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拜登提名伯恩斯出任新任美国驻华大使,中国外交部对其提出期待。这传递出什么信号?拜登为何会挑中伯恩斯?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拜登政府提名约翰·伯恩斯(John Burns)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一事,以及中国外交部对此的反应,并探讨拜登选择伯恩斯的原因。

事件背景:

拜登政府上台后,对美中关系采取了更为务实和战略性的 दृष्टिकोण。在卸任驻华大使一段时间后,提名一位新的、能够有效沟通和处理复杂关系的人选至关重要。约翰·伯恩斯(John Burns)的名字最终被提出,并在随后的参议院听证会上获得通过,正式成为美国新任驻华大使。

中国外交部提出的期待:

当这一消息传来时,中国外交部迅速做出了回应,并对伯恩斯大使的到来表达了“期待”。这种期待并非简单的客套,而是具有深层含义的信号释放:

对沟通渠道的重视: 中国外交部的表态,首先传递出北京方面希望美中之间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一位能够与中方有效对话、理解中方立场的大使,对于管控分歧、避免误判至关重要。中国希望新任大使能够成为双方沟通的桥梁,而不是火上浇油的因素。
对关系稳定性的诉求: 期待的背后,也隐含着中国对两国关系稳定性的诉求。尽管存在结构性矛盾和竞争,但中国也认识到中美关系对全球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表达期待,北京希望传递一个信息:如果美方能够以建设性的态度行事,那么中方也愿意与美方共同努力,稳定并改善双边关系。
对策略的观察: 中国外交部的声明也是在观察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意图。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职业外交官,可能被视为拜登政府试图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寻求平衡的信号。中国会仔细评估伯恩斯大使在本国政府中的实际影响力,以及他能否代表拜登政府的真实意愿。
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潜在的): 虽然是中国外交部公开声明,但其措辞也暗示了对伯恩斯过往职业生涯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的某种认可。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一位资深、有经验且具备良好沟通技巧的外交官,往往能更好地处理复杂事务。

拜登为何会挑中伯恩斯?

拜登政府选择约翰·伯恩斯,绝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当前美中关系现状和未来走向的深思熟虑,以及对伯恩斯个人背景和能力的综合考量:

1. 丰富的经验与深厚的“中国通”背景: 这是最核心的理由。伯恩斯并非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他是一位资深的职业外交官,其职业生涯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亚洲,特别是中国打交道。
早期经历: 他在早期职业生涯中曾在美国驻华使馆担任政治官员,在那里他亲身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巨大变化,积累了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第一手了解。
多次驻华经历: 除了早期的任职,他还曾在中国多地担任过领事职务。这种深入基层、接触不同层面的经验,使得他比许多只在北京工作的官员更了解真实的中国。
高层任职: 伯恩斯还曾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并在国务院担任过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局的副助理国务卿。这些职位让他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参与和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
对“中国通”的价值判断: 在当前对华政策高度复杂化、需要精细化操作的时刻,一位真正了解中国、能够理解中国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的外交官,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有助于减少误判,更有效地传达美国立场,并在关键时刻进行斡旋。

2. 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拜登政府希望在中美关系中注入更多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职业外交官的背景意味着伯恩斯通常会遵循既定的外交程序和政策框架,而不是以政治冒险家的姿态行事。这与一些可能带来的政治色彩更浓厚的任命相比,更能让两国政府感到安心。

3. 沟通能力和建立关系的能力: 伯恩斯以其出色的沟通能力和与各层级人士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能力而闻名。在中美关系如此敏感的时期,一位能够有效与中国官员沟通,甚至在某些领域能够建立信任关系的大使,是至关重要的。他需要能够清晰地向中国解释美国的政策,同时也要能够准确地将中国的信息传达回华盛顿。

4. 熟悉并认同拜登政府的对华策略: 作为长期服务于美国政府的外交官,伯恩斯无疑熟悉并将在很大程度上认同拜登政府的对华策略,即在与中国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也寻求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等领域进行合作。他的任命表明拜登政府希望在现有框架下,通过一位经验丰富、理解政策的人来执行,而不是颠覆性的改变。

5. 对拜登团队的忠诚度和信任: 伯恩斯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任职经历,以及他与拜登团队中许多核心成员的良好工作关系,都证明了他可以被拜登总统信任和依靠。在任命一位重要的驻外大使时,总统对被提名人的信任和依赖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信号的深层解读:

综合来看,这一人事任命和中国外交部的反应,传递出的信号是多层次的:

对美方而言: 这是拜登政府试图在竞争激烈的对华关系中,寻求一种更具建设性、更稳健的“竞争性共存”模式的体现。通过任命一位经验丰富、理解中国的职业外交官,拜登希望能够更有效地管理两国关系中的风险,并为有限的合作留下空间。这显示出拜登政府并非一味地采取对抗姿态,而是希望通过专业的对话来处理两国间错综复杂的问题。
对中方而言: 中国外交部的期待,既是希望新大使能起到积极作用,也包含着对美方具体政策的观望。北京希望看到伯恩斯大使能否真正代表华盛顿的务实声音,能否在实际工作中推动美中关系朝着更有利的而非更糟的方向发展。同时,中国也在通过这种表态,向美国传递一种信息:只要美方展现出诚意和建设性,中方愿意与之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总而言之,拜登提名伯恩斯出任驻华大使,以及中国外交部对此的积极回应,标志着两国在复杂关系中寻求稳定和有效沟通的努力。这表明,尽管双方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两国都认识到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和避免关系急剧恶化的重要性。伯恩斯以其深厚的经验和对中国的了解,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在这个关键时刻发挥其专业能力,为处理充满挑战的美中关系做出贡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选伯恩斯?

伯恩斯是外交老手、拜登的旧相识,不会说中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通”。

根据履历可以判断,他对拜登政府以对华“竞争、合作、对抗”为主轴的印太战略应该已经有较系统的认知和认同,且能从美全球战略的角度执行拜登政府对华策略。拜登也需要这样一个“冷战斗士”来应对中美间今后一段时间包括武装冲突在内的各种突发状况。我认为这是挑选伯恩斯的主要原因。

再说一下“印太战略”。兰德公司网站8月23日在The RAND Blog发表评论《拜登印太战略浮出水面(Biden's Indo-Pacific Policy Blueprint Emerges)》,其中写道:

Lastly, while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readily acknowledge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in “extreme competition” against China, this competition ought not spiral out of control. Indeed, in the run-up to her visit to China last month, Deputy Secretary of State Wendy Sherman called for “guardrails” in U.S.-China relations following brutal bilateral talks in Anchorage, Alaska in March, noting that the two nations could cooperate on challenges of common concern such as climate change, North Korea, Afghanistan, counternarcotics, nonproliferation, and others.

至少表明美国两党、参众两院对华强硬共识的基础上,拜登政府已经做出判断并准备顶住国内压力与中国保持一定程度的接触与合作。估计伯恩斯在获得参议院批准后,会尽快赴华上任,中美在阿富汗、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如果要打开合作局面,必须有这样级别的管道。


传提出什么信号?

其实来的不管是伯恩斯还是仲恩斯,中国已经看透了拜登政府对华策略:

外交部副部长谢锋7月26日在天津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会谈时表示,中国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美方的“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就是遏制打压中国的“障眼法”。对抗遏制是本质,合作是权宜之计,竞争是话语陷阱。有求于中方时就要求合作;在有优势的领域就脱钩断供,封锁制裁;为了遏制中国,不惜冲突对抗。只想解决美方关切的问题,只想得到美方想要的结果,单方面受益,既要坏事做绝,还想好处占尽,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同时,伯恩斯获提名后两天,美副总统哈里斯就开启东南亚之行,首先对新加坡进行访问。哈里斯成为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出访亚洲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也是首位访问越南的美国副总统。其间,哈里斯还不忘提到中国,声称“中国持续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威胁他国主权”。东南亚作为美印太战略的重要环节,哈里斯出访的背后逻辑依然是“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但既然要来,就说明大家是到了坐下来慢慢谈的阶段。

毕竟我们要“共同富裕”、美国人要继续住大豪斯吃牛排、国际资本要自由流动,都需要稳定的环境。

都是基本操作。

user avatar

伯恩斯的专业领域是冷战博弈研究。作为一个资深智囊,曾经老布什和小布什的座上客,曾经在北约,中东,印度,俄罗斯穿梭外交中取得非凡成就。毫不夸张,他是历任美国驻华大使中,最聪明的,真正搞外交的,且资历最高的。

伯恩斯是谈判专家。北约欧盟双东扩,美国印度原子能安全协定都是他一手策划签约的,他有和大国谈判和做交换的经验,自然在与中国的谈判问题上,将起到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大多数人对伯恩斯到来,持悲观意见,认为他属于冷战思维,执着于零和博弈,但是我持相反意见。伯恩斯作为真正的deep state的一员,他来刺探第一手情报,至少能够让美国战略层的判断变得客观一些。因为在过去很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来的那几位大使基本都是酬佣,根本不具备做大使的业务能力。战或者和?伯恩斯来了之后便会见分晓。

大家是否还记得著名的凯南长电报?这个伯恩斯在此关键时刻扮演的角色,绝不亚于当年在莫斯科的乔治凯南。既然伯恩斯就在这里,那我们不妨也不要把视野再局限于这关税战,贸易战的一亩三分田了,没意思,毕竟至少要尊重下对方的江湖地位。建议直接谈核心利益问题:湾湾。作为安慰,届时什么买美债,帮助美国平息通货膨胀,巩固美国霸权地位什么的都可以谈。

如果谈不拢,咱们就站在实力地位的角度,敲打一下大漂亮,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特别是喀布尔模式很值得借鉴,完全可以应用在对湾作战。AIT不就3万多人,到时候两艘集装箱轮船就给大漂亮运回去了。没啥。

user avatar

谢邀

年初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做“基辛格谈判法则”,英文名字叫做"Kissinger the negotiator”

那时候读完没觉得什么,因为写的那叫一个枯燥和乏味……但是后来2月份听说拜登准备提名Nicholas Burns作为新任驻华大使,就觉得这名字好眼熟、哪里看到过……

啊,这不是这本“基辛格谈判法则”的作者之一嘛!

那时候就在想,好像应该仔细读读,等拜登正式提名了可以有吹吹牛的资本?

结果,等我五月份零敲碎打细细读完了,拜登还是没提名……一直到这个月正式提名。


说说我自己看了他写的书以及相关做教授时候论文的想法:

1、这位老兄出道就在国务院和白宫经历了冷战最后10年,我看他最近写的文章里,核心方法论仍然是基于冷战的零和思维,论证逻辑比较接近弗朗西斯福山。他对于自己的美式民主制度充分自信,并且也认同中国的“威权制度”对于“美式民主”是一种威胁。

2、他在外交领域专职做了30年,一直到09年退休,是非常职业的外交专家,如果不是年纪太大、做做国务卿应该要比布林肯强不少。我概括几段“基辛格谈判法则”里对于外交的描述:

外交的艺术不是要让对方哑口无言,而是要让对方相信,如果僵局持续下去,双方都会受到惩罚;
聪明的外交官明白,他无法欺骗对手;长远来看,可靠和公平的名声,会是你一项重要的资产;
创造模棱两可的外交辞令是必须的,这些措辞的共同之处是,既能让谈判者保留面子,也能让双方都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

3、他在各个政府长期的任职经历让他有充分熟悉美国外交系统的工作机制,同时和拜登关系良好、而且有过长期共事的经验,目前普遍认为他是为数不多的既能摸清楚拜登心思、又能用合适的外交语言讲出来的人选;中美互相的大使,能直达天听,是必备的技能;

4、和秦刚大使一样,伯恩斯主要的工作经验都集中在欧洲,与各个主要欧洲国家的外交官关系良好。这个普遍被认为是他在我国的主要工作:用自己的经验和对拜登的熟悉,广泛与美国的欧洲盟友们进行沟通,在紫禁城内进行某种程度的“合纵”操作;这也很符合书里写的内容:

常见的错误是觉得,外交就是把多方拉到谈判桌旁进行面对面接触;但实际上,更大的行动是在谈判前,能否采取各种行动让形式对自己有利,包括对阻碍谈判达成的进行惩罚、对推进谈判进度的进行奖励

5、本质上,他对我国没有像其他现任官员那样的“敌意”,让他可以较为“客观”地描述一些内容,包括他一直认为“我们需要中国”,也曾经表述过“我们既然希望中国在亚太发挥作用,那为什么在发挥作用后我们又感到恐惧呢?”。但这些并非表示他会是一个好说话的老好人角色,如我第一点所说,他的核心外交方法论仍然是冷战零和思维,他的工作目标也是尽可能用自己欧洲盟友的人脉进行“合纵”。

6、其实如果不是特朗普意外当选,他可能早就出山做希拉里时期的外交事务扛把子了。而特朗普意外当选,让他反而安安心心做了好几年学术工作专家,写写文章教教书,开开工作坊聊聊内外政,在科恩集团里赚赚外快,很舒服。这样的人都重新出山,我觉得拜登是真的觉得身边没能人了。

7、许多人说他没什么中国相关的外交经验和不会说中文,所以他应该做不好。其实呢,有没有相关经验没那么重要,因为我们变化太快了,你那些十几年前的经验在今天根本用不上;事实上过去4个美国驻华大使都没什么中国经验,骆家辉这种ABC就不说了,布利斯塔德甚至都没说上几句话;但是你的方法论还是需要的。而最近3年的论文里,明显伯恩斯写了许多和中国相关的内容,当做一个大学的重要课题在研究,不是什么对中国研究的“素人”。


以上,想到了再更新。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任幻想的世界
看到更多有质量的长文和扯淡~

user avatar

西式票选下,你滴睡宗,终究还是骑虎难下了~

2020年10月之后,美国驻华大使就空着,现在这个中美关系的重要风向标,终于敲定了。

8月20日,拜登提名了新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他是外交技术人士背景,在美国两党内口碑都不错。

①四朝元老

从履历来看,伯恩斯是个成功的狠角色。

他是冷战时期的老人,老布什时期,美苏争霸的谈判他全程参与。当时35岁的他对苏联特别强硬,一直就不承认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占领。

他给老布什工作完以后,接着给克林顿工作,然后又接着给小布什工作,先是当希腊大使,后来就当了美国驻北约大使,两党通吃的他,是一个可以弥合两党撕裂关系的老油条,这点符合拜登需要。

他有多狠?

他努力下,2004年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立陶宛,全部加入了北约,让莫斯科再也没有足够的缓冲地,想搞死俄罗斯的架势。

虽然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已经没有那么强大,但是美国军工复合体不想放弃自己的利益,必须继续树立俄罗斯作为敌人,伯恩斯延续了这种冷战思维,为美国军火商利益服务。

他还在2003年支持美国入侵伊拉克,后来又在自己当驻北约大使的任上说服北约参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

不仅搞定北约东扩,他还能办很多人办不了的生意。

本来印度是没有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这样美国就不能把核能技术卖给印度。

但是伯恩斯能办,他成功的说服了美国两党给予了印度豁免权,最终促成了《美国-印度和平利用原子能合作法案》,自己自然是吃饱了。

在中东,他也非常的活跃,他本人会说阿拉伯语,参与过《伊核协议》,熟悉中东。

曾经代表美国援助过沙特、埃及、卡塔尔、巴林、阿曼、阿联酋上百亿,不过这些钱一转手又被这些国家买了美国军火。

拜登在8月20号提名的他。

就在上任之前的7月22日,他还表示正在探索像冷战时期对付苏联一样,提前部署中国方面的专家,来搞中国。还说要提升间谍技术,意思是要强化渗透,有一种公知要强势回归的感觉。

早在今年2月,彭博社就吹风过,说估计驻华大使就是伯恩斯,如果伯恩斯真想释放善意,他应该说几句温和的好话,但是他没有。

②拜登骑虎难下

“战争即和平”这句话源于小说《1984》,经历过冷战的人都喜欢看这个小说。

为什么是伯恩斯?这得先聊聊现在美帝的局面。

之前特朗普期间,美国轰炸伊拉克、叙利亚、索马里,对古巴实施了更多制裁,重申了对委内瑞拉政变的支持,继续制裁伊朗,升级了对俄罗斯的冷战,支持对巴勒斯坦和也门的攻击,对华开启无底线的流氓攻击。

而号称反对特朗普上台的拜登,完全延续了以上特朗普的政策。

甚至连移民政策都没有变化,本来准备取消特朗普的“移民驱逐令”,但是因为拉美疫情失控,难民潮更多了,拜登也绷不住了。

今年1月以来,来到美墨边境地区的移民人数已经超过了100万人。

在美墨边境被抓捕的近231000个家庭中,大概有70000个家庭受到移民驱逐令的影响,被驱逐到了墨西哥境内。

拜登以疫情还在继续为理由,让该法令也变成了无限期有效。

包括美国通胀失控后,舍曼来天津会谈的时候,这一点王毅外长都点评过,说美新政府总体上延续了上一届政府的极端和错误对华政策。

拜登延续特朗普的政策,这一切都源于美国选举制度的“优秀”匹配机制。

因为拜登是一个合法性不足的政府,他是赢了特朗普,但是赢的很微弱。去年12月,拜登以306票对232票击败了特朗普,看起来似乎拜登还多挺多的?毕竟多74选举人投票呢。

实际上真细分析,就发现拜登很脆弱,因为没几个人是因为支持拜登,才投票的。投票拜登的人都是因为讨厌特朗普,而不是因为认可拜登。

现在特朗普下去了,拜登这些拼团支持者就没有外敌了,一旦拜登出现执政失误,拜登内部的支持者就乱作鸟兽散,而7千万川粉倒是时时刻刻的团结一心。

也就是说,当拜登执政的时候,他的支持者因为反川目标没了,反而散了,而特朗普粉丝就跃升成为了美国第一大民意集团。

这一点可以从拜登的支持率看出来,因为阿富汗大溃败,拜登支持率暴跌。

根据汤森路透/益普索调查显示,拜登的支持率已经从原本的53%一路下滑,现在只有约46%的美国成年人认可他的表现,支持率达历史新低。

拜粉都是散兵游勇,遇见个事情,不顶用。相比之下,特朗普有7千万铁粉,是时时刻刻支持特朗普的。

同时拜登上台以后的口号就是弥合美国国内的撕裂,所以拜登自然是不敢刺激川粉。类似拉美难民潮这种事,就默认了特朗普政策延续。

而对华方面,拜登同样是骑虎难下,有这几点原因:

1、美国现在国内气氛是全国反华。

在过去一年中,在美国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案件数量增加了54%。美国“制止仇恨亚太裔美国人组织”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该组织共收到逾9000起仇恨亚裔事件举报。

换句话说,美国已经反华到了看见亚洲人就打的程度。哪怕对华合作是对美国通胀需要的,拜登也不能释放善意。

2、安抚特朗普粉丝。

在疫情爆发初期,特朗普频繁把疫情和中国挂钩,方便自己甩锅,加上贸易战就是特朗普发起的。而特朗普的政策,是有7千万红脖子支持的。

前面我说了,拜登的支持者都是散兵游勇,除了反川能凝聚这些人,其他方面都是一盘散沙,川粉成为了拜登头号需要安抚的对象,川粉反华,拜登自然也不敢弱化。

3、美国越虚弱,美国越不能示弱。

让子弹飞里面有一个情节,就是黄老爷的替身一旦被当着所有人面被杀,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益,产生整体的崩溃。美国国内现在高度撕裂,要弥合内部,美国就必须对外展现一个强大的美国,所以拜登才会说,要对中国展开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口气极其傲慢。

包括7月美国副国务卿舍曼访华的时候,都是如此,明明是有求于中国来遏制美国通胀,却处处蔑视中国,刚开始甚至连官宣都不愿出,希望中国听见媒体暗示后,主动邀请美国。

包括这次阿富汗大溃败,给台湾岛内极大的心理冲击,民进党只能安慰岛内,美国撤军阿富汗是为了保护台湾。

美国的绝对实力,目前还是强于中国的,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链,还是军事实力。

但是美国整体处于一个战略收缩中,也是事实。而这种收缩就会影响美国对全世界盟友的整体信心,比如阿富汗你能放弃,是不是台湾省也能放弃?台湾省也能放弃,那以色列会不会产生不安全感?欧洲各国会不会琢磨,别跟着你反华一条路走到黑了,还是自求多福、另谋出路吧。

所以美国觉得不能对中国示弱,一方面是国内的制度和民意不允许,一方面是多米诺骨牌效益不允许,如果美国国运的“股价”继续跌停的话,哪怕美国实力并没有衰弱到完全不堪的地步,也可能遭遇盟友的集体抛售。

必须得支棱起来了,拜登就搞了个鹰派来给自己撑场面~

③这对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

在今年1月份,伯恩斯曾表示美国应与德国、欧盟合作,共同捍卫所谓的“民主和人权”。

在今年2月的提名听证会上,伯恩斯就大肆渲染来自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威胁”,曾多次表露其价值观的强硬立场。他还建议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等,应共同联手合作,因美日欧洲共占全球一半以上的经济体量,共同发声便有足够份量,声称这能迫使中国“遵循国际贸易规范”。

从他之前的言论履历看来,冷战思维严重,中美关系未来不容乐观,当然我们也不怕什么。

当然有很多媒体报道显示,伯恩斯自称信奉:“对话总比打仗好。”

似乎是一个可以谈的人,但是从他的行为来看,首先他和军火商绑定太深,其次他每次说完“对话总比打仗好”后,都继续搞了武力扩张,有点类似日式鞠躬,道歉以后继续。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伯恩斯自己承认过伊拉克战争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错误”,但他又在驻北约大使的任上说服北约参与伊拉克和阿富汗事宜。

自称喜欢对话,但是一看简历,全是武器销售冠军...这种人居然自称“和平使者”?

美国国内各方对伯恩斯评价是很高的,确实,他经历了很多大事件,履历也极其漂亮,是典型的技术型外交官,这也是他能两党通吃的原因。

问题就是,我们纵观伯恩斯的经历,他完全不懂中国啊,对中国是全面的空白。就说冷战思维吧,苏联解体以后,本来早期俄罗斯都是准备投美了,普京早期是亲美的,阿富汗战争普京还给美国帮忙了的,允许美国进入中亚。

结果就因为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利益,强行要把俄罗斯继续塑造成为敌人,方便北约继续存在,最终彻底把俄罗斯逼成了中国的朋友,形成了中俄背靠背。

美国确实赢了冷战,但是冷战之后,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毫无疑问是失败的,因为现在俄罗斯GDP约合1.4万亿美元,还不如中国江苏省和美国加州,奥巴马曾经说俄罗斯是一个小国,是有道理的,俄罗斯是硬生生被美国逼着走向反美的。

如今,美国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全产业链工业化的美国,而是中低端制造业流失严重,国内主体民族比例失衡,经济通货膨胀严重的美国。

在这种情况下,来一个冷战思维的驻华大使,其实就已经说明了拜登的意思,他臣服于了美国的选举“国情”,而不是美国改革的需要。

伯恩斯的上位,终究只证明了一件事,在中美关系最需要缓和的时候,美国人并没有接受王毅外长在天津提出的清单,而是准备一条路走到黑了。

最新喀布尔机场爆炸事件以后,拜登国内被骂的很厉害,但是我说句公道话,拜登撤军对美国改革是好事。可没人肯定他,共和党骂他,民主党也骂他,大家都在踩拜登,抢人气,没人在乎这大清国啊...

西式票选下,美睡宗拜登,终究还是骑虎难下了~

勋宗带走了苏联,那...算了,不说了。

来看美国笑话也没什么意思,毕竟只要我们自己改革成功,你咋样,我们都是一句话:

“~ 主不在乎 ~”

————————————

国内最新民族会议内容,看下图,中国不搞美式身份政治转移矛盾:

中华民族只会更加筑牢,我们不玩叠BUFF,毕竟没什么矛盾,是我们不能解决的。中华民族不搞诺亚方舟逃命,我们一般都直接治水。

听懂掌声~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美国驻华大使难产,是因为经过川普和拜登的一顿操作,把这个职位变成肯定会两面挨骂还不会有什么成绩的位置了。有资格当的人避之不及,所以非常难产。这位伯恩斯资历足够,还是外交职业官僚,本来很合适,但从2月放话到如今才提名,想来也是交换到足够的利益才同意就任的。

说驻美大使肯定两面挨骂,这与安克雷奇与天津两次会谈是一样道理的,美国和中国要东西还不出钱,中国肯定骂几句边去然后忙别的去,美国那边看你什么都没要来还挨了一顿骂,就算你选择报道说自己给美国挣了面子,也不会有好脸色。

说没什么成绩,是因为川普胡闹下打碎了中国亲美派的影响力,而拜登并没有修复亲美派影响力基础的任何行动。失去了这波援助,驻华大使也就只能直面被川普拜登打造出的抗美联盟了,不出钱自然就捞不到好处。

至于说这位新大使怎么工作吗?美国正副国务卿已经演示过了,先绕着中国(经济或地理)周边各国跑一圈,制造个大美利坚朋友圈很好很强大的表象,然后试图用这个来逼中国让步。虽然挨了两次骂,但看新大使的履历(欧洲中东朋友多),也大概率是这样操作了,联合些其他国家大使,没事和中国找点口头麻烦。虽然只有口头麻烦,但足够烦人就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