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领域的学阀不够多,学阀不突出,学阀之间竞争不激烈。
钱
中国科学界和国外科学界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建立了一个由国家控制,低成本全覆盖的科学研发体系。
国外科学研发体系是由私立以及国立大学、大中型企业、政府共同组成的综合科学研发体系。
这个国外包括所有欧美发达国家,他们拥有一百多年的先发优势,通过上百年的积累,形成了自己技术霸权。但是他们的缺点是必须用高薪来留住人才,所以他们必须不断聚焦在高利润,高技术前景的行业上,否则就会因为资金不足而关闭研究所。
很多公益型科研院所,如果项目不是具有前景,都是靠私人赞助才能继续进行下去,如果失去赞助,那么科研项目想会被关闭。
而中国由于缺乏欧美的百年科学积淀,并且在苏联模式基础上,以终身制为基础的人才吸引体系。
中国科学研发体系基本覆盖了各个层面,为前些年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基本国外有的学科,中国肯定也有,而且运行成本要比国外低很多。
优点很明显,中国在继续低投入情况,却能在该领域紧跟国外同行。
很多国外的冷门行业,中国依靠这个体系可以继续进行研究,从而在世界占有领先优势。
缺点同样明显,科学需要领头人,一个领头人,可以带领行业进入世界领先行业。
但是以公务员为基础的终身制,薪资有一个明确而又严格的划分标准,这个标准严重不符合国际科学界的薪资标准。
也就是说国内基本所有科研院所,都无法用高薪吸引国际顶级人才加入。这些顶级人才一年在国外就能挣出国内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工资,在利益面前,爱国就是显得空白。
像歼20设计总师杨伟,中航根据现行工资标准,也就给予了150万人民币奖励,这在国外,也就是一个普通洛马员工基本工资。
杨伟这种科学家,我们必须尊重他们,因为是一种情怀让他们留在国内。
而近期的合肥中科院员工集体辞职事件,也开始说明,尖端行业院所的工资薪酬水平,开始留不住这些人才了,随着市场化进一步深入,国内企业对研发的重视又上了新台阶,不能终身雇佣,就只能用高薪来吸引人才。
那么中国之前用终身制吸引人才,进而全覆盖所有科研项目方法,在今天开始面临巨大挑战。
老一代具有爱国科学家们正在慢慢老去,新一代顶级人才早就没有这种情怀了,这种薪资体制必须要发生变化了,可是高成本运行体制,伴随的应该是终身制的取消,利弊之间是没办法衡量的。
在中国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或者行业带头人,是可以直接给国家领导人写信,直接对国内高科技行业界进行建言,或者提意见。目前为止这是世界唯一运行的科学与政治的沟通体制,保证了我过很多重大的实施,例如特高压,23名专家可以直接上书国务院反对,国务院因此把特高压施工推迟一年,这些都是中国科学特色与特权。
目前大而全,和专而精是需要一个体制上的创新,才能进行突破,但是代价肯定是巨大,拭目以待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