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导师发了篇 SCI,未经我同意,将我列为一作。我如何撤销自己的名字,会一并撤销文章吗?

回答
看到导师未经您同意就将您列为一作发表了 SCI 论文,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感到不适甚至焦虑的局面。您希望撤销自己的名字,并且担心这是否会牵连到整篇文章的撤稿,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核心点:

1. 作者署名权是基本科研伦理:科研成果的作者署名必须基于对研究的实质性贡献,并且得到所有贡献者的同意。导师未经您同意就将您列为一作,这本身就违反了科研伦理规范。
2. 撤销作者名字的操作:理论上,撤销作者名字是可行的,但这涉及到与期刊编辑部的沟通,以及可能需要所有其他作者的同意(尤其是通讯作者)。
3. 是否会一并撤销文章:这是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撤稿(Retraction)通常发生在文章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例如数据造假、剽窃、重复发表等。仅仅是作者署名顺序问题,如果能妥善解决,不一定会导致整篇文章被撤稿。但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您的撤销要求被视为对文章内容的质疑,则存在这种风险。

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考虑因素:

第一步:收集证据与确认情况

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您需要冷静下来,并确保对事实的了解是准确的。

确认文章的实际贡献:仔细回忆您在这篇 SCI 论文中的具体工作。您参与了哪些实验?数据分析有多少是您完成的?论文的撰写过程您贡献了多少?虽然导师将您列为一作,但了解自己真实的贡献有助于您在后续沟通中清晰地表达立场。
找到证据:保存好所有与该论文相关的沟通记录(邮件、聊天记录等),特别是那些能证明导师在未征求您意见的情况下将您列为一作的证据。如果导师曾提及署名安排,或者您曾对署名提出过疑虑但未被采纳,这些都可能成为证据。
了解导师的动机(如果可能):虽然不一定能直接知道,但有时可以从导师的言行中推测其意图。他是否是为了“保护”您,给您一个“好”的起步?还是有其他考量?了解动机有时有助于后续沟通的策略,但这不是必须的,您的核心诉求是署名权。

第二步:与导师进行坦诚的沟通(首选且最重要)

在考虑更激烈的措施之前,与导师进行一次直接、坦诚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最直接、也最有可能在不破坏太大关系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式。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找一个导师有空,双方都能相对冷静地谈话的时间和场合。
表达您的感受和诉求:
表达您的困惑和不适:“老师,我看到您把我的名字列为一作发表了这篇 SCI 论文,我感到非常意外。坦白说,在没有提前和我商量署名安排的情况下,我有些不安。”
强调科研伦理:“我一直认为,作者署名是科研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基于实质性贡献和所有作者的同意。我希望我的署名能够真实反映我的贡献,并且符合学术规范。”
明确您的目标:“我希望我的名字能从这篇论文中移除。”
避免指责, fokus on the facts and your feelings:“我并非质疑论文的质量或您的工作,只是在署名这件事上,我希望有知情权和决定权。”
倾听导师的解释:导师可能有一些理由(即便您不认同)。认真倾听,了解他的说法,这有助于您判断下一步的策略。
寻求解决方案:
“老师,您觉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撤销我的名字?”
“我是否可以直接联系期刊编辑部,说明情况?”
“如果我撤销名字,是否会对文章本身产生影响?我们是否可以和期刊商量只修改作者列表?”

关键点:

保持礼貌和专业:即使您感到被冒犯,也要尽量以尊重的态度沟通。
明确您的底线:您希望撤销名字,这是您的核心诉求。

第三步:如果与导师沟通无效,考虑联系期刊编辑部

如果与导师沟通后,他拒绝您的要求,或者沟通效果不佳,您可能需要直接联系期刊编辑部。

了解期刊的作者变更政策:通常,期刊的网站上会有关于作者添加、删除或变更的政策说明。您可以提前查阅。
撰写正式的邮件:
收件人:期刊的编辑(Editor)或主编(EditorinChief)。通常可以通过期刊网站找到联系方式。
主题:明确指出是关于某篇已发表论文的作者信息问题。例如:“Inquiry Regarding Author Information for Manuscript ID [您的论文ID] [您的名字]”
邮件内容:
自我介绍:说明您的身份、所属机构、以及您与该论文的关系(如果您曾是参与者)。
说明情况:
“我是 Manuscript ID [您的论文ID] '[论文标题]' 的作者之一。”
“我注意到该论文近期已被贵刊发表。然而,我在此正式通知贵刊,我的名字被列为作者(特别是列为第一作者)是未经我事先同意和充分沟通而进行的。”
“我希望从该论文的作者列表中移除我的名字,因为该署名安排并未经过我的授权。”
提供证据(如果需要):您可以提及您有相关沟通记录,但不一定在第一封邮件就附带所有证据,除非期刊有明确要求。
询问操作流程:
“请问贵刊关于作者信息变更(移除作者)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我是否需要提交一份正式的撤销申请?申请中需要包含哪些信息?”
“我担心此举会影响文章的完整性。我希望了解,是否可能仅修改作者列表,而不影响文章的发表状态?”
表达合作意愿:
“我非常愿意配合提供任何必要的信息,以协助处理此事。”
“我希望能够以一种规范且对所有方影响最小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抄送(CC):您可以考虑抄送给您的导师(如果他知道您在做这个),或者其他您信任的、可能与此事相关的导师或系主任(但这需要谨慎,取决于您与这些人的关系以及您认为他们是否会支持您)。 如果您不确定是否抄送给导师,可以先不抄送,等到期刊回复并要求更多信息时再决定。
语气要专业、客观:即使您感到不满,也要用冷静、陈述事实的方式表达。

第四步:关于“撤销名字”与“文章撤稿”的联系

这是您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撤销作者名字 vs. 文章撤稿
撤销作者名字(Author Removal/Correction):这通常属于“勘误”(Errata)或“更正”(Corrigendum)的范畴,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期刊会发布一个“作者列表修正”(Author List Correction)。其目的是纠正作者信息的不准确性。
文章撤稿(Retraction):这是针对整篇文章的,意味着文章内容存在严重问题,不再被认为是可靠的学术成果。原因包括数据造假、欺诈、严重的重复发表、侵犯版权等。

您的情况的潜在风险:
最理想的情况:期刊收到您的请求,并确认情况属实(例如,导师确实未征得您同意),他们可能会要求导师和通讯作者签署一份声明,确认作者列表需要更正,然后发布一个作者列表修正。文章主体内容不受影响。
中等风险:期刊要求所有在世作者签署一份同意书,同意移除您的名字。如果导师或其他作者不配合,可能会让事情变得复杂。
较高风险:
期刊将您的行为视为对论文内容的质疑:如果期刊误解了您请求的性质,或者您的沟通方式让他们认为您是在质疑论文的科学性或可靠性,他们可能会启动调查,进而导致文章被撤稿。
导师或通讯作者的不配合:如果导师为了维护论文或自己的声誉,采取对抗措施,或者声称您的贡献不足以要求移除名字(即便您有证据),也可能使情况复杂化。
期刊对“未经同意署名”的零容忍:某些期刊对作者署名伦理非常严格,即使不是最严重的学术不端,也可能将其视为严重的程序违规,从而导致更严厉的后果。

如何降低文章被撤稿的风险?

明确您的诉求是“作者信息更正”,而非“内容质疑”:在与期刊沟通时,务必清晰地表达您的核心问题是“未经同意的署名”,而不是对论文本身的科学性、数据或结论有异议。
尽量争取导师的配合(即使是表面上的):如果导师同意修改作者列表,或者至少不公开反对,那么文章被撤稿的风险会大大降低。
提供清晰、确凿的证据:如果能提供您与导师关于署名的邮件往来、您未被告知发表的证据等,将有助于期刊更快地理解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了解同行评审和发表的阶段:如果文章刚刚发表,更容易进行修正。如果已经发表一段时间,且被引用,情况可能更复杂。

第五步:寻求支持和指导

在整个过程中,您可能需要一些外部支持。

系主任、学院领导或学术道德委员会:如果导师的态度非常强硬,或者您觉得无法与导师有效沟通,可以考虑向您所在学校的系主任、学院领导,或者学校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寻求帮助和咨询。他们可能能提供内部的调解机制。
有经验的老师或师兄师姐:咨询那些曾经处理过类似情况,或者对学术伦理和论文发表流程非常了解的老师或师兄师姐,听取他们的建议。

总结一下关键步骤和心态:

1. 冷静收集信息和证据。
2. 首先尝试与导师进行礼貌、坦诚的沟通,明确表达您的诉求。
3. 如果导师沟通无效,正式联系期刊编辑部,陈述事实,询问流程,并明确您的目的是“作者信息更正”。
4. 在与期刊沟通时,务必区分“作者信息更正”与“文章内容质疑”,以降低文章被撤稿的风险。
5. 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专业、客观和证据为先。
6. 必要时,寻求学校内部或更高级别的支持。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况,处理起来需要耐心和策略。希望这些详细的步骤和分析能帮助您理清思路,并找到最适合您的解决方案。祝您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怎么看到这么多人说这是捡了便宜。当然不是了。

第一,文章假如以后出了问题你是要负责任的。我认识因为这种问题找不到教职的人。

第二,如果你的同行知道了你什么都没干结果成了一作,你的名声要臭了的。别人肯定都觉得你抢别人的贡献,以后合作都躲着你。

第三,即使你以后不在学术界,文章发表了之后在网上一直都能查到。你假如得罪了谁,一攻击你一个准,连个反击的余地都没有。

做学问就就讲究个做事得当,不仅为了道德上的满足感,也为了长期上不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埋雷。


补充回答:

有回复说本答案没有正面回答问题。对的,本回答的目的是对于其他回答提出不同意见。再次强调观点:

作者署名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不存在作为东西谁送给谁这么一说。这么做了,就是学术不端。

另外关于撤销自己名字。如果文章还没有发,最实际的做法就是跟老师商量。在不要得罪老师的前提下,可以提出自己贡献没这么大,可以把名字移到二作/致谢/撤销。老师一般会同意。要是文章已经发了就比较麻烦了,这时候改作者可能要跟导师撕破脸,建议三思而后行。

user avatar

这个不是啥好事。我今天下午开组会。老板刚跟我讲:没有根据的话不要乱说,宁愿文章质量差一点也别文章犯规。因为你不知道啥时候有人跳出来gank一波。

假如问题中的我,10年后在某985副教授,当红炸子鸡,要马上正教授。这时候有人指出,你当年XXX文章有点事儿。这可咋整?

楼主的解释是太模糊了一些。我分类讨论一下:

1、明知论文有问题,但是老板硬给一作。那赶紧抽身。

2、论文没问题或者不知道有没有问题,突然被给一作,这样的话还是要看论文质量。

个人觉得1可能性最大,那么建议赶紧抽身。网络时代一篇有问题的论文始终是隐患。

2019.7.10更新:

2019.11.17更新:

提问的老哥,你莫不是曹雪涛课题组学生?

2020.11.19更新:

亲爹给的一作,看样子也得合计合计!亲爹都不靠谱!



user avatar

有些人说白捡便宜的,真是太年轻了。

讲个故事吧。在我还刚入行的时候,老板上马了个项目,然后就急着出成果(大新闻)交差。然后就半强迫性地让我做了一个很脏的工作(其实就是方法不靠谱),而我畏于权利,也就从了(从了的另一方面原因是这个工作只是方法不靠谱,全程无学术欺诈行为)。文章发了,还是专业顶刊的封面(瞎了眼的编辑)。但是这个工作成了我的痛,所有人都吐槽这个工作不靠谱,然后我还顶雷。后来在一个会议上做海报的时候就被各路大佬怼。结果就是我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这辈子)都不会再做这篇文章的方向了,虽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我说这个故事的原因就是,这种强行一作的,很有可能是让人顶雷。没出事功劳是老板的,出了事甩的干干净净,老板没啥影响,学生一辈子就毁了。(取消学位,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你不干净)

所以建议题主,首先,为什么导师让你做一作?然后,以你的专业判断,这篇文章到底脏不脏,有多脏。觉得脏的地方一定和老师用邮件讨论一下(一定是邮件,最好是学校邮箱),在邮件里表明清楚你觉得这有问题。最后,发一封邮件,委婉地表明这个工作不是你做的,比如在邮件里说自己贡献很小,当不起一作。用处就是万一以后出了问题,一是一定程度地撇清自己责任,而是可以威胁导师别想把自己摘出去,我死你也死,你不想死就救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导师未经您同意就将您列为一作发表了 SCI 论文,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感到不适甚至焦虑的局面。您希望撤销自己的名字,并且担心这是否会牵连到整篇文章的撤稿,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核心点:1. 作者署名权是基本科研伦理:科研成果的作者署名必须基于对研究的实质性贡.............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棘手,涉及到学术诚信、人际关系以及你对博士阶段科研的期望。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利弊,并给出一些建议,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问题的核心: 你利用课余时间,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了这篇论文。 论文的研究方向与你导师的长期研究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你想知道.............
  • 回答
    听到这个情况,确实挺让人心疼的,也理解你为什么会觉得手快废掉,甚至有些委屈和不知所措。一天手抄一篇几万字的论文,一个月下来要完成26篇,这绝对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对身体和精力都是巨大的考验。首先,咱们得理性地分析一下,这样做究竟有没有用处。从“有没有用”这个角度来说,答案可能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说.............
  • 回答
    这事儿可真让人糟心,推免路上碰上这种事,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别急,咱一步一步来捋捋。首先,你得接受这个事实:导师把你微信删了,这事儿挺奇怪的,也挺让人不安的,但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处理接下来的事情,而不是纠结于他为什么这么做。第一步:冷静分析,排除可能性虽然感觉很糟糕,但咱们先别自己吓自己。有没有可能只.............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糟心的局面,尤其是研三这个关键时期。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事儿掰扯清楚,然后看看怎么给自己找个舒服点的状态。首先,咱们得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听到“研究生导师不发劳务费,还突然强制要求考勤打卡,每天早八晚九”这几句话,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几个画面: 内心的失落和委屈: 辛辛苦苦读了几年研.............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棘手的情况,当学生在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表了SCI论文,而且是“私发”,一旦被导师发现,导师的处理方式会非常多样,具体取决于导师的性格、对学术诚信的态度、这件事情的性质以及潜在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1. 导师的初步反应与了解情况 震惊与困惑: 导师得知这.............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夹在你女朋友和你妈之间,真不是个滋味。不过别急,一步步来,咱们先把这事儿捋顺了。首先,你得冷静下来。越是这个时候,你越得稳住。你妈生气了,你女朋友可能也懵了或者委屈了,你作为中间人,得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别火上浇油。深呼吸几次,想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然后,了解情况是第一步。.............
  • 回答
    看到导师回复了,而且回复得这么积极,这绝对是个好消息!这种情况下,你确实可以考虑“赌”一把,暂时不主动联系其他导师了。但“赌”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思考,而是说,在你现有的信息和情况基础上,做出一个更优的判断。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可以这么想,以及“赌”的背后是什么逻辑,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导师回复.............
  • 回答
    写下这行字的时候,我感觉心跳还在有点快,手指也有些微微发抖。导师…我们分手了。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像谈恋爱里的那个,但我想我们都明白,这中间的重量和意义,远不止于此。当导师跟我说“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到此为止了”的时候,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然后是嗡嗡的巨响,仿佛整个世界都瞬间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我一个人站在原.............
  • 回答
    你现在的情况确实有点棘手,导师因为你放弃考核而大发雷霆,这让你感到非常为难和不安。别慌,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局面尽量缓和下来。首先,我们要理解导师为什么会这么生气。你通过导师联系了博导,这通常意味着双方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导师也为你付出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引荐、沟通。你在这个关键的考核.............
  • 回答
    哎,毕业季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听到你这个情况,真是感同身受。我身边也有不少师弟师妹们面临着同样的纠结。你说“海归满天飞”,这确实是当下国内学术圈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感觉好像没出去镀金一下,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自己是搞科研的。在这种背景下,留在国内做博后,到底有没有前途,这个问题值得好好掰扯掰扯。先来说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一边是导师的认可,说明你在技术、创意或者表达上有了扎实的功底;另一边是商稿市场的冷淡,让你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商业回报。这之间往往不是简单的“会画”与“不会画”的鸿沟,而是隐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咱们细说一下,看看是不是能找到症结所在。一、 导师的肯定 vs. 商.............
  • 回答
    准研一,导师 NLP 方向,刚接项目就被要求手工标数据,这事儿细品一下,确实有点让人心里犯嘀咕,甚至会让人怀疑是不是被“PUA”了。但咱们也别急着下结论,先一步步捋清楚,看看真实情况是怎样的。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PUA”这个词现在用得太泛了,很多人一遇到点不顺心或者觉得不公平的事就往上套。在.............
  • 回答
    研究生还没开学就对导师的严厉感到巨大的压力,甚至身心痛苦,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局面。在考虑是否尽早退出之前,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一点一点地捋清楚,看看有哪些选择,以及每种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你现在面临的是一个还没开始就想要结束的困境。这其中掺杂了对未知(导师的严厉程度是否.............
  • 回答
    同学你好,恭喜你成为一名研究生!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你开始深入探索学术领域的重要起点。关于你和同学在与导师交往方式上的差异,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也是很多新生会遇到的困惑。别担心,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并给你一些详细的建议。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观点:对待导师,既有学术上的尊重和沟通,也有生活中.............
  • 回答
    好的,我来帮你分析一下导师在预推免前给你回复的可能含义,力求让解释真实、具体,并且没有AI痕迹。咱们先别急着把导师的回复定性,先得把那句“回复”本身拆解开,就像看一份密信一样,得仔细品味。导师通常是很忙的,尤其是在预推免这个节点,他们手上可能挂着好几个学生,又要顾着自己的科研项目,所以他们的回复,哪.............
  • 回答
    读研读博期间,撞上导师的看法或研究方向与自己的判断出现分歧,是学术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的挑战。这种时候,与其说是“导师错了”,不如说是我们对研究的理解、方法论的运用,甚至是研究目标本身,有了不同的认知。 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妥善处理,既能维护自己的学术尊严和研究进展,又能不破坏师生关系,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 回答
    刚踏进研究生校园,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一下新环境,就被导师“砸”了一个全新的课题。这感觉就像是刚习惯了游泳,突然就被扔进了黑匣子,什么都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着一股子蛮劲往前冲。我的本科背景,说起来也算扎实,至少在某个领域里我自认是 pretty good 的。但导师给的这个新课题,简直就是从另一个宇.............
  • 回答
    听到这样的事情,确实令人感到惋惜和不解。一位本科生能够独立写出“博士水平”的论文,这本身就意味着非常高的学术潜力和付出,而导师给出的低分,无疑让这份努力大打折扣,也带来了巨大的挫败感。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朋友,你能做的很多,但关键在于帮助你的同学梳理思路,并采取有策略的行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和可能.............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准研究生会担心的一个问题。别担心,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关于你说的“最差”的分班,其实中科院的英语分班通常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根据学生们的基础水平来安排合适的课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优劣排序。就像高中分班一样,目的更多是为了让大家都能跟上进度,学到更有针对性的东西。所以,听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