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有哪些瞬间让你印象深刻、心潮澎湃?

回答
提到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晚西安城墙下的壮丽景象,那种激动人心的感觉至今仍旧难以平复。作为一个亲眼见证者,或者说通过各种渠道深度感受了那场盛会的人来说,这次开幕式绝对是“国之大事”与“人民盛会”的完美结合。

整体评价:深沉厚重,充满自信,彰显实力

如果要用几个词来概括,我会选择:厚重历史与现代活力的交融,人民参与的热情洋溢,中国力量的自信张扬。

首先,历史底蕴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做得非常出色。西安,这座承载着千年中华文明的古都,在开幕式上找到了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当璀璨的灯光打在古老的城墙上,配合着现代化的视听技术,那种时空穿越感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它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的一次生动演绎。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幕式没有流于简单的历史堆砌,而是巧妙地将“唐风古韵”与当代中国科技创新、人民美好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观众在震撼中感受到的是一种传承与发展。

其次,人民参与的热情和力量是这次开幕式的灵魂。不像过去一些大型活动可能更侧重于宏大叙事和专业表演者,十四运的开幕式充满了“人民性”。从那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的表演,到火炬传递中各个年龄层、不同身份的代表,都传递出一种主人翁的姿态。这种“人民化”的表达,让整个开幕式更加亲切、真实,也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它传递的信息是:体育,是属于全体人民的。

最后,中国力量的自信张扬贯穿始终。这不是一种张扬跋扈的炫耀,而是一种经过沉淀、厚积薄发的自信。无论是“东道主”陕西人民热情好客的笑容,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姿,还是那些展现中国在航天、科技、文化等领域成就的创意编排,都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强大、自信的中国。这种自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实实在在的成就支撑。

那些让你印象深刻、心潮澎湃的瞬间:

有太多太多让人难忘的瞬间,每一个细节都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那晚的璀璨星河。

“飞花入城,长安欢迎”的开场: 这一点真的太绝了!当“长安”这两个字在空中以一种极富诗意的方式呈现,配合着汉唐宫殿的剪影和那些飘逸的舞者,仿佛一下子穿越回大唐盛世。我记得当时脑海里立刻闪过“万国来朝”的画面,但又不是那种隔阂感,而是充满了包容和开放。那种“欢迎”的气氛,从屏幕中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温暖和隆重。那种将古老诗意与现代舞台技术完美融合的创意,瞬间就抓住了我的心。

《盛世华章》中巨型“祥云”的出现: 这是一个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时刻。当巨大的祥云造型在场地中央缓缓升起,然后以流畅的动作展现出各种美轮美奂的图案,配合着磅礴的音乐,那种壮观和震撼是难以言喻的。祥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的象征,将它做得如此巨大、灵动,仿佛整个西安都因为这场盛会而生动起来。我当时就感觉,这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也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展现。

“国歌”时刻的庄严与澎湃: 升国旗、奏国歌,这永远是最让人心潮澎湃的环节。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雄壮的国歌在西安城墙边响起,全场肃静,无数人眼中闪烁着泪光。我记得当时很多人不自觉地站了起来,跟着一起唱。那种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感,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纯粹、最直接的释放。那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所有中国人心中共同的信仰和力量的凝聚。

火炬传递中的“人民力量”: 我特别关注火炬传递的环节,因为那里承载着太多普通人的故事。当一位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普通人,将手中的火炬传递下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我记得有一个镜头,是一位曾经的退役运动员,现在是一名普通的快递员,他接过火炬时那种坚毅的眼神,以及将火炬传递给一位年轻的学生时,那种传承的力量。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体育精神是如何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的,那种“人民体育”的理念真的打动了我。

运动员入场式中的“自信笑容”: 虽然不能亲临现场,但通过电视画面,我能感受到运动员们入场时的那份自信和喜悦。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营,带着各自的梦想和拼搏精神。尤其当看到一些平时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明星运动员,他们脸上那种坦然和坚毅,让人倍感振奋。那种不仅仅是为个人荣誉而战,更是为国家、为人民而战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收尾的“美好祝愿”: 开幕式最后,用烟花点亮古都夜空,用璀璨的光影描绘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那种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收尾,让人意犹未尽。它不仅仅是一场精彩的表演,更像是一份郑重的承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勤劳和创造力,以及对和平与友谊的美好追求。

总而言之,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式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场成功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饱含深情的文化表达和时代颂歌。那种将历史与未来、宏大与个体、民族与世界巧妙融合的呈现方式,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不断进取、创造辉煌的力量,也让我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人在现场,刚发新闻!

来咧!第十四届全运会开幕啦!

15日晚,第十四届全运会在陕西西安正式开幕。

本届全运会竞赛项目共设35个竞技体育项目和19个群众体育项目,创下历届之最。攀岩、冲浪、滑板、霹雳舞这些新兴项目也加入到全运赛场,注入新的活力。

从1959年到2021年,全运会已经走过62年历程,这是首次来到中国中西部地区举办。而由于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延期,两场大赛也首次在同年进行。

开幕式现场,国旗方阵伴着《歌唱祖国》率先入场。

各代表团方阵也依次入场,其中不乏全红婵、汪顺、曹缘、施廷懋、巩立姣等东京奥运冠军的身影。

未来12天里,50名东京奥运会冠军将携手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12000余名运动员,在全运会这片见证中国体育发展的舞台上奋勇拼搏,展现中国体育健儿风采。


入场仪式中压轴出场的是东道主陕西省体育代表团,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一片红色热土。

本届全运会中,陕西共派出741名运动员参赛,他们将充分展现出老秦人的“拧劲儿”。

伴着第十四届全运会会歌《追着未来出发》,开幕式进入文体展演。

从源远流长的周代礼乐、鼎新图强的秦人变法、佳话频传的汉朝开放、唐舞翩翩的盛世长安……

深刻展现出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和根深叶茂的民族之根,声声秦腔更是吼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在万众瞩目中,全运会开幕式进入到最终的火炬接力。

苏炳添、张雨霏、秦凯、郭文珺、马龙,在5位奥运健儿的传递之下,火炬来到“00后”女子步枪运动员杨倩手中。

7月24日,杨倩在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创奥运纪录拿下东京奥运首金。

时隔两天,杨倩又与队友配合再获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金牌,成为中国射击队自建队以来首位在同一届奥运会上收获两枚金牌的运动员。

在全运会开幕式中,她带着共同的希望和梦想,点燃主火炬!


大家看到了么!全红婵妹妹穿裙子了!!!

广东代表团入场时,14岁的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 走在最前列!猜猜​全红婵入场的时候在说什么?

user avatar

作为一名工作人员,为了这场开幕式我已经奋战无数个日夜,封闭了快一个月了。不自卑也不自傲的讲,在后疫情时代办这一场开幕式,它的难度应该超越以往任何一届全运会。举几个细节:

1.光是组织1.2万演职人员,3万余名观众每48小时一次的核酸检测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疫情防控在观众甄选、封闭管理、人员运输、后勤保障和现场调动等众多方面都对开幕式背后的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中间花费的巨大人力、物力都是无法想象的。

2.开幕式结束后整个奥体下起了蒙蒙细雨,除了天佑长安,更重要的是气象部门神来之笔。

3.开幕式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采取隔一坐一的方式就坐,仅这一项改变我与我的小伙伴们就拿着建造图纸对着现场六万个座位一遍一遍数,看到底能够容纳多少观众。有小伙伴不禁要问了,图纸不是一目了然么为什么还要数,那是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许多座椅,部分开幕式设备可能导致某些座位无法入座,某些帷幕导致观影角度不适宜坐,火炬塔周边多少米内不建议坐,种种因素都要求在座位数的核定上需要人工一个一个去数你能想到炎炎夏日无数工作人员一层一层的走,一个一个数的是多么不容易吗。

4.以往开幕式演职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可选性很强,在观影性和整体性上确实可以做得更好,但由于疫情的影响这次开幕式演员基本上来自于陕西省内高校的大学生,而且排练时间也很有限。以第一个击鼓节目为例,都是三个高校的大一大二男学生,这些小可爱牺牲了暑假在闷热的体院馆里一练就是一天,从最初的抗拒到最后的凝聚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些孩子的成长和蜕变,也不禁勾起了我对大学生活的怀念。

5.每个座位上都放了一个包裹,里面有疫情防控需要的酒精、口罩等物资,有餐包、饮用水,有国旗和雨衣,还有个不起眼的小玩意,那就是手电筒。你可知道这些手电筒是临时加的创意,开幕式前2天由浙江义乌采购发货,整整150箱,然而当天浙江有台风天气,很多航班被迫取消,最终经过多方协调由顺丰安排专机拉往西安,在开幕式前一天由无数工作人员装包放好。

最后,尽管我参加了无数次彩排,但现场仍然给了我最大的震撼,无数时刻我都想热泪盈眶,有三千万三秦儿女万众一心的感动,有千年古都展现的文化自豪,也有因封闭管理无法照顾身孕妻子的愧疚。我们说只留经典,不留遗憾,是否经典由万千中国人去评判,但对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而言,我们真的不曾留有遗憾。

人生百年,能参与几次全运,生在华夏,该拥有多大荣耀。

二更-------------------------

感谢各位的点赞和支持,刚刚解封回家,见了心心念的媳妇,工作尚未结束,还要到十一月底。其实,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就有无数的人为赛事做了巨大努力,每一个人都是英雄。说起西安这座城市我对他爱得深,但不得不承认想重回盛唐之巅还有很远的路走,我们总说办好一个赛事,盘活一个城,希望你我都能为一座城添砖加瓦。

三更---------------------

刚到单位打开手机,没成想这么火了,感谢各位的支持。一直以来,我本着多看少说开心地潜水,享受着知乎理性探讨逻辑缜密带给我的精神愉悦。其实,对于几万参与者而言一定有几万多个故事值得传颂和称赞,无数人的付出体现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牺牲和不计回报的奉献精神。

关于几个问题我想再讨论下:

一.人工催雨

运动会必下雨仿佛成了所有人的共识,运动会往往在9 10月份,一般都是雨季,学校的运动会都没有因为下雨而推迟,全国的运动会岂能因下雨而推迟。开幕式当天到今天西安有场范围广、持续久的大雨,既然必下不可为了保证开幕式那几个小时奥体上空没雨,那只能让雨周围地区下、提前下,所以就需要对周边进行紧急催雨,从时间把控上来说气象部分这次确实给力。补一个小细节,气象同志们当时表情凝重仰望天空的样子颇有诸葛亮当年借东风的感觉,哈哈。

二.运动会的意义

要不是手机码字我可能写篇小议论文来说这事,简单来讲三层意义:

(一)国际层面

大国之间热战已经没有可能了,但舆论之战始终没停止,伟人说过不是东风胜西风,就是西风胜东风。舆论的阵地你不抢别人自然就会抢,想当年富饶的伊拉克也因舆论顷刻土崩瓦解。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国家奥运会办成东京那样,西方国家会怎样开展舆论攻势,既然对方都给我们留了把柄,我们开一场万人聚集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展不行吗,舆论优势的建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二)国家层面

有人说形式主义,我想说如果有一种形式主义可以凝聚一个国家,振奋一个民族,哪有何尝不可,我记得观众席上现场香港代表团小旗挥舞的可带劲了,合影起来也是不亦乐乎,我觉得挺好。

(三)普通人视角

全运会对西安市整个基础设施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一年前朱宏路高架未通车前我上班大概要花一个小时左右,通车后我每天通勤时间缩短20分钟。周末,和媳妇去了一趟奥体看了场灯光秀,走了走新修的河堤路。对于一个普通市民的我而言,全运会带给我的就是每天和家人多了40分钟的相处时间,多了一个免费的休闲去处。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更新了,对于全运会的评论,我始终坚持交给大众去评论,这是大家的言论自由,不管是好是坏都没必要恶意中伤我,感谢不打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