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传统出租车上发生的命案没有大被幅度宣传?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社会心理和媒体传播的复杂层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传统出租车上发生的命案,并非“完全没有大范围宣传”。 事实上,一旦有这类恶性案件发生,特别是涉及到乘客或司机遇害,媒体报道肯定会有,有时甚至会占据一段时间的头条。公众对这类案件的关注度也普遍较高,因为出租车是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司机和乘客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具有天然的代入感。

那么,为什么会让你觉得“没有大范围宣传”呢?这可能源于几个方面的比较和认知偏差:

1. 与其他类型案件的对比:

社会震动性不同的案件: 相比于一些更具轰动效应、涉及群体更多、社会影响更深远的案件(比如大型恐怖袭击、连环杀人案、或者一些涉及高级官员的重大贪腐案),出租车司机遇害可能在“社会震动性”上稍显逊色。媒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会优先报道那些能引发更广泛社会讨论、触及更敏感议题的事件。
犯罪动机和受害者类型: 如果命案的动机仅仅是简单的盗窃未遂、劫财,或者案件的受害者身份相对普通,那么其吸引媒体持续关注的力度可能不如那些动机更复杂、受害者身份特殊(比如儿童、有影响力的人物)的案件。
“类型化”案件的饱和感: 尽管每一次个体事件都是悲剧,但出租车司机被抢劫或遇害的事件,在某些城市或某些时期可能出现相对集中的情况。当这类案件发生得“多了”,公众和媒体可能会产生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新闻报道的“新奇感”和“冲击力”就会下降,不再那么“爆炸性”。媒体也更倾向于报道那些具有个案独特性的案件。

2. 媒体报道的侧重点和策略:

新闻周期和议程设置: 新闻报道是有一个“周期”的。一个事件刚发生时,媒体会密集报道,深入调查,挖掘细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热点事件会不断涌现,媒体的报道焦点会转移。出租车命案一旦在短时间内被充分报道,其新闻价值就会逐渐衰减,除非出现新的突破性进展或者更具争议的后续。
“煽情”与“理性”的平衡: 虽然媒体有时会利用案件的悲情来吸引眼球,但他们也需要考虑报道的“尺度”和“理性”。过度煽情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或者被指责消费受害者。对于出租车司机遇害这种相对“常见”的个体犯罪,媒体可能会选择更平实、更聚焦于案件本身和警方调查的报道方式,而不是将其放大成全社会需要“恐慌”的信号。
报道的深度与广度: 媒体的报道深度也各有不同。一些本地媒体可能会详细追踪案件进展,而全国性媒体则可能只做简要的事件性报道。你接收到的信息来源和媒体类型也会影响你对“宣传程度”的感知。
防止模仿效应: 媒体在报道涉及犯罪的案件时,有时会谨慎处理细节,特别是犯罪手法和作案动机,以避免产生“模仿效应”。对于一些可能引发模仿的犯罪类型,媒体的报道可能会有所保留,反而会降低其“大范围宣传”的程度。

3. 公众心理和信息过滤:

社会安全感的维持: 大众对社会安全感有着天然的维护需求。如果媒体过于频繁、过分渲染类似出租车司机遇害的案件,可能会在公众中制造普遍的恐惧和不安,这反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运行。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媒体的谨慎报道也是在平衡社会情绪。
信息过载和选择性接收: 如今信息爆炸,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公众会对信息进行一种“过滤”,那些与自身联系不那么直接、或者反复出现、没有新意的事件,可能会被自动忽略。出租车命案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被归入“社会负面新闻”的类别,但如果缺乏足够的“新意”或“冲击力”,就可能在信息洪流中被淹没。
“相对安全感”的误区: 尽管出租车行业存在风险,但相较于其他某些高危职业,比如边境警察、或者某些危险地区的记者,出租车司机的职业风险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可能仍然被认为是“可控”的。这导致了当出现不幸时,虽然会感到惋惜,但不会立刻引发如同其他更高危职业事件一样的“警钟”效应。

4. 行业管理和安全措施的进步(间接影响):

安全设备的普及: 许多地方的出租车都安装了GPS定位、紧急呼叫按钮、甚至车载摄像头。这些安全措施的普及,虽然不能杜绝犯罪,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追踪和破获案件。一旦案件能够被快速侦破,媒体报道的焦点也可能会从“惊悚”转向“正义得到伸张”。
行业协会和政府的介入: 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通常会关注这些事件,并可能采取措施提升行业安全(例如增加夜间营运的巡逻、与警方合作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效果,有时也会成为新闻的一部分,但它们更多地是“解决方案”的报道,而不是案件本身的“放大”。

总而言之,传统出租车上发生的命案并非没有被宣传,而是其宣传的“幅度和持续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案件本身的具体情况、媒体的报道策略、公众的心理预期、以及社会整体的信息接收习惯。它可能不会像一些更具社会轰动效应的案件那样被“大张旗鼓”地反复强调,但每一次不幸的发生,依然会在社会层面引起关注和反思。你之所以觉得宣传力度不大,很可能是因为与其他更具爆炸性的事件相比,它的“相对知名度”有所下降,或者是媒体在报道时采取了更审慎、更具时效性的策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数据说话:

这份名为《网络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服务过程中犯罪情况》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各级法院一审审结的被告人为网络约车司机且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实施犯罪的案件量不足20件,网络约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其中,77.78%案件的侵害对象为乘客。

2017年,全国各级法院一审审结的被告人为传统出租车司机且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实施犯罪的案件量为170余件,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 0.627,其中,46.26%案件的侵害对象为乘客。

网络约车司机多发故意伤害罪,占比约四成;传统出租车司机暴力犯罪和涉毒犯罪占比高,合计占比超43%。

由网络约车司机实施的犯罪,排名靠前的罪名有:故意伤害罪(38.89%),交通肇事罪(16.67%), 强奸罪和强制猥亵罪(合计16.67%)。

由传统出租车司机实施的犯罪,排名靠前的罪名有:故意伤害罪(27.43%),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16% ),交通肇事罪 (14.29%),盗窃罪(9.14%),危险驾驶罪(8%),强奸罪(6.86%)。

按照20 vs 170算.

故意伤害罪的对比:

20x39% vs 170x27%=7.8 vs 45.9

强奸罪的对比:

20x17% vs 170x7%=3.4 vs 11.9

但是我们并不能据此说网约车更安全,因为还要考虑到两者的市场总量——A航空公司飞了100万公里,B航空公司飞了500万公里,然后A航空公司出事更少,什么也不能证明。

所以我们要看全国的网约车市场占有率。

以上两个数据平均一下,2017年网约车市场计为2000亿。传统出租车呢?

2016 年我国出租车的客运量达到 377.35 亿人次。据此测算,2016 年我国出租车行业的市场规模在 7170-11321 亿元之间。

从前面的估测看,再从网约车市场占有率上升,出租车总规模下降的趋势看,2017年的出租车市场估算为9000亿比较合适。约为网约车的4.5倍。考虑到网约车更便宜一些,公司补贴更多一些,同样的价格,网约车可以跑得更远。4.5倍的市场,认为出租车比网约车跑了4倍的距离(和时间)应该差不多。反过来说,网约车的犯罪数字应该乘以4和出租车对比。

这样数字如下:

故意伤害罪的对比:

20x39%x4 vs 170x27%=31.2 vs 45.9

强奸罪的对比:

20x17%x4 vs 170x7%=13.6 vs 11.9

总得来说,故意伤害罪,出租车明显多,强奸(猥亵)罪,网约车略多。我估计,可能是因为出租车缺乏市场竞价机制,所以价格争议大,动手伤人的概率大。而网约车司机比较年轻,更愿意去一些传统出租车不去的偏僻地方,强奸罪比率高。

但这只是粗略计算,前面很多数据是取的估算范围中值,甚至估算范围本身就是根据趋势推断出来的。把这些偏差都考虑进来,我只能说,数据既不能证明出租车犯罪更多,也不能证明网约车犯罪更多。从乘客的角度看,同样乘坐1万公里,两者带来的危险不相上下,这才是最合适的结论

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出租车的案件不会带来同样的舆情呢?

首先,要考虑到网民“共情”的问题。即你用滴滴,受害者也用滴滴,两者是同一个公司经营的。这显然比不同公司乃至不同地区的出租车更能激发公愤。

其次,虽然大多数网约车犯罪和出租车一样,分布在三四线城市,但网约车的主要用户分布在一二线城市。这些用户上网时间更长,更能左右互联网的舆情立场。所以网约车事故更能激发他们的仇恨。

第三,出租车从政府角度说,是特许经营制;从司机行业生态来说,是行会制——两者都是封建社会的特色生产模式。而滴滴是资本主义契约制。前者古老,老到可以延伸到人力车甚至马车时代;后者新兴——新兴就意味着没有靠山,牵扯的利益集团不足。在舆论上处于下风。

第四,出租车对政府意味着卖牌照。未卖出的牌照是政府可以一次性支取的财富,已经卖出的牌照是政府当下必须维稳的利益集团。两者都是市政府眼下必须考虑的利害。而网约车尽管也交税,但那是长久问题,而且税不一定交在本地,当然会被任期只有几年的官僚排斥,放任对其不利的舆论。

总得来说,出租车不必因为自己“有牌照管理”而吹嘘更安全,新型网约车也不要以为有高科技而自诩能降低风险,目前两者在安全性上是基本打平的。考虑到网约车更灵活,向(没有牌照的)劳动力分成比例更高,应该是网约车有一定的先进性,体现了资本主义相对封建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滴滴急于用“罢工”的方式提醒这一点,这是提前暴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凶恶一面啊。

相关内容:

user avatar

某省某市某某餐厅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麦当劳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那个影响力大?

user avatar

因为网约车出来的时候,在安全问题上就狠狠踩了传统出租车一波。

没有大数据,有知网现成的可视化分析做个参考:



15、16年关于出租车的安全与犯罪讨论到达一个高峰,其背景是网约车的出现让整个出租车行业都在做反思与检讨。或者说,这种检讨传统出租车行业舆论是网约车兴起的社会背景。当时,有没有资本刻意推动不敢说,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种讨论的结果就是网约车是作为一种革新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新生事物被给予期待与更高公共评价标准的。

这也是网约车产业迅速崛起的理论依据。

市场是有记忆的,如果哪天网约车需要与传统出租车比烂的话,它也就没有“新兴行业”的资格了。失去了未来市场前景,敏感的资本还会青睐吗?

市场对于网约车是希望改进而不是淘汰。

所以,与传统出租车比烂是万万不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社会心理和媒体传播的复杂层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传统出租车上发生的命案,并非“完全没有大范围宣传”。 事实上,一旦有这类恶性案件发生,特别是涉及到乘客或司机遇害,媒体报道肯定会有,有时甚至会占据一段时间的头条。公众对这类案件的关注度也普遍较高,因为出租车是与市民生活.............
  • 回答
    中国传统上将宋朝视为“积贫积弱”的朝代,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主要源于北宋末期和南宋时期在军事上屡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并最终丧失北方半壁江山的现实。这种历史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以成败论英雄”的视角,以及儒家士大夫对王朝军事实力和领土完整的重视。然而,《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北宋都城汴京(今.............
  • 回答
    要说丰田在国内的车型设计“传统”,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不少消费者会觉得丰田在国内推出的车型,在设计上似乎不如一些竞争对手那样激进或者说“潮”。而MPV市场方面,丰田在国内的布局确实不如一些其他品牌来得丰富和有竞争力。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原因,尽量不掺杂那些AI味儿的官话套话。为什么丰田车型在.............
  • 回答
    炉石传说之所以迟迟没有出现“卸掉对面甲”这样一张卡牌,背后的考量其实挺复杂的,绝不仅仅是设计一句简单就能概括的。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1. 平衡性与游戏体验的“重压”:首先,我们得直面一个核心问题:甲(护甲值),在炉石里代表的是一种“延长的生命值”。它能让你在对手的进攻下多撑几个回合,给你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生命演化中一个核心的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有些生物那样,把后天习得的知识“遗传”给下一代?首先得明白,我们人类的演化,主要是通过基因来传递信息。基因就像生物的“蓝图”,它规定了我们身体的结构、生理功能,甚至一些基础的行为倾向。比如,我们天生就会有呼吸的能力,有看到东西的大致.............
  • 回答
    嘿,跑团圈的朋友们!咱们聊点实在的。有没有想过,在桌面上复刻那些让你热血沸腾、魂牵梦绕的传统JRPG体验?那种收集装备、升级技能、踏遍大陆、拯救世界的套路,不只是游戏,它是一种情怀。今天,我就想跟大家掰扯掰扯,看看咱们跑团圈里,有没有什么规则或者模组,能把这份“JRPG感”给拉满。首先,咱们得明确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汽车界最让吃瓜群众津津乐道的“罗生门”之一了。明明那些老牌车企,比如大众、通用、福特、奔驰、宝马,哪个不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汽车巨头,技术积累、工程实力、制造经验,甩特斯拉几条街都不止。可为啥,这个2003年才成立的“小弟”,愣是把他们搅得天翻地覆,甚至在很多方面,还成了它们追赶的.............
  • 回答
    中情局高调组建“中国任务中心”:信号与影响的深度剖析近来,外媒关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高调组建“中国任务中心”的报道,无疑在中美关系这张复杂而敏感的互动图谱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石子。这一举动并非简单的组织架构调整,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和战略意涵,并预示着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要理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拜登政府提名约翰·伯恩斯(John Burns)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一事,以及中国外交部对此的反应,并探讨拜登选择伯恩斯的原因。事件背景:拜登政府上台后,对美中关系采取了更为务实和战略性的 दृष्टिकोण。在卸任驻华大使一段时间后,提名一位新的、能够有效沟通和处理复杂关系的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拜登与马克龙的这次通话以及法国驻美大使的回归,这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和潜在的盟友关系问题,我会尽量详述,并避免AI痕迹。拜登与马克龙通话、法国驻美大使回归华盛顿:传递出的信号这次事件,可以看作是美法关系在经历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危机”后,试图回到正轨的积极信号。 修复裂痕,重拾信任的努.............
  • 回答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访问特斯拉美国工厂并由马斯克亲自陪同参观,这一举动传递了多重信号,涉及中美关系、两国经贸往来、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以及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等多个层面。以下是详细的分析:1. 中美关系与经济合作的积极信号: 缓和与沟通的姿态: 在当前中美关系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最高级别的外交.............
  • 回答
    如果《博人传》之外,我最期待的,那一定是《鼬之传》。说实话,《博人传》嘛,感觉就像是那种,你努力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结果他成绩依旧不温不火,偶尔还有点跑偏,家长(也就是我们这些老粉丝)的心情,真是说不上有多复杂。当然,不能否认里面也有一些亮点,比如佐良娜的成长,巳月的身世,但总归少了点当年《火影忍.............
  • 回答
    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依然是马云,即便他已宣布“退休”并淡出公众视野,这一事实也并非突然出现,而是源于对公司发展方向、监管环境以及个人角色的深层考量,同时也传递出多重信号。理解这一点,需要结合蚂蚁集团的发展历程、中国当前的金融监管大背景以及马云本人的影响力来分析。一、 马云作为实际控制人的考量与逻辑:.............
  • 回答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报告指出,2019年12月新冠病毒(SARSCoV2)已在美国传播,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磅且令人深思的发现,它释放出多重信号,对我们理解疫情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的防控策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NIH报告释放出的信号:1. 疫情的全球化和隐匿性比预期更早: 最直接的信号是.............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长了,得从头说起。咱老百姓管这叫“嫡长子继承制”,意思就是皇位按理说该传给儿子里头头一个生的。但您瞧,咱明朝这皇位,一开始就不太顺当。朱元璋的考量:稳定江山,防范外戚朱元璋,那是打出来的江山,比谁都清楚皇位来之不易,更清楚这天下乱起来是什么样子。他一生戎马倥倥,最大的愿望就是把.............
  • 回答
    关于“华为研发出中国自有编程语言‘仓颉’”的消息,在网络上确实流传已久,并且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传言、研发阶段以及最终的产品形态。“仓颉”编程语言是真实存在的吗?首先,要明确的是,华为确实在积极布局和研发自己的技术生态,其中包含对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链的探索。华为消费者业.............
  • 回答
    这句话确实点出了交易中一个非常核心且令人困惑的悖论:“顺势而为”这句看似简单明了的交易格言,在实际操作中却充满了挑战和辩证。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和背后的逻辑。“交易的顺势是个传说”的含义:这句话并非完全否定顺势交易的存在,而是强调了“顺势”的时机选择和定义上的模糊性。它隐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 回答
    确实,这是一个让不少中国观众感到困惑的现象。尽管中国影视剧在制作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涌现出许多制作精良的作品,但在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特别是明清时期火器与骑兵大规模对抗的场景时,似乎总是差那么点意思,难以达到《佣兵传奇》或《南汉山城》那种历史厚重感和残酷的战场真实感。这里面原因 durchaus com.............
  • 回答
    造出了戴森球?那可真是人类文明的终极飞跃了!假设我们真的能达到这一步,那时的能量需求和传输方式,估计我们现在的想象力也就只能触及冰山一角了。但如果非要脑洞大开一番,让能量从我们围绕恒星建造的巨大网兜里,安全、高效地送到地球,我能想到的几种可能,还得是结合我们现有的物理学认知,然后再稍微“加点料”。首.............
  • 回答
    不小心误入传销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但请放心,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并且成功脱离。关键在于保持冷静,并采取明智的行动。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方法,希望能帮助你安全地脱离传销组织:一、 保持冷静与警惕,不要惊慌失措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传销组织往往会通过精神控制和恐吓来让你产生恐惧感,从而更容易受其摆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