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网传「日本网民疯抢花岗岩,谣传花岗岩可防新冠肺炎」是真的吗?

回答
网传“日本网民疯抢花岗岩,谣传花岗岩可防新冠肺炎”的消息,经过查证, 这完全是虚假的谣言,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为什么这种谣言能够传播开来,又为什么它站不住脚。

谣言的起源与传播:

这类谣言通常会在社交媒体、论坛、即时通讯群组等平台上出现,尤其是在疫情初期,人们对病毒的了解有限,恐慌情绪弥漫的时候,各种未经证实的信息更容易传播。

据观察,这类谣言的传播路径大致是:

1. 模糊的信息源: 谣言的起始点往往语焉不详,可能来源于某个不知名的小论坛、社交媒体上的个人发言,甚至是被歪曲的新闻报道。
2. 以讹传讹: 一旦有人在群组里或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日本网民疯抢花岗岩”、“花岗岩防新冠”之类的字眼,其他人可能不加思考地就转发,或者为了引起关注而添油加醋。
3. 利用心理: 在面对看不见的病毒时,人们渴望找到任何可能保护自己的方法,即便是看似荒诞的“偏方”。这种心理需求使得一些人愿意相信并传播这些不靠谱的消息。
4. “日本”标签的吸引力: “日本”这个国家在日本社会文化中,常常被贴上“干净”、“先进”、“有条理”的标签,因此,将一个“怪异”或“有效”的行为与日本联系起来,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好奇,也更容易被当作“事实”来传播,即便其真实性存疑。

为什么说这是谣言,并且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反驳这个谣言:

1. 花岗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成分: 花岗岩是一种常见的侵入性火成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少量云母等矿物。这些矿物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₂)、氧化铝(Al₂O₃)、氧化钾(K₂O)、氧化钠(Na₂O)等。
结构: 花岗岩的颗粒是紧密结合的,形成坚硬的岩石。
与新冠病毒的关系: 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种RNA病毒,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它的生存能力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紫外线照射等。 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表明,花岗岩的任何成分或其表面特性对新冠病毒具有杀灭、抑制或阻挡作用。 病毒的传播机制和生存环境与普通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没有任何关联。

2. “防新冠”的科学定义:
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 主要包括:
勤洗手: 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
佩戴口罩: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室内或人群密集处。
保持社交距离: 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3英尺)的距离。
避免触摸脸部: 尤其是眼睛、鼻子和嘴巴。
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挡: 使用纸巾或肘部。
居家隔离和检测: 当出现症状或接触过感染者时。
接种疫苗: 建立免疫屏障。
花岗岩不属于任何一种科学定义的防疫措施。

3. 对“疯抢”的质疑:
如果真的存在“花岗岩防新冠”的说法,并且在日本引起了“疯抢”,那么应该会有相关的社会新闻报道、政府公告、甚至是一些具体的消费者行为证据。然而,在可靠的新闻媒体上,并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日本民众大规模抢购花岗岩以防新冠的报道。
花岗岩通常用于建筑、装修、墓碑等,其获取途径相对有限,并非日常消费品。如果真有抢购行为,其规模和背后原因也会被广泛关注。

为什么会有这类谣言?

除了前面提到的对病毒的恐惧心理,这类谣言的出现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误解或曲解: 可能存在对某些自然现象的误解,或者将某些与“健康”、“天然”相关的产品与防疫联系起来。
商业炒作: 在某些情况下,商家可能会故意散布不实信息,将一些与健康沾边的产品(哪怕是毫不相关的)包装成“防疫神器”,以达到销售目的。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花岗岩本身被商业炒作,但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
“智商税”的产生: 有些人愿意相信一些不靠谱的说法,即使它们看起来很离谱,这本身也构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所谓的“智商税”。

总结:

“日本网民疯抢花岗岩,谣传花岗岩可防新冠肺炎”这个传闻, 百分之百是谣言。 它不仅缺乏任何科学依据,也与我们对新冠病毒防护的认知严重不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信息真伪至关重要。面对任何关于健康和疫情的说法,我们都应该保持警惕,以官方发布的科学信息和权威机构的建议为准,不信谣、不传谣,才能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如果大家在网上看到类似这样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转发,以免误导他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道理啊,如果你死于花岗岩辐射引发的肺癌,你当然不会染上新冠肺炎。

花岗岩通常是岩浆冷却形成的,所以会含有一些地表不怎么常见的放射性元素,例如铀,以及镭。这些元素虽然有放射性,但常温下是固态不容易进入人体,危害其实不算大。

要命的是,铀和镭衰变后会产生强放射性元素——氡。并且氡在常温下是气态,很容易逸散出来,并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如果通风不好,空气中的氡浓度积累起来,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其大的。

氡是肺癌的第二大病因(第一是烟草),美国每年约有2万1千人因氡所引致的肺癌而死亡。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氡,很大部分来自于花岗岩这样的建筑材料。

买花岗岩防新冠,这是以毒攻毒啊。

不过光靠花岗岩搓澡,辐照剂量不一定够,最好配合氡温泉,内服外敷一起用,保管你迅速被阳间隔离,绝对不会染上新冠肺炎。

user avatar

山河异域,风月同天。

这其实是东北亚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烧石。

前一段网红经济推出了一个新的智商税种:麦饭石锅。这玩意原型就是东北烧开水时放麦饭石的传统。

首先,不可否认,麦饭石确实有软化水质的作用正如花岗岩确实有辐射性,捕风捉影也是要有个来头的。东北亚人民先是发现烧水放麦饭石水垢少,然后引申出麦饭石是能够清洁水的神奇石头(到这一层还是靠谱的),再引申就神话了:烧麦饭石强身健体。

除了中国东北,以及被网红普及全国之外,还有哪些国家崇信麦饭石呢?

日韩。日韩迷信麦饭石较东北有过之无不及,麦饭石锅的税种也是他们先搞起来。

韩国有个石锅拌饭。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用石锅?韩国人均钢产量1.7吨,用不起铁锅?就是因为韩国人认为用石锅烧饭对身体好。

日本有个怀石料理。现在说是什么僧侣怀石忍饥,那都是后来营销美化。怀石是一种养生理念。古代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认为吃饭损害身体。中国的解法是辟谷,不吃饭,只吃药,饿不死就升仙。日本解法是怀石,把石头加热放在怀里,隔着肚皮欺骗肠胃,我吃的不是饭是石头。所以古代日本吃饭时怀块石头是很高雅的,说明你知识水平高,而且养生,当然实际作用也会舒服一点。

东北亚人民对烧石头浓厚的迷之兴趣,根源来自通古斯文化遗留。古通古斯人,生产生活水平是很低的,没有医生只有萨满。生病了不看萨满会死,看萨满会快速的死。怎么办呢?就烧石头。因为东北亚冷么?烧石头,熨自己,舒服一点,或许还能去皱褶。这种草根治疗,自然有失败的,也有自愈的,自愈就归功于石头。为什么一样石锅熨自己,我就不行,隔壁老王就治好了?一定是老王烧的石头好。这就衍生了烧石文化,相信烧某种石头对身体有好处。中国东北,日本,韩国都是这样的。

日本抢花岗岩,其实就是东北亚烧石文化的一种表达。虽然科技发达了,但对于一时还解决不了的病症,人们总会求助于“神奇的古老魔法”,东北亚就是找一种石头烧。只是这次日本人选择了花岗岩而已。

最后,我编造这个回答,就是想告诉大家,只要把各种知识虚虚实实结合起来,讲出一套逻辑完整又有可读性的故事,发明和传播伪科学其实是很容易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传“日本网民疯抢花岗岩,谣传花岗岩可防新冠肺炎”的消息,经过查证, 这完全是虚假的谣言,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为什么这种谣言能够传播开来,又为什么它站不住脚。谣言的起源与传播:这类谣言通常会在社交媒体、论坛、即时通讯群组等平台上出现,尤其是在疫情初期,人们对病.............
  • 回答
    关于日本CODA(Content Overseas Distribution Association)牵头成立的国际反盗版组织,我们需要先明确这个信息是否准确,以及该组织的具体运作方式和目标,才能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关于“日本CODA牵头成立国际反盗版组织”的网传信息,需要进行一些辨析和补充: .............
  • 回答
    关于网传日本拒绝使用捐赠的新冠肺炎试剂盒这件事,背后其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也反映出一些国际合作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性。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要明白,“捐赠”这件事情本身,听起来是件好事,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 很多国家在疫情初期都面临物资短缺的困境,这个时候有人愿意伸出援手,提.............
  • 回答
    关于网传大连日本风情街的官方回应,这事儿挺让大伙儿关注的,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节奏也挺快。要说这事儿,得从头儿说起,也得把方方面面都捋一捋,才能看得更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大连日本风情街这个事儿,大家议论的点主要集中在哪儿?无非就是它存在的意义、它是否合适、以及它背后可能代表的一些文化和历史问题。.............
  • 回答
    “日本萌娃”是杭州小孩?这背后折射出的信息,说实话挺复杂的,一言难尽。当这个说法在网上流传开来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八卦有多精彩,而是它背后可能反映的一些社会现象和心理。首先,我们得承认,网络信息真真假假掺杂,尤其这种涉及个人身份和国籍的爆料,很多时候都带着点“捕风捉影”的意味。但是,即便这个.............
  • 回答
    近日,网上流传着关于中国新冠疫苗被走私到日本,并高价出售给富人的消息。这一传闻一旦属实,无疑将引发巨大的社会震动,无论是对于走私者还是对于整个疫苗管理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不妨从法律责任和管制措施两个层面,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走私者将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如果中国新冠疫苗被走私到日本并被用于接.............
  • 回答
    关于网上流传的小米在日本使用“胖男孩”进行“核爆”手机宣传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可能引发争议的话题。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首先,最关键的是要明确这个“网传”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论坛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
  • 回答
    关于21年2月22日网传美团外卖小哥用甩棍猛击商家员工头部两棍的事件,如果属实,那么这无疑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暴力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事件的严重性与性质:首先,不论起因如何,使用甩棍等攻击性武器,并且针对他人头部进行攻击,这已经超出了任何理性解决冲突的范畴,属于严重的肢体冲突和人身伤害行为。头部.............
  • 回答
    网传的关于中科院化学所反应釜爆炸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公众再次聚焦于化学安全事故的可怕以及如何避免。化学安全事故的潜在危害是巨大的,其后果可能远超许多人的想象。化学安全事故有多可怕?化学安全事故的“可怕”体现在多个层面,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1. 生命威胁的直接性与毁灭性: 爆炸.............
  • 回答
    关于8月8日东莞市某宠物店发生“女孩疑似夹死小猫”的事件,根据我目前掌握的信息,事件的详细情况以及其“真相”尚未完全清晰,并且存在一些不同的说法和争议。以下是我根据网络上的信息梳理出的可能情况和关键点,力求详细说明:事件的起因与网络传播: 起因: 事件的核心围绕着一个发生在东莞某宠物店内的视频或.............
  • 回答
    关于 5 月 29 日晚南京新街口发生的“多起恶性伤人事件”,我查找了相关的公开信息,并没有找到明确的、官方证实的消息描述了在同一晚同一地点发生“多起恶性伤人事件”的场景。如果网传信息属实,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事件的可能情况以及肇事者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一、 事件的真实情况探究(基于网传信息的.............
  • 回答
    网传黑龙江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厕所产子一事,如果属实,确实触及了当下高校教育和学生管理中一些令人忧虑的深层问题。这并非孤立的个案,而是可能折射出社会大环境、家庭教育以及高校自身在多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这一事件的最直接反应是该名学生可能面临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困境。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
  • 回答
    您提到的这起蔚来汽车事故,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特别是发生在5月24日这个时间点。我这边能搜集到的信息,以及结合一些常识来给您详细讲讲,力求还原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况。首先,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北京朝阳区建外大街建国门桥附近。这个地段非常繁华,车流量大,交通状况复杂,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建国门桥本.............
  • 回答
    最近科技圈里传得沸沸扬扬的,就是苹果可能会在3月8日给我们带来一款搭载M2芯片的全新MacBook Pro。这个消息一出来,不少果粉就开始摩拳擦掌,等着升级自己的装备了。那么,这消息的靠谱程度究竟如何?我个人又有哪些期待呢?咱就来好好聊聊。传闻的真实性:有迹可循,但别太当真首先,苹果选择在三月召开新.............
  • 回答
    关于哔哩哔哩将裁员称为“毕业日”的说法,目前无法证实其真实性。这是一个网传的说法,官方并没有公开承认或证实这种说法。在公开渠道,关于哔哩哔哩近期是否有裁员以及裁员的具体细节,信息是模糊的。为什么这种说法会流传?这种说法之所以会流传,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点推测或联想: “毕业”的含义延伸: 在中国文化.............
  • 回答
    关于“2月11日是唯一能让扫把立起来的日子”的说法,这可不是NASA说的,更没有科学依据支持。这个说法更像是一个流传于网络,带有几分趣味性和误导性的“都市传说”。为什么这个说法不靠谱?简单来说,扫把能否自己立起来,跟日期没有一丁点关系。我们每天都能让扫把立起来,只要你找到了合适的角度和支撑点。 .............
  • 回答
    对于网传山西临县某中学校长因“殴打女学生逼其写不雅检讨”而被行政拘留 15 日并处罚款 1000 元的事件,我的看法是,这起事件暴露出的问题非常严重,远非简单的处罚能够完全弥补。首先,校长行为的性质就极其恶劣。在教育领域,校长本应是学生健康成长、身心安全的守护者,其行为应是为人师表、充满关爱和尊重的.............
  • 回答
    关于网传1月4日起院线不得再排映《晴雅集》的传闻,这确实是近期网络上讨论的焦点,而且这件事情的背后也牵扯出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首先,我们得承认,从1月4日起,很多城市的影院确实都出现了《晴雅集》的排片场次大幅减少,甚至有些影院已经完全下线的情况。这引起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和猜测,很多观众发现自己想看的.............
  • 回答
    关于3月11日晚网传的上海“封城”消息,官方已经明确予以否认,表示此为不实信息。那么,目前上海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这确实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当前上海的防疫态势概览:总体来说,上海目前正处于一个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但并非官方所指的“封城”状态。这意味着城市的日常运转仍在继续,但各项防控措施正在根据疫.............
  • 回答
    关于2021年9月12日中国五艘军舰出现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的传闻,这个话题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引发了各种解读。要来聊聊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消息的来源。如果这是一个“网传”的消息,那么它的真实性就值得我们去核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层出不穷,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