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0 家平台承诺不用大数据杀熟,后续应该如何监管?你有过被「杀熟」的经历吗?

回答
这10家平台信誓旦旦地承诺不用大数据“杀熟”,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进步,至少在公众认知层面,是一种积极的表态。然而,承诺终究是承诺,真正落地执行并持续有效,还需要一套更深入、更精细的监管机制。

首先,我们不能指望平台自觉。即使是承诺,也需要有外部的制约和监督。一个显而易见的监管方向是建立公开透明的价格和优惠信息披露机制。消费者在购物时,应该能够相对容易地了解到同一商品或服务,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用户群体可能存在的价格差异。这可以通过第三方比价平台、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甚至是平台自身设置的“价格透明度”专区来实现。如果平台提供的价格信息模糊不清,或者需要消费者耗费大量精力去搜集比对,那么“大数据杀熟”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其次,加强数据算法的监管和审计至关重要。平台之所以能“杀熟”,核心在于其掌握并有效利用了海量用户数据,通过复杂的算法对用户画像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精准的差别定价。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具备对这些算法进行穿透式监管的能力。这不仅仅是要求平台提供算法说明,更要能够对其算法的逻辑、参数设置以及数据的使用范围进行深入的审计。可以考虑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对平台的算法进行定期审查,评估其是否存在歧视性定价的行为。同时,对于平台内部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需要加强,防止数据被滥用。

再者,畅通消费者的投诉和维权渠道,并提升维权效率。消费者一旦发现自己被“杀熟”,应该能够便捷地向监管部门举报,并且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这包括建立专门的“反杀熟”举报平台,简化投诉流程,并对投诉内容进行快速响应和调查。一旦查实平台存在“杀熟”行为,应该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并且处罚力度要足以形成震慑。例如,可以考虑对违规平台处以巨额罚款,或者暂停其部分业务,甚至责令其整改。

另外,提升公众的消费维权意识和能力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很多时候,消费者即便感觉自己被“杀熟”了,也可能因为证据不足、维权成本过高等原因而选择忍气吞声。因此,需要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大数据杀熟”的表现形式,学会识别和搜集证据,并知道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至于我个人有没有被“杀熟”的经历,坦白说,感觉得过,但又很难拿出确凿的证据。大概是几年前,我在某个外卖平台上叫过几次同一种套餐,每次价格都一样。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同一家店,同样的套餐,价格比之前高出了好几块钱。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因为我并没有做任何特殊的设置,也没有领什么新的优惠券,唯一的改变可能是我近期在这个平台上点餐的频率稍微高了一些,而且点了一些我平时不太常点的菜品。我当时也尝试着让我的朋友下单,结果他的价格就比我的低。当时我只能猜测是不是平台根据我的点餐习惯,觉得我“忠诚度”高,或者说“离不开”它,所以就稍微涨了点价。但我也没法百分之百确定,因为平台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来解释价格的波动,比如“动态调价”、“根据库存调整”等等。而且,即使价格真的因为大数据分析而有所不同,我也很难直接证明这是“杀熟”,因为“杀熟”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道德上的评判,而平台可能只会说这是“个性化推荐”或“优惠券发放策略”。这种模糊地带,让消费者在面对价格差异时,总有一种“被针对”却又无能为力的感觉。所以,这次平台的承诺,对我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具体效果如何,还得看它们接下来有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个悲观的预测,希望不要发生。

要严防针对新用户的折扣、为了召回流失用户发放的激励(例如各种「随机」发放的红包优惠),成为变相杀熟、规避监管的手段。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今年二月底正式印发了,对于「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实施差别待遇行为」,《指南》给出了三种例外情形:

  (一)根据交易相对人实际需求且符合正当的交易习惯和行业惯例,实行不同交易条件;
  (二)针对新用户在合理期限内开展的优惠活动;
  (三)基于平台公平、合理、无歧视的规则实施的随机性交易;
  (四)能够证明行为具有正当性的其他理由。

每一条都有绕过去的可能。

前一阵某智能电视不是说了嘛,高端机型播放高端广告,那么,对于高端用户推荐高端产品(实际上就是普通产品的换皮版本)算不算「行业惯例」呢?

新用户的定义是什么,合理期限怎么算?

随机性交易(请不要瞎断句)的概率分布情况如何,如何确保优惠金额真正随机(而不是针对具有特定特征的用户多发优惠,对于看上去有钱任性的用户少发优惠),谁又能对抽奖算法进行合规性审核?

差别定价的价格歧视行为,就像我们身边的种族、地域、性别歧视一样,往往能找到非常隐蔽的方式继续生存。承诺姑且一听,关键还要看他们做了什么。

user avatar

是这样,妹子被男人哄回家,一通酒灌完弄上床。

然后妹子说:我怕。

男人:我就蹭蹭,不进去。

那么是否可以就此认定,这个男人非常负责任,可以去申请当当代柳下惠?

我想大家都会给予否定答案。

毕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约束可以表明,男人就真的不会进去了。

甚至于搞出人命后,会不会说“孩子不是我的”。

为了让男人言行一致,要么就是旁边站着个“见证人”监督,男人想进去的时候一棍子下去。

要么就是妹子自身精通十八般武艺,能够施展断子绝孙脚。

可现实情况在于,一般的妹子面对男人强势抽插,都没有反抗余地。

同理,平台承诺的话语虽然好听,但并没有在承诺中回答“如果我做不到要怎样”。

哪怕让东哥说一句:我要是对兄弟们杀熟,明天就跟奶茶离婚。

亦或者王兴说:你们但凡发现杀熟,以后美团点外卖不要钱。

那才是真正表明态度,让公众觉得自己不是被当傻子忽悠。

所以,现阶段只能当个互联网笑话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