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9 年美国已有 8,758 人死于枪击?

回答
看待2019年美国已有8,758人死于枪击的数字,需要深入理解这个数字背后所蕴含的复杂社会议题、统计学解读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层思考。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代表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是一个国家在枪支暴力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困境的缩影。

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数字的构成和意义。8,758这个数字,如果单看,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它很大,但具体有多大?我们需要将其置于美国整体人口的背景下,以及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来看。美国人口约3.3亿,8,758的死亡人数相当于每十万人中有约2.6人死于枪击。虽然这个比例在全球范围内看可能不是最高的,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在枪支死亡率上是显著偏高的。要知道,在这个数字里,并非所有死亡都是大家最常联想到的“枪击案”(mass shootings),而是包含了更多的类别。

这个数字背后通常包含以下几类情况:

他杀(Homicides): 这是指非法故意杀死他人导致的枪支死亡,也是公众讨论枪支暴力时最常关注的部分。例如,帮派冲突、街头暴力、家庭纠纷中的枪杀等。
自杀(Suicides): 这是枪支死亡中最主要的部分,占枪支死亡总数的很大比例。枪支的易得性被认为是导致自杀成功率极高的重要因素。当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时能够轻易获得一把枪,其悲剧发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意外枪击(Accidental Shootings): 包括不慎走火、儿童误操作等导致的死亡。虽然相对比例较小,但同样是枪支暴力造成的无谓伤亡。
身份不明或执法部门行动(Undetermined or Legal Intervention): 包括一些在执法过程中发生的枪击死亡,其具体原因可能正在调查中,或者被归类为“身份不明”。

因此,8,758这个数字,并非只是“犯罪分子”在街头随意开枪造成的,它更是国家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面临的多重挑战的体现。

要深入理解这个数字,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

1. 枪支的普及与获取的便捷性: 这是讨论美国枪支死亡率的核心问题。美国是世界上私人拥枪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了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但如何界定和管理这一权利,以及枪支的具体类型和获取方式(例如,背景调查是否足够严格、是否应该限制某些攻击性武器的销售),一直是美国社会激烈辩论的焦点。相对宽松的枪支法律和广泛的枪支产业,使得枪支在美国社会中的存在感极强,也成为了悲剧发生的“工具”。

2. 社会经济因素与不平等: 枪支暴力并非均匀分布在社会各个角落。在贫困地区、少数族裔社区、以及城市地区,枪支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往往更高。这背后往往与长期的社会经济不平等、缺乏教育和就业机会、社区资源不足、以及心理健康支持的缺失等深层问题交织在一起。枪支往往成为了解决冲突、表达愤怒的最后手段,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是更广泛的社会结构性问题。

3. 心理健康问题与枪支: 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枪支暴力归咎于心理健康问题,但事实是,许多枪击事件的凶手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关键在于,当心理健康问题遇上高便捷的枪支获取时,悲剧的发生就变得更加危险。许多讨论都集中在如何改善心理健康服务、如何识别和帮助有潜在风险的人群,以及如何在他们获得枪支前进行有效的干预。例如,是否应该有“红旗法”(Red Flag Laws),允许法院暂时没收那些被认为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危险的人的枪支。

4. 文化与历史因素: 枪支在美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基,与边疆拓荒、个人自由、自卫等概念紧密相连。这种文化观念的复杂性,使得任何试图限制枪支的提案都会遭遇强大的阻力。围绕枪支权利和枪支管制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关于美国国家认同、自由的定义以及个人责任与集体安全的权衡。

5. 政治与法律博弈: 枪支管制在美国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议题。全国步枪协会(NRA)等强大的游说团体在国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他们积极反对任何形式的枪支管制。另一方面,支持枪支管制的组织也在不断努力,推动立法改革。这种长期的政治僵局,使得解决枪支暴力问题异常艰难。即使是看似温和的措施,如加强背景调查,也经常在国会层面受阻。

那么,对于8,758这个数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认识其严重性: 8,758不是小数目,它代表了近万个家庭的破碎,无数的生命被剥夺。这是一种持续的国家危机。
理解其复杂性: 不要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为某一个因素,无论是枪支本身、某类人群还是某一种文化。它是社会、经济、文化、心理、政治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推动建设性对话: 要超越意识形态的对立,进行真正有意义的讨论。这需要各方能够放下偏见,倾听不同的声音,共同寻求能够减少伤亡的解决方案。例如,一些措施,如加强对购枪者的背景调查,限制大容量弹匣的销售,以及投资社区暴力预防项目,都可能在不同政治光谱中找到支持。
关注预防与长期解决方案: 除了应对已发生的枪击事件,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包括解决贫困和不平等、改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社区支持网络、以及在法律层面进行审慎而有效的改革。

总而言之,2019年美国8,758人死于枪击的数字,是对美国社会深层矛盾的一次尖锐揭示。它提醒我们,枪支暴力是一个涉及广泛、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需要长期、多方位的努力才能真正加以解决。这不仅仅是一个统计数字,更是无数生命诉说的、对改变的呼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下面一些美国华人洗地的姿势实在太令人作呕了。竟然还有一位答主说美国感官上很安全,因为他到了美国只被抢了两次,wtf?你们美国人觉得美国安全是你们自己的事,别跑到这边来说服中国人拉低我们的安全底线好不?我可不希望哪天上海一年被杀了几千人,会有一堆上海市民跟你们一样安于现状,比如出现什么“只要待在静安区就没事了”,“死了的都是自己作,去了徐汇区才会被杀”这种神论。

还有个答主说奥巴马事情的枪击案更多…这个我都不知道怎么吐槽,这个答主也是真的说明了外国华裔因为屁股的问题和中国人已经割裂了,两边关注的东西真的已经无法互相理解了,你们美国内部的两党政治斗争,关我们啥事啊…奥巴马更差,所以呢?还有拿车祸比喻的…,希望你们家里人用这个理由去墨西哥,叙利亚,埃及这种地方旅行的时候你们别拦着。

至于如何看待,就是我国的反面教材呗,希望我国的执法机构,城市规划机构,还有管理利益分配的机构都能从这个反面教材中得到启示,就这样。

user avatar

不说明是他杀还是自杀的数据没有意义。根据传统统计,死者里超过70%都是自杀,那么抛去5000多人,一年死于他人枪杀的才2000多人~```

我觉得跟中国前几年的公交纵火比,似乎还更安全呢~```

user avatar

好事,这是强力部门的荣誉,当大赏厂卫。

独狼式报复社会犯罪高发,说明美国强力部门工作认真,维稳体系运转高效,压制力强大,能够的有效的控制有组织反对势力的形成。

对现代国家机器而言,独狼式犯罪是维稳体系高效运转的标志,并不是坏事,无需过度解读。

再反观连监控权都无法从资本手里抢走,与士大夫共天下的。。。。


user avatar

首先需要更正一点,这8758应该是刨去自杀后的人数。:-) 否则会和往年数据差的太多了。 我写回答时根本忘记了现在是8月了。 :-P 这点上其他回复也指出了。

但这并不改变整个回答的性质。因为根据美国联邦政府黑帮犯罪统计,谋杀案死亡中80%左右是和黑帮相关。 数据源:Measuring the Extent of Gang Problems 因此即使把数据整体还原到8758人,那么里面超过7000人仍然是涉黑事件中枪械造成的他杀。剩下1700人是包括非黑帮相关谋杀,大规模枪击,非正当自卫等造成的枪械他杀。

这个数据放在一个人均一把枪(美国枪支保有量超3亿)的环境中看。 根本起不到有效的影响。

@梁慕橙 的回答我觉得指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知乎很多人别拿中国的概念套美国这种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无论你们在吐槽阶级分化。社会公共资源是集中在市中心 北上广的高级住宅区是不可能像美国形成一个独立的小社区的。有钱富人也是不可能独立于平民生活的

而美国不一样 社会资源是分散的 市中心只是政府所在地。富人和平民是分散街区居住的。街区都完全可以有独立的生活循环。而美国警察在富人区和贫民区投入的警力数量是不一样的。黑帮也不会没眼力见去富人区作案。美国富人区治安不比中国差 穷人区治安堪比委瑞内拉。就拿楼上说的芝加哥 芝加哥几个富人区可是一片祥和。

美国一大现象就是 这个街区一片祥和 路不拾遗 隔几个街区不比巴西贫民窟差。所以枪击死在多人又影响不到精英。

知乎讨论美国就喜欢把美国当成一个整体

但我需要纠正一点是,美国是精英-中产-贫民三级体系。 真正乱的仅有特定的贫民窟。 就是普通的中产区(自有房区而不是租房区)治安都不错,因为自有房地税远高于租房的。 供养的警察就好。 富人区干脆自带保镖系统或者干涉市政方针制定。 我在另一个回答中也有具体的解释:

所以一些人强调治安时总说“富人怎么样,穷人怎么样”却不给穷人的定义。 中西部大把农村区域也穷,家家有枪,也没见啥枪击。

实际上就是特定区域内的特定人口造成了美国特定区域(大城市市区)内出现了犯罪岛,拉高了整个犯罪率而已。 这些区域内的大多数是贫困人口。 但不是所有的贫困人口。

某族裔占12%的人口贡献了全国52%以上的他杀死亡人数。 然而当亚裔的密歇根小姐指出了这一事实,被封口。

那大家可以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管不能管,说不能说,解决思路只能是禁合法百姓手里的枪,然后放纵这些打大爷么?

由于美国地广人稀,对执法系统的负担能力有限, 所以持枪+自卫权法律下放到个人也成为了重要的辅助部分。 那么比起美国每年80-270万例枪支制止犯罪来说, 1700人的相对比较来说只能是一个相对的可承受数值了。

另外枪械和安全感的相关联系有但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很多朋友在这个回答里也讨论过:

最后说一句,有人在争论没有枪没问题,没有车会影响经济。

我只能说那是在中国,美国修宪的难度之高很多人也许没有直观认识,美国建国250年中,只有禁酒令(18宪法修正案)被废除。 而持枪权作为宪法修正案第二条。 仅在言论宗教自由之后。想废除在美国是没有任何民众基础的。 任何实质推动美国禁枪,直接会造成美国社会基础崩溃。 而最支持私人拥枪的群体也同样是军队兵源大户。。。

且最高法院在今年或明年很快会对纽约市的枪支管制法进行审判,很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对枪支限制条令进行一个法律上的总规范(限制立法限制枪支)

那么在这个大环境下讨论禁枪控枪是很无稽之谈的。

--------------------------原回答分割线------------------------------------------

谢邀,其他回答已经说的不错了。 这里就多说一句叙事手法的问题。

如果禁了车,肯定没车祸。 如果把死亡率统计到200岁,那么铁定是100%。 然后媒体可以出一个“震惊,在这个国家的某个群体死亡率高达100%”

然而8,758人死于枪击的各种比例是什么? 没人细看。

我个人根据CDC和FBI数据,每年把涉枪死亡的数据进行更新(3年延迟)知乎上都能找到。 这是2016年的。 之所以延迟3年,是因为大部分的警方/平民自卫需要等待公诉审核,以确定是正当自卫或进入homicide数据。 (例如2016年美国警察总击毙549人,最后鉴定完全符合规定的435人,有100多人进入起诉程序--但不一定定罪,这些数据仍然归于homicide。)

对14,15等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翻老帖子。

可以大概知道美国的涉枪死亡的各种比例很稳定。

那么我毛估一下,着8758人里估计 60%是自杀(5254人),25%是涉黑(2189--绝大部分发生在某些政治正确区域中),10%是各种homicide (包括非黑帮相关谋杀,大规模枪击,非正当自卫等等)875人,剩下的5%是警察击毙,公民自卫或事故了。

然后新闻改成,如何看待2019年拥有3亿枪支的美国共发生约875人被非黑帮相关谋杀,大规模枪击,非正当自卫等等? 同期车祸死亡超2万,其中醉驾8000?

然后就觉得美国的安全程度是不是也没那么差?

当然,那就不是新闻了不是?

另外多说一句,总说大规模枪击,然而包括 @王瑞恩 在内引述的哪个网站都是用自己的定义来扩大大规模枪击的覆盖范围。

美国国会研究中心(政府机构)在2015年的明确定义是,一次枪击事件中造成四人或更多的死亡(包括袭击者死亡)为大规模枪击

In 2015, the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defined a mass shooting — for the purposes of its report entitled “Mass Murder with Firearms” — as "a multiple homicide incident in which four or more victims are murdered with firearms, within one event, and in one or more locations in close proximity".

而Gun Violence Archive 的统计口径则是 "4 or more shot or killed, not including the shooter" 只要有4人被击伤或死亡(不算袭击者)就算大规模枪击。

这俩一对比就知道统计口径能查多远。 很多媒体在里面也倾向后者, 而对政府定义视而不见, 为啥? 因为后者的数大么。

user avatar

用一个趣味事实来开头:基于 2017 年的数据,美国暴力枪击事件致死率超过伊拉克和阿富汗,力压战乱中的中东主要国家:

再说题目:截止 8 月 6 日,这一数据已上升到了 8862 人,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 @Eason Sun 的回答,从 2018 年数据来看,今年并不是枪击致死人数大幅上升的一年,从过往每年 13,000 至 14,000 的水平来看,这份「半年报」还算及格。

问题下呈现了一种有趣的割裂:在美国有生活经历的人,往往表示自己觉得安全状况尚可;而另外一些答主用美国的枪击致死率套中国的数据,则感觉结果非常可怕(例如,按照这个致死比例,上海每年得有 1400 人死于枪击,这无疑是骇人听闻的。)

也许,两方说得都有道理,完全取决于观察的视角:美国不是大熔炉,而是水果沙拉,不同社区之间泾渭分明。城市就像是一片布满了孤岛的水域,这里是天堂,几百米外的另一处岛屿则是地狱。

上图是截止 2019 年七月底芝加哥市枪击致死事件的分布,红点表示被枪杀的受害者的分布。可以明显地看出枪击致死事件的地域分布特征。

有朋友可能指出,这或许和人口密度有关,人口较多的地区枪击致死人数可能也越多。对比上图泛芝加哥地区人口密度图,就会发现并非如此:北部沿湖地区和 loop 区虽然人口密度较大,但枪击致死人数反而相对较少。上学的时候,我去过几次芝加哥北方的卫星城埃文斯顿,看到住宅区虚掩的房门、晚上依然神态自得走在人行道上的人们,能明显感觉治安状况良好。(而芝加哥市的南部,我从来未敢涉足。)

种族隔离的历史沉疴,导致大城市出现了一个个治安黑洞。当今政策对人口流动的不加干涉,碰上历史上的种族隔离,则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种族之间的法律隔阂不复存在,但黑人和白人依旧各自抱团。在隔离的历史突然上突然洒下一把自由的种子,结果就是生长出一种自由选择的隔离。(美国政府也在尝试带有强制意味的种族融合,比如所谓的 「busing」,也就是强制儿童去某地上学以平衡种族比例,但这样的尝试至少在知乎讨论上来看是很不受欢迎的。)

以上的讨论,或许能解释这个问题下两种对立的观点,另外一点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美国的大规模枪击(导致 4 人或以上死伤)事件发生概率要显著高于去年。

根据 gunviolencearchive.org/ 的统计,2018 年全美共发生 340 起大规模枪击,而截止 2019 年 8 月 5 日,今年的数据已经达到 253 起,假设未来几个月大规模枪击事件发生概率大体不变,那么到本年底,这一数据会达到约 420 起,显著高于去年。

大规模枪击是最能引发公众恐惧的枪击事件:如果仅仅是有特定杀人目标,那尚且可以说,枪只是作案工具,用刀一样可以杀人,更何况持枪还可以自卫云云;而对于面向不特定目标的大规模枪击而言,如果发生在教堂、学校、公众集会场所,犯罪目标很难有效组织自卫,还会面临踩踏带来的额外危险。

简言之,需理性看待,但不改形势不容乐观的事实。

user avatar

说明今年美国的治安跟去年差不多或略有好转。

去年我曾经在这个问题有没有客观数据表明,美国枪击案频率是否真的提高了?下指出:自2017年起,美国的枪击案、受伤人数和致死人数每年都有快速下降。按照gunviolance到六月份的数据,我曾经预计2019年将有大约1万4千人死于枪击(如下图)。

按照截止到8月3号的死伤数据重新估算,今年预计将发生55,867起枪击,比6月份的预期高,但仍然是在2018年基础上进一步下降了约5%。预计共有14,747人死于枪击,比6月份我的预期高,和去年基本持平。

另外考虑到大多数死伤都是发生在某个一说出来就是种族歧视的族群之间,住在安全区的居民其实无需过多担心。

user avatar

我只能说我可能贡献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数字。


一个脑浆都流一地了稳死,另一个击中胸口我急着跑路没补刀没检查尸体,也不知道进没进这个统计数据。

在美国的华人记住3条:1持枪 2训练 3别信法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user avatar

知乎很多人别拿中国的概念套美国这种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无论你们在吐槽阶级分化。

社会公共资源是集中在市中心 北上广的高级住宅区是不可能像美国形成一个独立的小社区的。

有钱富人也是不可能独立于平民生活的


而美国不一样 社会资源是分散的 市中心只是政府所在地。富人和平民是分散街区居住的。街区都完全可以有独立的生活循环。

而美国警察在富人区和贫民区投入的警力数量是不一样的。黑帮也不会没眼力见去富人区作案。

美国富人区治安不比中国差 穷人区治安堪比委瑞内拉。


就拿楼上说的芝加哥 芝加哥几个富人区可是一片祥和。


美国一大现象就是 这个街区一片祥和 路不拾遗 隔几个街区不比巴西贫民窟差。


所以枪击死在多人又影响不到精英。


知乎讨论美国就喜欢把美国当成一个整体



PS:为啥有人会认为我这个回答是洗地啊? 我明明就是说出了残酷的现状啊

你看一个个都不喜欢美国,却认为美国是一个整体,资本主义说他们人人平等,你们还真信了啊

user avatar

隔离但平等,这是美国社会的基本制度设计

把劣等人群从自己的生活圈子里隔离出去,这是每个人的现实利益所在

因为是现实利益,那么很遗憾,我们也有相似情况,过去的户口,现在的北上赶人

但我们不会因为隔离是现实利益,是自己屁股所在,就接受这种价值观

把高铁修到大西部,把公路修到青藏高原,把每一个村子都通上电连上网

而不是连公交站都不让建在自己门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待2019年美国已有8,758人死于枪击的数字,需要深入理解这个数字背后所蕴含的复杂社会议题、统计学解读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层思考。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它代表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是一个国家在枪支暴力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困境的缩影。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个数字的构成和意义。8,758这个数字,.............
  • 回答
    关于美疾控中心(CDC)曾提出新冠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12月中旬就已在美国出现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且引发了许多讨论的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梳理:1. 时间线的梳理与证据基础:首先,需要明确的是,CDC的说法并非一个“定论”,而更多是基于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和初步证据提出.............
  • 回答
    最近美国疾控中心(CDC)的一项研究声称,新冠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12月就已在美国境内传播,这一发现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说明了什么”,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这可能改写我们对疫情起源和传播初期路径的认知。如果我们接受这项研究的结论,那么意味着新冠病毒在.............
  • 回答
    2019年,美国GDP达到日本的4.18倍,这确实是一个显著的经济差距,背后反映了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结构以及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等多方面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GDP总量与结构性的差异 绝对规模的悬殊: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经济的“盘子”比日本大得多。GDP总量不仅.............
  • 回答
    2019年9月,美国“里根”号航空母舰在南海的活动,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它与中国海军舰艇的“互动”。要理解这件事,得把它放到当时更大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去看,而不是孤立地分析一次军事“围观”。首先,我们得知道“里根”号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旗舰,它在亚太地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美国维持地区军事存.............
  • 回答
    2019年8月13日,美国费城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枪击事件。当天下午,一名枪手在费城北部的城市大道附近的一处加油站持枪扫射,造成至少3人死亡,多人受伤。这起事件再次将美国社会的枪支暴力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据当时媒体报道,枪击发生在一间加油站的便利店里。嫌疑人是一名男性,他似乎有预谋地进入店内,然后突.............
  • 回答
    2019年,中国上榜企业数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的最大赢家。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中国经济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标志?首先,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变化,它更是一种力量对比的象征。长期以来,美国企业一直是世界500强中的.............
  • 回答
    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公布,中国公司数量达到129家,首次超越美国的121家,成为榜单中公司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一成就无疑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中国公司数量的增长:一个时代的缩影中国公司在此次榜单中数量的超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过去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产业.............
  • 回答
    看待美国2019年10月从叙利亚北部撤兵,这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影响深远的复杂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当时这场撤兵行动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其后续影响至今仍在发酵。背景:美国在叙利亚北部扮演的角色首先,我们要明白美国在撤兵前在叙利亚北部扮演的角色。美国并非直接驻军并与叙利亚.............
  • 回答
    2019年黄石国家公园的地震活动确实比2018年有了显著的增加,次数达到了1217次,这比前一年多了几十倍。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有些吓人,尤其考虑到黄石公园以其活跃的地热和火山活动而闻名。但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深入分析。首先,区分“地震次数”和“地震强度”: 数量激增不等于危险迫近:.............
  • 回答
    2019年,《时代》周刊将16岁的瑞典少女格雷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评为“年度人物”,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话题性和影响力的决定,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个评选,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格雷塔·通贝里个人的影响力与崛起是评选的直接原因。她并非一夜成名,而是通过持续的行动和不.............
  • 回答
    2019年8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华为及其关联公司实施的出口管制措施延期90天,但同时也将46家华为子公司列入了实体清单。这一举措无疑是当时中美科技战背景下的一颗重磅炸弹,其背后折射出的复杂博弈和战略考量,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来看延期90天的“缓兵之计”。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美国政府对.............
  • 回答
    2019年7月8日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新时代中国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性文件。这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核心目标在于解决当前义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例.............
  • 回答
    2019 年苹果发布会上宣布的 Apple TV+ 原生内容制作服务,是苹果进军流媒体内容领域的一次重磅尝试。这次发布会标志着苹果从一家硬件公司、软件服务公司向集内容制作、分发和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巨头转型的重要一步。为了更详细地理解 Apple TV+ 的意义和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 回答
    2019年8月16日,香港多家报纸的头版刊登了李嘉诚以“做个沉默的羔羊,或做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为题的“反对暴力”宣言,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香港“反送中”运动的白热化 社会背景: 2019年夏天,香港爆发了大规模的“反.............
  • 回答
    2019年7月28日四川电视台暗访调查的播出事故及其反映的问题2019年7月28日,四川电视台在播出一期关于某农产品质量问题的暗访调查节目时,发生了严重的播出事故,导致节目内容被中断、画面错乱,最终未能完整播出。这起事故不仅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暴露出了四川电视台在节目制作、播出流程以及内部.............
  • 回答
    关于2019年8月21日元朗站事件及港铁的免费地铁安排,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牵涉到多方面的叙述和解读。为了更详细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一、 事件背景回顾 “七二一”元朗袭击事件的后续影响: 2019年7月21日,元朗站发生了一起备受争议的袭击事件,多名身穿.............
  • 回答
    看待 2019 年 Java 开发就业减少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单一原因。这个现象背后是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变化、人才结构以及行业周期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技术栈的演变与多元化: 新兴技术和语言的崛起: 2019 年前后,以 G.............
  • 回答
    2019年央视春晚百度红包事件,确实是一个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案例。其核心问题在于“价值不对等”和“用户体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析:事件回顾与背景:在2019年央视春晚期间,百度作为春晚的独家合作方,推出了“百度App”红包活动。用户需要在百度App内参与互动,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摇一.............
  • 回答
    2019年刘谦春晚的魔术,确实在当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作为中国最知名的魔术师之一,刘谦的每一次春晚亮相都备受期待,而2019年的表演也不例外。表演内容与亮点:2019年刘谦的魔术主题是“魔壶”。这个魔壶的特别之处在于,无论刘谦如何倾倒,壶嘴都会流出不同的酒(或水)。具体来说,他能够从同一个壶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