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罗马人在条顿堡森林和拉丁化大日耳曼地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会怎样?

回答
如果罗马人在条顿堡森林的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并且之后能够成功地拉丁化大日耳曼地区,那么历史的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会重塑欧洲的政治版图,还会深刻影响文化、语言、宗教、法律、经济乃至全球的发展进程。

以下是基于这种假设的详细推演:

一、 条顿堡森林战役的转折:

历史的改变: 在我们假设的历史中,瓦鲁斯而不是被阿米尼乌斯伏击,他凭借着更精良的装备、更严密的指挥、或者仅仅是幸运,成功地击溃了日耳曼部落的联军。更有可能的是,罗马人能够及时侦察到日耳曼部落的动向,或者在战场上展现出压倒性的战术优势。
直接后果:
罗马的巩固: 瓦鲁斯能够带着残余的军队,或者更糟糕的,带着胜利的荣誉,撤退到莱茵河防线,甚至可能发起反击。这意味着罗马在日耳曼尼亚的统治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崩溃,莱茵河防线会变得更加稳固,罗马的军事力量将继续存在于日耳曼腹地。
日耳曼部落的打击: 阿米尼乌斯领导的联盟将会被重创。许多原本犹豫不决或被强迫加入的部落可能会重新归顺罗马,或者遭受严厉的报复。部落之间的分歧可能会加剧,统一抵抗罗马的力量大大削弱。
奥古斯都的决策: 面对胜利,奥古斯都可能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将罗马的国界线大幅度后撤,而是会认为日耳曼尼亚仍然是可以征服和控制的地区。他会派遣更多的军队和资源来巩固和扩大罗马在日耳曼尼亚的统治。

二、 拉丁化大日耳曼地区的过程:

成功控制日耳曼尼亚后,罗马会启动一套系统性的拉丁化政策。这个过程将是漫长而复杂的,但如果罗马人投入了足够的资源和决心,可能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军事占领与巩固:
军事部署: 罗马将在日耳曼尼亚建立更多的军事要塞、军团驻地和公路网。军事存在将是拉丁化的基础,提供安全保障,并成为文化传播的节点。
军事殖民(Coloniae): 罗马会建立更多的殖民城,吸引退伍老兵和罗马公民定居,将罗马的语言、习俗和政治制度带入当地。这些殖民城将成为罗马化的中心。
边境管理: 莱茵河和多瑙河的防线将得到极大的加强,同时罗马可能会尝试向东推进,征服更多地区,如今天的波兰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南部。

行政与法律体系:
行省设立: 日耳曼尼亚地区将被划分为新的罗马行省(如日耳曼尼亚一省、日耳曼尼亚二省等),由罗马总督管理。罗马的法律体系将逐渐取代部落习惯法。
城市化: 罗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将在日耳曼尼亚广泛推广。城市将成为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配备罗马式的公共建筑、广场、浴场、剧院等。
公民权推广: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日耳曼部落成员可能会获得罗马公民权,这既是一种奖励,也是一种同化手段。

经济发展与整合:
基础设施建设: 罗马强大的工程技术将修建发达的道路网络,连接各地,促进贸易和人员流动。港口、桥梁等也将得到建设。
农业与资源开发: 罗马人会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引入日耳曼尼亚,开发当地的森林、矿产等资源,并将产品输往罗马帝国。
货币与税收: 罗马的货币体系和税收制度将在日耳曼尼亚推广,将其纳入帝国的经济循环。

文化与语言的传播:
拉丁语成为官方和精英语言: 罗马的行政、法律、商业、教育都将使用拉丁语。精英阶层会率先学习和使用拉丁语,并逐渐影响普通民众。
教育体系: 罗马会建立学校,教授拉丁语、罗马文学、哲学、历史等。
罗马习俗与宗教: 罗马的衣食住行、娱乐方式、社交礼仪等习俗将渗透到日耳曼社会。虽然日耳曼人有自己的信仰,但罗马宗教(尤其是后来的基督教)也可能通过军队和移民传播。如果基督教能够在日耳曼尼亚顺利传播,这将比历史上更早地改变该地区的宗教格局。

对日耳曼部落的处理:
分而治之: 罗马会利用部落间的矛盾,分化瓦解抵抗力量。
招抚与同化: 对顺从的部落,罗马会给予一定的自治权或公民权,鼓励其融入罗马体系。
军事镇压: 对于顽强的抵抗,罗马将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镇压。

三、 历史的深远影响:

如果日耳曼尼亚被成功拉丁化,其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

罗马帝国的延续与扩张:
更强大的帝国: 罗马帝国将获得一个庞大且相对稳定的日耳曼尼亚疆域,能够提供更多的兵源、税收和资源。这可能会延缓甚至阻止西罗马帝国的衰落。
更广阔的疆域: 罗马的边疆可能会向东和向北推进得更远,例如征服北欧部分地区。
内部稳定: 如果日耳曼尼亚成为罗马的一部分,那么日耳曼部落对罗马帝国的后期入侵和冲击将会大大减弱。

欧洲政治版图的重塑:
没有日耳曼王国: 历史上由日耳曼部落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勃艮第王国等将不会存在。欧洲将可能由一个或几个以罗马文化为核心的政治实体主导。
统一的欧洲文化基础: 拉丁语和罗马法律将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通行语言和法律基础。许多现代欧洲国家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差异可能会缩小。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语言和文化: 这些地区的罗曼语族语言将可能吸收更多的日耳曼语元素,或者变得更加纯粹的拉丁语后裔。

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日耳曼语言的消亡或边缘化: 德语、荷兰语、斯堪的纳维亚语言等日耳曼语系语言,如果未能找到独立的生存空间,很可能会像凯尔特语一样,在欧洲大陆上变得非常边缘化,甚至完全消失。
拉丁语或其变体的支配地位: 拉丁语可能会在整个欧洲大陆成为主导语言,或者其变体成为各地主要的交流工具。这可能导致一种更加统一的欧洲语言文化圈。
文化融合: 日耳曼文化会与罗马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可能在艺术、建筑、文学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特征。

宗教的发展:
基督教的传播: 如果基督教在这种统一的罗马背景下传播,其传播速度和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日耳曼地区的早期基督教教会可能更紧密地与罗马教会联系在一起,减少后来教会分裂的可能性。
教会的权力: 教会在一个更稳固的罗马帝国中,其权力结构和影响力可能会有所调整。

法律和政治制度:
罗马法律的持续影响: 罗马法将成为欧洲法律体系的绝对主导力量,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发展将更加直接地继承罗马法。
政治思想: 共和国和帝国政治思想将在日耳曼地区根深蒂固,影响其政治制度的演变。

全球化的进程:
欧洲中心主义的强化: 一个更强大、更统一的罗马帝国,可能在全球探索和殖民方面会更早地启动,或者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进行。
对亚洲和非洲的影响: 罗马帝国的影响力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对其周边的文明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可能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当然,这种假设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

日耳曼抵抗的持久性: 即使罗马赢得条顿堡森林的胜利,日耳曼部落的抵抗可能依然顽强且持续。罗马是否能真正“拉丁化”整个日耳曼地区,还是只能控制部分地区,并持续面临反抗,是一个未知数。
帝国自身的内部问题: 罗马帝国在公元1世纪后期和之后也面临着政治腐败、经济危机、内部冲突等问题。即使日耳曼尼亚被征服,这些问题也可能威胁到帝国的稳定。
文化融合的程度: “拉丁化”并非简单的同化,而是文化间的互动。日耳曼文化中的某些元素,如个人自由观念、某些法律传统等,也可能在融合过程中保留下来,甚至影响罗马文化本身。
地理因素的限制: 即使罗马控制了日耳曼尼亚,其严寒的气候和广袤的森林地带,对罗马的统治和管理也是巨大的挑战。

总结:

如果罗马人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并成功拉丁化大日耳曼地区,那么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欧洲将不复存在。欧洲将可能成为一个更加统一、以罗马文化为基石的政治和文化区域。日耳曼语言和文化可能只剩下零星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拉丁语及其变体的主导地位。罗马帝国的寿命可能因此大大延长,其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法律、语言、宗教和文化的影响将更加深远和持久,甚至可能重塑全球文明的走向。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如”,它揭示了历史的关键转折点所能带来的巨大蝴蝶效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遇到这个类型的问题,我一般都会先考虑一下这种假设有没有可能实现,有可能实现的假设或许值得仔细去考虑,异想天开的白日梦那就成为吐槽对象了。

罗马人在条顿森林有没有可能完成反杀?我个人认为虽然非常的难,但是还是有一点点可能的。如果参考之后的长桥战役,就会发现它几乎就是一个翻版的条顿森林战役,只不过罗马人在长桥战役中扛了过去。两场战役非常相似,在长桥战役里,凯奇纳的四个军团几乎是泡在水里,护着辎重龟速前进,直到两个侧翼军团绷不住擅自离队,前后两个军团又发生了混乱,让阿米尼乌斯找到了机会进攻。从军团处境来说,长桥战役的罗马军团几乎是精疲力尽,地形甚至比条顿森林还要不利,罗马士兵如惊弓之鸟,就连凯奇纳晚上做梦都能梦见浑身带血的瓦鲁斯。罗马人能在长桥战役扛下来,主要还是靠着凯奇纳,他的军事经验,对危险的感知能力,战场上的沉着都是瓦鲁斯所不具备的。或者说,如果瓦鲁斯具备了这样的军事素养,即便他一开始脑子宕机上了套,在条顿森林也未必就一定是全军覆没的结局。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那样的不利局面下开打的战役,即便有着英明的指挥,这大概率也是一个惨胜如败的结局。

————————————

罗马险胜的条顿森林对于阿米尼乌斯来说,这是一场政治灾难,因为战役的失败会严重打击他在日耳曼人中的威望,会动摇诸部落反抗罗马的信心,甚至日耳曼人内部都有可能怀疑阿米尼乌斯的真实动机。事实上,哪怕在历史上阿米尼乌斯取得了条顿森林的胜利,他在日耳曼人中也没有真正到说一不二的地步,而且哪怕他歼灭了三个罗马军团,并把瓦鲁斯的人头送给了马尔科曼尼国王Maroboduus要求联盟,后者也没有选择跟他上一条船,而在长桥战役的后半段,他也拗不过其他日耳曼部落领袖的意见。阿米尼乌斯搞不定Maroboduus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不知道是因为阿米尼乌斯自己的政治能力缺失,还是Maroboduus对罗马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反正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就没有解决过。

而对于罗马人来说,这出现另外一个局面。尽管他们避免了在条顿森林全军覆没的结局,但是客观事实是罗马在莱茵河的驻军依然是前所未有的空虚,之前参加征服日耳曼战役未果的军团被调去伊利里亚平叛未回,加上条顿森林战役即便取胜也必然承受的惨痛代价,这决定了罗马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对日耳曼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

这个条顿森林胜利的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真正重要的且值得讨论的人还是屋大维。罗马的军事征服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兴趣,而不是那些现在在我们看来很有道理的经济收益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很遗憾,屋大维治下的罗马,尽管不常被人诟病,但是其实他有的扩张尝试并不顺利。他的坎塔布里亚战争前后打了十年,他自己也去了,阿格里帕也去了,其中可能还有把军团鹰旗都赔进去的败仗。他对阿拉伯半岛的征服尝试直接翻车。他的两个重要的军事指挥官,阿格里帕和德鲁苏斯,分别死在了征服潘诺尼亚和日耳曼的任上,而惨烈的伊利里亚叛乱,甚至逼着他释放了一堆奴隶,武装起来送去平叛。历史上的条顿森林战役,只是让屋大维破功的最后一击而已。

因此,在条顿森林惨胜之后,屋大维究竟会怎么看待这场胜利?如果是凯撒,我很肯定他会毫不犹豫的再征召几个新的军团硬干,就像他在高卢战争中搞埃博隆尼斯人那样,就算十七十八十九三个军团被歼灭了,以凯撒的性格,他也会重新征召三个新的军团沿用老的番号。而屋大维不一样,他是疑神疑鬼到了极点的人,他会从现有的信息中解读出各种奇怪的东西。因此,很有可能无论条顿森林战役是全军覆没还是惨胜如败,屋大维都可能会得出类似的结论,认为扩张策略已经不适合罗马。而阿米尼乌斯在战败之后,莱茵河东的日耳曼诸部落一定会倾向于跟罗马保持和平,成为罗马的附庸,而屋大维是有可能会满足这样的结局的。

————————————

有一个问题是值得考虑的。在历史上,条顿森林的惨败导致罗马放弃了建立在莱茵河东岸的原本作为前进基地的堡垒。在惨败的情况下,收缩兵力退回西岸,放弃这些堡垒顺理成章,但是如果条顿森林战役胜利了,哪怕是惨胜,罗马也未必就会那么容易的放弃这些堡垒。放弃东岸的堡垒意味着主动公开承认征服日耳曼的行动失败,虽然屋大维主观上可能不再想继续用兵,但是明面上他未必会愿意承认征服失败。

那么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落到了提比略的头上,并且成为一个新的难题。如果不作为进军的跳板,单纯只是在莱茵河以东维持这么一系列的堡垒,那这些堡垒几乎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白白浪费资源。提比略要么继续尝试征服日耳曼,把边境推进到威悉河或者易北河,要么就放弃征服计划退回西岸。从提比略的相对谨慎的个性,以及他曾经在日耳曼前线见识过征服战争的难度等因素来看,退回西岸很可能会是他的首选。但是问题就来了,在条顿森林战役胜利的情况下,阿米尼乌斯的联盟必然土崩瓦解,一时间根本无法威胁到莱茵河沿线,而当其他莱茵军团从伊利里亚战争中的恢复之后,提比略有什么好的理由放弃莱茵河东岸的基地?放到我们后人的角度上来看,征服日耳曼地区很可能是入不敷出的赔本买卖,提比略自己很可能也明白,但是问题是罗马元老院里的那帮人不会这么看,他们看到的是条顿森林战役胜利了,阿米尼乌斯这个叛徒被打崩了,军团就应该以罗马之名继续前进,现在你提比略不进反退是个什么意思?历史上提比略本来就不擅长对付这档子的事儿,而这些东岸堡垒有可能会成为他的政治累赘。

————————————

评论区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不是瓦鲁斯出任日耳曼总督,换一个更好的人选。关于这个,值得指出的是,瓦鲁斯在没有开天眼的情况下,就是最合适的人选。瓦鲁斯作为资深执政官,无论是行政还是军事他都不是生手,他先后在北非和叙利亚担任了总督,这两个行省都是有军团驻守且有一定作战任务的,特别是在叙利亚,他曾经果断出手平息了一次叛乱。在罗马主要的军事指挥官都前往伊利里亚平叛的情况下,瓦鲁斯对于奥古斯都而言就是最合适的人选。除了那些之外,还有一点得说的就是,瓦鲁斯跟奥古斯都还是有一点姻亲关系的,他的妻子是奥古斯都姐姐屋大维娅的外孙女。

————————————

@jyc

在一个更加大胆的假设下,出任日耳曼总督的人不是瓦鲁斯,而是塞多留或者类似塞多留那样的人,那么日耳曼的战事会怎么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条顿森林战役可能根本就不会开打。塞多留比起其他罗马总督,他的一大核心优势就在于他会去研究并且尊重当地人的文化,因此他无论是在西班牙,还是短暂的前往毛里塔尼亚,都得到了当地人的敬佩。这一能力在行省非常的重要,因为日耳曼人从来也不是铁板一块的要跟罗马人开战,有塞多留这样的人往那里一站,必然会出现相当一部分亲罗马的日耳曼人,特别是靠近莱茵河的这一部分。阿米尼乌斯的阴谋能得到的支持非常有限,只要塞多留还在日耳曼一天,这个地区发生大规模叛乱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但是问题在于,一个罗马总督在行省任职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两到三年,在少数情况下可能会有四五年,也不会更多了。历史上瓦鲁斯从公元7年开始出任日耳曼总督,其实到了公元9年战败,他的任期也基本上差不多了。就算换上塞多留,他能做的,也就是在自己的任期内让日耳曼的局势不会失控,但是一旦任期结束,新的总督上任,未来依然难说。古典的或者是现代的很多人都指责瓦鲁斯在当地强硬推行罗马的法律,忽视了日耳曼人本身的好战未开化等问题,但是事实上这是罗马总督的普遍做法,换上任何一个其他人,都不见得会有特别多的不同。瓦鲁斯真正需要负责的,其实只是过分相信阿米尼乌斯,并且忽视了行军侦察导致被伏击而已。但是后来凯奇纳千防万防,也只是勉强苟住了而已。

假定阿米尼乌斯的阴谋从未发生,最终罗马彻底征服日耳曼的战争,也跟塞多留的关系不会太大。罗马之所以在日耳曼的力量空虚,是因为伊利里亚的战争抽走了相当多的兵力,公元9年那里的战事已经大致结束,参战军团休整一段时间还是要回到日耳曼前线来的。假定塞多留一直留任到那个时候,届时负责继续征服战争的人也会是皇族背景的提比略而不是塞多留。当然我会认为有了塞多留的从旁协助,提比略的征服战争会容易很多。但是要彻底征服一个区域并且完成罗马化,不是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日耳曼的军团需要分头进驻战略要地,修建自己的堡垒,时刻盯着当地可能发生的动荡,这会分掉帝国相当多的注意力,导致罗马未必就有余力对不列颠发动战争。即便是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罗马再次有实力大规模扩张,可能也得是大半个世纪之后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罗马人在条顿堡森林的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并且之后能够成功地拉丁化大日耳曼地区,那么历史的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会重塑欧洲的政治版图,还会深刻影响文化、语言、宗教、法律、经济乃至全球的发展进程。以下是基于这种假设的详细推演:一、 条顿堡森林战役的转折: 历史的改变: 在我们假设的历.............
  • 回答
    布匿战争,尤其是与迦太基的决战,确实让罗马人尝到了几乎倾家荡产般的惨烈滋味。那种你死我活的较量,那种将敌国连根拔起的决心,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机器的高压运转到极致。然而,仅仅过了不到半个世纪,罗马就展现出了令人咋舌的腐化迹象,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场盛大的庆典过后,人们突然发现.............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程心作为新时代的先行者,她的视角往往带着一种对过往文明的审视与感怀。她时常觉得维德、罗辑,甚至她自己身上,都流淌着一股“公元人”的特质,这股特质既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也是他们最终走向不同命运的根源。那么,这些“公元人的特质”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程心所谓的“公元人的特质”,.............
  • 回答
    如果奥斯曼帝国从未在历史上出现,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几个世纪后是否还会步上“欧洲病夫”的后尘,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梳理东罗马帝国衰落的内在因素,以及奥斯曼帝国崛起对其造成的外部压力,再尝试构建一个没有奥斯曼的世界。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东罗马帝国在奥斯曼帝国崛.............
  • 回答
    倘若我,罗马皇帝,决意将血脉分封至帝国各地,这盘棋的落子,确能搅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风云。然而,能否真正稳固我的统治,维护罗马的光辉,这绝非一朝一夕可断的定论,而是行走在钢丝之上,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何会有此念头。是地方势力日益膨胀,中央权威难以触及?是边疆的不安因素,需要可靠.............
  • 回答
    唐朝的“疯狂扩张”,这个设想很有意思。要是真这么干了,那这艘庞大的大船,还真可能像罗马帝国那样,不是被外部敌人碾碎,而是从内部开始出现裂痕,最终走向分裂。要说得详细些,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扩张的“疯”在哪儿?首先,得先界定一下“疯狂扩张”。唐朝本身就是个扩张期,疆域辽阔,远超前代。但要是“.............
  • 回答
    中国一名女留学生在罗马遭遇不幸,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发人深省的事件。当听到这样的消息时,内心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悲痛,继而是对受害者及其家人的深深同情。在异国他乡求学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父母将孩子送出国,是寄予厚望,更是万般不舍与牵挂。这样的悲剧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具体来.............
  • 回答
    在罗马中央火车站,一位意大利女记者在进行现场直播时,突如其来的袭击事件,无疑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上:欧洲的移民危机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挑战。当时,这位记者正在罗马特米尼车站,一个欧洲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记录那些因各种原因滞留在此、无处可去的难民的生活状况。她试图通过镜头向公众展示.............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如果罗马帝国能够成功地将日耳曼部落驱逐回其原本的势力范围,甚至进一步向东欧和北方推进,那么一个类似中国式的大一统国家出现在欧洲的历史舞台上,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但其形成过程和最终形态,无疑会与我们所熟知的中国截然不同。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罗马人“抵抗住日耳曼人的入侵”意味着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得以延续,并且发展成了一个现代国家,那么希腊人在其中认同自己是希腊人还是罗马人,其复杂程度和演变过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微妙得多。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1. 帝国的性质与统治策略: 中央集权还是联邦制? 如果这个“现代罗马帝国”依然.............
  • 回答
    关于《罗马人的故事》一书中将公元476年视为罗马帝国灭亡的节点,这无疑是其中一个核心的论述,也是历史学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焦点。盐野七生女士在她的巨著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最终落脚于公元476年这个标志性的时间点。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
  • 回答
    如果罗辑真的对程心下了这样的最后通牒,我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会是整个《三体》系列中最具撕裂感,也最让人心碎的一幕。首先,罗辑的这个威胁,本身就是对程心最大的羞辱和考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如果你做了某事,我就做某事”的交易,而是将一个关乎全人类存亡的重大责任,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压在了程心一个人的身上.............
  • 回答
    罗马人与帕提亚人之间漫长的历史纠葛,远非简单的敌对关系可以概括,其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策略和相互的认知。他们各自拥有悠久的文明,在广袤的亚洲与欧洲交界地带,既是竞争对手,也间接地塑造了彼此的文化和军事思想。罗马人的视角:野蛮的东方对手,却也带着一丝敬畏在罗马人心中,帕提亚人首先被描绘成“东方的野蛮人.............
  • 回答
    “罗马人”:一个流动而强大的身份符号“罗马人”这个概念,说起来简单,真正要界定起来,却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流淌,吸收、融合,甚至分裂,留下了无数的印记。它不像一张身份证,清晰地标明谁是谁,而更像一种深刻的归属感,一种 shared identity,一种超越血缘和地域的文化印记.............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可有意思了!一个P社玩家,尤其是玩《欧陆风云》系列(EU4)玩得起劲的,居然不是“精神罗马人”?这简直就像有人说玩《星际争霸》不造机甲一样,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又挺想知道为什么。咱们先得说说这“精神罗马人”是个啥概念,在P社玩家圈子里,尤其是在玩EU4的玩家里,这几乎成了一种默认的.............
  • 回答
    晚期拜占庭人对古典时代拉丁罗马人的看法,绝非单一、铁板一块的简单认知。它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文化投射与自我认同建构过程,深受历史变迁、政治现实以及宗教区分的影响。总的来说,这种看法融合了敬仰、疏离、竞争甚至某种程度上的误解。1. 源远流长的文化母体与辉煌的遗产:敬仰与追溯拜占庭文明,其核心正是罗马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争议的话题!如果假设两位巨星都没有赢得过世界杯,那么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欧冠数量和金球数量在衡量历史地位时会有怎样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历史地位”的衡量维度。在足球界,衡量球员的历史地位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荣誉: 金球奖、世界足球先生、欧冠最佳球员.............
  • 回答
    这个问题,是许多《三体》读者心中的一个重要悬念,也是罗辑这个角色命运的关键转折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罗辑当时的心境、他所面临的局势,以及“面壁者”这个身份赋予他的独特权力和责任。首先,我们要明确罗辑当时所处的位置。他刚刚成为第二个面壁者,虽然对黑暗森林法则有了一定的领悟,但他并非一个经.............
  • 回答
    听到你男朋友这么说,我完全能理解你的困惑和想要“对线”的心情。毕竟,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可不是一句“希腊领土”就能概括的。不过,与其说这是“对线”,不如说是一次有趣又充满知识性的交流。既然你想知道怎么跟他聊,我给你梳理一下思路,咱们来好好“过过招”。首先,我们得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是单纯的无知,还是某.............
  • 回答
    贵霜帝国,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庞大帝国,其衰落与灭亡,对中亚地区,尤其是吐火罗人,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洗礼。要理解贵霜灭亡后吐火罗人的状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包括他们的政治地位、社会结构、文化融合,以及他们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中的角色。一、政治碎裂与地方势力的崛起贵霜帝国的灭亡,并非如一颗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