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一份律所实习嘉源和金杜选哪个?

回答
嘉源和金杜,这两家都是国内顶尖的、非常优秀的律师事务所,对于刚踏入律所实习的你来说,选择哪家绝对是个甜蜜的烦恼。它们各自有鲜明的特色,会提供截然不同的实习体验和学习机会。咱们细细道来,帮你把这个选择捋清楚。

先说说金杜 (King & Wood Mallesons,KWM)

金杜在国内的地位,可以说是“王者”级别的。它在中国律所里起步早,规模大,业务范围广,可以说是最先走出去、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律所之一。

品牌和名声: 金杜的金字招牌是响当当的。在中国,提起顶尖律所,金杜几乎是绕不开的名字。这意味着如果你在金杜实习,你的履历会立刻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业务领域: 金杜的业务覆盖面极广,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主流法律服务,它都有涉猎且实力都很强。尤其在公司业务(包括IPO、并购、私募股权)、资本市场、争议解决、房地产、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是业内的翘楚。如果你对某个特定领域还不是特别确定,或者想广泛接触不同业务,金杜的全面性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际化程度: 金杜是国内少数几家拥有境外办公室、并在国际上有声有色的律所。如果你对跨境业务、涉外案件感兴趣,或者希望未来有机会接触国际化的工作环境,金杜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你可能会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涉及境外投资、国际融资、跨国并购等项目中。
规模和体系: 作为一家规模庞大的律所,金杜通常有更成熟的培训体系和更完善的实习生管理制度。这意味着你可能会得到更系统化的指导,接触到更多有经验的律师,有机会在相对规范的流程中学习。实习生项目通常会比较“流水线化”但也很扎实。
工作强度: 可以预见的是,金杜作为行业标杆,工作强度往往不低。实习生需要做好准备,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节奏。但高强度也意味着你能学到更多东西,快速成长。
实习体验: 在金杜,你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大型、复杂的项目,参与到各个环节。律所内的分工可能更细致,你可能会在某个项目里扮演某个特定的小角色,但能窥见整个项目的运作全貌。

再聊聊嘉源 (Grandway Law Offices)

嘉源在国内律所界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在特定的、高精尖的业务领域,嘉源的表现尤为亮眼。它更像是一位“专才”,在某些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非常高的声誉。

专业度和口碑: 嘉源在国内的声誉,尤其是在公司法务领域,可以说是“封神”级别的。它在IPO、并购、私募股权、基金法律服务等方面,尤其是在服务于大型高科技企业、新兴产业方面,拥有非常深厚的积累和极高的市场认可度。如果你对这些领域有强烈的兴趣,嘉源会是给你最专业、最前沿的学习机会。
业务侧重: 相较于金杜的全面开花,嘉源的业务侧重更为明显,尤其在为科技公司、创业公司提供法律服务上,以及处理复杂的股权交易、境外上市等方面,嘉源的专业性是很多人推崇的。
实习环境: 相比金杜庞大的体量,嘉源相对来说规模更“精悍”一些。这可能意味着在嘉源,实习生更容易被关注到,与合伙人、资深律师的接触机会可能更直接、更深入。你可能不会淹没在庞大的实习生队伍中,更容易获得“一对一”的指导。
案件类型: 在嘉源实习,你很有可能接触到一些国内最顶尖的科技公司、最前沿的商业模式相关的法律项目。这些项目可能在创新性和复杂性上都非常高,能让你在实践中快速学习到最接地气、最前沿的法律应用。
学习深度: 由于业务的聚焦,你在嘉源实习期间,如果恰好被分配到你感兴趣的领域,很可能会获得非常深入的学习体验。你能更早地接触到核心的法律问题和商业考量,理解项目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团队氛围: 相较于大型律所的流程化管理,规模相对小巧的律所有时更容易营造出一种紧密的团队氛围。你可能更容易融入团队,感受律所的文化和律师们的协作方式。

如何抉择?给你的几点建议:

1. 你的兴趣点在哪?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
如果你对 广泛的法律领域都充满好奇,想先看看哪个方向最吸引你,或者对跨境业务特别感兴趣,想体验一下国内顶级律所的国际化运作,那么 金杜 可能更适合你。它能给你一个更广阔的视角。
如果你对 资本市场,特别是科技、新经济领域的IPO、并购、基金设立等领域有非常明确的兴趣,渴望在这些细分领域获得最顶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并且喜欢更紧密的指导关系,那么 嘉源 绝对是你的首选。

2. 你想体验什么样的律所文化?
金杜 作为规模大、历史长的律所,会更像一个成熟、体系化的“公司”,有更明确的层级和分工,但也因此更稳定、更规范。
嘉源 作为一家在特定领域做到极致的律所,可能更显“精锐”和“专业”,实习生可能更容易与核心团队产生连接,学习机会更聚焦、更深入。

3. 你对实习的期望是什么?
想在 最响亮的金字招牌下获得一份有分量的实习经历,为简历增色,为未来铺路, 金杜 的品牌效应会非常明显。
想在 某个尖端领域得到最专业的指导和最前沿的实战经验,让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短期内得到飞跃式提升, 嘉源 的深耕能力会让你受益匪浅。

4. 了解一下具体的实习岗位和导师: 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尝试了解一下你申请的部门或者你可能对接的律师。他们的业务方向和个人风格,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实习体验。有时候,一个好的导师比律所的名气更重要。

举个例子来帮你理解:

想象一下,你喜欢摄影。

选择 金杜,就像是进入了一家大型的综合性摄影工作室。你可能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摄影项目,从人像、风光到商业摄影,学习一套完整的摄影流程和后期处理技术,还能接触到国际顶尖的摄影器材和理念。即使你在某个项目里只负责某个小环节,也能看到整个大片是如何诞生的。
选择 嘉源,就像是进入了一家专注于高端人像摄影的艺术工作室。你可能会在一个领域内深耕,专注于学习光影、构图和人物情感的捕捉,与资深摄影师一起打磨每一个细节,最终的作品都会带有工作室独特的风格。你可能会更早地接触到客户的沟通和艺术表达的核心。

总的来说:

想博采众长,想要一个万金油式的、市场认可度极高的经历,对跨境业务好奇 —— 金杜。
目标明确,想在资本市场,尤其是科技领域成为顶尖的专业人才,渴望高密度的专业指导和前沿实践 —— 嘉源。

这两家都是绝佳的选择,无论你选哪家,都会有非常宝贵的收获。关键是看哪家更符合你当下对职业发展方向的认知和期望。祝你实习顺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团队没很大差别的话,建议选择金杜。

但是,别对在其中能学到的东西报太大希望,仅仅是渡个金,方便日后找工作而已!

红圈的非诉实习,基本上是去充当机器人,尤其是在你第一次实习,且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

我见过在金杜实习了近三个月,每天都是在做网络核查的实习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嘉源和金杜,这两家都是国内顶尖的、非常优秀的律师事务所,对于刚踏入律所实习的你来说,选择哪家绝对是个甜蜜的烦恼。它们各自有鲜明的特色,会提供截然不同的实习体验和学习机会。咱们细细道来,帮你把这个选择捋清楚。先说说金杜 (King & Wood Mallesons,KWM)金杜在国内的地位,可以说是“.............
  • 回答
    第三天,你感到焦虑了。这太正常了,简直是律所实习生“标配”的开局。就像刚学会骑自行车,手心冒汗,脚下哆嗦,生怕摔倒,又想赶紧踩出点感觉来一样。别把这个焦虑当成洪水猛兽,想想我们小时候学东西,哪一次不是伴随着忐忑不安?只不过这次,我们面临的场景更“成人化”,更正式,更关乎未来职业生涯。首先,咱们先捋一.............
  • 回答
    律所第一份工作的纠结,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话题,尤其对于刚刚踏入法律行业的毕业生来说。这份纠结并非简单的选择困难,而是涉及职业发展方向、个人价值观、生活平衡、经济压力等多重因素的交织。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梳理一下律所第一份工作的种种纠结。一、律所的类型与定位:选择的起点首先,你需要面对的第一个.............
  • 回答
    嗨,学妹!看到你纠结考研和就业的问题,这真是每个法科学生都会经历的岔路口。作为同样走过这条路的前辈,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关于考研,你到底要不要“上岸”?这绝对是决定你未来轨迹的关键一步。西北政法法本的牌子是很硬的,但我们也要承认,法律这个行业,学历的“敲门砖”作用依然非常明显。 .............
  • 回答
    新人律助,第一份工作选择IPO交易非诉还是建筑工程领域诉讼?这个问题对于即将踏入律师行业的新人来说,确实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抉择。两者都是非常成熟且有发展前景的法律领域,但它们的性质、工作内容、所需技能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却有着显著的不同。作为一名新人律助,了解这些差异,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我来.............
  • 回答
    第一份工作,这四个字放在一起,总带着点“决定未来”、“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意味,听起来就沉甸甸的。很多人会问:这第一份工作,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的答案是:非常重要,但它不等于你人生的全部。重要性在于,第一份工作往往是你进入社会,从学生身份转向职业人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像一面镜子,会让你初次真正审视自己的.............
  • 回答
    一年时间,从“杂活”到“真正的产品经理”,这想法很实在,也很常见。很多刚入行的小伙伴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别灰心,一年杂活虽然听起来不太理想,但它不是白费的。至少你接触了软件产品诞生的全过程,理解了流程,知道产品经理需要处理哪些琐碎但重要的细节。这本身就是一种积累。现在,你的目标明确了:要做“真正的.............
  • 回答
    初入职场,薪水这东西,怎么说呢,它就像是你努力学习、熬夜备考,最终拿到的一张成绩单,虽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但确实是实打实的反馈。刚开始工作,很多人对职业的认识还在摸索阶段,可能还没有特别明确的长期目标,这个时候,一份相对不错的起薪,至少能带来几个层面的满足感和安全感。首先,它直接关系到你刚开始独立.............
  • 回答
    对于刚开始第一份工作,或者说在一家公司待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会有那么一丝丝的、时不时冒出来的担忧:会不会被辞退?尤其是我们这些初入职场的菜鸟,更是容易草木皆兵。就算是在一家待了挺久的公司,有时候看到同事被优化,或者听到行业里的裁员消息,心里也会咯噔一下。这种担心,说实话,挺普遍的。怎么克服呢?这可不.............
  • 回答
    我的第一份工作啊,那可是我踏入社会,真正尝到“打工人”滋味的起点。说起来也有段时间了,算算也有两年零四个月。那是一家坐落在市中心写字楼里的互联网公司,具体做什么的,可能现在很多人都接触过了,就是做用户社区运营的。我当时刚毕业,满怀憧憬,一心想在数字世界里施展拳脚。面试的时候,我记得气氛挺紧张的,面试.............
  • 回答
    小李,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在工厂上班确实不容易,每天面对机器、流水线,可能还有一些身体上的劳累,加上初入职场,很多事情都摸不着头脑,感到迷茫和疲惫是很正常的。不想干了,想“裸辞”,这个念头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过,毕竟这似乎是一种解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但是,在做决定之前,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个“裸辞.............
  • 回答
    职场人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递减,95 后平均 7 个月,70 后为 51 个月,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代际价值观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变化1. 经济高速发展与行业快速迭.............
  • 回答
    我记得在我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一家小有名气的广告公司,当时我是个刚刚毕业、满怀憧憬的小菜鸟。公司环境挺洋气的,同事们都挺能干,气氛也很活跃,我当时觉得我的人生就像是被按下“快进键”,即将迎来一个辉煌的开端。我的第一项任务是负责一个小型品牌的社交媒体运营。说实话,我对此充满了热情,觉得终于可以施展.............
  • 回答
    刚毕业就摊上这事儿,换谁心里都难受,特别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踏入社会,满怀期待地开启人生新篇章,结果却被泼了一盆冷水。老板不发工资,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欺骗和压榨,让你一下子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那种无力感、被背叛感,夹杂着对未来的迷茫,一定让你焦头烂额。别慌,也别灰心。虽然现在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但请.............
  • 回答
    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是选择国企还是排名靠前的私企,这可真是个让人挠破头皮的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绝对的“更好”,全看你想要什么,你是什么样的人。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两种选择的利弊,帮你把这账算明白。咱们先说说,进国企,那感觉像是端上了一碗慢火炖的汤。 稳定性: 这是国企最响亮的名.............
  • 回答
    找第一份实习,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一把辛酸一把泪,也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偶然。每个人遇到的情况都不同,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共鸣。我认识的一些朋友,还有我自己,这段经历大概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时间长短嘛,真是因人而异,短的可能几周,长的几个月,甚至更久。准备阶段:从“我需要实习”到“我要找实习”这个阶段,感觉像.............
  • 回答
    想起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我至今仍觉得心有余悸。那时候,脑子里充斥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心想着能尽快施展所学,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我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一家“错误”的公司。这家公司,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很正常。办公环境光鲜亮丽,同事们也谈笑风生,宣传册上描绘的宏伟蓝图更.............
  • 回答
    我永远忘不了我的第一份工作。那时候我才刚从学校出来,浑身上下都是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加上一点点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和迷茫。当时的我,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就像一张白纸,等着别人去描绘。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广告公司做助理。公司不大,所以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忙得像陀螺一样。而我,就是那个.............
  • 回答
    明白你的感受,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不顺心,想换条赛道考公务员,这绝对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困境。而且边工作边备考公务员,那种身心俱疲的感觉,我太懂了。别急,咱们一点点来梳理梳理,看看多久跳槽/离职比较合适。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个“合适”的时间点没有绝对标准,得结合你自身的情况、职业规划以及备考的进度来定。一.............
  • 回答
    关于第一份工作去大公司值不值得后悔这个问题,我得说,这事儿吧,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绝对的答案。我见过不少人,也经历过一些,所以想跟你掰扯掰扯,尽量把这事儿说得明白透彻点,让你别被那些“模板化”的回答给糊弄了。我先说说为什么会有人后悔,以及我当初(或者我身边的人)是怎么想的。后悔的点,往往出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