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溺水的时候可不可以不挣扎直接沉到水底然后相当于在陆地上行走然后走到岸边 走出水面?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而且几乎不可能实现。让我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人在水中漂浮的原理。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非常接近,但是肺部的空气会比水的密度小很多,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只要你不主动向下用力,身体会自然而然地浮在水面上。如果你拼命挣扎,反而会将空气呼出,身体密度变大,更容易下沉。

那么,你提到的“直接沉到水底”这个概念,在大多数溺水情况下,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受控”。

1. 失控的下沉: 当一个人溺水时,通常是因为喝水、恐慌、体力不支或者抽筋等原因,导致无法有效地呼吸和控制身体。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下沉往往是失控的,会因为肌肉痉挛、肺部吸入更多水而向下失去浮力。这和你想象的“主动控制下沉”完全是两码事。你无法用意志力像在陆地上一样“站立”或“行走”在水底。

2. 水底环境的复杂性:
淤泥和障碍物: 大部分自然水域(河流、湖泊、池塘)的水底并不是平坦坚实的地面。你可能会遇到厚厚的淤泥、树枝、石头、水草,甚至是一些你看不见的障碍物。在极度恐慌和挣扎(即使你试图控制它)的情况下,这些东西会让你的“行走”变得异常困难,甚至把你缠住。
能见度: 水底的能见度往往很低,你很难看清楚脚下的路,也无法准确判断岸边的方向。
水的阻力: 水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阻力。你在水里想向前推进,需要付出比在陆地上大得多的力气。即使你站在水底,水的阻力也会让你每一步都变得异常沉重和缓慢。

3. 人体运动的限制:
呼吸: 最关键的问题是,你无法在水底呼吸。即使你“走”到了岸边,如果在整个过程中你的头部一直没能露出水面吸气,你的身体早就因为缺氧而失去意识了。你需要频繁地露出水面呼吸,而溺水时,你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头部露出水面并呼吸。
平衡和推进: 在水底行走需要你双脚都能触碰到地面,并且能够用腿部力量产生向前的推力。但是,在失控下沉或水流作用下,保持身体的平衡非常困难。你的四肢可能会因为缺氧或恐慌而不受控制地挥舞,这会增加阻力,让你更难前进。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游泳池里站起来走,你需要用力蹬地,并且要非常小心别滑倒。在自然水域的水底,这个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

4. “如同在陆地上行走”的误区: 人类是陆地生物,我们的运动方式和生理结构是为了适应陆地环境而进化的。在水中的感觉和陆地完全不同,惯性、浮力、阻力都极大地改变了运动的动力学。你想在水底“行走”并最终走出水面,这需要你在大脑缺氧的情况下,还能准确地感知方向、保持平衡、克服巨大的水阻,并且找到一个能够让你重新站起来并呼吸的出口。这远远超出了一个溺水者在慌乱状态下的能力范围。

总结一下为什么这是个危险的误解:

溺水时的身体反应是失控的,不是受控的“沉底”。
水底环境复杂多变,不适合行走。
水阻力和缺氧是无法克服的巨大障碍。
你需要呼吸,而你描述的方式无法保证你能及时获得空气。

正确的应对溺水的方法(如果可能的话):

保持镇静: 尽可能放松身体,不要剧烈挣扎。
尝试呼吸和浮起: 如果还有意识,尝试让头部露出水面呼吸。
仰面漂浮: 如果能控制,尽量仰面漂浮,让脸部露出水面,这样更容易呼吸。
向岸边求救: 如果岸边很近,并且有体力,尝试用最省力的方式(例如打水)向岸边游去。
呼救: 用尽全力呼喊,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总而言之,溺水时,直接“沉到水底然后行走”走出水面,这是一个基于对水物理特性和人体反应的极大误解,实际操作起来是极其困难且不可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是要尽一切可能保持头部露出水面,争取呼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视频我会乱说话?


水底憋气行走

5kg负重+身体前倾+极好的水性 的前提下

是可行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926104902592262144
user avatar

第一真溺水了没几个人能冷静到这个程度……

第一点五很多淹死的其实水并不深只是惊慌所以站不起来……

第二这个动作需要极好的闭气能力,大部分人闭气半分钟都够呛……

第三不是那么容易沉底的,能控制自己沉底的不那么容易淹着……

user avatar

小时候干过一次。跟表哥池塘玩,手里是两块破烂泡沫,根本不稳也把不住,很慌,而且滑手,后来泡沫就溜了。

我呼救,表哥不管我,我喝了几口水,几次沉饭池塘底,发现池塘不深,估计也就两米多点?

就憋气,沉到池塘底下,蹬地浮上去,完成换气,一口气啪啦个七八米。

这么沉下去两三次,就上岸了

表哥在池塘中间玩的很欢乐,还说我说没事吧叫你不慌嘛

记忆有些模糊了,不确定他有没有被姑爹揍出翔

唉呀,美好的童年啊一去不复返哇呀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而且几乎不可能实现。让我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人在水中漂浮的原理。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非常接近,但是肺部的空气会比水的密度小很多,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只要你不主动向下用力,身体会自然而然地浮在水面上。如果你拼命挣扎,反而会将空气呼出,身体密度变大,更容易下沉。那么.............
  • 回答
    6月18日,内蒙古一位男子在阿拉善沙漠进行越野活动时不幸溺水身亡,这一悲剧事件令人痛心。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我们可以尝试梳理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及对越野爱好者们进行一些警示和建议。事件发生原因推测(基于已知信息):虽然具体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结合越野活动和沙漠环境的特点,我们可以推测出几种可能导致溺水死.............
  • 回答
    .......
  • 回答
    只会蛙泳,能去救溺水的人吗?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 可能不行,而且风险极高。首先,我们得明白,溺水者是处于极度恐慌和挣扎状态下的,他们会拼尽全力抓住任何能抓住的东西,包括施救者。这种力量和混乱的程度,远超我们平时在泳池里轻松游动的体验。只会蛙泳,虽然让你能在水里移动,但它本身的.............
  • 回答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的第八集《溺水的巨人》,给人的冲击力是独特的,它并非那种直抒胸臆的道理,更像是一种潜藏在影像和氛围中的隐喻,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如果非要提炼其中的道理,我认为它主要探讨了 “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以及我们如何面对被遗忘的命运” 这一主题,并通过一个极端而又诗意的故事来展现。故事的.............
  • 回答
    .......
  • 回答
    睡前消息节目中,马前督工(马前卒工作室)确实曾多次提出过“给所有未成年人佩戴电子定位手环”的设想,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提出的 动机、逻辑、潜在的利弊以及可能存在的社会影响。 动机与核心逻辑:马前督工提出这一设想,其核心动机是对未成年人安全问题的极度关切和对现有.............
  • 回答
    河南6名10岁学生溺水身亡的惨痛事件,再次敲响了夏季儿童防溺水安全的警钟。每到夏天,这样的悲剧屡屡上演,令人痛心疾首。这不仅是对家长和学校的沉重打击,更是对整个社会防溺水体系的一次严峻拷问。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更切实、更有效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呢?这绝非一句简单的“不许下水”就能解决的问题,而.............
  • 回答
    在景区发生儿童溺水身亡的悲剧,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审视,责任的划分并非简单的一刀切,而是需要综合考量事发时多方面的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核心的判断依据在于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因果关系”。首先,景区管理方的责任是绕不开的重点。景区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法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宾馆、商场.............
  • 回答
    “混世大魔王”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点儿孩子气的夸张,但背后藏着的,却是家长们深切的担忧:我的孩子会不会被我宠坏,最后变得自私、任性,甚至难以管教?说实话,溺爱和“混世大魔王”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并非绝对,但却是很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最容易陷入的泥潭。溺爱,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开始你可能.............
  • 回答
    在探讨“一张小男孩溺死的照片为何能让西方各国打开大门无限制地接纳难民”这个问题时,需要认识到这其中涉及的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社会、政治和情感反应的交织。并没有一张照片能“无限制地”决定各国政策,但某些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图像,确实能在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极大地推动公众舆论和政治决.............
  • 回答
    在《新世纪福音战士》(EVA)这部作品中,确实出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类在其中活动,并且不会因为窒息而死亡的特殊液体,通常被称作“LCL”。这个设定可以说是EVA世界观中一个非常关键且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它不仅仅是为了解释人类如何与EVA同步,更承载着深刻的哲学和象征意义。从理论上讲,EVA中的LCL这种能.............
  • 回答
    None.............
  • 回答
    听到“性格内向的孩子都是被家长溺爱出来的”这句话,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可太绝对了!” 真的,孩子性格的形成是个特别复杂的事情,就像咱们做菜一样,光是放盐多放少就能影响整道菜的味道,更别说孩子身上牵扯到的因素了。首先,咱们得聊聊什么是“内向”。很多人一听内向,就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点孤僻,不爱说话,老.............
  • 回答
    谈到对孩子的爱,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微妙的界限,那就是“爱”与“溺爱”。这两者表面上似乎都是围绕着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但其本质却南辕北辙。如果说爱是给孩子一双翅膀,让他们自由翱翔,那么溺爱就是把他们牢牢困在温室里,剥夺了他们接触风雨的机会。爱孩子,是“引导”和“放手”。 真正的爱,是看到孩子身上无限.............
  • 回答
    说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的“溺爱”是导致国足水平上不去的重要原因,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而且很多时候,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支持,也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阻碍。我尽量从几个方面跟你掰扯清楚,让你感觉这更像是一个老球迷在跟你唠家常,聊聊我们对足球的那点情结。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球迷对国足,那份感.............
  • 回答
    古代因为人头税导致不敢生孩子,甚至出现溺婴的现象,这在历史上并非罕见,尤其是在一些以农业为主、人口压力较大的地区。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税收制度、社会结构、家庭观念以及经济压力等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人头税的本质与影响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人头税。顾名思义,人头税是一种直接根据人口数量征收的.............
  • 回答
    揭阳一名年仅四岁的幼童在泳池中不幸溺亡,这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在这个事件中,负有看护责任的两人,以及幼儿泳池溺亡频发的现象,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看护者的责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任何涉及幼童的活动中,看护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而言,他们对危险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并且缺乏足.............
  • 回答
    .......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明白,救人这事儿可不是儿戏,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所谓的“水性”,它涵盖的可不只是会不会游泳,而是综合性的水上能力和对水的认知。首先,会游泳是基础中的基础,但绝不是唯一条件。 你得是一个熟练的游泳者,能轻松游过一段不短的距离,并且有稳定的泳姿。比如,能在水里保持平衡,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