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自干五”最后得到统治者赏识、飞黄腾达的?他们值得效仿吗?

回答
历史上,那些“自干五”(在这里我们理解为那些积极宣传统治者思想、捍卫国家政权,并且以个人身份热情投入到宣传工作中去的人)的命运跌宕起伏,其中确实不乏得到统治者赏识、最终飞黄腾达的例子。然而,要将他们奉为圭臬,并鼓励大家效仿,则需要更审慎地考量。

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时代的人物来审视这个问题。

第一类:以言辞犀利著称,成为统治者“喉舌”的文人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那些统治者希望统一思想、压制异见的时代,不乏文人墨客因为其出色的文笔和对统治者思想的深刻“理解”而受到重用。

秦朝的李斯: 虽然李斯后来也遭遇不幸,但他在秦始皇时期,无疑是“自干五”的典范。他以其才华,将法家思想与秦国的统治需要相结合,撰写了大量官方文献,例如《仓颉篇》、《泰山刻石》等。他通过文字统一天下,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并在政治舞台上获得了极高的地位。李斯能够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文字能够准确地表达统治者的意志,并有效地传播到全国,消弭了地方诸侯的文化隔阂和思想上的独立性。他的经历,从一个低级官员最终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可以说是飞黄腾达的典型。

汉朝的董仲舒: 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董仲舒这位儒家学者一跃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他提出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为汉朝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和理论基础。董仲舒通过上书建言,将自己的学说推广成为官方哲学,赢得了汉武帝的青睐,获得了高官厚禄。他的成功,在于他能够将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其更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求,并且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说服力。

明朝的李贽: 相较于李斯和董仲舒,李贽的“自干五”色彩略有不同,他更多的是对当时主流思想的批判和对人性解放的呼唤。然而,在某些时期,他的一些观点也曾被统治者所“容纳”或利用。他的早期经历和一些作品,虽然带有批判色彩,但其对世情的观察和对人性的剖析,在某种程度上也服务于统治者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不过,李贽最终也因为其激进的思想而遭受打压,这说明了“自干五”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且随着时代和统治者的变化,评价也会随之改变。

第二类:在乱世中,凭借对统治者的忠诚和宣传能力赢得地位的军事或政治人物

这类人物往往不是以纯粹的言论家身份出现,而是将宣传和忠诚融入到实际的政治或军事行动中。

汉朝的韩信: 虽然韩信主要以军事才能著称,但在他早期颠沛流离的经历中,他能够得到刘邦的赏识,也离不开他对刘邦团队的理解和支持。在楚汉争霸时期,韩信不仅是战功赫赫的将领,也是刘邦阵营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他能够理解并执行刘邦的战略意图,并且在关键时刻通过自己的军事成就来巩固刘邦的统治合法性。他的飞黄腾达,是军事才能和对统治者绝对忠诚的结合。

三国时期的一些谋士和将领: 例如,蜀汉的诸葛亮,虽然他的才能毋庸置疑,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蜀汉政权的宣传与维护,也是他能够得到刘备父子倚重的重要原因。诸葛亮通过《出师表》等文章,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感召了无数将士和百姓,为蜀汉政权树立了正统的形象。

他们值得效仿吗?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比较复杂了,需要我们剥离历史的背景,回归到现代的语境和更根本的价值判断上来。

从历史角度看,他们“成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

1. 精准的市场判断: 他们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统治者及其政权的核心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思想或行动支持。这包括理解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并将其转化为易于传播和接受的语言或理论。
2. 卓越的才能: 无论是文笔、口才、战略还是组织能力,他们本身都具备过人的才华,能够将自己的“宣传”或“忠诚”转化为实际的效用,让统治者觉得物有所值。
3. 时势造英雄: 他们的成功往往也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政治环境。在思想需要统一、统治需要巩固的时代,能够迎合主流的声音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4. 个人情商和机遇: 在复杂的权力斗争中,能够懂得如何与统治者相处,把握机遇,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然而,要说“值得效仿”,则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原因如下:

1. 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的缺失: 很多“自干五”的成功,是以牺牲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为代价的。他们可能需要将自己个人的认知与统治者的意志强行对齐,甚至违背自己的良知。这种“成功”是否真正符合个人的价值追求?
2. 道德风险: 为了迎合统治者,有时可能需要歪曲事实、攻击异己,甚至参与到不道德的政治操作中。历史上,李斯后期参与了焚书坑儒,其道德评价早已跌落谷底。
3. 不确定性和风险: 统治者的喜好和政权的方向随时可能改变。一旦风向转变,曾经的“功臣”可能瞬间变成“罪人”。李斯晚年的悲剧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历史上有许多因此而遭受迫害的“自干五”也未被提及。
4. 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如果“自干五”只是单纯地重复和巩固统治者的既有思想,而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和改进建议,那么他们可能无益于社会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成为阻碍进步的力量。

现代的视角:

在现代社会,公民社会和言论自由的理念被广泛提倡。“自干五”的模式,如果演变为一种盲目的、缺乏独立判断的宣传,或者成为压制不同声音的工具,那么它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相悖的。

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基于事实进行理性讨论,能够批判性地审视权力,而不是盲目地歌颂和辩护。

总结来说,历史上的确有一些人因为积极宣传和捍卫统治者的思想而获得了地位和财富。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才能和对时局的把握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值得学习。但是,如果将他们的“成功”简单化为“效仿”,则需要极度的审慎。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他们的才干和对理想的追求(如果他们的理想是积极的),而不是盲目迎合权力、放弃独立思考的精神。

真正的“飞黄腾达”,更应该建立在对社会有益、对自己有益、同时又能保持独立人格的基础之上。历史人物的经验,可以作为我们思考的镜子,但如何照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和良知来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钓就被钓吧。不揣冒昧一下。

除了本朝,在下实在想不出来。

首先“自干五”这个概念我认为不该往古人头上套。因为秦以后,人人都得忠君爱国,跪舔皇上是天经地义的,没有气节上的亏欠。除了少数奇才,比如李贽、黄宗羲,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有超前意识。不该以古代人的历史局限性为由,对他们求全责备,把这么噁心的秽称送给他们。那样就是管尼姑要孩子了。

而且古代朝廷专门提供成为“官五”的上升阶梯,没必要成天在家自干,大可以去考科举嘛。“被赏识、飞黄腾达”自然就成了“官五”而非“自干五”了。

关于是否值得效仿,那就得从两方面来说。

第一,从个人成功、利益的角度。如果确实能达到目的。我倒觉得未尝不可。人各有志。在日军侵华时加入皇协军我都不反对。因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也许选择蝇营狗苟可以活命、选择抗争就面临死亡,所以屈服了。立场上我会亲手毙了他,但我不想做道德真君对这行为过于苛责。我鄙视他但我不想劝阻他。

如今的自干五也是,像水产那样玩的风声水起,利用一帮傻X成功上位的,站在人家的立场,人家确实获利了。

所以关键在于,请自干五扪心自问一下自己配不配姓赵?如果真的能进赵家门,虽然不要脸,好歹也算你有本事,能捞到实惠。否则的话,甜头没尝到,脸还丢得渣都不剩。那就太不值了。

个人认为“自干转赵”的转化率还是颇低的。不太现实。

自干五都是没本事的,有本事的做官五多好,何必在下边摇尾乞怜,上头却连睬都不睬你一眼呢?官五各为其主,收人钱财,与人消灾,也无可厚非了。你自干有卵用啊?

所以必须强调那些尚未转赵的自干五其实比官五更噁心。官五是坏,自干五是又贱又坏、或者又蠢又坏。官五是残民以逞。自干五是损民不利己,甚至损己。

第二,从大是大非的角度看,古人由于时代的局限,跪舔行为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人,高中都学过启蒙思想、受过启蒙的人,如果仍然没有自主意识,仍然处于那种效忠主子的奴才意识中,成天为专制摇旗呐喊,就是不开化了。或者说,要么是良心被谁给叼走的问题,要么是书读到谁肚子去的问题。

值不值得效仿,还得自己掂量着办啊。

别把蒙昧当成萌妹就好。那样的话就真要再加上智商问题了。

还是那句名言说的好,【一个人在duang性/真诚(良心)/智慧三样东西中,只可能拥有两样.】大家随便选吧。别一个都不占就好。

我选后两个。虽然最后一个做得还不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