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M1 Pro|Max 的规格和最近的消息, 感觉 M1 的最大痛点, 内存容量, 基本上也不会有变化.
也就是说 M2 大概率仍然是 8/16GB 的规格, 虽然不排除提供 12/24GB 的可能性, 但我觉得不要指望 32GB 选配, 毕竟苹果不太可能让 M2 10CU 满血版的整体表现追上 M1 Pro 残血 12CU 版, 毕竟人家有 6 个大核, 还有 32GB 可选.
如果上了 32MB SLC, 10C GPU, 图性性能提升 30% 左右. CPU 部分多核大概能受益于 N4 系列工艺的性能, 频率小涨到 3.3Ghz, 或者是更好的持续性能, 感觉单核心不会超过 10%, 多核心不会超过 20%.
N4/SLC 的提升主要的应该都会集中体现在 iPad Pro 上, 毕竟 iPad Pro 被动散热允许的性能释放水平较低, 相信提升会比 MBP 更明显.
存储方面应该还是两个颗粒/2TB 封顶, 这个没啥好说. 只不过可能这次会支持 PCIe 4.0, IO 性能上会有所提升.
苹果这次更新的动机主要还是围绕 N4 工艺下更高的产能和性能, 以及在 iPad Pro/MacBook Air 上的表现. 我怀疑 Mac 这边容量上可能会给些优惠, 虽然不至于说全体标配 512GB, 但是可能 256-512GB 这一档价格会有所下调.
最痛的应该还是等等党, 等了半天 CPU 性能牙膏, GPU 小涨, M2 也没带来特别革新的 ID 设计(TouchBar 砍掉其实是坏事, 更不用说 MBP 14/16 买单外观的人不多).
M2 GPU 性能提升大概近乎 MX450 GD6 25W 升级到 1650Ti Max-Q 35W 的跨度. 对于视频剪辑用户来说肯定是有略为明显的提速, 但是就最直观的游戏帧率来说, 主要还是支持阵容的问题.
即便说眼下 Rembrandt 在续航和 GPU 性能上有显著的提升, 不过考虑到新 VCN 仍然和 M1 有差距, 且 GPU 需要较高 TDP 才能发挥性能, 基本上还是井水不犯河水, 偏向打游戏和各种场景的可以考虑 R7/R9 12CU 的全能本, 互联网公司、自媒体的相关用户更适合 M2 MacBook AIr|Pro.
更实质性的变化就是原来的带风扇/touchbar MBP 会砍掉, MBA 会分成 13 和 15 两种尺寸, 15 寸可能有风扇/或者有更复杂的被动散热设计.
有更高需求的, 比如 mini LED/32GB+内存/2TB+存储 的用户, M1 Pro|Max 系列的 MBP 仍然是主流选择.
我觉得macbook要回来了。
除了之前大家说去年的新macbook pro回到了曾经的powerbook的形态,苹果还有一个遗憾就应该是2015年发布的macbook了吧,发售了一代就销声匿迹了,甚至背上了鸡肋产品的骂名。
很好的设计,极致轻薄,全厚度13mm。
很极致的轻量化设计,重量才920g,
还保留了大尺寸的键盘,以及超大触摸板。
第一次用上了镜面抛光logo。
比起air来,更加优雅便携,简直办公神奇。
这个产品当年唯一的问题是,用了英特尔芯片 ,尽管是当时Boardwell最强的Core M处理器5Y71,
一万块钱左右的笔记本,性能介于4代i3和i5的桌面级芯片之间。
14nm工艺,主频1.2Ghz,双核四线程。
这样的机器,在当时win这边,估计价格不超过4000块吧。
苹果有了M1之后,先通过疯狂堆料,搞出了M1pro和M1promax,好歹能站稳中高端芯片的位置了,但是库克肯定不会硬嗑中高端的,因为那其实并不是M1的特长,M1那低功耗,高能效的表现,最适合的场景就是日常办公。
所以苹果一直希望通过把ipad pro推到生产力阵营里去,又是配键盘,又是给M1,但是去得了吗?很难的啦,它没那个本事的啊。
桌面形态是ipad os吃不下来的,总不能给ipad搭配上mac os吧,那不是乱套了?
macbook这陈年往事应该是要提上日程了,搭配M1甚至新的M2,估计比起M1增加的主要是功耗表现,以及一点点的GPU升级,不太可能跟MIPRO整出那么大GPU来,足以应付新的影音视频软件需求即可。
这么一来,这个产品就很完美了,尤其是对女性用户,重量做到900g左右的笔记本,续航能顶到10-15小时左右,性能跟得上常规轻薄本需求,今年的i5估计不好打,跟上5800h的水平就不错了,毕竟更优秀的是能耗比,20瓦玩一天。
价格估计不会低,因为之前就是比macbook air定位更高的,而且air用的M1,如果是macbook用M2,哪怕提升不大,定价也应该是介于air和pro之间的,512G的话,应该依然在8499起吧。
要说对win阵营有多大的威胁应该是没有的,但是能成功吸引更多轻量化需求的城市白领人群,毕竟6000-9000这个轻薄本市场的主要需求是商务性和便携性,这都是苹果的优势。
以上内容,均为猜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