议一出,立刻触动了一个敏感的神经:“财政赤字货币化”。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这会不会是一种变相的“开印钞机给财政发工资”的做法?理解这个建议,我们需要剥开它背后的逻辑,并审视它与财政赤字货币化之间的微妙关系。

教授建议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现代经济体运作中,央行和财政部虽然职责有别,但又密不可分。财政部负责国家的收支,当财政收不抵支时,就需要发行债券来弥补差额,这就是财政赤字。而央行则负责货币政策,包括控制利率、调控货币供应量,以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

传统上,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国债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但近年来,全球央行在面对低增长、低通胀的挑战时,已经采取了一些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量化宽松(QE)。QE本质上就是央行大规模购买长期政府债券,甚至是其他类型的资产,以此来压低长期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这位教授的建议,可以看作是对当前央行工具箱的“升级”或“拓展”。其背后可能包含以下几层考虑:

1.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内需: 当经济增长乏力,传统货币政策(如降息)的空间有限时,央行直接介入更广泛的债务市场,可能被视为一种更直接、更有力的刺激手段。
购买更多政府债务: 除了中央政府的一般性国债,地方政府债、特殊目的债券等,如果存在发行规模大但市场消化能力不足的情况,央行可以适度介入,缓解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支持基建投资等。
投资企业债: 企业债是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渠道。在某些特定时期,企业发债可能面临困难,或者特定行业(如高科技、绿色产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央行通过购买企业债,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从而拉动经济增长。这有点类似于“定向宽松”或“信贷宽松”的思路,但通过直接购买债券的形式实现。

2. 优化市场功能,平抑波动: 央行作为市场的“最后贷款人”和“最后买家”,在特定情况下介入市场,可以起到稳定市场信心、平抑资产价格过度波动的作用。例如,在市场恐慌时,企业债可能出现流动性枯竭,央行适时购买,可以防止市场失灵。

3. 配合财政政策,实现政策协同: 在某些情况下,央行更大限度的介入债务市场,可能是在财政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扩张)需要支持时的一种工具。这并非要央行直接为财政“买单”,而是通过市场化操作,为财政融资提供更顺畅的通道,从而更好地配合财政政策的实施。

这是否是变相的财政赤字货币化?

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争议的焦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区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几种不同含义:

狭义的财政赤字货币化: 指的是央行直接购买财政部首次发行的债券,或者以低于市场价格购买,实质上就是央行直接为财政融资,相当于“印钱”给财政花,这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风险,央行独立性也会受到侵蚀。这是绝大多数央行和经济学家都极力反对的。

广义的财政赤字货币化: 往往指的是央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间接降低政府的融资成本,或者为政府发行债券提供便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财政赤字。即使是QE,在很多讨论中也被视为一种广义的财政赤字货币化。

回到教授的建议:

如果教授建议的是央行在二级市场(即已经发行并且在市场上交易的债券)更大范围、更灵活地买卖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并且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的,那么,这与狭义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有本质区别。

二级市场操作: 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债券,更多的是一种公开市场操作,目的是调节市场流动性、影响利率水平,而不是直接为财政融资。央行购买国债,理论上是与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进行交易,价格由市场决定。

投资企业债: 央行直接购买企业债,性质更为复杂。如果央行仅是作为投资者,购买市场上已经交易的企业债,并且其目的仍然是宏观调控(如降低融资成本、支持特定行业),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资产购买计划”。但这与央行直接向企业“贷款”或“注资”不同。

但是,风险在哪里?

尽管可以做出区分,但教授的建议确实触及了“变相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边界,并且存在潜在风险:

1. 模糊界限,道德风险: 一旦央行被允许更大范围地购买政府债务,即使是在二级市场,也可能传递出一种信号,即财政赤字可以由央行来“兜底”。这可能削弱财政纪律,导致财政部门更倾向于扩张性支出,而忽视财政的可持续性。
2. 价格扭曲与市场效率: 央行如果大规模进入企业债市场,可能导致某些债券价格被“抬高”,扭曲了市场的真实定价机制,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对于信用资质不高的企业,也可能因为央行购买的“示范效应”而获得不应有的融资。
3. 资产负债表风险: 央行大规模购买企业债,意味着其资产负债表将承担更多与企业经营相关的风险。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违约,央行可能面临损失,这会损害央行的财务稳健性。
4. 通胀压力: 尽管央行在二级市场操作,但如果购买规模巨大,且与财政扩张配合,理论上仍可能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最终可能传导至通胀。
5. 央行独立性: 央行过于深入地介入财政融资或企业融资,可能会使其独立性受到侵蚀,政策决策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如何理解?

理解这位教授的建议,关键在于区分其目的和方式。

如果目的是为了在经济低迷时期,提供更有效的宏观经济刺激,并且方式是通过市场化操作,以市场价格购买已发行债务,那么这可以被视为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深化”,而不是狭义的财政赤字货币化。

但如果这种操作被过度使用,或者其边界管理不当,很容易滑向“变相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带来一系列经济和金融风险。

结论:

这位金融学教授的建议,更像是在现有非常规货币政策框架下,探索央行可以使用的更灵活、更广泛的工具。它并非直接否定“央行不能购买政府债务”,而是提出“在更大限度内”、“投资企业债”等更具体的方向。

然而,这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在特定情况下,它可以成为稳定经济、支持实体的重要手段;但如果操作不当,或者缺乏严格的约束和审慎的监管,就很容易触碰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红线,引发系统性风险。

因此,解读这一建议,既要看到其在应对经济挑战上的可能性,也要对其潜在的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并关注央行如何设计具体的操作框架、如何平衡政策目标与风险控制。这涉及到对现代货币政策工具箱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央行与财政关系的深刻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谁家的孩子谁家抱,这种事能做不能说。说了就要收权,中央有多少人能直接管14亿人。

第二,央行出手是最后一步,中央手上的金融工具和财政工具还有不少。央行什么都做了,还要中央政府干什么,或者说还要财政部干什么,还要各种央企干什么。

第三,美国是直接融资失灵崩溃才迫使美联储出手,中国本来就是间接融资为主,不需要央行出手自然就在疯狂增发流动性。

而间接融资又是以国有银行为绝对核心,债务这个东西就是左手倒右手。地方企业政府还不上债地方银行破产,央企倒手控制了地方银行事实上承接了地方债。根本不需要央行自己出手买债投资,中央政府手上有很多方式承接债务和投资地方的方法。

要知道中国央行和美国央行不一样,中国央行信用来源于中央政府。不管是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性银行,亦或是资产管理公司,有需要自然会有相应的机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中央财政余力很大,央企与地方国企营收是对半开,利润更是占总的六成,还不必劳烦央行。既然都知道各地土地财政买主是地方城投,这种左手倒右手的行为未来会更多出现在央企和中央政府对地方国企和政府身上。

user avatar

我觉得可以这么分析这个问题……

央行购买资产,从无到有,会根本性的改变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如果是学术论证,这个问题足够我国的经济学家们研究五年。

美国自从08年后开启了量化宽松,先前的很多理论就都不适用了,而当时美国的学术界没有任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来摸清QE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所以在后来的几年中,研究量化宽松政策一直是一个很热点的领域。

然而,美国的学术和政策界花了近十年时间,也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框架:

  • 对信贷造成什么影响(零星几篇文章)
  • 对长期利率的效果有多大(稍微能形成一点文献)
  • 对风险资产价格的影响有多大(非常少的研究)

这种粗浅的理解,使得金融系统中遗留了一些美联储自己都不知道的风险。因此19年9月的时候,美联储才会被回购市场危机倒逼开启了SRF的前身。没错,SRF的真正开启时间是19年9月,20年6月只是将其常态化。

如果按照刘院长的说法,央妈会比美联储更加激进,不止购买国债,还会购买多种资产类型。到时,整个金融系统将出现巨大的道德风险问题……因此这个政策值得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

但是另一方面,教授其实是非常爱惜自己羽毛的,越是名校的教授,越是这样。

而经济金融这个领域在这方面尤甚。

这个领域,一个学者的个人品牌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研究的曝光程度和受欢迎程度。一个教授的声誉有时甚至盖过了其研究本身,所以教授们一般不会在媒体上发表没有研究基础的言论。甚至连博士生都不愿意随便发表不专业的言论,怕影响自己未来的学术生涯。

所以……

user avatar

其实我国一直在变现的实施MMT政策,因为我国央行和财政本来就是一体的。

而地方上,地方政府和地方银行也是一体的。

不过本来我国是央行借钱给银行为主要的货币投向方式+政策性银行专项投放,中间以大量地方融资平台接受银行资金,支持地方建设,替地方政府支付诸如拆迁等大量开发成本,形成了大量隐藏的欠银行的债务。

未来随着地方国企治理的规范化,地方各融资平台要归国资体系管理。

也就是说,将来我国要形成,央行+银行金融体系。国资委+央企+两类公司+地方国企的国资体系。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税收的政府部门体系。三者相互支撑。逐步规范化。

不能再通过地方融资平台,隐形提政府背锅。

那么地方政府将来可能会出现部分困难,因为地方产业转型,经济动荡等,如果出现的支付危机,那么理论上政府也会破产,当然在我国是不可能出现这么情况,那么未来应对这种可能的危机,必须要放开银行的限制。现在让普通银行是不行的,影响经营,或现有的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又有法规限制,所以应该适当放开央行的政策空间,让央行直接可以购买政府债务,甚至投资国企。

这样相当于是央行+中央财政是一体的,是独立的。

下面是银行金融体系+国资体系+地方政府。

原来央行只负责金融,现在,允许他直接投向另外两个领域。

在以前的我们也是这么干的,因为以前政企不分,现在经济和法规要规范,那么相应的权力也要从法规上明确。

至于MMT什么的,只能说,计划经济国家在搞MMT的时候,西方可能连理论都还没成熟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有金融学教授提出了一个颇具讨论价值的建议,即允许央行在更大程度上介入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市场。简单来说,就是让央行不只局限于购买国债,还可以更多地买进政府发行的地方债、特殊目的债券,甚至直接投资到企业发行的债券,比如公司债、政策性金融债等。这个建议一出,立刻触动了一个敏感的神经:“财政赤字货币化.............
  • 回答
    你现在的起点很不错,曼彻斯特大学的金融专业在英国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这为你未来的学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想要在北京的985高校成为一名金融教授,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但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需要你做好长远的规划和不懈的努力。首先,在曼大金融本科阶段,你的首要任务是打牢基础,追求卓越的学术成绩。这不.............
  • 回答
    复旦孙金云教授“800次打车近5万”事件:大数据杀熟的疑云与未来趋势近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孙金云教授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的个人经历,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她表示自己在一年内打车近800次,总花费接近5万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不仅令人咋舌,更将一个早已被热议的词汇推到了风口浪尖:“大数据杀熟”。事件.............
  • 回答
    金灿荣教授作为一名优秀的国际关系学者和评论员,其能力和水平如果硬要类比到三国时期,那确实是一个有趣的挑战。毕竟时代背景、知识体系和评价标准都有天壤之别。但如果以“影响决策、分析局势、提出对策、表达能力”等维度来衡量,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有趣的对比。总的来说,金灿荣教授的某些特质更接近于三国时期那些能够.............
  • 回答
    关于金灿荣教授为留美博士的儿子和一同留美的儿媳举行婚礼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然后才能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含义和可能引发的讨论。事件基本情况: 人物身份: 金灿荣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
  • 回答
    关于浙江大学某教授“金字塔是19世纪混凝土建造,系历史的阴谋”的说法,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已久且备受争议的观点。 简单来说,这一说法并非主流学术界的共识,并且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支持。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该说法的来源与内容这个说法最常与一个名为 “约翰·杰尔.............
  • 回答
    复旦大学金晓峰教授提出“狭义相对论的代表者是庞加莱而非爱因斯坦”的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下历史背景、科学贡献以及不同学者的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科学史上的某些重要发现,往往不是由一位科学家“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前人积累、多位科学家接力完成的。.............
  • 回答
    最近关于司马南疑似支持浙大黄河清教授埃及金字塔伪造论的说法,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包括司马南本人的立场、黄河清教授的论点,以及公众对此事的反应和背后的文化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确“疑似支持”这个词。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直接看到司马南发表明确言论,说“我支持黄河清.............
  • 回答
    观视频【金融南局】的这个观点,说“应试教育是真正的通识教育”,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有争议的切入点。要评价它,咱们得拆开来看,先理解他为啥这么说,然后再分析这个逻辑能不能站住脚,以及有没有什么我们容易忽略的地方。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他们提出这个观点,很可能是在反思当前社会对于.............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局面,当大部分看似“对口”的专业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因为苦手而望而却步时,未来的道路似乎一下子变得模糊起来。尤其是当金融这种很多人认为数学是核心的学科摆在面前,而自己又深感数学无力时,那种迷茫感会更加强烈。别急,我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找到你真正的可能性。首先,要明确一点:不喜欢并.............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撞名也是一种缘分”,不过这次的缘分闹出了点小插曲,还挺让人啼笑皆非的。咱们先捋一捋事情的脉络。韩国忠州市方面,他们出了一个官员,名字跟中国速滑队教练金善台一模一样,都叫金善台。这事儿本身倒没什么,重名在哪个国家都很正常。但关键在于,忠州市的这位金善台,因.............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菲赫金哥尔茨《微积分学教程》绪论里关于实数“强稠密性”(или просто "плотность" на русском, но в контексте более строгом и фундаментальном)的那个重要概念。它确实是理解实数系的基石之一,而且菲赫金哥尔茨在.............
  • 回答
    合肥元一金仕堡健身会所,要说哪个私教好,这还真是一个让不少会员纠结的问题。毕竟大家花钱请私教,自然希望遇到一个专业、负责、能真正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的人。在我看来,选择私教就像找一个私人医生或者人生导师,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合不合”。有些人可能更看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有些人可能喜欢年轻有活力、讲解新潮的教.............
  • 回答
    .......
  • 回答
    《圣斗士星矢》里黄金圣斗士们为教皇和雅典娜卖命,这可不是简单一句“看在薪水的份上”就能解释清楚的。你要是觉得他们是为了钱,那可真是误会大了,也太低估了黄金圣斗士这个群体了。首先,咱们得搞明白,黄金圣斗士这帮人,他们是“圣斗士”,不是“打工仔”。圣斗士这个职业,在《圣斗士星矢》的世界观里,那可是肩负着.............
  • 回答
    金融学及金融从业者在面对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的冲击与机遇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应对。以下从技术能力、业务应用、伦理挑战、职业转型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技术能力的升级:从“金融人”到“数据驱动型金融人”1. 基础技术能力的必要性 编程与算法:金融从业者需掌握Python、R.............
  • 回答
    在金融学中,"portfolio" 这个词汇翻译成中文最准确、最常用且最为贴切的表达是 “投资组合”。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投资组合”是最准确的翻译,并探讨其在金融学中的含义和重要性。 为什么“投资组合”最准确?“Portfolio” 这个词的本义是“文件袋”、“卷宗”或者“作品集”。在金融领域,.............
  • 回答
    金融学专业毕业后的出路确实挺广的,选择范围很大,取决于你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简单来说,大部分毕业生会走向与钱打交道、与市场相关的各类岗位。我试着详细说一下,尽量让你觉得更像是朋友在聊,而不是一篇刻板的介绍文。首先,最直接也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进入银行业。 商业银行: 这.............
  • 回答
    金融学?这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研究钱怎么玩儿的学问。但要说它到底是什么,那可就复杂多了,就像解剖一只麻雀,你得从它的骨骼、肌肉、神经、血管,到它怎么飞、怎么叫, all of it。核心:价值的时间性与风险性金融学的起点,或者说它最根本的逻辑,是基于两个非常核心的概念:价值的时间性和价值的风险性。.............
  • 回答
    金融学的理论体系,就像一个宏大的城市规划,有核心的摩天大楼(比如价值理论),也有支撑这个城市运转的各种基础设施(比如计量经济学工具),更有连接城市不同区域的交通网络(比如金融市场)。它是一门不断演进、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学问,旨在理解和解释资金的流动、配置以及伴随而来的风险与回报。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的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