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到来是历史必然的吗?亦或只是他们运气好而已呢?

回答
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到来,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运气使然?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包含一定的道理,但更准确地说,它们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而运气成分虽然存在,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分别从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背景、驱动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分析。

一、 文艺复兴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文艺复兴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展现出其“必然性”。

1. 必然性:孕育文艺复兴的土壤

古典文明的遗产复苏: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与知识精英的东迁: 在14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对拜占庭帝国的步步紧逼,大量拜占庭学者带着古希腊罗马的珍贵手稿逃往西欧,尤其是意大利。这些手稿包含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著作、古希腊戏剧、历史文献等,为西欧重新接触和学习古典文化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基础。
中世纪对古典文化的保留与研究: 虽然中世纪常被视为“黑暗时代”,但教会和一些修道院始终是知识的保存者。拉丁文作为学术语言得以延续,古罗马法律和哲学思想也未完全消失。文艺复兴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复兴”和“创新”。

经济发展与城市兴起: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的积累: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西欧的商品经济逐渐活跃,尤其是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贸易的繁荣带来了财富的积累,催生了富裕的商人阶层和银行家。
中产阶级的崛起与文化赞助: 意大利的富商巨贾(如美第奇家族)拥有充裕的财富,他们渴望通过赞助艺术、文学和科学来提升自身地位和社会声望。这种对文化艺术的投入,为艺术家、学者提供了创作的经济保障和平台,是文艺复兴繁荣的重要驱动力。

地理位置的优势与交流:
意大利的地理中心地位: 意大利地处地中海的中心,是连接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这使得意大利更容易接触到来自拜占庭、阿拉伯世界以及其他地区的思想和知识。
独立的城邦与相对自由的环境: 意大利的政治格局是许多独立的城邦,这些城邦之间的竞争和相对独立的政治环境,为思想的传播和文化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不像集权国家那样容易压制异端思想。

对教会权威的挑战与世俗化的趋势:
中世纪教会的强大与局限: 中世纪教会掌握着巨大的宗教和世俗权力,但其思想体系相对僵化,过度强调神学和来世,忽视了人的价值和世俗生活。
对神学解释的质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一些学者开始对教会的教义和解释产生质疑,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经验和理性。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学科的强调,正是这种世俗化趋势的体现。

2. 偶然性:加速与凸显的催化剂

虽然土壤已经肥沃,但一些“运气好”的因素也加速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和其影响的深远。

关键人物的涌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们的才华和作品极大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成为文艺复兴的奠基者和早期代表。如果这些天才人物没有在那个时代出现,文艺复兴的进程可能会大为不同。
印刷术的传播: 虽然印刷术起源于中国,但15世纪约翰内斯·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普及,极大地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加速了知识和思想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运气”。
特定时期的政治格局: 意大利城邦之间的竞争和一定程度的政治独立,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空间。如果当时意大利被某个强大的集权国家统治,可能会对文化创新产生更大的限制。

总结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到来并非纯粹的运气,而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长期积淀和孕育的结果。古典遗产的回归、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以及对教会权威的挑战,共同构成了其“必然性”的基础。而关键人物的出现和印刷术的普及,则像是加速器和催化剂,使得这一历史进程得以更快、更广泛地展现。

二、 工业革命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工业革命更是建立在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创新之上,其“必然性”更为突出。

1. 必然性:驱动工业革命的动力

科学革命的铺垫:
科学方法的确立: 16至17世纪的科学革命,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为代表,确立了以观察、实验和数学分析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为后来的技术革新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论支持。
自然规律的认知: 对自然规律的深入理解,如牛顿的力学定律,为机械工程和动力学的进步奠定了基础。科学家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规律来改造世界。

农业革命的成果: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从18世纪开始,英国等地推行的农业改革(如圈地运动、新作物引进、农具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释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 农业的进步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粮食,还为工业提供了棉花、羊毛等原材料,并且为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成熟:
资本的积累与投资: 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和早期工商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资本。这些资本可以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和工厂的建设中。
市场需求的增长: 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刺激了对各类商品的需求。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必然。
自由市场与竞争: 英国相对自由的市场经济和竞争环境,鼓励了企业家们进行技术创新和生产改进,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政治和法律的保障:
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 英国在18世纪拥有相对稳定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 健全的法律体系保护了私有财产和商业合同,鼓励了投资和创业。
专利制度的出现: 专利制度的出现(如1714年英国的专利法),为发明家提供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激励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能源的优势:
丰富的煤炭资源: 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是早期工业革命不可或缺的能源。煤炭的广泛使用,特别是作为蒸汽机的燃料,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特征。

2. 偶然性:关键的突破与时机

尽管有强大的“必然性”基础,但工业革命的发生仍然存在一些“运气好”的因素。

关键发明家的出现与技术的突破:
詹姆斯·瓦特的蒸汽机改进: 蒸汽机的概念早已存在,但瓦特在1769年对蒸汽机的重大改进,使其效率大大提高,并能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成为驱动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如果瓦特没有出现,或者他的改进来得更晚,工业革命的进程将大为不同。
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等一系列纺织机械的发明,是技术创新的集中体现。这些发明并非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许多人智慧的结晶,其出现的“时机”也显得重要。

殖民地的市场与资源:
庞大的海外市场: 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作为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这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如果英国没有庞大的殖民地,其工业化进程可能会受到限制。
资本的来源: 殖民贸易和掠夺也为英国积累了相当一部分原始资本。

社会结构的特点:
相对较少的社会阻力: 与一些欧洲大陆国家相比,英国的封建残余相对较少,工匠和发明家受到社会较低的阻力,更容易将新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总结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革命、农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稳定等一系列“必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肥沃的土壤上,由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驱动而爆发的。而像瓦特这样的关键发明家、殖民地的市场和资源、以及英国社会相对较低的阻力,可以被视为加速和凸显这一过程的“运气”或“有利条件”。

结论:必然性是基础,运气是催化剂

总而言之,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到来,不是单纯的运气,而是历史发展必然性与一定程度的“运气”或“有利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必然性在于:
长期积累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 文艺复兴得益于古典文明的遗产、经济的活跃和世俗化的趋势;工业革命则建立在科学革命的理论基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成熟之上。这些基础都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必然”会出现的。
内在的驱动力: 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对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对竞争优势的渴望,这些内在的驱动力使得变革成为可能。
技术和思想的互动循环: 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促进了科学研究,科学发现又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技术进步又反过来推动社会变革。这种互动循环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运气(或有利条件)在于:
关键人物的出现: 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发明家在特定的历史节点上涌现,极大地推动了进程。
偶然的技术突破: 如印刷术和蒸汽机的改进,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对整个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放大效应。
有利的地理和政治条件: 特定国家的地理位置、政治稳定性和社会结构,为变革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
历史机遇的抓取: 例如英国凭借其早期殖民优势,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机遇。

因此,与其说是“运气好”,不如说是西方社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备了孕育和驱动这些重大变革所需的土壤和条件,并且抓住了一些关键的技术和人才机遇,从而沿着一条“必然”的轨迹前进,并最终以一种“突破性”的方式爆发。 如果没有这些必然性的基础,再多的运气也无法造就如此深刻的历史变革。而有了这些基础,加上一些“运气”,就使得变革更加迅猛和深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方发展出工业革命,有偶然的因素,但是如果不带偏见来看的话,即使是偶然,西欧发展出工业革命的几率也比地球上其他所有国家都大,甚至大了几个数量级


因为西方在近代之前就发展出了公理化的科学研究体系,然后通过实证逻辑,并且最终建成了一座数学大厦——这东西几乎可以算是一个怪物,要知道今天除非是非常专业的数学从业者,否则普通人甚至还达不到300年前数学发展的高度——今天任何一个高中生都能说出牛顿三定律,但是肯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数学上超过中世纪时代的笛卡尔和费马,更别说超过后面的高斯和欧拉等人了,在中世纪那个年代甚至没人能说清楚这到底有什么用,但是他们就是发展出来了。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亲,而公理化体系,则让数学研究可以一代代传承下来,让后人可以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最终把数学发展成了如今这么光辉夺目的模样。也正是因为数学的发展,西方文明才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机械、物理、化学等等学科,并且最终在军事上碾压了其他所有文明(拿破仑是炮兵出身,而在那个年代,炮兵的数学功底是军队里最好的,因为要计算弹道学等等。)


所以,靠着这一整套公理化的数学体系,西欧必然会在某个时刻打破了认知的藩篱,并且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当中。


在其他文明里面,其实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也不低,但是就因为没有这种体系,数学研究没有得到传承,最终沦为了玄学。


文艺复兴,是一个偶然,但是西方借助这一套数学体系最终获得文明的整体进步,是有其必然性的。


为了民族自信心而质疑希腊文明的真伪我觉得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一旦把希腊文明证伪了,那能够突然独立发展出公理化科学体系和整个数学大厦的欧洲人岂不是更加可怕的怪物……


所以还是承认希腊的存在吧……

user avatar

泻药,某些一偶然可能一旦产生了,可能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必然了。

回答这个问题你得考虑一下什么是偶然,什么是必然。真要说的话,你可以把一切物质追究到量子力学里费米子和玻色子运动的偶然,但是无数次波函数的叠加下来就是必然了。

一个箱子里有90%个黑球和10%的白球,你抽一次,是黑球的概率是高达90%,如果你一次就抽到了一个白球,你可以说这是偶然,但是随着你抽球的次数增加,抽100次的话,你还抽不到白球的概率已经低于0.01%,这个时候你已经有99.99%以上的概率抽到白球,抽白球基本就可以看作一个必然事件。

同样的,如果一个箱子里有100个球,90个黑的,10白的,你抽第一次抽到白的可以说是偶然,但你抽100次,必然会抽到白的。

从人能控制的角度来讲,可以把能从系统内意识到的东西当作必然趋势,而只能等外面东西来就必须被视为是偶然了。

回过头你再看看历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必然的吗?

如果中世纪一帮意大利人忽然有一天莫名其妙突发奇想去发掘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遗产来攻击教权,全欧洲人都还被他们带着去了,你可以说这就完全就是个偶然事件。

但是事实是黑死病发生了,既然黑死病发生了,“信仰基督和不信仰都得死”,那么这个时候必然会有一帮知识分子找个东西来攻击教权:“那我们还信仰基督干什么。”这个时候就相当于90个黑球已经被抽掉了89个,还抽不到白球不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概率就非常低了,你已经可以当成一个必然事件了。

但是黑死病本身呢?从历史学研究的内容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个偶然事件,不管你怎么研究宗教,学习前人的历史经验教训,你都不可能预知黑死病发生,所以以当时的知识水平看,这就是个偶然。

但是你如果跳出历史学的范畴,进入医学的领域,那么黑死病的发生就是个必然事件了,当时的欧洲人不讲清洁卫生,又没有疫苗,自身活动范围有限体内没有对抗黑死病的基因和抗体,总有一天会发生大规模瘟疫,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所以你分析事物是偶然还是必然,取决于你用什么范围内的学问和知识去看一个事件。

赌徒转轮盘的时候,转到几是个偶然事件,但物理学家如果仔细计算当时转的力度,摩擦力以及空气阻力,是可以精确算出会出现几点的。

但是你如果用赌博的知识和经验讲:“轮盘出现6是因为我下了6万的注,是必然。”那就是胡说八道。


历史学也是这个样子,说王朝兴衰周而复始是因为良政暴政的必然,说国家积贫积弱是因为思想观念落后的必然,就和说“轮盘出6,是因为我下了6万的注。”一样。站在纯粹人文社科的角度来讲,生产力的发展是决定经济基础的东西,只能是由外界给定的偶然事件,而不是由思想文化决定的。在这些偶然事件上,你才能谈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是必然。

但你站在地理决定论的角度讲,这之中就有很大的必然性了,欧洲地势开阔,半岛众多,所以产生商业文明是必然,各文明容易交流互相继承成果,而中国地势封闭,所以造就了落后。

但是对于地理决定论者来说,为何中国地势封闭,会有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阻隔就是个外界偶然。

而你若从地质学板块构造的理论来论证青藏高原的形成,这就是个必然。


对于同一个物种来说,有一个原则是基本可以确信的,活动范围大的,按理说就该比活动范围小的发展得好。所以中国古代活动范围封闭,不如印欧系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回头,从历史人文学科的范畴来看:两千多年来的西方和中国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作出以下判断:

大概率事件1:古希腊古罗马技术略微领先秦汉,由于活动范围的大小,按正常轨迹发展,古罗马大概率(必然)领先中国。

小概率事件2:匈奴(匈人)西迁,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黑暗中世纪。匈奴人为什么不去印度呢?为什么不去中东呢?这本来就是人文学科范畴不可控的。

大概率事件3:在偶然事件2发生后,中国领先欧洲,应该率先进入启蒙时代和资本主义。

然而小概率事件4:黑死病发生了,欧洲教权衰落。

大概率事件5:黑死病发生了,所以文艺复兴就大概率发生。

小概率事件6:奥斯曼突厥人崛起,灭亡东罗马,突厥人的原理和匈奴人差不多,不可控。

于是丝绸之路被切断。

大概率事件7:由于丝绸之路切断,航海家开辟新航路。

小概率事件8:正好有一片新大陆在西边被发现了,如果有一片新大陆在东边被郑和下西洋发现,历史就完全不同了。

大概率事件9:新大陆上的物质资源,提供了工业革命的基础,于是欧洲进入了工业革命。

于是你可以看到,单纯站在历史人文学科的角度,人类历史的偶然性太高了。这就是文科用处比起理科差太远的根本原因。

所以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看,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但是那是建立在4,6,8的偶然给定的基础上。

如果跳出了人文学科的范畴,4,6,8会一定发生吗?显然,医学可以解释黑死病的必然性,地质学可以解释新大陆的位置,地理和气候可以解释匈奴和突厥的迁徙方向。

在这些学问的基础上,你完全可以把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当成必然,但即使有了这些学问,你仍然得把“工业革命先发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这件事当成偶然。要把这个当成必然,你还需要更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梁启超早就说过,海洋文明向海而生,崇尚自由,比大陆文明先进是必然,这就是从地理上论证,而“历史学家”们从“封建思想”论述出“闭关锁国”再从“闭关锁国”论述出科技落后,这就是倒行逆施,从上层建筑来论证经济基础。

所以必然和偶然的问题就解释到此:

至于你问我欧洲人是不是运气好?我说,肯定是的,4,6,8就算是必然发生的,也绝不是欧洲人努力奋斗自我反省得来的,不是运气好是什么?

西方历史学家强调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却不强调黑死病,欧洲和新大陆的位置以及上面的金银,就是在强调必然事件而不是偶然事件,我打个比方,就像王思聪赚了大钱,随后他给你强调他的投资手段是多么高明,管理手法是多么智慧。你不如他有钱是因为你不懂投资和管理,你信吗?

显然是本钱决定了投资和管理的手法,而不是投资和管理决定钱。然而很多中国人还真的信了,从传统文化和封建思想上找原因。

在外国呆了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老外的传统文化不比中国文化先进,只是后来有钱了把那些传统都扔了而已。


当然,话说回来,有的人可能奋斗了一辈子,也不如一个天生的富二代有钱,所以他应该埋怨自己当年不努力,还是埋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爹吗?

显然,他既不应该从他爹身上找原因,也不应该因此而不努力,要记住你努力挣钱的目标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成为最有钱的人,而是为了比过去的自己有钱,尽人事,听天命,仅此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