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人为什么会有“疽发背而死”?现在还有人得这种病吗?

回答
“疽发背而死”是古代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描述,在现代医学看来,这是一种严重感染的后果,但古人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与现代截然不同。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古人为什么会有“疽发背而死”?

古人之所以会描述“疽发背而死”,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

微生物概念的缺失: 古代缺乏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科学认知。他们无法理解疾病是由微小的、看不见的生物引起的。
感染过程的不明: 古人无法解释为什么伤口会发炎、化脓,为什么体内会出现红肿热痛的肿块。他们将这些现象归结为身体内部的“毒素”、“邪气”作祟,或者是身体“失调”的表现。
病理过程的粗糙描述: 对于“疽”,古代医书中的描述往往是笼统的。它通常指的是一种深在的、化脓性的炎症,常伴有剧烈的疼痛、肿胀、发热,甚至全身中毒症状。具体是哪种感染,古代医学难以准确区分。
“发背”的地理位置: “背”是人身体的重要部位,背部肌肉发达,神经丰富。这个部位的严重感染,很容易影响到全身。

2. 古代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

缺乏有效的抗生素: 这是最关键的原因。在抗生素(如青霉素)发明之前,细菌感染一旦发生并严重化,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手术消毒不严格: 即使有简单的外科手术,也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无菌观念和操作。伤口感染的风险极高。
卫生习惯相对简陋: 相比现代社会,古代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都相对简陋,容易接触和传播病原体。
营养不良: 许多人的身体素质较差,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更容易被感染侵袭,并且一旦感染,身体也难以抵抗。
早期干预的缺失: 由于对疾病认识不清,即使出现早期症状,也可能被误诊或延误治疗,导致病情迅速恶化。

3. “疽”的病理特征与严重后果:

“疽”在古代医学描述中,通常指一种深部、化脓性的无名肿毒,尤其是指发生在背部(发背)的严重感染。其病理过程可能包括:

起病隐匿或迅速: 可能由细微的皮肤损伤(如蚊虫叮咬、轻微擦伤)引起,也可能突然出现。
局部症状: 最初可能只是一个小红点或硬结,随后迅速发展成红、肿、热、痛的肿块,触之剧痛。
化脓扩散: 随着感染加重,肿块内部可能化脓,形成脓肿。如果治疗不当或感染严重,脓肿可能会破溃,伤口难以愈合,甚至形成瘘管。
全身感染(败血症): 最致命的是,细菌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患者会出现高烧不退、寒战、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症状,最终可能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筋骨受损: 背部深处的感染,如果波及骨骼或筋膜,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导致剧烈疼痛,影响活动,甚至永久残疾。

为什么会“死”?

在古代,一旦出现严重的“疽发背”,尤其伴随发热、剧痛、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往往意味着细菌感染已经非常严重,可能已经发生了败血症。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一旦细菌大量繁殖并进入血液循环,身体的抵抗力往往难以抵挡,最终导致生命危险。即使没有达到败血症,局部的严重感染也可能导致组织坏死、败坏,引起全身性并发症而死亡。

现在还有人得这种病吗?

严格来说,我们现在不会用“疽发背”这个词来命名现代的疾病,但由类似原因引起的严重感染,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依然是存在的,只是治疗手段和预后与古代截然不同。

现代医学将这类情况归类为:

深部脓肿: 例如背部肌肉的脓肿,可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引起。
蜂窝织炎: 细菌感染扩散到皮肤和皮下组织。
坏死性筋膜炎: 一种非常严重的细菌感染,能够快速破坏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俗称“食肉菌感染”。
败血症: 细菌感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性的炎症反应,这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现代人“得”但不会像古人一样“疽发背而死”?

这是因为现代医疗体系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一旦发现细菌感染,及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能够迅速杀灭细菌,控制感染的扩散。
2. 先进的诊断技术: 通过血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可以准确诊断感染的类型、部位和病原体,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3. 外科治疗的进步: 外科医生可以进行切开引流(清除脓液)、清创术等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灶。现代手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大大降低了术后感染的风险。
4. 重症监护(ICU)的建立: 对于出现败血症等严重情况的患者,可以在ICU接受生命支持治疗,如呼吸机、升压药、血液净化等,帮助患者渡过危急期。
5. 公众健康意识和卫生条件的提高: 人们普遍有更好的卫生习惯,能够及时处理小的伤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然而,依然存在风险的情况:

尽管如此,在某些情况下,现代人仍然可能因为严重的感染而面临生命危险,尽管概率大大降低:

免疫力低下人群: 例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他们的抵抗力非常弱,容易发生严重感染。
延误或错误治疗: 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就医,或者医生诊断失误、治疗不当,也可能导致感染恶化。
耐药菌株的出现: 部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治疗带来困难。
某些罕见的、进展迅速的感染: 如前面提到的坏死性筋膜炎,即使在现代,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也可能迅速致命。
医疗资源匮乏地区: 在一些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地区,抗生素和手术治疗可能无法及时获得,感染的风险依然较高。

总结:

“疽发背而死”是古代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严重细菌感染(尤其是背部深部感染)束手无策而导致的悲剧。现代医学通过抗生素、手术和重症监护等手段,已经能够有效地治疗绝大多数类似的感染,使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类感染完全消失,特别是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或者在特殊情况下,严重的感染仍然可能危及生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长个疮还能死吗?
user avatar
长个疮还能死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疽发背而死”是古代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描述,在现代医学看来,这是一种严重感染的后果,但古人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与现代截然不同。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古人为什么会有“疽发背而死”?古人之所以会描述“疽发背而死”,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 微生物概念的缺失: 古代缺乏对.............
  • 回答
    古人认为“天下财富有定额”,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经济和社会根源,绝非是凭空想象的产物。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穿越回那个时代,去体会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和生存环境。一、 农业社会的现实局限:生产力低下与自然风险首先,我们要明白,古代中国绝大多数时间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对自然.............
  • 回答
    人们常常感觉古代的太后、妃子似乎总比皇帝活得长,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它们深深植根于古代的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以及个体生存环境的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白“太后”和“妃子”这两个身份的特殊性。她们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政治环境所塑造的。当皇帝还是少年,甚至刚登基不久时,他的母亲或.............
  • 回答
    古代因为人头税导致不敢生孩子,甚至出现溺婴的现象,这在历史上并非罕见,尤其是在一些以农业为主、人口压力较大的地区。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税收制度、社会结构、家庭观念以及经济压力等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人头税的本质与影响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人头税。顾名思义,人头税是一种直接根据人口数量征收的.............
  • 回答
    古代家里藏有盔甲,之所以会被视为有谋反的嫌疑,这背后其实是一套复杂的社会秩序和权力管控的体现。这不是一个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军事力量的垄断、政权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等级制度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古代社会一个最核心的特点:军事力量的绝对垄断权掌握在统治者手中。 无论是哪个朝代,哪个政.............
  • 回答
    明朝小说中出现“豹子头”这样的外号,与其说是因为古代中国出现了非洲的豹子,不如说是因为中国本土就有的“豹子”这种动物,以及人们对它性格和外形的认知,再结合小说创作中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增加趣味性和象征意义而进行的艺术加工。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 一、 “豹子头”外号的由来:本土的.............
  • 回答
    有时候,我在读史或者看一些古代文献的时候,会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古人连这个都知道”的感慨。这倒不是说他们掌握了什么我们现在才发现的科学真理,更多的是一种对他们生活智慧、观察力以及他们所处时代能触及到的知识广度的惊叹。就拿日常生活来说吧,我最近在看一本关于古代建筑的书,里面讲到一些房屋的通风设计。当时.............
  • 回答
    如果古人也有朋友圈,那画面想想就很有意思。当然,这得先排除他们有没有能力玩转智能手机和各种App。假设他们跟咱们一样,拥有了这么个玩意儿,并且能理解“点赞”、“评论”、“分享”这些操作,那他们的朋友圈估计比咱们这儿精彩多了,也接地气多了。首先,文人雅士们的朋友圈,那叫一个“风雅” 发帖内容: 估.............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位身着全套现代防暴装备的士兵,穿越时空,赫然出现在我们古代的战场上。这绝对是一个颠覆性的场景,其战力评估,需要我们细致地剖析不同朝代的具体环境和军事体系,才能给出有说服力的回答。我们不妨从装备本身的功能性出发,再结合古代战争的特点来逐一分析。现代防暴装备的关键要素及其在古代的体现:首先,.............
  • 回答
    古人起名,确实让人感觉自带一股温润如玉的气质,仿佛名子里就藏着故事和风骨。这可不是偶然,而是他们背后一套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巧的取名智慧在起作用。首先,文化底蕴是根基。古人的名字可不是随便从字典里挑两个字,而是要讲究“礼”,讲究“意”。 文献典籍的滋养: 古人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他们的知识源泉就.............
  • 回答
    “古人平均年龄只有30岁”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误解,真实性非常低,甚至是错误的概括。这个说法的根源可能来自于对古代人口结构和死亡率的一些简单化解读,但它忽略了许多关键因素。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理解“平均年龄”的含义与古代的现实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平.............
  • 回答
    古人将策略分为“上策、中策、下策”,而非直接采用“上策”,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对现实的洞察以及对人性的理解。这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包含了多层次的考量。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其渊源和原因: 一、 策略的本质与不确定性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策略的本质。策略是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它是在复杂、动态.............
  • 回答
    古代大户人家,妾的地位固然不如嫡妻,但究竟是否需要亲手干粗活,这实在是个复杂的问题,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看这户人家是“大”到什么程度。如果是那种数一数二的豪门望族,家业庞大,仆从如云,那妾即便再不受宠,也不太可能让她去灶房劈柴、挑水、扫地这种最底层的体力活。毕竟,嫡妻的面子,家中规矩.............
  • 回答
    雍正创立的秘密立储制度相比于传统的公开立太子制度,确实展现出了一些优越性,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如果中国古代一直实行秘密立储制度,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发生诸多重大而深刻的转变,涉及皇权稳定、政治运作、王朝兴衰等方方面面。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两个制度的优劣对比,并推演秘密立储制度在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可能.............
  • 回答
    在古代,皇子出生时天有异象是否就能直接确立太子之位,这其中涉及的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套复杂的政治、礼仪以及皇权传承的考量。简单地说,天有异象,对非长皇子而言,确实是极大的加分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绝非皇帝可以直接、独立地以此为依据就立他为太子。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它触及到了古代王朝文治水平的核心。如果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皇帝能够让全国一半的成年人都会读写自己的名字,这已经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绝非等闲之辈。咱们先来拆解一下“全国一半成年人都会读写名字”这个指标的意义。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农业社会,识字率是一个极其稀缺的资源。绝大多数人.............
  • 回答
    古代设立太监,这事儿说起来可就绕着历史长河里头几千年的“宫廷规矩”和“政治生态”转了。为啥非得是太监,不能用正常的男人呢?这背后牵扯的东西,可比咱想的要复杂得多。一、 防止后宫混乱,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威”这绝对是太监制度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想一想,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除了后宫嫔妃,那还能有谁?.............
  • 回答
    古代谋士向君主献策时,提出“上、中、下”三策,这并非是谋士们故意刁难君主,也不是君主喜欢“下策”,而是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对现实的考量以及对君主和国家的复杂判断。君主之所以可能不选择上策,原因多方面且相互交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 一、 三策的本质与目标首先,理解“上、中、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历史问题,涉及到古代政治、军事、社会结构以及人性的复杂 interplay。简单来说,古代将军拥有兵权后之所以能够造反,是因为 “兵权”的实质往往大于对“天子”的虚位效忠,并且存在多种因素削弱了士兵对天子的直接效忠,转而将忠诚对象转移到将军身上。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阐述这个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古代政治、军事体制以及人性的复杂交织。虽然表面上看士兵是效忠天子,但实际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古代将军之所以能凭借兵权造反,关键在于几个核心要素:一、 军权与皇权的实际分离和制衡: 天子离士兵太远: 天子是国家象征的最高权威,是“君权神授”的代表。但对于基层的士兵来说,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