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should be improved这说法就很不english,一般不是说writing的么,should be也不太对劲,不应该是needs to be么
表示感谢就好,然后适当改动。
其实泰国大学就很聪明,他们会请一些英国和澳大利亚老师,这些老师通常都是短期的,在学校就两样工作,上学生口语课,帮老师检查文章的文法错误,适当润饰。
你应该象征性的改一改摘要和引言,然后在response letter里回答:
Thanks very much for your comments. We have asked dr. xxx, who’s a well established expert, to polish our paper. Please see if the revised version met the English presentation standard.
百分之九十有效。因为那个审稿人的英语其实也是二把刀,甚至连二把刀都不如。
不建议花钱找机构改。除非是本领域专家从头到尾改写一遍,否则总体还是那个写作水平。
——————————更新————————
没想到我昨晚随手写的居然火了。谢谢各位的厚爱。。。
我来澄清一下几个事情
1.此回答适用于作者具有比较好的英语基础之上,对自己的写作有一定的信心。学术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写一篇骈文,而是为了科学交流。
在我有限的样本点里,越是native speaker反而越是宽容,因为他们很容易看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另一方面,我读博期间正副三位导师之间的写作风格都不一样,他们之间都会互相改的乱七八糟,吹毛求疵是没有意义的。
有人质疑我说怎么知道审稿人不是native speaker,首先你们看看各个期刊的发文量和编辑的来源,英语国家占了多大比重,这就决定了审稿人的池子里面大部分不是native speaker。其次有些审稿人水平就是不行,能看出来。
2.此回答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讽刺很多不负责任的审稿人。越是投好期刊越是没人会追究语言的问题,反倒是一口蹩脚英语的垃圾出版社(就不念身份证号了)的审稿人,会把英语不行当作一个审稿意见的标配,哪怕稿子明明是native speaker改过的。
3.response letter里的回复我真的用过。有一次我帮别的组改的论文,足足花了我六个小时的时间,不仅仅是改了语法错误,更是从组织结构,逻辑转承,以及修改词不达意的地方花了大量的时间。我就是让哪个学生在response letter里这么写的(我没在作者里面署名)。我在投ieee sensors journal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意见,但是我拒绝翻修或者请什么专业机构。
4.专业机构的问题。我可以确定的说不是本行业专家,是不能改的产生质变的。审过那么多稿子,我也见过不少附上修改机构的修改证明的,我只能说作者觉得花的钱值就好。
5. 不需要教我做事。
——————————再次更新————————
评论区真的是欢乐无比,上演了live版的审稿人意见,和本问题的提出非常的遥相呼应。
Fuck you.
审稿人告诉你“English should be improved”,那你就去 improve English(基本上永远有提升的空间),然后告诉他一些具体的 improvement,比如改正了一些什么错误,或者找谁帮忙改了,等等。
千万不要重新再写一遍:那样审稿人可能都认不出这文章是他以前看过的那篇。让你 improve 你就 improve,不要扩大化。
不过这种审稿人一般可能也不是很负责,因为负责的审稿人会把有问题的句子拿出来,告诉你要改,最起码拎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出来。当然也有可能是错误太多让他放弃治疗了,不过那样的话,他一般不会用“English should be improved”这么温和的话。
不要光想着怎么回复审稿人,而是要按他的建议好好审视审视自己的文章。如果他说的有道理,就按他说的好好改:那对提升你文章的质量有好处,也真正地回应了审稿人的意见。如果他说的没有道理,你也可以改点无关紧要的东西让他看起来更符合审稿人的要求(甚至可以隐晦地暗示审稿人的错误,比如说我这里写得不清楚可能引起您的误解了,他要是自觉理亏就不会和你纠缠了):在不是特别必要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去驳斥审稿人,而要让审稿人觉得你还是重视他的意见的。
不过对于语言这种问题,大概一直都有提升的空间。别说用英语写,就是用汉语写,你去改都可能会发现一堆问题。对语言的严格要求,建议以编辑界“三审三校”的制度和精神为榜样。对文章精益求精是应有的态度,否则即使文章发出来了,你看到上面有语法和文字上的问题,改又改不了,会觉得很尴尬。与其那时候再发现,不如现在多费点精力提升一下语言吧:既提高了文章质量,又可以认真地回应审稿人的意见。
我以前曾经在别的回答里提到过这一点。
在我有限的投稿生涯中,给我“英文水平应该提高,或者需要找母语为英语的人指导”之类的意见。
给出这种意见最多的审稿人是韩国人,其次是印巴裔人。
倒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审稿人,从来没给过这种意见。
你要问我,很多杂志都是匿名审稿,你怎么知道审稿人是谁。
这个嘛,每次遇到这种审稿意见,同时还会伴随着要求引用一大堆文章的审稿意见。
你一翻看他要求引用的文章,就会发现,这些文章都是同一个人的。
至于,这个人是不是审稿人本人,你猜?
而且这些审稿意见最蛋疼的地方就是,除了要求你英语水平继续提高和引用他们的文章之外,完全提不出和文章内容有关的任何实质性意见。
我们遇到这种问题一般会根据审稿人或者编辑的要求有三种处理方法。
1、文章确实比较重要,审稿人和编辑又强烈要求修改语言的情况下,会找专业润色机构润色然后出具润色报告。这时候就回复“已经找专业润色机构对文章就行了修改”,并附上润色报告就行。不同的润色公司收费可能会不同。
2、文章错误一般,语法有问题的话,审稿人和编辑建议修正语言问题,会找英语母语者或者英语水平较高的人帮忙过一遍文章。这时候回复“文章已经请Native English Speaker(或者高水平英文使用者)修改过了”。
3、文章语言问题不大,只是审稿人建议修改,这时候自己或者作者们好好修改就可以了。直接回复“已经订正了语言错误或者拼写错误”就可以。
一般就结合自己文章的情况,按照审稿人和编辑的要求程度选择修改就行了。题主这个审稿意见感觉审稿人也不是很强烈的要求修改,题主把自己的文章仔细过几遍应该就没有问题了。
(大部分情况下,审稿人的意见都是中肯且必要的,希望大家看到审稿意见不要有敌视的心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