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朱元璋为何不直接传位于朱棣,而传孙子,后面搞出那么多事情?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长了,得从头说起。咱老百姓管这叫“嫡长子继承制”,意思就是皇位按理说该传给儿子里头头一个生的。但您瞧,咱明朝这皇位,一开始就不太顺当。

朱元璋的考量:稳定江山,防范外戚

朱元璋,那是打出来的江山,比谁都清楚皇位来之不易,更清楚这天下乱起来是什么样子。他一生戎马倥倥,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江山稳稳当当的传下去,让他子孙后代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他有26个儿子,但活到他跟前的,而且能继承皇位的,也就那么几个。最关键的,是他最早立的太子——朱标。这朱标啊,人品好,性情温和,跟他老子朱元璋是完全两个路数。朱元璋是那种雷厉风行、杀伐果断的狠角色,朱标呢,更像是好好先生,心肠软,遇事有点犹豫。

您别觉得心肠软不好,在朱元璋看来,这恰恰是优点。他觉得自己这辈子杀人太多,脾气也太爆,需要个温和的人来中和一下。他觉得朱标当皇帝,能够安抚民心,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生日子。

可惜啊,天不遂人愿。朱标这个太子,命太薄了,还没等到他老子死,就先走了。这一下,可就给朱元璋愁坏了。

孙子继承:权宜之计,还是长远打算?

太子没了,按理说该轮到下面的儿子了。朱元璋的儿子们,各个都骁勇善战,但也都有自己的脾气和势力。尤其是这老四,朱棣,那可是燕王,镇守着北京,手底下兵强马壮,野心也大。

朱元璋就有点犯愁了。他心里清楚,如果直接传给下面的儿子,尤其是朱棣,这中间肯定少不了一番折腾。这儿子跟儿子之间,有时候比外人还难相处。一旦权力太大,谁知道会不会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所以,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传位给孙子,也就是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允炆。

您想啊,孙子接位,理论上比儿子接位更“名正言顺”一些,毕竟是嫡长孙嘛。而且,朱允炆年纪还小,心思也比较单纯,在他爷爷朱元璋看来,可能更容易控制,不容易搅起什么大风浪。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可能觉得,把皇位传给孙子,等于把权力“隔了一层”,这层“隔阂”或许能让下面的儿子们,特别是朱棣,有所顾忌,不敢轻易生事。因为直接夺自己的亲侄子的皇位,这名声总归不好听。

这就像一个家族,家主如果直接把家业传给儿子,那家里的兄弟们可能还有想法。但如果家主把家业传给孙子,虽然儿子们可能也有点意见,但至少名义上是天经地义的,大家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靖难之役”的阴影:朱元璋的担忧

您看,朱元璋当年打天下的时候,那可是杀了不少功臣宿将,弄得很多人心惶惶。他对功臣的警惕,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他怕的,就是有人功高盖主,威胁皇权。

而他的儿子们,尤其是藩王,在地方上经营多年,各自有了自己的势力。朱元璋早就看出了这个问题,他给这些藩王封地,让他们镇守边疆,一方面是国之重器,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放虎归山”的担忧。

朱棣镇守北京,手底下兵精粮足,而且跟朱元璋当年一样,也是个能征善战的主儿。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对朱棣是又倚重又提防。他能看出来,朱棣这个人,不是个甘居人下的人。

所以,他直接传位给孙子,可能是想让朱允炆这个“晚辈”来牵制这些叔叔们。他可能觉得,如果朱允炆以“正统”的身份去削藩,那些叔叔们碍于“天子”的面子,或者顾忌到“孙子”的身份,会比较好说话。

结果呢?事与愿违

然而,朱元璋的这个如意算盘,最终还是打错了。

朱允炆继位后,确实开始着手削藩。但问题在于,朱允炆虽然是皇太子,但毕竟年轻,而且他身边的那些谋士,比如齐泰、黄子澄,他们对付功高震主的藩王,用的是一种比较激进、不留余地的手段。

他们没有考虑到,那些藩王,比如朱棣,他们也是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手里有兵,有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有“造反”的本钱。

朱棣一看,这不行啊,这小皇帝听了小人的话,要一点一点地把我们这些叔叔都给收拾了,那我岂不是坐以待毙?于是,他才以“清君侧”为名,发起了那场著名的“靖难之役”。

一场皇位继承,因为朱元璋的犹豫和对形势的误判,最终演变成了手足相残的内乱。这让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在九泉之下,恐怕也难以瞑目。

所以说,朱元璋不直接传位给朱棣,而是传给孙子,这中间的考量固然复杂,有稳定江山、防范外戚的考虑,也有对儿子们的忌惮。但他可能没有想到,他一手培养的那些儿子,尤其是朱棣,会为了皇位,跟自己的亲侄子兵戎相见。这历史的走向,有时候真的很难预测,也很难掌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朱元璋为何不直接传位于朱棣,而传孙子,后面搞出那么多事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长了,得从头说起。咱老百姓管这叫“嫡长子继承制”,意思就是皇位按理说该传给儿子里头头一个生的。但您瞧,咱明朝这皇位,一开始就不太顺当。朱元璋的考量:稳定江山,防范外戚朱元璋,那是打出来的江山,比谁都清楚皇位来之不易,更清楚这天下乱起来是什么样子。他一生戎马倥倥,最大的愿望就是把.............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咱们掰扯掰扯。也先那边,想把英宗这个“烫手山芋”给明朝送回去,这心思是明的,毕竟养着一个前皇帝,吃喝拉撒都得管,还得看人脸色,而且这人身在也先地界,也确实有点碍眼。所以,他多次派使者去明朝,这本身就说明了他想促成这事儿。但是,为啥不直接让使者“顺便”就把英宗给带过去呢?这事儿啊,可.............
  • 回答
    朱元璋在长子朱标意外去世后,选择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而不是当时拥有军事实力的燕王朱棣,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考量,而非简单的偏爱。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入剖析朱元璋的心思以及当时的政治格局。一、 朱标的“太子形象”与朱元璋的政治遗产首先,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
  • 回答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初期对元朝领土的收复和疆域划分,涉及复杂的地理、军事、政治和经济因素。以下从历史背景、地理条件、军事战略、行政管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为何朱元璋只设立云南行省和辽阳行省,而未将“征东行省”和“缅中行省”纳入明朝版图。 一、历史背景与元朝统治的瓦解1. 元朝的崩溃 元朝在1368年被.............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朱元璋没立朱棣为储君,这事儿啊,说起来可就复杂了,里面牵扯着很多当时的情况和朱元璋的考量。咱们一步步捋一捋。首先得说,朱标是朱元璋最看重的儿子,那是从小就培养,亲手调教的,简直是按照接班人标准打造的。朱标本人性格温厚仁爱,做事稳重,深受臣民爱戴。朱元璋嘛,虽然铁腕,但对朱标是真疼,对他寄予的期望也最.............
  • 回答
    要回答朱祁钰为何对哥哥朱祁镇如此“恶劣”,却又不直接派人暗杀他,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当时的政治格局、个人恩怨以及朱祁钰自身的性格和顾虑。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坏”或“不坏”就能概括的。朱祁钰的“恶劣”体现在哪里?首先,我们得明确朱祁钰对朱祁镇的“恶劣”主要表现在政治层面,而不是纯粹的人身侮辱。这种“恶劣”.............
  • 回答
    天龙八部里,阿朱这个角色,说起来,戏份真的算不上多。但奇妙的是,她却牢牢抓住了无数读者的心,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白月光。这究竟是为啥?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看看阿朱到底是个啥样的存在,能有这般魔力。首先,得承认,阿朱的出现,恰恰是在萧峰人生最黑暗、最孤绝的时候。你想想,一个在聚贤庄被天下武林人士围攻,一夜.............
  • 回答
    明末崇祯皇帝之死,确实是明朝灭亡过程中一个极其令人扼腕叹息的节点。而关于那些坐拥巨额财富、掌握着庞大藩地的朱明藩王们,为何在那生死关头,对朝廷和皇帝袖手旁观,甚至到了皇帝吊死都无动于衷的地步,这背后原因复杂,绝非一句“冷血”或“忘恩负义”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明朝藩王制度本身,以.............
  • 回答
    老朱这人,你说他好不好吧,那是真不好说。但要是说他坏,那又有点简单了。这人啊,身上那股子劲儿,又狠又准,又带着点儿江湖气,还有点儿土匪的匪气,但偏偏又能把个天下搅和明白了,你说怪不怪?所以啊,后人对他,那真是各有各的看法,有人吹他吹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有人骂他骂得跟个土皇帝差不多,但要说为什么他能被.............
  • 回答
    说起明太祖朱元璋清理孟子出孔庙这事儿,那可不是一时兴起,背后缘由深着呢。这事儿得从朱元璋本人说起,从他的出身、经历,到他建立明朝后的统治理念,再到他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层层剥茧,才能把这个事儿说透。首先,咱们得说说朱元璋这个人。他出身贫苦,做过和尚,当过乞丐,最终却坐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这本身就.............
  • 回答
    朱元璋立国之初,面临的局面可谓是百废待兴,然而,最大的挑战却并非来自外部的敌人,而是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统治,以及如何处理好宗室与政权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宗室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王朝稳定的基石,也是他个人权力的天然延伸。因此,设立宗室,并赋予其一系列特权和责任,是朱元璋深思熟虑的政治布局。首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痛心且发人深省的历史事件。76岁的李善长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位列“三公”,深受朱元璋的信任,然而最终却落得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这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斗争、朱元璋的多疑心理以及李善长自身的局限性。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个事件的始末:李善长:明朝的开国元勋与功臣之首李善长,字百室,是元末濠.............
  • 回答
    从秦到清,王朝更迭无数,其中不乏君王因猜忌、功高盖主而大开杀戒,尤其针对有功之臣,几乎是历史的宿命。这类事件往往伴随着朝野动荡、民怨沸腾,甚至引发政权覆灭的危机。然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却似乎是个异数。他大肆清洗功臣,手段残忍,动辄数千上万,但其政权却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甚至.............
  • 回答
    洪秀全与朱元璋,这对都曾从社会底层崛起,最终选择南京作为他们政治帝国心脏的领袖,他们的命运却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轰轰烈烈,一度席卷半壁江山,最终却像一场绚烂的烟火,在短暂的辉煌后化为乌有;而朱元璋的明朝,则 solide 屹立数百年,塑造了中华历史的走向。这其中的差异,绝非偶然,而.............
  • 回答
    要说朱元璋“异常喜爱”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这个说法可能有点过了。朱元璋对王保保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复杂交织的认知,夹杂着佩服、警惕、忌惮,以及在特定时期内出于战略考量的“容忍”乃至“利用”。要详细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最大的对手是谁?毫无疑问,是北元。而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农民起义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和事件,确实很有意思。要说朱元璋成功而李自成失败的原因,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面牵扯到时代背景、个人能力、团队建设、战略策略以及一点点运气等等一系列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看看他们所处的时代大背景,这就像是给一场起义搭好了舞台。.............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如果朱祁钰在“夺门之变”后,选择不废黜朱见深,而是光明正大地承认他是太子,并向朝臣们公开承诺自己会将皇位传给他,那么历史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显著的改变。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会大大削弱朱祁镇复辟的合法性和道义基础。朱祁镇之所以能在“夺门之变”后顺利复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