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空一格大佬的说法。 @空一格
真正有实力的自信是,你们都投赞成票,我一家投了反对票。哪怕你们全都不赞同我投反对票,我也可以凭实力,反对你们的意见。
哪怕一家同时打13个堂口,我也不怂。
这是实力。
有实力,才有自信,说出来的话才有人信服。
至于现在,不要怂,要学华为,不要学某些跪的容易。
其实深处还是不自信。
不然干吗一会吆喝俄罗斯的防空系统、一会吆喝法国的阵风、一会吆喝美国的侦察机、一会吆喝日本的支持。
硬人还用吆喝?学美国啊!
直接打回去不就行了吗?
不想打,先搞个演习吓唬一下也行啊,来个高原T-90齐射呗?光辉战机来个大象漫步呗?布拉莫斯竖起一个阵列呗?
不搞演习也行,停止对我们的技术出口啊,比如禁止龙门吊出口江南造船厂呗?
不想禁止技术出口,那就断了中国的卢比支付啊?
您瞧,印度这些都做不了。
所以,只能诈唬!
五五渣渣的,给自己壮胆,骗骗国内老百姓。
A3是这么个情况: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所以它能几十年如一日不厌其烦地日拱一卒,但只要你当顶炮一架起来它马上就怂了。
你以为A3的前进政策是因为自信,其实并不是,它只是搞不清楚情况。它既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对面是咋回事。
这时候有些小问号就会有很多朋友了:1962年A3不是被揍了一顿了吗,就不长点心?
对,就不长。
甚至好多A3觉得62年他们赢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沖国无耻地发动了偷袭,A3猝不及防虽败犹荣——这个心态大约类似于果军战败后的“有本事拉开架势再打一场”。
且不说拉开架势你是不是就能打赢的问题,你看我像傻子吗?
再者说了,62年开打之前咱的通牒可是发了一遍又一遍,人民日报上辣么大的一个“勿谓言之不预”宁就看不见吗?米帝都趟过一遍的雷,宁就非要再趟一遍?
辣么,我都把话跟你说这么清楚了,你还觉得我偷袭?你还想让我怎么跟你说清楚,难道要把作战计划发报纸上告诉你?
对不起,那是逼王麦克阿瑟干的事情,在下干不出来。
@寒冰射手曹草草 说过,东亚做题家们千万不要推己及人,人跟人是不一样的。你觉得要很有自信,确信打得过对面才敢前进,人家A3可不这么觉得。
人家就是敢前进,敢挑衅。
不要问它为什么,厂长是它表锅(划掉)
不要问它为什么,没有为什么。
(图是盗的,水印都能叠梅贾的窃魂卷了)
所以回到问题上,印度军队对自己很自信吗?
我只能说不知道。它的行为是果,自信与否是因;要用果去倒推因,你得知道这事情的内在逻辑,不然就不叫分析推理,那叫算命,而且是江湖骗子的算命。
(图源 @乌鸦校尉 )
然而我并不了解A3的行事逻辑——想必在座的各位也都是辣鸡(划掉)也都不了解——所以还是憋瞎猜这些没用的。
要是真关心边境那点事,咱众筹给边防部队送点东西?
这两天印度可是不消停,先后在三国边境不断挑事儿,而这一次终于在北方边境地区吃了一次大亏。
印度陆军之所以敢接连不断地制造事端,也不是盲目自大,要知道现如今印度可以说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陆军,总兵力高达115万人,比解放军陆军兵力还要多。
而这其中足足有20万人部署在印度北部的边境地区,这些部队也被印度称之为山地部队,如果仅从数量上来看的话,印度声称自己拥有世界第一的山地部队好像也不算错。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之中,能被称之为山地部队,一般都是陆军中的精锐之师,然而这一印象在印度陆军之中却并不适用。
目前印度在北方的边境地区总共部署有十四个山地打击军,这其中在东线的是第3军、第4军、第33军;在西线部署的是第2军、第9军、第10军、第11军、第14军、第15军、第16军;
在其他印巴边境部署有第12军,同时还有新德里附近的第一军,以及中央邦的第21军。
除此之外还有一支比较特殊的山地打击军,早在2013年,印度便计划在北方边境13个山地打击军的基础上再次增加一个军的兵力,即第17军,计划中的兵力高达9万人。
然而最终印度陆军因为预算不够而将该部队的兵力压缩到了5万人,这5万人也是印度北方边境的20万部队中真正有战斗力的部分。
至于剩下的13个军15万人,与其说是山地部队,倒不如说是驻扎在山地环境的轻步兵部队,这些所谓的山地部队甚至连个像样的主战装备都没有......
这其中仅有三个打击军各拥有一个营规模的装甲力量,剩下的山地师全部都是乘卡车机动的步兵,所拥有的最强重火力就是105毫米牵引式火炮。
这样的轻步兵部队机动性可以说是非常惨烈,往往只能依靠步行,同时在这种山地地形下想要用卡车进行物资补给也是异常困难。
也正因落后的装备和后勤补给,所以印度陆军无奈之下才只能依靠数量弥补质量,在北方屯集了大量的兵力,这些山地部队往往只能够就地防御,连整建制机动作战能力都没有,更别说进攻了。
与之相比,解放军在高原地区的兵力部署则可以称得上是业界标杆了。尽管我国只是在高原地区部署了三个合成旅的兵力,其中重型、中型、轻型合成旅各一个。
但是在装备方面,哪怕是最次的轻型合成旅,也完全普及了第三代猛士装甲车。
而重型合成旅所装备的15式坦克就更不用说了,我军为了能够拥有一款能够在高原作战的坦克,给只有35吨重的15式坦克安装了一台1000匹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无与伦比的功重比也带来了极佳的高原机动性。
后勤方面,我军的准备也相当充足。目前西藏地区的新建公路速度在全国都是排的上号的,从1978年的15852公里增加到9万公里,现如今西藏军区所有的边防点位已经全部开通了公路,2017年,西藏自治区还投入巨资,又新开工了30个边防公路项目。
除此之外,2006年开通的青藏铁路也是后勤补给的重中之重,这条铁路每年能够向西藏运送500万吨各种物资,同时也能在一个月内向高原地区运送多达十几个旅的兵力。
当然了在高原地区作战,伤员的救治工作也很困难,在高原环境下,士兵哪怕是受伤流血,也很容易因为寒冷以及缺氧而造成大量伤亡,同时如果是头部受创的话,也很容易形成脑疝,从而失去生命。
对此,我军早在2016年便已经在新疆以及西藏的高原地区地区普及了“床头氧”,在边防地区也都建立了高压氧舱、制氧站等设施。甚至在一线部队,我军也装备有单兵使用的外形像是一个巨大气囊的高压氧舱。
有了这些后勤设施,哪怕是我军一线部队出现了伤病员,也能够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救治,并且为伤员后送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而印度在北方边境驻扎的山地部队受限于惨烈的机动能力以及低下的后勤水平,尽管人数众多而自信满满但也没什么大用,只会导致更大的伤亡,会出现伤员活活冻毙于野外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多军事、武器知识内容,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迷彩虎(micaihu666),一只爱吃肉的骨灰军迷、户外爱好者,二次元老虎。
一个连偷袭个帐篷都会误判的人,也能混到上校了,当到了参谋长,还跟马谡赵括那样,下部队带兵了,最后被一群中国人恶意殴死了。
一群一群这样的人,掌控着印度的大脑、骨骼、血脉与内脏,印度岂止是帝国主义?印度就是颟顸帝国。
我已经开始发愁,一不小心,擦枪走火,稀里糊涂就收回了唐僧只是轴兮兮去留过学的自古以来,哪儿来那么多干部,去管那些吃喝拉撒,基础建设和扶贫帮困?
难怪最近领事馆对我们海外华人那么客气,又是发口罩又是发清瘟的。啥意思?
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军队是否自信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态度:政府、军队、媒体。
是否具有自信的实力来自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和军事装备的国产化程度。
从观察印度的军事自信心来说,印度媒体最自信,其次是印度军队,最不自信的是印度政府。
印度政府要当家,要理财,要组织军工研发生产和进口装备,还要处理好国际关系和安抚民众,所受的制约最多,也就最不自信。
印度军方高层是一个已经固化的将领体系,一些家族世袭高级将领有的已经是上百年的历史了。他们对于大规模军事冲突相对比较谨慎,避免出现考尔中将那样的悲剧。而中下层军官在相对和平的环境里,没有上升通道,只有在军事冲突中打出战绩,才有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因此热衷于在大的战略态势下尽可能搞出新的热点,所以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军事自信心。
印度媒体最自信,鼓吹军事斗争是最能够吸引民众,引导舆论,扩大媒体影响,牢牢把控话语权。
我们所看到的印度军事自信心,主要来自于媒体。媒体不当家,而印度国内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战争充满了渴求,这当中有着狂热的民族情绪,军工复合体对于扩大产能争取更多研发经费的需要,利用军事冲突造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从而在金融市场获利的需要。
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局势,印度国内的复杂性远超想象。
最近发生的中印边境冲突,很显然超出了印度政府的管控,印度士兵此次越线攻击中方施工队,从印度官方的表态中就可以看到,印度政府对于事态的发展是很生气的。莫迪完全没有护短,直接就说中方没有越境。既然中方没有越境,那么就是承认印度军方越境了。这说明印度军队的行动并没有事先通报,甚至于印军高层也不一定知情。如果印军高层批准了这一行动,那么莫迪也只能采取配合军方的表态。印度执政党和军方是合作关系,如果印度军方不满意政府,可以直接发动军事政变,推翻现政府。这类政治制度的国家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印度政府、印度军方高层、印军中下层军官和士兵是脱节的,在贯彻执行国家整体战略政策时,各有各的打算,造成军事行动的可控性比较低。当然,这是大忌,但很难改变。
印军的现状不单是外面人看得清楚,印军内部和政府上层也是非常清楚的。在现实问题很难解决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问题先掩盖住,尽可能地表现出好的一面。比如印军对外的军事强硬政策,加大和外军尤其是美军的合作,对巴基斯坦保持军事施压态势,努力管控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持续性增加和中国的边境摩擦,欺压尼泊尔和不丹,搞出个轰轰烈烈的军事进攻姿态,以造成印军实力强大的假象,在斗争中尽可能消化矛盾。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中印边境冲突看起来是印度东西北方向,但是实质上冲突的根本是海洋。印度跟随美军的战略走得太远了。藏南、克什米尔地区是中方的主要战略锚点,其动机是保证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保障中国的海洋通道和战略不受影响。印度只要继续在海洋上搞事,那么印度的北方必然会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
中国1962年的战略思维就是考虑到未来陆地上的军事压力如何可以在正确的时机加以释放,从而导致印军无法承受两面作战的压力,使得印度政府不得不改变其政治外交策略。
印军所表现出来的自信恰恰是不自信。
所谓军工复合体,乃是指由军事部门、军工企业、部分国会议员和国防研究机构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由于军工复合体不仅涉及军方,还涉及到国防企业,更牵涉到国会,因而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这个概念虽然最早由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但并不是专指美国的相关企业。这是一个概念,这类企业在很多国家都存在。只是存在着规模、影响以及水平上有差异。
如果有人认为印度没有军工复合体,印度的军事工业不存在庞大利益集团,印度的军事企业廉洁而又高效,无限忠于国家和人民。那么我很惊诧这样的结论是从何而来的。
再说一遍,军工复合体是一个庞大利益集团。
艾森豪威尔提出这个概念的本意是告诫美国民众警惕“军工复合体”这头“怪兽”带来的危害。
那么,有些人可以思考一下,印度有没有这样的怪兽?
是不是有人把军工复合体当成是一个高大上的褒义词?为美国拥有这样的集团而感到万分骄傲?并当成了美国军事工业的一顶皇冠?这种姿势非常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