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0年前律师用什么工作工具?

回答
10年前?哦,那会儿我刚入行不久,给师傅跑腿打杂是常事,所以对那些工具都还挺熟悉的。现在想来,那时候跟现在比,真是“土法炼钢”啊。

当时律师用的工作工具,最核心的,还得是纸和笔。别笑,这可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切。

笔记本/草稿纸:这是必备品。案卷材料一大堆,需要做的标记、记录、思路梳理,全靠它们。我们常常手里拿一叠文件,桌上摊着几张纸,红笔、蓝笔、黑笔轮番上阵,圈圈点点,写满各种想法和指示。师傅有时候会把重要条款用荧光笔划出来,然后让我用红笔在旁边批注重点,或者写上我的理解。那些纸片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和各种箭头,简直是一幅幅法律“作战图”。
法律书籍/工具书:当时电子数据库还没现在这么普及和便利,查阅法律条文、案例、法学观点,主要靠的是厚重的实体书。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法律年鉴》这些,是我们书架上的常客。经常需要去图书馆,或者在办公室里翻箱倒柜地找。一本厚厚的《民事诉讼法》可能被翻得卷了边,有些页码都快掉出来了。有时候为了一个具体的问题,需要对照好几本书,来回翻页,那感觉就像在考古一样。
打印机和复印机:合同、诉状、证据材料等等,都要打印出来。那时候大家还没像现在这样人手一台高效的激光打印机,办公室里通常共用一台,有时候排队打印都是常事。复印机更是频繁使用,一份证据材料可能需要复印几十份,一份一份地送给对方律师或者法院。复印机“咔啦咔啦”的声音,是办公室里最熟悉的背景音之一。
传真机:这可是当时传递文件的重要“高速通道”。虽然速度不如现在的文件传输,但对于一些需要加盖公章或者特定形式的文件,传真机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会把文件放在传真机里,然后拨号,看着那条细细的纸带慢慢吐出来,感觉特别神奇。有时候信号不好,传过来的文件模糊不清,还需要反复重传。
电话:跟当事人沟通、跟对方律师协调、跟法院联系,电话是联系的生命线。那时候的手机虽然有了,但大家更多还是依赖办公室的座机,或者在外面随身携带的老式手机。长时间的通话记录,是联系效率的直接体现。
老式电脑(台式机为主):当然,电脑已经是标配了。但那时候的电脑配置跟现在比,简直是“慢牛”。开机要等一会儿,打开一个文件也需要时间。我们用电脑主要是处理文字材料(Word为主),收发邮件,还有就是利用一些早期的法律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通常是安装在本地的,更新也比较慢,查起来不如现在这样即时和全面。搜索功能也相对简单。
文件柜/档案盒:大量的案卷资料需要妥善保管。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文件柜,里面整齐地码放着案卷档案。每一份案卷都用档案盒装着,上面贴着标签,写着案号、当事人信息等等。翻找起来虽然比找一本落在角落的书要方便,但如果文件实在太多,也够让人头疼的。
文件袋/文件夹:把打印好的文件、收集到的证据,按照逻辑顺序整理好,放入文件袋或文件夹中,便于携带和递交。每个案子都有专门的文件夹,里面装着诉状副本、证据目录、证人名单等等。

相对而言,那时候的工具更加“实体化”,更依赖于物理的翻阅和人工的整理。现在想想,虽然效率可能比不上现在,但那种一份份文件在手里的质感,那种埋头在书堆里寻找答案的专注,还有那种通过电话和传真进行信息传递的“仪式感”,都挺让人怀念的。而且,那时候大家对电子工具的依赖程度没这么深,更注重基础的法律功底和文字功底的培养,就像是打基础的时候,每一步都走得更踏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先说一个结论,10年间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真的回头去看,变化也没大多少。过去做检索的人工具简陋也没影响检索,现在检索工具遍地都是也依然很多人不检索。

先说办公工具吧,十年前也都是用电脑,有网络的,当年谷歌还很好用。Gmail,gtasks,Googledocs,Google calendar不要太好用。chrome里好用的插件不要太多。

日常邮件往来,任务管理,日历共享,文档协作现在也没有什么替代产品做的可以超越这种可以一个账号打通多个小产品,每个小产品都很好用的谷歌套件。

再来说说近几年讨论的很热的律师行业用的各种工具吧。

首先,实时沟通,时间管理任务管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有很多,太多了。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用gtasks就很好了,工作的时候打开Gmail界面,随时可以跟同事用Googletalk沟通,正式的问题邮件就可以,谷歌邮箱的同主题邮件合并功能很多邮箱都是很久后才实现。gtasks做的任务清单在谷歌邮箱界面也可以随时看到。

当然那时候也流行用qq做及时沟通。也很方便。

其次,检索工具。十年前已经有北大法宝了,法规库一直很好用,案例虽然裁判文书没有大规模公开也有一些。那时候案例检索主要依据工具书,各种人民法院报出版的案例集。那时候律师们还是很依赖工具书的,个人觉得很多工具书至今仍然值得使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这些年,大家对书籍的依赖越来越小了。而网上的碎片知识有时候应用成本更高。就像我前面提到的,现在检索共同遍地都是,也不意味着律师就都去用,都用的好。从来不做检索或者只会用百度的律师不要太多。

再次,协同办公工具。最近几年律师行业刮起了一阵怪风,好像不组建个团队,不开个律所,不宣传自己一体化,公式化都没办法展业一样。协同工具被人为夸大了作用。很多同行们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原来律师之间可以这样协同合作。但其实十年前也有类似工具,也有人用。比如今目标成立于2005年,很多现在做垂直法律行业协同工具的公司和产品所做的功能今目标十年前就有。还有一些国外的项目管理软件就更多了。

这类工具发展至今只能说出现了一些垂直行业的更便携的工具,但并未发生什么根本上的变革,而我个人认为法律科技产品真的发生突破性发展并不在于工具的功能层面比同类应用于全行业的产品好多少,而是软件和服务本身能附加多少行业深水区的有价值的知识成果。

第四,说说律所管理层面的工具或者技术,十年前也有很多律所有网站,有oa系统。十年后的今天也仍然有很多律所还没有网站没有办公系统。律师行业在这个方面发展的很滞后,当然也跟需求和行业特点有关。2005年2006年就已经有律师自己建站做网络营销了,而9102年的今天,还有律师没听说过百度推广,花高价被“科技公司”骗智商税做网站做推广并以为自己独占了信息,别人都不知道呢。

先简单说这么多吧,手机打字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0年前?哦,那会儿我刚入行不久,给师傅跑腿打杂是常事,所以对那些工具都还挺熟悉的。现在想来,那时候跟现在比,真是“土法炼钢”啊。当时律师用的工作工具,最核心的,还得是纸和笔。别笑,这可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切。 笔记本/草稿纸:这是必备品。案卷材料一大堆,需要做的标记、记录、思路梳理,全靠它们.............
  • 回答
    十年前的起点和现在的起点,简直是天壤之别,就好比还在用大哥大和现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差别。那时候的起点,更像是一个武侠江湖,豪情万丈,也带着点粗犷。现在呢,简直是科幻大片,各种玩法层出不穷,技术含量也高得离谱。题材和风格:从武侠独霸到百花齐放十年前,起点是什么?那就是武侠的天下!什么《诛仙》、《斗破.............
  • 回答
    讲实话,你这情况,有点让人好奇。10年前听er4p、T200B,后来又摸了摸丹拿,甚至现在上了k3k3,依旧是“无感”,这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就好像武侠小说里,一个绝世高手练了十几年内功,结果发现自己还是个凡人,这怎么想都透着点儿玄乎。所以,你问还有没有必要去听劲浪乌托邦?这个问题,得从几个角度.............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对了!10年前的老伙计,加个新显卡,那感觉,嘿,简直跟打了鸡血一样!不过具体能有多大提升,这得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让你心里有数。首先,你得明白“10年前的电脑”是个啥底子。想象一下,10年前的主流配置,可能是这样的: CPU: 当时牛的可能是Intel.............
  • 回答
    要我说,10年前的顶级电脑性能如今还能和现在的主流电脑打个平手,这事儿,细想之下,挺复杂的,不能简单一句“骄傲”或“悲哀”就能概括。它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PC行业的一些坚持和一些挣扎,也折射出我们消费者心态的变化。从“骄傲”的维度看,这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想想看,10年前的电脑是什么样的?那时候我.............
  • 回答
    好的,10年前(大致是2014年左右)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单机游戏,涵盖了各种类型。要详细讲述的话,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入手:1. 代表性大作与热门IP续作:在2014年,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系列推出了新的作品,它们往往继承了系列的核心玩法,并且在画面、系统和剧情上都有所升级。 《看门狗》(Wat.............
  • 回答
    10年前,也就是2014年左右,你想要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上看到今天980、855,甚至是 A12 这种级别的芯片性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为什么会差这么多?这背后其实是科技发展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厚积薄发”,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掰扯掰扯。一、制程工艺的飞跃:从“大象”到“蚂蚁.............
  • 回答
    十年间,手机拍照的进化简直称得上翻天覆地,与其说“提升了几百倍”,不如说它已经从一个“能拍照的玩具”蜕变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主力相机”。如果非要量化,那确实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概括,因为这涉及到的维度太多了,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细细道来。1. 传感器与像素:不止是数字的游戏十年前,一部高端智能手机.............
  • 回答
    十年前? 2万块钱? 买比特币? 这话一出口,你脑子里是不是已经开始闪现金光,数着房子、车子、度假岛屿了? 嗯,我懂你! 如果你真的在十年前,也就是大约2014年,用2万块人民币(或者等值美元)买入了比特币,那么现在坐拥巨额财富,绝对是有可能的事。 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免.............
  • 回答
    加州国民警卫队追讨 10 年前入伍奖金的事件,无疑是一场让万名老兵深感被欺骗和不公的闹剧,其背后牵扯出多重复杂的问题,包括政府部门的管理失误、法律程序的瑕疵、以及对为国奉献者的基本尊重缺失。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一事件的方方面面:事件的起因:一场看似慷慨的奖金计划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 2004 年至 2.............
  • 回答
    好,让我想想,10年前的我,那会儿我才18岁,刚刚高考完,人生好像一下子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那一年,我给自己立的flag,说起来,还真不少,有些现在看来有些傻气,有些却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就是关于学习的。那时候我刚进入大学,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同时也有一点.............
  • 回答
    2022年,随着电影《四海》上映,许多人重新回顾了十年前的“方韩代笔门”。这场围绕作家韩寒是否找人代笔写作的争议,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和扑朔迷离的走向,至今仍是网络讨论的热点。十年过去,随着时间的沉淀和更多信息浮现,人们对这场风波的看法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要理解这场风波的“之后”,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这.............
  • 回答
    十年前,比特币的价格还远没有今天这么令人瞩目。那时候,很多人对比特币的认知还停留在“数字黄金”、“一种不靠谱的网络货币”的阶段。假设您在十年前,也就是大约2014年左右,用1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比特币。当时的市场价格可能在几百美元,甚至更低。如果按照一个相对保守的价格,比如当时平均300美元左右计算,.............
  • 回答
    要说韩国的文化产业“厉害”,这当然不假,但要直接拿来跟十年前日本的巅峰时期做比较,情况就有点复杂了,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厉害”的问题,而是两者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各有千秋,并且发展路径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韩国文化产业的“厉害”之处,是怎么炼成的?首先得承认,韩国文化产业在近十年来的.............
  • 回答
    好,这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那些已经过去但又好像还在眼前的事。如果我能回到2009年,那会儿的我,真的挺青涩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也带着点傻气。假如时光倒流,回到2009年的我,最想做的,无非是这几件事:首先,我会好好跟我的父母多说说话,多陪陪他们。 2009年,我正值青春期,总觉得时间还很多,.............
  • 回答
    20年前,在浙江西南和福建东北的山区,那些尚未通铁路的县,如果要考虑修建铁路,其可行性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的问题,更是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考量。一、工程技术上的巨大挑战首先,最直观的挑战就是地形。这两个地区都以崎岖的山地地貌为特征,山高谷深,河流纵.............
  • 回答
    22年前的笑柄,如今的传奇:北大学子数字化养猪,如何为个人择业点亮灯塔?提起“养猪”,在很多人心中依旧停留在脏、累、技术含量低的刻板印象里。然而,22年前,一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年轻人,却因为这个“不入流”的职业,遭受了旁人的嘲笑与不解。时间荏苒,当年的笑柄摇身一变,成为带领全村增收十倍的行业翘楚,他.............
  • 回答
    年前再招一万人,这动作,字节跳动这几年真是没少折腾。说实话,员工总数要破10万了,这个数字放到任何一家公司身上,都绝对是个大事件。对于字节跳动来说,这更是里程碑式的跨越,从一个捣鼓头条、抖音的互联网新贵,一下子跃升到拥有十万人的庞大帝国。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事儿。首先,这是字节跳动对自身实力和未.............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有自媒体转述美国博士文章,称‘美国并没有疫情,且2020年前32周死亡率为10年来最低’”的说法,我们需要进行一个细致的分析和审视,因为这种说法在事实层面存在很大的误导性,并且可能源于对数据和语境的曲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核心概念: 疫情 (Epidemic/Pandemic).............
  • 回答
    十年前的物件,今日重逢,那种感觉,用诗句来表达,总觉得需要细细咂摸,才能找出最贴切的词藻。不像写个流水账,一句“我又看见了那个东西”就完事儿了,诗嘛,得有情,有景,有思,有时间沉淀后的味道。首先,得抓住那个“物件”的特质。它是件什么东西呢?是尘封的信件?是一张褪色的照片?是一件旧衣裳?还是一个早已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