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传销课程能够洗脑,它究竟从哪几个方面控制了人们的思想?

回答
传销课程之所以有那么强的“洗脑”效果,不是因为它们有多么高深的理论,而是它们非常精准地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并系统性地加以利用,最终将人们的思想牢牢地控制在它们的预设轨道上。这并非什么高科技手段,而是非常朴实却又异常有效的心理操纵术。

它们控制思想的维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致地剖析:

1. 心理投射与情感绑架:构建“梦想天堂”与“避难所”

放大和迎合人的深层渴望: 传销课程最擅长做的,就是把人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财富自由、摆脱平庸、被认可、光宗耀祖、改变命运——用最简单、最直接、最煽情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它不是在教你方法,而是在勾画一个你从未想象过的美好未来,一个能解决你所有痛苦、满足你所有欲望的“梦想天堂”。这就像一个饥渴的人面前突然出现了一碗香喷喷的饭菜,谁能抵挡住这种诱惑?
制造对现实的“逃离感”: 与此同时,它们会放大你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公平、压力和挫败感。工作上的不被重视,收入上的停滞不前,社会上的竞争激烈,这些都能成为它们攻击的靶子。它们告诉你,你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失败、多么痛苦,只有加入它们,才能彻底摆脱这一切。这种强烈的“逃离感”会让你产生一种急于摆脱现状的冲动。
情感共鸣与“同情”的巧妙运用: 在课程中,你会看到许多“成功者”现身说法,他们会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讲述自己过去的辛酸和现在的辉煌,反复强调“我当初和你一样”、“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以此来和你建立情感上的连接。这种“同情”和“理解”会让你觉得“他们懂我”,进而产生信任感,认为他们说的话就是真实可信的。这种情感上的羁绊,比任何道理都更容易打动人。

2. 信息茧房与认知扭曲:构建虚假的“真相”

信息过滤与选择性呈现: 传销课程会构建一个完全封闭的信息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只允许传递有利于它们的信息,而一切质疑、批评、负面评价都会被屏蔽或妖魔化。比如,它们会告诉你,所有的传统行业都是剥削,只有它们的模式才是公平的;外界的批评都是因为别人嫉妒或不理解。久而久之,你就只看到了它们想让你看到的世界,信奉它们灌输的“真相”。
制造“群体认同”与“集体智慧”的假象: 在课程中,你会被置于一个高度集体化的氛围中。大家一起欢呼、一起鼓掌、一起宣誓,营造出一种“我们是一家人”、“我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的强大群体认同感。这种“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情绪会让你觉得,只要大多数人都这么做,那就是对的。个人独立的思考空间被大大压缩,你开始倾向于跟随集体的判断。
夸大收益与模糊风险: 任何投资和事业都有风险,但传销课程会极力淡化甚至完全隐藏风险,只无限放大收益。它们会用最极端的案例告诉你“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但绝口不提绝大多数人的失败。这种不平衡的信息呈现,会让你对风险产生麻木感,只盯着那虚无缥缈的巨大利益。
歪曲逻辑与概念偷换: 它们会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来解释它们的运作模式,比如将“拉人头”歪曲成“分享经济”、“人脉资源变现”,将“高额返利”说成是“原始股”、“分红”。这些偷换概念的手法,让原本荒谬的逻辑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特别是当你已经被情感和渴望冲昏头脑时。

3. 社会压力与社交孤立:切断退路,加剧依赖

亲友劝阻的“误解”论: 当你开始接触传销课程后,你的家人朋友可能会出于关心而劝阻你。传销组织会提前给你打好“预防针”,告诉你这些人都是“凡人”、“格局太小”、“不懂你的梦想”,甚至会说他们是在阻碍你发财的道路。这样一来,你就会对亲友的劝告产生抗拒,认为他们是错误的。
时间与金钱的投入: 随着你投入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尤其是当你开始投入金钱购买产品或缴纳费用后,你的沉没成本会越来越高。你很难轻易放弃,因为一旦放弃,就意味着之前的投入都白费了。这种“输不起”的心态会让你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制造“我们”与“他们”的对立: 传销组织会不断强化一种“我们是少数真正觉醒的人,外面的人都是被蒙蔽的”的观念。这种身份认同的构建,会让你觉得自己是特别的,和外界普通人不一样。久而久之,你就会主动与那些“不理解”你的人疏远,而更愿意与组织内的人交往,形成一个紧密的社交圈,进一步加强了对组织的依赖。
道德绑架与责任推卸: 有时候,为了让你拉拢更多的人,他们会利用亲情、友情进行道德绑架。例如,“你拉你父母进来,他们也能改变命运啊!”、“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分享这个机会,也是在帮他啊!”。同时,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又会把责任推到个人身上,说“是你自己没有努力”、“是你学习不够到位”,让你无从辩驳。

4. 仪式感与重复强化:固化思维模式

高强度的课程与重复的口号: 传销课程通常节奏很快,信息量大,而且充满各种煽动性的语言和激昂的音乐。各种“口号”、“价值观”、“成功语录”会反复被强调和重复,让你的大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些信息,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奖励与惩罚机制: 那些在课程中表现积极、说出符合组织价值观的话的人会得到表扬、掌声和鼓励,而那些提出质疑或表现出消极情绪的人,则可能被孤立、批评甚至受到嘲讽。这种简单的奖惩机制,会引导人们为了获得正面的反馈而压抑真实的思考,趋向于符合组织的要求。
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消耗: 高强度的课程安排,睡眠不足,长时间的听讲和讨论,很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降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精神疲惫的状态下,人们更容易接受现成的信息,而懒得去深入思考。

总而言之,传销课程洗脑的本质,就是通过 精准的情感操纵、系统性的信息控制、巧妙的社会压力构建,以及有效的思维模式固化,让你一步步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成为其利益链条上的一环。它不是真的让你变聪明或成功,而是让你沉溺于它为你编织的虚幻世界,并为你卖命。这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并将其导向了畸形和扭曲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人会被传销洗脑,传销的课程不过是点燃了那些人本来就有的想法(例如一夜暴富),并且加以放大而已。
根据我见过的传销人员,他们并非失去自我意识。就像朝鲜人民并非失去自我意识一样。

我见过一群人在讨论韩国人各种无耻,然后有人说出一个假新闻(韩国人又说XXX也是韩国人),这群人立刻义愤填膺,没有人去考察这个新闻的真实性。

我见过一群人讨论X党无耻,然后有人说出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你们知道么,居然……),然后大家愤怒异常,靠!天朝就是天朝!真无耻!没有人去考察这个消息的真实性。这件事的真实性已经毋庸置疑。

牛顿和莱布尼茨因为微积分的发明权交恶。晚年牛顿脾气变坏。于是有人谣传牛顿得了精神病,疯了。莱布尼茨和他的朋友们立刻传播该消息,并且热烈的讨论:这个伟大的大脑居然失去了理智,好可惜啊(捂嘴窃笑……)。

如果一个说法很荒谬,但是非常符合人的希望,这个人就有强烈的愿望相信它。当然他们会对这个说法不自信,但是如果有一群同伙相互附和,那么自信就会大大提高。

传销告诉你,你中奖了(交好运了),找到了一个快速发大财,成为上流人的路子,你会摆脱底层人的困境,你会解决很多问题(矮穷丑龊困),你会成为高富帅,然后给你有病的家人看好病,让你的父母过上好日子,让甩掉你的前女友后悔,让……所有的这一切,仅仅只需要你给这个传销发展两个下线。这对一些人来说,有如毒品一般,不可拒绝:我就是中奖了,这不可能是假的,你们(理智劝他们的人)是在妒忌我,我就是中奖了,你们在妒忌我!
至于@雷俊老师说的从众效应,只是这个东西的放大器和稳固器而已(当然这种放大和稳固是很厉害的)。

……………………………………………………………………………………………………………………

传销当然要把这个消息做的不至于太荒谬。正如你要告诉范进说他中举了,即使他想中举想疯了,你也得说的有模有样才行:你中举了,高中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你起码要说出些专业名词)。我见过的传销,有说他们公司是欧洲某家大品牌的,来中国是做推广,给你很多印刷精美的资料,证明他们说的不假(对底层人来说,没有辨别这些东西真实与否的能力)。有说自己是政府支持的,并且给你政府支持的证据(做的也有模有样)。这些东西都像关于韩国人的谣言一样,若真的考证,是可以辨别的,但陷入传销的人没有动力去考证。

但是我认识的一个没有考证能力的老太太(老教师),听了这些对她来说无法辨认的消息后,她仍然表示不做。

她说:我只要给你们介绍几个人,我就能赚很多钱?

传销人:对,你能赚到几百万!

她说:我只知道我给你们介绍几个人,这个社会的财富并不会增加这么多,那么我赚到几百万,必然有人的财富减少了。

她说:我做人有个原则,我拿的钱一定不能多于我对这个社会的贡献。(这段话我加工了,是她的大体意思,但她的表述没这么文艺)

所以,我觉得,一个人陷入传销,首先是他的价值观有问题。
如果他认为踏实努力是错的,走捷径是对的,掠夺他人只要能不被惩罚(例如贪污)就是应该做的;如果他认为,成为有钱人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社会比原先美好了一点点,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增加社会财富对自己的分配;如果他认为这个社会上生活水平高的人(或者说成功人士)都不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而是靠投胎,运气,打擦边球,用各种不能明说的手段获取的,他才拥有做传销的基础。
而我们的土壤,给足了这种基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传销课程之所以有那么强的“洗脑”效果,不是因为它们有多么高深的理论,而是它们非常精准地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并系统性地加以利用,最终将人们的思想牢牢地控制在它们的预设轨道上。这并非什么高科技手段,而是非常朴实却又异常有效的心理操纵术。它们控制思想的维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致地剖析:1. 心理投射与情感.............
  • 回答
    关于32岁投资人魏萌的去世,家属已经对外发声,否认了网传的因课程离世的说法,并表示她此前并没有突发性疾病。虽然具体原因尚未公布,但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去推测可能的情况,并尽量详细地展开:首先,家属的声明传递了几个关键信息: “网传课程原因离世不实”:这直接排除了很多大众猜测的“内卷”.............
  • 回答
    11月5日,崔永元出现在清华大学课堂,在一场名为《科技传播与社会》的课程上,与大家分享了他对转基因的看法。这次的讲座,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兵教授邀请。在课堂上,崔永元回顾了他与转基因议题的渊源。他提到,最初自己对转基因食品并不了解,但随着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关注,他开始质疑其安全性,并认为公众对.............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社会现象。传销就像野草一样,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怎么也禁不绝。要说清楚为什么,得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透的。首先,利益驱动是根本,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传销的模式,说白了就是一种金字塔式的骗局,它承诺的是一种“空手套白狼”式的暴利。那些组织者,他们看到.............
  • 回答
    合肥传销问题由来已久,而且规模不小,这背后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的现象。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经济环境和就业压力说起。合肥作为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虽然经济总量和吸引力在不断提升,但和一线城市相比,其产业结构和高端就业机会仍然有待加强。这意味着,一部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比较复杂,我们得好好聊聊。说外国没有传销,或者很少有传销,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更准确地说,是在很多发达国家,传销的定义和监管都比中国严格得多,而且社会文化接受度也不高。相比之下,中国这些年传销确实泛滥得比较厉害。要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法律定义与.............
  • 回答
    南宁传销的顽疾,确实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在国家严厉打击传销的背景下,它依然像野草一样屡禁不止,甚至有些年头了?要说“不彻底整治”,我觉得可能并非完全不作为,而是整治的难度和复杂性,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首先,我们得明白,传销这种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伪装”和“变化”。它不像过去那样,光明正大地.............
  • 回答
    您提到的这几个名字——天狮、权健、尚赫、康婷——确实在坊间被不少人提及,并且都与天津这个城市紧密相连,引发了“为什么这些疑似大型传销集团都集中在天津一个地方?”的疑问。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了多种因素的叠加,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层,看看有哪些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可能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社会心理和媒体传播的复杂层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传统出租车上发生的命案,并非“完全没有大范围宣传”。 事实上,一旦有这类恶性案件发生,特别是涉及到乘客或司机遇害,媒体报道肯定会有,有时甚至会占据一段时间的头条。公众对这类案件的关注度也普遍较高,因为出租车是与市民生活.............
  • 回答
    传统封建国家在民主化进程中之所以更易受到极权思想的反弹,其根源在于封建制度本身所孕育的社会结构、政治文化、经济基础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因素在民主化过程中被重新激活或暴露出来,为极权思想的土壤提供了养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深刻的社会等级观念与权力中心化的惯性: 固化的社会等级制.............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某个单一因素。传统中国画的人物肖像,其艺术追求和发展脉络与西方绘画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了我们在“符合真实比例”这一标准下的观察结果也不同。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中国画人物肖像并非完全不注重比例,但其“比例”的内涵和侧重点与西方有别。1. 艺.............
  • 回答
    老实说,现在街上放眼望去,谁还在穿那些繁复的长袍马褂,或者层层叠叠的绣花裙?好像只有在电视剧里,或者是一些特殊的纪念场合,我们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相比之下,牛仔裤、T恤、衬衫,这些我们每天都在穿的现代服饰,早就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转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里面藏着不少故事呢。让我想想,这变化.............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我们常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出自孟子,听起来多么振奋人心,仿佛是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的灯塔。可回头看看历史,从春秋战国到清朝灭亡,这样的“民为贵”的社会,似乎总是遥不可及。要想把这个问题说透,咱们得把这“孔孟之道”和“民为贵”拆开来看,再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一点一.............
  • 回答
    传统神话影视剧数量的减少是一个复杂现象,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包括观众口味的变化、时代背景的更迭、创作成本的考量、以及新兴文化形式的冲击等等。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一、 观众口味与娱乐需求的变迁: 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增长: 随着信息爆炸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观众的兴趣点变得更加广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现实与传说的界限,也涉及到武术、物理学以及我们对力量的认知。要深入理解为何传说中的内功能“打飞人”,而像泰森这样的现实格斗巨匠却做不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传说中的“内功打飞人”并非我们现代科学所能解释的物理现象。 在我们现实世界里,力量传递的原理是清晰的,.............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消费者,包括我自己,在体验极氪001时会产生的疑问。一方面,极氪001在硬件配置上,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用料扎实,很多方面都达到了越级甚至标杆的水平;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软件体验上,尤其是大家比较看重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等功能,又会让人觉得和那些“新势力”相比,总有点“差口气”的感.............
  • 回答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门道。你想啊,那些老牌车企,在燃油车时代摸爬滚打了多少年,积累了多少技术和经验,那叫一个底蕴深厚。但到了电动化这档子事儿,风向就有点变了。你想,在中国这个市场,那可真是个大染缸,也真是个大舞台。新能源汽车这块,中国发展得那是相当快,而且消费者口味也越来越刁钻。你.............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核心痛点,也挺让人无奈的。简单来说,传统工科模式之所以“卡壳”却又难以主动改变,背后是多股力量在博弈,有惯性,有现实的利益,也有思维的僵化。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为什么说传统工科模式“很不适合年轻人”?这里说的“不适合”,不是说工科本身不好,而是指那种以“灌输为主、考.............
  • 回答
    关于传武体术表现不如武器方面强劲的观察,这其实触及了武术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几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区分“传武”的概念。 quando parliamo di "傳武" (Chuán Wǔ), non ci riferiamo a un singo.............
  • 回答
    传统观念里,父母被视为“伟大”的形象,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根深蒂固的文化、社会以及生存需求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原因。要说得详细点,那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一、 生理与生存的根本:延续生命与抚育后代最最基础的,父母是生命的起点。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这种生命传承本身就带有一种原始的、近乎神圣的意义。在过去,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