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风格的动画现在不拍了?

回答
说到《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种风格的动画,那可真是咱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留下的瑰宝。现在想找类似的,还真不容易,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为什么这样的片子不拍了呢?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不拍了”,更准确地说,是市场风向变了,制作环境变了,创作理念也随之改变了。 咱们一点点来聊聊。

一、时代背景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那个年代的“稀缺性”和“使命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文化艺术也是重要的建设内容。这时候的动画,尤其是一些集体创作的作品,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展现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的重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片子,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动画片,更是一种文化输出,一种艺术探索。观众能接触到的动画形式有限,这种带有浓厚民族色彩、艺术造诣极高的作品,自然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和喜爱。它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那个时代的“稀缺性”和创作者们强烈的“使命感”。

市场化浪潮下的“利益驱动”与“模式依赖”: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动画制作也必须考虑成本、利润和观众的接受度。这时候,国外动画的强势崛起,尤其是迪士尼、吉卜力等风格的作品,以其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和受众广泛的故事类型,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国内创作者为了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自然会学习和借鉴这些“成功模式”。

“主流”动画的偏移: 动画片的市场主要面向儿童和青少年。随着社会发展,儿童玩具、游戏、少儿节目等娱乐选择层出不穷,动画片需要争夺的就是孩子们的注意力。而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通常是更直接的剧情、更鲜明的角色、更具吸引力的视觉风格。因此,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改编自经典童话、神话故事,或者制作更“现代化”、更符合国际潮流的动画。
商业化的考量: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种取材于中国古典神话,并且要达到那种艺术水准,其制作周期长、成本高是必然的。在追求快速回报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见效快的项目。而要复制《大闹天宫》的巅峰水准,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时间、人才和整体的创作环境,这本身就存在巨大的挑战。

二、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的演进:技术和审美的双重革新。

“中国风”的定义与表达:《大闹天宫》的“中国风”是那个年代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融合了戏曲脸谱、京剧身段、工笔画色彩、民间剪纸艺术等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体系。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画家、戏曲艺术家、动画家们的紧密合作密不可分。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动作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去研究和提炼。

技术的进步与风格的分化:
二维定格动画的辉煌不再是唯一: 《大闹天宫》等片子是经典的二维手绘动画。虽然手绘动画有其独特的魅力,但在成本和效率上,与后来的三维动画相比,后者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并且在某些视觉效果上(如场景的宏大感、人物的动作流畅性)有优势。
三维动画的崛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三维动画成为主流。三维动画在塑造立体空间、复杂动作、光影效果等方面有天然优势。很多国内的动画公司将精力放在了三维动画的制作上,试图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这就导致了二维动画的“黄金时代”难以复制。
风格的“普适化”与“多样化”: 在市场化的驱动下,动画风格也趋向于更“普适化”,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这意味着一些极具个人特色、实验性强或者非常“民族化”的风格,如果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就很难获得投资和推广。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优秀的二维动画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但它们往往采取的是更小众、更艺术化或者更具商业延展性的表达方式。

三、人才培养与创作团队的构成:时代造英雄的必然。

集体创作与老一辈艺术家的传承:《大闹天宫》等片子是那个年代集体智慧的体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美影)汇聚了一大批中国顶尖的动画艺术家,如万籁鸣、唐澄、孙悟空的配音演员李扬等等。他们不仅是技术上的匠人,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理解和热爱的一代艺术家。这种跨领域的合作和艺术家的传承,是那个年代独有的宝贵财富。

新一代动画人的培养与市场导向: 现在的动画学院,更多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动画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包括三维建模、渲染、动画绑定、特效制作等等。这些技能更偏向于技术实现和国际化标准。虽然也有很多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和手绘动画,但在职业发展和项目支持上,可能更倾向于更符合市场主流的选择。

创作周期与压力: 制作一部达到《大闹天宫》那种艺术高度的二维动画,需要极长的时间和无数的人力投入。放到现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和观众口味,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模式,对于很多急于求成的商业动画公司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四、文化语境与观众的接受度: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的新生。

时代烙印:《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承载了那个年代很多人的童年记忆,甚至是民族自豪感的象征。它们在观众心中已经有了特殊的地位,这种地位是难以被简单复制的。

观众审美的变迁: 年轻一代观众的成长环境完全不同。他们接触到的信息更多元,审美也更加国际化和个性化。《大闹天宫》的叙事节奏、人物塑造方式、幽默感等,可能与当下年轻观众的偏好有所差异。虽然经典永恒,但要让当下年轻观众产生同样的“震撼”和喜爱,需要新的视角和表达。

“怀旧”与“创新”的平衡: 现在确实也有一些动画尝试重新演绎经典神话,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但它是在新的技术、新的叙事方式、新的价值观下进行的再创作,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哪吒闹海》的风格。这种“怀旧”与“创新”的结合,更容易获得当下市场的认可。

总结一下,为什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种风格的动画现在不那么普遍了?

不是因为没人想拍,也不是因为没人喜欢,而是时代背景变了,市场逻辑变了,技术手段变了,人才培养模式也变了。

市场化让动画创作更注重商业回报和普适性。
技术发展让三维动画成为主流,二维动画的巅峰制作模式面临挑战。
人才培养和创作团队构成也更加适应现代工业化流程。
观众的审美和接受度也在不断变化。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动画就失去了自己的根。很多优秀的动画人仍在探索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技术和叙事相结合,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上面提到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大护法》、《刺猬小子》等。只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那种独属于那个时代、那种倾尽全力、极具民族艺术高度的二维动画巅峰,想要在当下直接复制,确实比登天还难。

但他们的精神,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动画的魅力,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也激励着一代代动画人去探索和创造。所以,与其说“不拍了”,不如说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以新的方式去传承和发展中国动画的优秀传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等,很有中国自己的风格,情节也很不错,怎么后来就不拍这种风格的动画了。
user avatar
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等,很有中国自己的风格,情节也很不错,怎么后来就不拍这种风格的动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种风格的动画,那可真是咱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留下的瑰宝。现在想找类似的,还真不容易,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为什么这样的片子不拍了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不拍了”,更准确地说,是市场风向变了,制作环境变了,创作理念也随之改变了。 咱们一点点来聊聊。.............
  • 回答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虽然在如来佛祖的镇压下失败了,但他在西天取经路上,与天庭众神再次打交道时,大家依然尊称他为“大圣”,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非常值得详细探讨:1. 事实与认知的分裂:战败 ≠ 完全丧失威望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孙悟空“败了”指的是他在直接武力对抗天庭的最高领导者玉皇大帝和他的整体体系时.............
  • 回答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确实是“鲜有对手”,到了西天取经路上,却似乎“随便碰个妖怪都能和他打个平手”,这其中的缘由,并非偶然,而是《西游记》中一个非常巧妙的设定和发展。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希望能把这个道理讲透。一、大闹天宫:横空出世的“BUG”级存在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期是什么样的存在。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颇令人玩味的问题,也恰恰是《西游记》中一个常被读者提起,也最能体现孙悟空性格与取经路途艰辛的细节。孙悟空大闹天宫,何等威风,何等了得!能让玉皇大帝惊慌失措,十万天兵天将围剿也拿他不住,最终还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然而,到了高老庄,面对猪八戒,这“定海神针”似乎也失了些许锋芒,鏖战半夜,居.............
  • 回答
    这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说起来,孙悟空当年在天宫那是何等威风,搅得玉帝寝食难安,十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没办法。可到了西天取经,怎么好像他遇到的妖怪,一个比一个难缠,动辄就要搬救兵?这中间的门道,可不单单是法力强弱的问题,里面藏着不少玄机呢。首先,我们得看清楚,大闹天宫时的“厉害”和取经路上的“厉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普遍存在的现象,明明现代动画片的画质和制作水平早已超越了《大闹天宫》,但依然有年轻人抱怨“没片可看”。这背后其实隐藏着 观众需求的多样化、内容创作的多元化、以及“经典”的特殊地位 等多重因素。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画质的飞跃与审美体验的升级首先,承认技术进步是毋庸置疑的。《大闹天.............
  • 回答
    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时那叫一个“横”,搅得天上鸡犬不宁,玉皇大帝都拿他没办法。可到了取经路上,碰上那些个妖精,孙悟空使出浑身解数,有时甚至得搬救兵,这反差未免太大了。为啥会这样呢?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后来对付妖怪,场合和性质就完全不一样。大闹天宫,那叫一.............
  • 回答
    关于孙悟空“弱”的论调,确实在不少《西游记》的爱好者中流传,并且常常伴随着“大闹天宫是神仙放水”的猜测。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把《西游记》这部书细细捋一捋,从孙悟空的出身、能力,到天庭的组成、实力,以及大闹天宫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细节,才能得出更全面的认识。首先,我们得承认,如果单纯以“一路打遍天.............
  • 回答
    《西游记》里,孙悟空初登场,那些个神通广大的妖魔鬼怪,为何大多是先嘲笑他“弼马温”,而非对他过去那段“大闹天宫”的辉煌战绩感到忌惮,甚至恐惧?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细细说道。首先,得明白这些妖怪的“出身”和“心态”。你以为他们都是什么正经八百的天庭官员?错了,绝大多数妖怪,尤其是那些能在山野间称王称霸.............
  • 回答
    《大明宫词》之所以不会让人觉得“玛丽苏”,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尽管它讲述的是历史上唐朝一位传奇女性——太平公主的故事,并且其中不乏一些戏剧化的处理和情感的浓墨重彩,但它成功地规避了许多“玛丽苏”作品的陷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深刻的人物塑造与多维度立体化: 太平公主的复.............
  • 回答
    大明宫之所以不在今日西安城墙之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涉及到历史、地理以及城市发展演变等多重因素。简单来说,大明宫的建造时间和西安城墙的建造时间,以及它们各自的选址考量,决定了它们的位置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这两样东西的“年龄”。 大明宫:这是唐朝的皇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
  • 回答
    提起孙悟空,我们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神通广大、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他曾大闹天宫,搅得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鸡犬不宁,更是数次在西天取经路上斩妖除魔。然而,书中也明确提到,有些妖怪是孙悟空一时半会儿难以对付,甚至是打不过的。这时候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冒出来了:那些孙悟空都觉得棘手的妖怪,他们有没有那个实力.............
  • 回答
    早晨六点多,一抹绚丽的彩虹挂在天边,是不是让你感到好奇?尤其是在昨天并无雨水,今天又是个大晴天的前提下,这道彩虹的出现确实有些特别。其实,你看到的这种彩虹,在气象学上有一个专业的名称,叫做“晨昏光弧”,或者更通俗地说,是“虹”。虽然我们通常会把彩虹和下雨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彩虹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要.............
  • 回答
    孙悟空,这位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无疑是《西游记》中最具魅力的角色之一。他五百年前搅得天翻地覆,何以五百年后,却似乎落得个被各种坐骑童子“血虐”的境地?这背后,并非孙悟空实力衰退,而是整个故事的宏观设定、人物关系的演变,以及作者刻意为之的戏剧冲突在起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到那段惊心动魄的五百年.............
  • 回答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严格来说,它并非发生在真实历史的某个具体时代。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是文学创作的产物,出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西游记》本身就充满了奇幻的色彩,书中描绘的天庭、神仙、妖怪,以及孙悟空这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都属于虚构的世界。不过,如果我们非要给它安一个“时代”的概念.............
  • 回答
    陈红在《大明宫词》中扮演的太平公主确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面部表情上,她确实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敛的表演风格。而之所以她的太平公主备受赞扬,尤其是在与一些现代被批评“演技差的美女”对比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陈红版太平公主的“面无表情”是一种角色塑造,而非演技缺失:.............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西游记大闹天宫时的插曲”其实是指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相关配乐。您提出的关于《生无名本无姓》和《大圣歌》的疑问,确实很有意思,也牵扯到这部经典电视剧创作过程中一些比较细节的考量。首先,要明确一点,《生无名本无姓》并不是86版《西游记》大闹天宫部分的插曲。 您的记忆可能有些混淆,或.............
  • 回答
    这老师的做法嘛,怎么说呢,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学生就迟到那么几分钟,按理说顶多是口头警告或者写个检讨什么的,结果呢?直接罚站厕所,而且还是“大半天”。这得先说说这“厕所罚站”本身。一般学校的惩罚措施,像留堂、操场跑圈、打扫卫生这些都比较常见,也都有个明确的目的,比如消耗精力、体会劳动辛苦之类的。但罚.............
  • 回答
    大明宫,这座曾经辉煌至极的皇家宫殿,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静静地躺在西安的土地上。然而,它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它失去了价值。相反,正是因为它的“不存在”,才赋予了遗址保存更深远的意义。历史的见证,无声的教诲。首先,大明宫遗址是历史的活化石,是我们触摸唐朝繁盛最直接的方式。它不像其他遗址那样,经过了多次修缮.............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