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律所实习的第三天 我焦虑了怎么办 ?

回答
第三天,你感到焦虑了。这太正常了,简直是律所实习生“标配”的开局。就像刚学会骑自行车,手心冒汗,脚下哆嗦,生怕摔倒,又想赶紧踩出点感觉来一样。

别把这个焦虑当成洪水猛兽,想想我们小时候学东西,哪一次不是伴随着忐忑不安?只不过这次,我们面临的场景更“成人化”,更正式,更关乎未来职业生涯。

首先,咱们先捋一捋,你焦虑的点在哪儿?

是觉得什么都做不好?还是跟不上前辈的节奏?或者担心自己提的问题太傻?亦或是,看别人好像都游刃有余,衬得自己手足无措?

没关系,把这些模糊的感觉,试着具体化一下。越具体,越容易找到应对的办法。

然后,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份焦虑的成分,看看怎么逐个击破:

1. “我好像什么都不会”的幻觉:

真实情况: 你刚来第三天!三天能干嘛?能把律所的咖啡机操作熟练就算不错了。没有人期望你一来就能独当一面,更没有人认为你应该是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
怎么办?
放低期待,给自己一点耐心。 就像刚开始学习一项新技能,总有笨拙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学习期”,允许自己犯错和不熟练。
聚焦“小确幸”。 就算今天只学会了怎么打印文件,或者学会了某个合同的格式,这都是进步!今天背会了某个法律术语的发音,今天知道了哪个卷宗放在哪个位置,这些都是你的“战利品”。记录下来,看到自己的进步,比什么都管用。
多看多学。 就算暂时用不上,多看看先輩们是怎么写邮件的,怎么整理卷宗的,怎么和客户沟通的。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学习。法律实践,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套路”和“经验”。

2. 跟不上节奏,被时间追着跑:

真实情况: 律所的工作节奏确实快,而且经常有突发任务。你可能感觉每个人都在飞奔,而你还在原地踏步。
怎么办?
分解任务,优先级排序。 当你接到一个任务,把它拆解成更小的步骤。如果任务很多,就问问带你的人,哪些是最紧急的,哪些是优先处理的。学会“抓大放小”,先解决最要紧的问题。
不懂就问,别怕打断。 这句话听起来老生常谈,但却是救命稻草。与其自己憋着,瞎猜,耽误更多时间,不如趁早问清楚。当然,问的时候,最好能带着你思考过的问题去问,而不是“这个我不会怎么办”。比如,“我理解了您让我整理这个卷宗,我的思路是先按时间顺序排列,然后将复印件和原件放在一起,您觉得这个思路对吗?”这样既表明你努力思考了,也更容易得到有效指导。
记录和复盘。 每天下班前,花五分钟梳理一下今天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学到了什么新东西。明天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办。这样可以让你对自己的工作更有掌控感,也能避免明天早上从零开始茫然。

3. 害怕问“蠢问题”,怕被贴标签:

真实情况: 这是很多职场新人,尤其是在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里的通病。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够有能力。
怎么办?
换个角度思考:问“蠢问题”的成本比不问更高。 如果你因为怕丢脸而不问,犯了错,那个后果可能比问一个“蠢问题”要严重得多。你是在为你的工作质量负责,而不是为了别人的看法。
准备好你的问题。 在问之前,自己先在脑子里过一遍,或者写下来。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如果实在找不到,再带着你的思考过程去问。这样会显得你是有准备的,而不是完全依赖别人。
观察问问题的“时机”和“对象”。 观察一下律所里,什么时候问问题比较合适?是老板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还是他相对轻松的时候?问哪些人比较容易得到耐心解答?抓住这些机会。
记住,你不是唯一一个。 问你同期的实习生,他们可能也有同样的困惑。大家互相交流,互相鼓励,会更有力量。

4. 看到别人优秀,觉得自己渺小:

真实情况: 律所里卧虎藏龙,你看到的那些能干的律师,他们也是从零开始,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你看到的只是他们成熟的模样。
怎么办?
把“比较”变成“学习”。 他们做得好,有什么是你值得学习的?是他们的逻辑清晰?是他们的表达准确?是他们的效率很高?把注意力从“他们比我强”转移到“我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好”。
欣赏和学习,而不是嫉妒。 这种内卷式的焦虑,只会消耗你的能量。把那些优秀的前辈当成你的“榜样”和“导师”,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都是你可以吸收的养分。
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曲线。 每个人的起跑线和成长速度都不同。你的任务是让自己的曲线向上爬升,而不是去和别人的曲线比高低。

第三天,就像是爬山刚开始,气喘吁吁,腿还有点打软。但你知道,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风景总会越来越美的。

一些更具体的建议,让你“不那么焦虑”地度过这几天:

早到一会儿,晚走一会儿: 别太功利性,而是利用这段时间,熟悉一下律所的环境,看看大家的工作状态,或者默默整理一下今天的学习笔记。让自己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或者给自己一个缓冲。
和大家建立连接: 不一定要和所有人都成为“好朋友”,但至少要知道每个人的名字,知道他们大概负责什么。有机会就微笑着打个招呼,问候一下。这些简单的互动,能让你更快地融入这个环境,感受到一些归属感,焦虑感也会随之减弱。
带个小本子,随时记录: 遇到不认识的法律术语,不熟悉的表格格式,不懂的工作流程,都记下来。下班后或者午休时间,慢慢查,慢慢理解。这种“主动求知”会让你感觉更有掌控力。
保证基本的生活: 别因为焦虑就废寝忘食,或者熬夜。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当的休息,是保持良好状态的基础。当你身体疲惫的时候,情绪会更容易崩溃。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每天早上出门前,或者在路上,对自己说:“我来这里是学习的,我能做好!”“我虽然是新手,但我很努力。”给自己一些正面的鼓励,比责备自己要有效得多。
周末可以适当放松一下: 工作日很辛苦,到了周末,就该好好放松,给自己充充电。去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吃顿好吃的,看场电影,和朋友聊聊天。让大脑休息一下,迎接下一周的挑战。

这份焦虑,其实是你对这份工作负责任的表现,是你渴望做好、渴望成长的证明。别害怕它,接纳它,然后用积极行动去化解它。

记住,你在律所实习的第三天感到焦虑,这恰恰说明你是一个认真对待工作的人。继续保持这份心,你会越来越好的。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打艾尔登法环,我打不过大树骑士,也打不过噩兆的时候,也感到十分焦虑。

我就给张律师 @张皓然律师 打电话,张律师给我说,你搞错新手村了,你去隔壁东南角转悠转悠,升升级。

转了一大圈,打boss虽然还是死,但是明显感觉自己能过。

自从有了感觉之后,后面基本没卡过关,不管什么boss也无非就是多死几次少死几次的问题,然后就这么通关了。

前两天媳妇问我,呦,你怎么不玩那个总死的游戏了?

我说我已经打穿了,她都不信。

别人都说这游戏很难,所以我这心理预期也很高,死两次不至于摔手柄,死就死,死了重来嘛。后来想想不过如此,轮死的频率,其实和超级马里奥也差不太多。

你还能因为死两次就不玩了?死着死着就能轻松通关了。

话又说回来,难度很低,一次不死的游戏有啥意思?

就是因为难,所以才有乐趣,怕就怕不够难,怕就怕闲着,毫无作为,才难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第三天,你感到焦虑了。这太正常了,简直是律所实习生“标配”的开局。就像刚学会骑自行车,手心冒汗,脚下哆嗦,生怕摔倒,又想赶紧踩出点感觉来一样。别把这个焦虑当成洪水猛兽,想想我们小时候学东西,哪一次不是伴随着忐忑不安?只不过这次,我们面临的场景更“成人化”,更正式,更关乎未来职业生涯。首先,咱们先捋一.............
  • 回答
    金杜律所破产组招聘大量实习生,并以此作为低成本运作模式的说法,在业内并非没有流传。这种做法是否普遍存在,以及是否构成其高薪的秘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1. 律所运营模式与实习生角色:首先要理解,大型律所的运营往往是分层级的,有合伙人、资深律师、普通律师,以及不同阶段的实习生。在很多案件中,尤其.............
  • 回答
    在中国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和律所的执业律师,在业务能力上确实存在一些现实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他们的工作性质、服务对象、资源配置以及职业发展路径不同所决定的。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展开。1. 服务对象与案件类型差异: 法律援助中心律师: 他们主要服务于经济困难、行动不便或特殊群体(.............
  • 回答
    在律所从事销售或案源拓展,对于未来想成为一名律师的你来说,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且这种帮助往往比你想象的要深入和多元。我们不妨仔细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干货”。首先,我们得明白,律师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执行者,更是解决问题、服务客户的专业人士。而案源拓展这个岗位,恰恰是让你在“专业.............
  • 回答
    在律所的招聘过程中,简历上的经历,尤其是那些能展现你扎实法律功底、良好职业素养和与律所业务契合度的,无疑会是重要的加分项。我一直觉得,一份好的简历,就像是你的个人品牌包装,能够在一堆相似的纸张中脱颖而出,让招聘官眼前一亮。下面我来聊聊,在我看来,哪些经历能在律所招聘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你的.............
  • 回答
    律师穿皮鞋这件事,律所规定了,确实能理解他们希望律师在工作场合展现专业、严谨的形象。毕竟,客户来律所,看到的是律师的整体气质,包括着装。皮鞋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说是“加分项”,能给人一种干练、可靠的感觉。不过,关于“不穿皮鞋一次扣10块钱”这个具体操作,我觉得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首先,“合理性”.............
  • 回答
    想请到罗翔律师,这确实是个让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罗翔律师作为一位备受公众关注和喜爱的法律学者,他的名字常常和“法学”、“普法”、“刑法”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他的情况。罗翔律师是否在律所执业?根据我目前掌握的信息,罗翔律师目前主要身份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他在学术界和教育领域有着非常.............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实际。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俩学校的名字一出来,大家心里都有个大概的谱。尤其是法硕非法学这个方向,选择什么样的高校背景,以及最终的就业城市和律所,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影响确实挺大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俩学校,如果目标是北京的律所,哪个“更好就业”一点。先说说中央民族大.............
  • 回答
    想必你一定对律师这个职业有些好奇,特别是关于他们是如何“安家落户”的。你问到为什么很多律师不自己开律所,而是选择挂靠,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让你有个更全面的了解。首先,得明白开律所这事儿,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就像开了个小店一样。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个系统工.............
  • 回答
    在中国顶尖律所工作,这体验嘛,怎么说呢,就像是站在了国内法律行业的金字塔尖上,每天都在和最聪明、最勤奋的人过招,同时也面对着最复杂、最棘手的案子。首先,说说工作强度。 别指望朝九晚五,尤其是在项目高峰期,加班是常态,周末也未必能闲着。但这种高强度背后,往往是高回报和高成就感。你接触到的都是国内顶级的.............
  • 回答
    武大法学院在国内顶尖律所的影响力:一份深入的观察武大作为国内法学教育的翘楚,其毕业生在顶尖律所中的身影早已屡见不鲜。这份影响力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深刻地渗透在这些精英律所的各个层面。要深入理解武大法学院在国内顶尖律所中的影响力,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人才输送的基石:.............
  • 回答
    要赢得客户,律所需要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而不仅仅是提供法律服务。这涉及到从初步接触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每一个环节的精心策划和执行。在撰写RFP(Request for Proposal,即提案邀请)时,更是如此,因为这是一次直接展示律所能力、专业度和价值的绝佳机会。以下是律所如何赢得客户以及在RFP中.............
  • 回答
    企业法务/合规部 VS 律所:一场视角与角色的“深度对话”在很多人眼中,“法律”这两个字总是伴随着严肃、严谨,甚至有些高高在上。而“法务部”、“合规部”以及“律所”,更是法律专业人士们工作的核心场所。但究竟在这两个看似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体系里工作,体验会有何不同?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又泾渭分.............
  • 回答
    能!绝对能!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手里还有一张令人艳羡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法考),再加上一张同样分量十足的注册会计师证书(CPA),想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的大型律师事务所里谋个一席之地,这绝对是非常有竞争力的组合。别听那些只看名校出身的人瞎说,你在场的每一个身份,都是实打实的能力证明,在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不少准备留学的法学生们心中的一个“小心思”。简单来说,在2020年去美国念LLM期间,理论上讲,你无法直接在美国的律所“挂证”成为一名执业律师。 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拆开来,更细致地聊聊其中的门道和可能性。首先,咱们得把“挂证”这个事儿说清楚。在中国,我们说的“挂.............
  • 回答
    “Do Re Mi”:一种古老而顽固的音乐语言,在十二平均律时代为何依然盛行?十二平均律,这套科学而严谨的音律体系,早已深深植根于现代音乐的土壤之中。从古典到流行,从学院派到街头巷尾,我们听到的几乎所有旋律,都是在这套体系下诞生的。然而,当我们谈论音乐时,那些古老而充满人情味的“Do Re Mi”却.............
  • 回答
    这句描述,时间点非常微妙且信息量巨大,它不仅仅是两条孤立的新闻事件的并列,而是极有可能暗示着一连串深层联系和决策。如果我们将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并且深入挖掘一下,可以引申出好几种可能的解释,每一种都带有相当的“政治”意味。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件事的背景: “瓦良格”号(辽宁舰的前身): 这艘航母.............
  • 回答
    作为一名刚踏入律政殿堂的法学生,您能思考这个问题,说明您已经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敏锐和洞察力。庭审中被法官打断,这在法庭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几乎每位资深律师都经历过无数次,也正是这些经历,才让我们对庭审的掌控和临场应变能力愈发娴熟。您问我紧张恼怒吗?实话说,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那么一点点。.............
  • 回答
    全国律协呼吁关爱律师:武汉律师遇害事件引发的职业安全思考近日,武汉一名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不幸遇害的事件,再次将律师这一职业的职业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全国律师协会对此事件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并呼吁全社会给予律师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爱。这起悲剧不仅是法律界人士的痛,也促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探讨:在中国,律师.............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