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的行政区划是不是非常的稳定,据说从奈良时代以来县域(相当于我们地级市)基本变化不大?

回答
关于日本行政区划的稳定性,特别是从奈良时代以来县域(相当于我国地级市的概念)是否基本变化不大,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并非如此“稳定”,但也不是完全剧烈变动。用更贴切的说法,日本的行政区划经历了一个“在基础框架上进行调整和精细化”的过程。

让我们从奈良时代说起,然后逐步梳理。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国(くに)与郡(こおり)的时代

在奈良时代,日本还没有“县”这个概念,而是以“国”(くに)和“郡”(こおり)作为主要的行政区划单位。“国”大致可以理解为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区”或者“省”的雏形,而“郡”则更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市”或者“县”的下级单位。

当时日本全国被划分成约68个“国”。这些“国”的疆界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以及历史发展形成的。例如,东海道的十个国,山阳道的五个国,畿内的五国等等,这些划分在当时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

为何说“县域变化不大”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虽然“县”的概念尚未出现,但奈良时代形成的“国”的划分,奠定了一个基础性的地理框架。许多现代日本的都道府县,其名称和大致范围都与这些古代的“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

近畿地区: 京都府、大阪府、兵库县、奈良县、滋贺县、和歌山县,这几个如今的核心区域,其前身“摄津国”、“河内国”、“和泉国”、“山城国”、“大和国”、“近江国”、“纪伊国”等,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都道府县有很高的重合度。京都府的范围大致就是古代“山城国”的一部分,奈良县就是“大和国”,滋贺县就是“近江国”。
东海道地区: 静冈县(古代的骏河国、远江国、伊豆国的一部分),爱知县(古代的三河国、尾张国),这些地区的划分在古代就已经相对稳定。

这种联系并非偶然,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往往是为了方便统治和管理,会尽量利用现有的地理和文化认同感。因此,尽管名称变了,但一些核心地区的行政划分逻辑延续了下来。

明治维新与“县”的诞生:真正的行政区划大变动

然而,说日本的行政区划“基本变化不大”,尤其是从奈良时代以来,这并不完全准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解。真正的行政区划大调整,发生在明治维新时期(19世纪下半叶)。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行政管理体系是相当复杂的,存在“藩”(はん)的概念。藩是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封建领主的领地,全国有几百个大小不一的藩。这些藩的疆界是经常变动的,而且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拥有独立的权力,这与中央集权的“国”的概念有所不同。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推行“废藩置县”(はいはんちけん),这是日本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行政区划改革。其目标是:

1. 废除藩的体制: 将所有由藩主(大名)统治的藩改为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县”。
2. 建立统一的县制: 建立起一套全国统一的、以中央集权为基础的县级行政区划。

这次改革的目的非常明确:消除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政府的统治力量。

“废藩置县”带来的剧烈变化:

“废藩置县”一开始并不顺利,为了方便管理和削弱旧藩的势力,政府进行了多次合并和调整。

初期县的数量: 在“废藩置县”的初期,县的数量非常多,一度达到数百个。这是因为许多小的藩也被单独设立为县。
大规模的合并: 随后,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资源利用,政府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县域合并。一些地理位置相近、发展水平相似的县被合并成更大的县。例如,一些原本的“国”被拆分,或者几个“国”被合并成一个县。
名称的演变: 许多新设立的县采用了古代“国”的名称,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复刻”。例如,一个现代的“县”可能包含了古代的两个或三个“国”的一部分或全部。反过来,一个古代的“国”也可能被拆分成多个现代的“县”。

最终形成的都道府县格局(基本稳定但也有微调):

经过明治维新期间和之后一段时间的反复调整,“都道府县”的格局基本固定下来,我们今天看到的47个都道府县(1都、1道、2府、43县)就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举例来说:

北海道(Hokkaido): 在明治维新之前,这里主要是原住民阿伊努人的活动区域,由幕府管辖,后在日本统治下逐步开发。其行政区划的形成比本州岛要晚很多。
琉球王国(冲绳县): 在明治维新前,冲绳是独立的琉球王国,后被日本吞并,在1879年设立了冲绳县。
东京(Tokyo): 原本是江户(Edo),在明治维新后成为日本的首都,并改名为东京。虽然其核心区域与古代的“武藏国”有渊源,但其作为首都的地位和行政管理方式使其具有独特性。

战后以及近代的微调:

虽然明治维新后形成的47都道府县格局相对稳定,但在战后以及近代,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和争议。

合并市町村: 更为频繁的调整发生在市町村层面(相当于我国的县级市、区、县、乡镇)。为了应对人口减少、经济活力下降等问题,日本政府一直在推动“平成大合并”、“令和大合并”等,将许多小市町村合并为更大的市町村,以提高行政效率和财政能力。这虽然不是都道府县层面的变动,但也是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体现。
领土争议导致的区划调整: 比如,与周边国家在领土归属上的争议,也会影响到行政区划的实际管辖和名称。

总结:

所以,如果说“从奈良时代以来县域基本变化不大”,这是一种非常笼统的说法,并且忽略了明治维新时期那次颠覆性的变革。

更准确的描述是:

奈良时代的“国”为现代行政区划奠定了地理基础和文化认同。 许多现代都道府县的名称和大致范围,都与古代的“国”有着联系,这使得在地理和历史的宏观层面上看,似乎存在一定的稳定性。
明治维新时期的“废藩置县”是一次彻底的行政区划重塑, 打破了旧有的封建藩属体系,建立了现代化的县制。这次改革的幅度非常大,数量多的县被合并,疆界也进行了重新划分,远非“基本变化不大”。
战后至今,都道府县层面的行政区划变动非常少, 基本保持了明治维新后形成的格局。但市町村层面的合并是持续进行的,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进行的精细化调整。

因此,与其说日本的行政区划非常稳定,不如说它在历史演进中,以古代地理划分作为基础框架,在明治维新时期进行了彻底的重塑,并在其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都道府县层级,同时在下级行政单位上进行持续的优化调整。 这更像是一种“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稳定”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THDLY

1.日本行政区划最初仿照唐朝道制,划分了五畿(京畿区域内的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五个令制国)七道(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阳道、山阴道、南海道、西海道),下辖四岛上令制国数十个,而令制国又仿唐朝制度有州的别称,例如陆奥国别称奥州、萨摩国别称萨州等。令制国下,还有郡的划分,不过没有县。然鹅实际操作中,道的地理划分意义更加浓厚,而令制国才是实际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划。

2.不过随着幕府及诸村长割据,和王大权旁落,令制国的效用也在递减。特别是幕府将军源义政任期内的应仁之乱与细川管领源政元狗带后,各地叛逆与反叛逆星火燎原。到了平信长、丰秀吉时期,幕藩体制初现雏形,村长的领地不再严格遵守令制国界线,例如丰秀家的领地除了备前、美作两国之外,还包含了备中国的一半、播磨国的两郡。

3.到了源家康篡逆上位,通过《武家诸法度》等文件,正式确立了幕藩体制,藩的名称虽屡屡变动,但其真真切切地凌驾于令制国之上,成为了事实上新的最高地方行政区划,至于原本的令制国,其职衔更多的是用于遥领、虚封式的赏赐,例如会津藩主源容保,他就拜领过肥后国司(雅称肥后守),然鹅终其一生,他都未曾掌控过肥后国(江户幕府时代,肥后国属于熊本藩)。

这一时期,日本在令制国数量上也有开拓,比如萨摩侵略征服琉球国第二尚氏,把琉球国变为萨摩藩领地和日本令制国,不过对于大陆而言,这是段颇不光彩的历史。

4.长州藩、萨摩藩联结外夷与内应控制和王、推翻江户幕府后,先后通过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的形式,从地方村长手中收回权力。废藩置县事实上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在1871年夏,在长州、萨摩、土佐三藩合作下,明治政府于江户集中一万精兵,尔后诱骗各藩知事(即藩主)前来参加鸿门宴,当场命令废藩置县,共改置得到东京、大阪、京都三府和302个县。

(各藩主:脸上笑嘻嘻,心里妈卖批)

(各藩主内心深处:毛利、岛津、山内我去年买了个表)

第二次废藩置县,是在1871年秋,因为最初设置的府县是以各藩领地为基础,存在面积狭小、飞地广布等问题,所以再次进行统合,把原有的302县以令制国区划为蓝本压缩至72县,至此地方行政区划趋于稳定,但统合与扩张仍未结束。

(废藩置县中,长州使坏,导致萨摩利益受损,长萨由此逐渐龃龉,积怨十年,终于导致西南战争,长州利用会津等东北旧藩的积怨,重创萨摩,实现独大。)

5.在戊辰战争中,幕府势力曾退守虾夷地,明治政府在击败虾夷地后,1869年改虾夷地为北海道,设11个令制国,形成五畿八道,但在废藩置县后,仅存北海道,且北海道令制国最初设3县,后改支厅,战后再改振兴局和综合振兴局。

1872年,废琉球国置琉球藩,1879年,废琉球藩置冲绳县。日本现代版图格局基本奠定(四岛+琉球群岛)。

1875年,以北虾夷地(即我国原羁縻领地库页岛之南部,别称南桦太。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库页岛一直是大陆与日本重叠的羁縻统治地)与罗宋交换北千岛群岛,行政上划归北海道千岛国。

1890年,再调整为3府43县。

6.1895年,从清政府手中取得台湾及澎湖主权,设立台湾总督府,地方先后历经行政区划更迭,最后稳定在五州三厅直至日本败降、国府取回台湾主权为止,属于外地。

7.1905年,日露战争,重取南桦太全境(即换给罗宋的库页岛南部),设立桦太厅,1942年编入内地。同时以继承租借名义取得大陆大连一带,设关东州,以租借地身份具有日本领土地位,属于外地。

8.1910年,合并朝鲜,设置朝鲜总督府,地方沿用十三道体制,属于外地。

9.1922年,根据凡尔赛和约,取得德意志原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设南洋厅,属于外地。

10.1943年,改东京府为东京都。

至此,日本达到极盛期,内地有1都2府43县1道1厅,外地有1州1厅2总督府。

11.尾声:二战后盟国先后出手,国府收回台湾及澎湖主权,花旗托管琉球群岛并取得南洋厅辖地,罗宋取得千岛群岛中北部与南库页岛(南萨哈林)主权并武力占据南千岛群岛、关东州,朝鲜半岛先由花旗与罗宋瓜分后分裂成金氏朝鲜与南朝鲜,日本元气大伤,仅存1都2府1道42县。

1953年,花旗将奄美诸岛“返还”日本,归属鹿儿岛县。

1968年,花旗将小笠原群岛返还日本,归属东京都。

1972年,花旗将琉球群岛剩余地区“返还”给日本,同时裹挟我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一并“返还”,日本重新设立冲绳县进行统辖。

日本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由此尘埃落定,1都2府1道43县,即所谓47都道府县。

然鹅,县以下的地方还经历过平成大合并,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大陆的行政区划,看起来虽然变动频繁,充满矛盾与平衡,然鹅日本的行政区划又何尝没有矛盾与平衡呢?

1.现在的鹿儿岛县是由原萨摩藩的主要地盘萨摩国(含1613年夺自琉球国的奄美群岛)、大隅国组成,山口县则是由原长州藩的地盘长门国、周防国组成,可是一开始分县的时候,大隅国是被另外设置成了都城县,这就导致了源久光的不满,认为这是长州肢解萨摩的阴谋(萨摩曾经与会津结盟、和长州对立,因此长萨在倒幕前本来就是仇家,只是后来因为优先倒幕而结盟),不久之后都城县就作废了。

(顺带吐槽,萨摩藩的行事风格实在清奇,关原时先加入东军再加入西军最后又向东军求和,幕末时先和会津与幕府合作再和长州合作最后被长州利用会津玩残,不能理解为何岛津家总喜欢干这类首鼠两端的事情)

2.大阪府的“阪”,原本是达坂城的“坂”,明治政府维新时损害士族利益,因此忌讳士族力量潜在的反叛可能,于是把可拆解成“士反”的“坂”字替换。

3.备前、备中、备后、美作原本皆为吉备国辖区,然鹅由于村长割据的缘故,自藤直家时期以来,备后一直跟着安艺混日子,故此长期与备前、备中、美作分离,最后废藩置县时,参考藩界划分,备后与安艺组成广岛县,而备前、备中与美作三兄弟则合组冈山县,备后就此与吉备国另外三兄弟分道扬镳。

4.淡路国、壹岐国、对马国、隐岐国、佐渡国因为面积太小、离大陆近等因素,连独立成县的资格都没有,直接给人做小,与其它大的令制国合并组县(→_→)

5.原陆奥国如今被划分青森、岩手、宫城、福岛四县,出羽国被划分成秋田、山形二县,然鹅此操作在戊辰战争时就已经有预演了,为了防止奥羽越列藩同盟东山再起,长萨联手完成了日本历史上最后一次划分令制国的操作,把陆奥国一分为五,出羽国一分为二,其后废藩置县时再以此为蓝本改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日本行政区划的稳定性,特别是从奈良时代以来县域(相当于我国地级市的概念)是否基本变化不大,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并非如此“稳定”,但也不是完全剧烈变动。用更贴切的说法,日本的行政区划经历了一个“在基础框架上进行调整和精细化”的过程。让我们从奈良时代说起,然后逐步梳理.............
  • 回答
    日本的行政区划“道”确实和中国的“省”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要说完全等同,那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咱们这就来捋一捋这中间的门道,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首先,从最直观的层面看,日本的“道”在层级上是和中国的“省”相当的。在中国,省是省级行政区,是国家政权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拥有独立的行政和财政权力。.............
  • 回答
    在日本,警察部门的效率,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具体问题时,确实存在一些被公众和研究者提及的“低效”之处。这并非意味着日本警察整体上不称职,他们在维护社会治安、处理日常警务方面表现出色。然而,当我们深入到某些特定领域,例如应对新兴犯罪、处理复杂的国际案件,或者在信息处理和沟通方面,一些效率上的瓶颈就会显现出.............
  • 回答
    想要套用中国的行政区划逻辑来划分日本,这个想法很有趣,但我们必须明白,这是“以我为主”的视角,强行将一套体系嫁接到另一套完全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政治土壤上。因此,这必然是一种“类比”和“变形”,而不是完全贴合。核心逻辑的提取:层级、管理幅度与职能中国的行政区划,最核心的逻辑在于其 层级分明 和 事权划.............
  • 回答
    说到越南和日本这两个国土面积相对不算特别大的国家,却有着数量不少的一级行政区划,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为何这么细致,会不会影响行政效率”的疑问。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历史沿革、地理特征、文化传统以及政治体制等多种复杂因素,并非仅仅是简单的“面积小”就能解释的。历史的沉淀与地理的塑造首先,我们得从历史的角度看。.............
  • 回答
    想要在日本学习公共管理,特别是行政管理方向,确实有不少不错的选择。考虑到你想要详细了解并且希望能考研,我来帮你梳理一下情况。 日本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推荐院校与考研途径详解一、 日本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名校推荐在日本,公共管理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领域,许多顶尖的综合性大学都设有相关的专业或研.............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为啥日本的“省”不译成“部”,而是保留了“省”这个说法。这事儿说起来,其实跟咱们国家古代的官制有点联系,也跟历史传承有关。首先,要理解这个,得先知道日本行政区划是怎么来的。日本的中央政府,就是咱们常说的内阁,它的底下有很多部门,这些部门就叫做“省”。比如我们熟悉的“外务省”、“财务省.............
  • 回答
    6月22日,特朗普政府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宣布暂停H1B、J1等非移民工作签证的发放,有效期至2020年底。这项命令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无数希望来美国工作、学习或交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也给美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复杂的影响。核心影响:就业市场的“减震器”与人才流.............
  • 回答
    日本石垣市在 2021 年通过的所谓“钓鱼岛行政区划更名”议案,无疑是在东海地区,特别是中日关系中投下的一颗不安的石子,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理解这个事件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把它放到更宏大的历史、政治和地缘背景下去审视。首先,从日本的角度来看,石垣市此举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着其自身的逻辑和考量。.............
  • 回答
    对于网传山西临县某中学校长因“殴打女学生逼其写不雅检讨”而被行政拘留 15 日并处罚款 1000 元的事件,我的看法是,这起事件暴露出的问题非常严重,远非简单的处罚能够完全弥补。首先,校长行为的性质就极其恶劣。在教育领域,校长本应是学生健康成长、身心安全的守护者,其行为应是为人师表、充满关爱和尊重的.............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在2021年1月27日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旨在打击因新冠疫情而激增的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歧视和仇恨犯罪。这项举措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政府在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种族歧视问题时,采取了更积极和明确的态度。背景:日益严峻的针对亚裔的歧视新冠疫情的爆发,尤其是早期将其与中国联系起来的言论,在全球范围内催生.............
  • 回答
    想要在日本办理“特定活动签证”,找日本行政书士来协助,这绝对是一个非常靠谱且明智的选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为什么找行政书士是靠谱的,以及他们能帮你做些什么,让你心里有个底。为什么说靠谱?核心在于专业性和效率。在日本,像行政书士这样的法律专业人士,专门负责代办各种行政手续,包括签证申请。他们就.............
  • 回答
    在日本,非法律专业人士想要考取行政书士资格,并以此作为职业发展方向,这完全是可行的,而且就业前景可以说是相当不错。别被“法律”两个字吓到,行政书士的工作范围其实非常广泛,很多时候更多的是一种行政手续的代办,以及为客户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首先,我们来聊聊行政书士的工作内容,这有助于你理解为什么非法律专.............
  • 回答
    太好了!在日本成立贸易公司,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关于经营管理签证,行政书士提到的“确定销售渠道”这个环节,确实非常关键,并且需要你好好准备。这不仅仅是签证申请的要求,更是你公司在日本能否顺利开展业务的基石。让我来跟你详细说说,为什么行政书士会这么说,以及具体需要准备些什么,尽量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让你听.............
  • 回答
    日本和德国的工业体系各有特色,且在不同领域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以下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全球竞争力、历史背景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 1. 经济规模与人均GDP 日本: GDP总量:约4.5万亿美元(2023年),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人均GD.............
  • 回答
    日本的文化输出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其影响力之深远和广泛是毋庸置疑的。要说是否是“最强”,这涉及到如何定义“强”以及比较的标准,但从多个维度来看,日本无疑是亚洲文化输出的领头羊之一,其地位非常稳固。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日本文化输出的特点和影响力,并尝试对比其在亚洲的地位:一、 日.............
  • 回答
    日本的建筑设计水平无疑是世界顶尖之列,但要判断是否“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则需要更细致的分析和考量。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一、 日本建筑设计在世界上的突出之处: 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 这是日本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日本建筑师能够深刻理解和尊重传统日式建筑的精髓,如木结构、庭院、纸隔.............
  • 回答
    日本的工匠精神(職人の魂,Shokunin Damashii)是一种根植于日本文化深处的职业哲学和价值观,它不仅仅是关于技艺的精湛,更是一种对工作的态度、对产品生命的尊重,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要详细讲述日本的工匠精神,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核心理念与特质: 极致的追求与完美主义: 这是.............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触及到了日本城市居民的出行习惯。总的来说,日本的城市居民中,只有少部分人拥有和频繁使用私家车,这个比例确实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大都市圈。但是,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解读。1. 城市密度与公共交通的高度发达:这是导致日本城市居民少开车的最根本原因。日本的城.............
  • 回答
    日本科幻文学之所以在很多方面被认为强于中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文化、社会、产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成熟的科幻传统1. 悠久的萌芽与发展: 日本科幻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如明治维新时期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时,就出现了带有科幻色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