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古代家里有盔甲会被当做谋反?

回答
古代家里藏有盔甲,之所以会被视为有谋反的嫌疑,这背后其实是一套复杂的社会秩序和权力管控的体现。这不是一个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军事力量的垄断、政权的稳定性以及社会等级制度等多个层面。

首先,我们要理解古代社会一个最核心的特点:军事力量的绝对垄断权掌握在统治者手中。 无论是哪个朝代,哪个政权,其统治的基石之一就是能够有效地控制军队,并阻止任何潜在的挑战者拥有与自己相匹敌的武装力量。盔甲作为军队的重要装备,其生产、配发和使用都受到严格的管制。普通百姓被禁止私自拥有成套的、能够用于作战的盔甲,这是为了确保国家机器的军事力量不被分散或威胁。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普通家庭能够轻易地获取并储存一套精良的盔甲,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们有能力武装自己,而这种武装能力一旦被用于对抗官方力量,就可能迅速演变成一场叛乱。所以,仅仅是拥有盔甲,就可能被解读为拥有了反抗的工具,这对于维持政权稳定的统治者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其次,政权的稳定性是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 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和巩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起义、叛乱和政变。统治者时刻都生活在潜在的威胁之中。因此,任何可能被视为“备战”的行为,都会被高度警惕。家中有盔甲,这在当时的语境下,很可能被视为一种“未雨绸缪”的准备,一种对现有秩序的潜在挑战。

这种“备战”不仅仅是指已经公开的武装叛乱,也包括那些尚未暴露但可能正在酝酿的阴谋。统治者更愿意将这种行为解读为“有预谋的”反抗,而不是单纯的收藏癖好。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的判断往往基于有限的证据和对意图的推测。一旦发现有人私藏盔甲,统治者倾向于往最坏的方向去想,因为那样做才最符合他们维护统治安全的逻辑。

再者,社会等级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许多古代社会,武器和盔甲的使用是严格区分阶级的。只有当兵的军官、将领或者皇家侍卫,才有资格拥有和使用成套的盔甲。普通士绅、富商或者农民,即便富裕,也无权拥有。如果一个没有相应身份的人家里搜出了盔甲,这首先就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和身份界限。这种“僭越”行为本身,就被视为对现有等级制度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很容易与谋反联系起来。

例如,一个地方上的豪强,如果私藏盔甲,可能意味着他试图超越自己的社会地位,集结私兵,形成一股可以与官方抗衡的力量。这种行为,在统治者看来,就是为日后的谋反埋下伏笔。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和历史的复杂性。

合法拥有与非法拥有之间的界限: 并非所有拥有盔甲的行为都等同于谋反。例如,一些朝代允许在特定时期或特定身份的人拥有一定的防身武器,但通常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例如数量、形制等等。一旦超出了这个界限,或者在被认为“敏感”的时期,私藏的行为就很容易被放大和曲解。
搜缴的证据来源: 很多时候,搜出盔甲是源于举报或者在镇压其他叛乱时意外发现的。一旦被抓住作为反证,那么其背后的动机很容易被强加解释。
地方官员的利益: 有时候,一些地方官员为了邀功或者收取贿赂,也会夸大其词,将一些模糊不清的证据硬生生地扣上“谋反”的帽子,以显示自己的“忠诚”和“能力”。
不同朝代的严苛程度不同: 历代对于此类管控的严苛程度有所不同。例如,秦朝建立之后,曾进行过“销兵器”的政策,将民间所有的武器收归官府销毁,这显示了早期中央集权对军事力量的控制有多么彻底。而一些王朝的后期,可能因为统治者昏聩或者地方势力强大,对民间私藏兵器的容忍度可能略有提高,但也始终是压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总而言之,古代家里藏有盔甲之所以会被视为谋反,是因为它触及了统治者最敏感的神经:对军事力量的垄断、政权的稳定以及社会等级的维护。 在那个时代,拥有盔甲不仅仅是拥有装备,更可能意味着拥有了改变既有格局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一旦被用于对抗中央政府,其后果对统治者来说是灾难性的。因此,任何对这种力量的私自集结和拥有,都会被视为对政权的严重威胁,从而被扣上“谋反”的帽子。这是一种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必然的、也是一种略显极端但符合当时逻辑的政治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现代家里有坦克会被当做谋反?

你是不是想问,现代普通百姓家里怎么来的坦克?

所以我反问你,古代普通百姓家里怎么来的盔甲?

user avatar

因为在古代,几百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已经可以灭一个小国了。

比如汉朝班勇破车师,出兵才500人,而且还不是正规军,仅仅只是配上了装备的刑徒军。

帝纳之,乃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将驰刑士五百人,西屯柳中。勇遂破平车师。——《后汉书.西域传》

汉朝郑吉灭掉车师国,就留了21个士兵镇守。

匈奴闻车师降汉,发兵攻车师,吉、憙引兵北逢之,匈奴不敢前。吉、憙即留一候与卒二十人留守王,吉等引兵归渠犁。——《前汉书.西域传下》

史实证明,几百副盔甲,足以破城灭国了。几十副盔甲,足以割据一地了。

到了唐代,就更有意思了。

当年薛延陀以弓箭横扫草原,常常以犀利的弓箭齐射重创各草原部落。

后来薛延陀碰到了唐军,照例箭矢齐射,先打败了作为唐军炮灰的突厥仆从军。接着面对唐军主力,又是万矢齐发,使唐军马匹中箭颇多。结果唐军索性弃马结阵,直接几百人一队,组成长枪(槊)阵,顶着箭雨平A了过去。

绩兵拒击,而延陀万矢俱发,伤我战马。乃令去马步阵,率长槊数百为队,齐奋以冲之,其众溃散。副总管薛万彻率数千骑收其执马者。其众失马,莫知所从,因大纵,斩首三千馀级,获马万五千匹,甲仗辎重不可胜计。大度设跳身而遁,万彻将数百骑追之,弗及。其馀众大奔走,相腾践而死者甚众,伏尸被野。夷男因乞与突厥和,并遣使谢罪——《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二》

唐军凭什么能够顶着箭雨平推草原?

无他,甲坚兵利耳!——唐太宗

汉代李陵,五千步兵血战匈奴数万骑兵,中箭一处者,连伤员资格都没有。

唐代雎阳围城之战,大将雷万春凭借重甲,中箭无数都跟没事人一样。

这才是盔甲真正的威力,而不是国产电影里那样,没盔甲也是一刀死,有盔甲还是一刀死。

所以,有了盔甲等同于造反,首先就是因为,有了盔甲,你就有了造反的资本。

再者,古代有盔甲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是早期的皮甲,数层动物皮革加工后才能制成一层甲片,要做出一套盔甲,哪怕是最低水平的牛皮甲,都得杀多少牛啊?

牛可是古代的拖拉机啊。牛皮加工后,还得涂漆加工。哪一道工序都不是一点钱可以搞定的。

至于犀牛皮之类的高级皮甲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是铁甲。

一套完整的铁甲,动辄二三十斤重。

数百套盔甲,重量都得按吨计算了。

人类现存古代产铁量最大的炼铁高炉,是河南郑州市古荥镇的西汉冶铁遗址中的一号高炉,该高炉内部容积达50m³,可日产铁1吨,日耗铁矿石2吨,木炭7吨,高炉总重达200吨,高度可达2-3层楼高。

这个高炉,结构先进,规模宏大,欧洲直到18世纪中期才出现类似结构和相当规模的高炉。

也就是说,哪怕是用上汉朝时期全世界最先进的高炉,也要连续不断满负荷的生产数日,才能满足几百套盔甲的原料需求。所消耗的炼铁原料,如铁矿石和木炭,得数十上百吨了。

这还只是原料,加上前期采矿和后期的精深加工啥的,整个工序下来,所需的人力都得上千了。

搞这么大阵仗,花那么多钱,你说你打造几百套盔甲,就为了放在家里显摆或者说死后陪葬用,谁信啊?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你有几百套盔甲,首先就有了造反的能力,同时造反的嫌疑很大。

既然如此,先宰了再说。

不冤呢~

user avatar

换算下现代场景,美利坚,你被抓进了警察局。

花了大价钱请的名牌律师说:兄弟。你搞个RPG我能解释你是放烟花,坦克我能说是耕田。但是你放个民兵三。我实在解释不了。

(有大能说美国可以卖坦克。我改下)

多副盔甲=多个民兵三。

唐朝之前为什么汉人军队有那么夸张的战绩?经常几百甚至几千人干翻游牧民族几万人?

很简单,因为着甲了。

宋朝为什么干不过大辽和金朝?甚至西夏都能欺负下宋朝?

因为大宋是大唐的宣武军节度使,大辽可是幽州节度使,西夏可是定难军节度使。大家都着唐甲。

以至于北宋末年。因牵羊礼而史书留名的两个皇帝。就是因为把铁甲融了换成钱。导致军队铁甲不足被双层甲的金人轻松干挺。

十多年后。南宋有钱又艰苦的凑出了足够数量的铁甲。不是在岳飞率领下打到开封旁边的朱仙镇了吗?

当时宋军主战兵器可是大斧加破甲锥。因为长枪刀剑面对双层甲已经没用了。

大明为什么一遇到满清八旗就打不过?一遇到蒙古八旗就能胜?

因为满清八旗着重甲。蒙古八旗和明军都穿轻甲。

郑成功建立过板甲军。把满清打的满地找牙。

要不是趁着板甲军脱甲洗澡偷袭。说不定都反清复明成功了。

user avatar

别被电视剧里欺骗了,作战中盔甲的作用比武器大多了。

有一段时间我疯狂迷恋剑道。一套仅千元级别入门级的玩家剑道护具穿上。我让对方拿着木剑(竹刀)使劲劈头,给我的感觉就是:我还能再抗更猛烈一些!

这只是玩家级别的普通剑道护具,如果穿上专业的铠甲,管你游牧民族平时骑射多厉害,如果他没有盔甲,面对农耕种地穿盔甲的农民被“一汉抵五胡”绝对不丢人,太正常了!

仅仅组织几十名训练有素的披甲军轻松可以偷袭拿下一个城镇!

历史上霍去病八百骠骑就敢冲匈奴大营;李靖率领三千玄甲军就可雪夜灭东突厥,立下不世之功,很大原因就是盔甲的作用。

随着盔甲的发展,世界历史有一段时间钝器锤子都成了主要武器之一了,就是因为护甲难以刺穿砍破,还不如用锤子抡。

古代打仗没有所谓的战斗最后一人,没有“三湾改编”的军队,伤亡率10%不崩盘都是精锐了,面对对方有铠甲你几刀没砍死他,他却一刀让你战友的血溅你了一身,这种绝望会瞬间让你心理崩溃。而对方会因为铠甲被砍几刀无伤而信心大增,砍瓜切菜一样化身兰博。现场会瞬间变成一小撮人追着一大堆人砍。

综上所述,你说盔甲这东西统治者岂能不防?

user avatar

一副盔甲造价不菲,那一身铁够做多少兵器了?锻打甲片还需要人编织串起来,加包边内衬,一副盔甲需要很多人才能制作出来,人工费就多少钱?一般人根本买不起。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不是找个铁匠能做出来的,你还得找裁缝,找皮匠,手艺不好的还不知道怎么做。


要知道盔甲是需要时常维护的,不然甲片会生锈,甲绳会腐烂,内衬会发霉,到时候没法用了。一副全身甲一般50斤左右,没人随便负重这么多走着玩吧?古代打仗都是到地方才开始穿盔甲,行军的时候不穿,不然这么重等到地方都没劲打仗了。这不像现代战争,负重越野到地方趴那扣扳机就行。古代打仗开片的时候才最需要体力,这体力自然不能白白浪费在行军上。


盔甲里面有厚内衬作为吸震的缓冲,穿上巨热。历史上不少将领就是打完仗出汗太多立刻脱盔甲导致得了“卸甲风”死掉。去健身房锻炼,教练也会提醒你运动过后半个小时内不要去洗澡,特别是冷水澡,否则容易得''腰背肌筋膜炎''。所以这种穿着非常不舒适,日常根本不可能穿着玩,价格昂贵,还需要特殊渠道才能购置,并且需要日常费心维护的昂贵盔甲,你搞来想干什么?

您要能解释出来家里有盔甲你想干嘛,那也行啊。盔甲这个东西除了打仗以外没有其他的用途,所以现在话筒给你,请问你家里藏盔甲能有什么合法的用途?

user avatar

谈谈窝佬的看法吧。

两个方面,实用性与象征性。

盔甲这东西和进攻类的武器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发挥效果基本上是没有任何门槛的。像是刀枪剑戟这类东西,拿在会用的人手里是利器,拿在不会用的人手里不割到自己就算好了(实际上类似的事圈子里不是没有过)。但是甲嘛,说实话,穿在大将身上有效果,穿在书生身上有效果,你就是找个弱智来穿也一样有效果。。。应该就前两年,窝佬听人说贴吧有个退圈的老哥,看自家狗在外面跟其他狗打架受伤,就把甲改造了一下给狗套上了。你看,即便是对于这种智商比不上人类当中的弱智的动物来说一样非常有用。。。说到底,站在实用的角度上讲,甲可以立即缩短普通人和古时正规军之间的差距,而这种缩短不因为持有甲的人缺乏战斗经验而消失。。。对于古时的政权来说,显而易见这是一件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情。

站在另一个角度上讲,甲还具有一定军服的属性。以第一印象而言,一个手里拿着刀剑而穿着布衣的人可能是山贼游侠,一个拿着弓箭而穿着布衣的人看起来是猎户。但是一个着甲的人即便手上什么都没有,大家还是会倾向于认为那是军队,而这是其他各类装备难以达到效果的。并且这也同样不因穿戴它的人的身份而消失,实际上就算你组织起一帮混混,穿戴上盔甲之后也往往显得有模有样。这也就意味着甲有一种很强烈的军队的象征意义。所谓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嘛。在极其重视名义,象征,可以把一些被赋予象征意义的物件(比如玉玺,比如虎符,比如丹书铁券。。。)看得比人命还重的古代社会,这种本身就可以代表军队并且还是比较正规的军队的东西会显得非常敏感也就很正常了。

就拿前段时间的西塘来说吧,去参与的大部分也就是普通人。。。但是甲一上身也就不显得普通了。。。你从军队里调一群真正的军人穿上粗布短衣可能还没这些着甲的普通人有军士的感觉呢。。。所以这玩意放古代哪能随便穿,那真是距离谋反不远了。




user avatar

生产和打猎都用不上甲。


攻相同,防高了十倍,那就不是一个打十个,而是一个打一百个的问题。

user avatar

没有为什么,古代你有了盔甲就是有了反心,别说是平民百姓,就是皇上儿子孙子有了这个都可能是杀头的罪。

user avatar

私藏弓箭可以解释为猎户打猎

私藏刀剑可以解释为行走防身

私藏一两套盔甲可以解释为收藏爱好

私藏几十上百套盔甲

这个实在找不到理由解释……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伪军迷,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一下。

三个原因:

一,用途单一

古代武器和生产、生活工具并没有那么严格的分界线。

拿一把斧头在手上,你很难讲他是去砍柴还是去砍人。

拎把刀出来,你也说不好他是出来切菜还是来干架。

抄起一根三叉戟,他真可能是去插鱼的。

家里有马具,人家可能是搞运输的。

乃至于弓箭也有可能是用来打猎的 。

唯独盔甲没有其他任何用途。这人只要穿身盔甲出来,除了谋反和平反,真干不了别的事。

你一个上单带着惩戒出来,还说不会反我的野。
我感觉很难相信呀。

二,易于管理

任何管理都要讲管理成本的。

让民间禁大刀、长矛,太难了。

村口找个铁匠,炉子里面填点炭火,半天就给你打一把大刀出来了。

长矛,上山砍根竹子,削尖了就能捅人。

其他的武器也类似,基本上都是你们村口王铁匠就能造出来的技术水平。不一定造多好,造出来一定能用。

这些技术流传太广泛了,以至于无法管制了。

古代盔甲制造的技术是很高端,繁复的,属于高科技,超过了一般王铁匠的科技树。

一件盔甲可以有一两千个甲片,打造这么多甲片,再串到一起去,技术难度不小。

耗时费力,得要把十里八村的王铁匠全都喊过去才有可能打造出来。这不就惊动官府了吗。

平时不让你持有这东西,你想谋反的时候得要十里八村的王铁匠全喊过去,官府就比较好平你的反。这就抓到关键点了。

所谓携领振衣,执其要也。

三,压倒性的战场优势

各种武器装备在实战中是有强弱之分的。

重型盔甲在冷兵器时代是非常昂贵,非常无敌的存在。

古代军队的披甲率并不高,即便是精锐部队也很难全员带甲。临时抓壮丁过来的军队就更别提了。

可以参考一下日本的剑戟片。日本战国时代的村长斗殴,不也是只有村长和几个副村长穿着盔甲,足轻就拿跟削尖了的竹竿子。

有甲对无甲,重甲对轻甲,优势都是压倒性的。

也可以看一下“全甲格斗”之类的玩意。

一群现代爱好者,打造仿古的盔甲,然后穿上自己造的盔甲互殴。那场景,您别说,还真有那味。

观摩一下相关视频,想想一下无甲的冷兵器步兵怎么对付这种重装怪物。只有两个字,无解。

有人说,这种盔甲穿上去很耗费体力,可以不断冲上去让他砍,直到他把自己累死。

好吧,这个建议也很有道理。你就负责冲在第一个吧。

总之,全套盔甲的步兵在古代就如同反坦克武器出现之前的重型坦克一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