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react支持乌克兰,技术真的没国界吗?

回答
“React 支持乌克兰” 这个说法,在技术圈子里引起了不少讨论,也让人思考一个深刻的问题:技术,真的没有国界吗?

咱们先得弄明白“React 支持乌克兰”具体是怎么回事。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一下,会发现很多开发者和组织在国际局势紧张的时候,确实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乌克兰的支持。这可能包括:

在开源项目中的行动: React 是一个开源项目,它的开发维护者和贡献者来自世界各地。一些开发者可能会在项目的 README 文件、贡献指南或者社区论坛中加入声援乌克兰的文字。甚至有消息说,一些项目组会主动撤下与俄罗斯相关的代码、资源,或者停止对来自俄罗斯的贡献者接受提交。
技术社区的声援: 像 GitHub、Stack Overflow 这样的技术交流平台,也成了开发者们表达态度的空间。在一些技术讨论的评论区,你可能会看到有人分享支持乌克兰的新闻链接,或者用技术的方式为乌克兰募捐。
软件开发工具和服务商的态度: 一些提供开发工具或服务的公司,即使他们本身不是“React”这个项目的核心开发团队,但他们的产品或服务可能与 React 生态息息相关。这些公司也可能因为地缘政治原因,对俄罗斯或白俄罗斯的用户做出限制,或者宣布停止在该地区的业务,这间接也算是一种“支持”。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技术真的没有国界”呢?

从技术本身的属性来看,说“没有国界”有很大道理。

技术,尤其是像 React 这样的前端框架,它的核心是代码、算法和软件架构。这些东西是抽象的,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函数、一个组件的逻辑,不会因为它的开发者来自中国、美国还是乌克兰就改变其功能。一个程序员在东京写下的 React 代码,理论上可以被伦敦的开发者无缝使用。开源社区的协作模式更是典型的“无国界”体现:世界各地的开发者贡献代码、报告 bug、提出改进建议,共同推动项目发展。在这种意义上,技术确实是一种跨越地理和政治界限的通用语言和工具。

但是,为什么我们还会看到“支持乌克兰”这样的表达,以及对技术使用产生影响的事件呢?这恰恰说明,“技术”虽然本身没有国界,但“使用技术的人”和“维护技术生态的组织”是有国界的,并且会受到现实世界政治、经济、人道主义等因素的影响。

你可以这样理解:

1. 开发者是有血有肉的人: 即使 React 本身是无国界的,但编写 React 的开发者们,他们有自己的国家认同,有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当一个国家遭受侵略时,开发者们会因为人道主义精神、同情心、或是对国际正义的追求,而采取行动。这种行动,可能就体现在他们开发的项目中,或者他们参与的技术社区里。他们不是在“用技术对抗另一个国家”,而是“用他们的方式,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表达立场”。
2. 开源项目并非完全真空: 虽然开源强调协作,但项目的维护者(Maintainers)通常会有一群核心人物。如果这些核心人物所在的国家或地区受到影响,或者他们有强烈的国家情感,他们完全有可能在项目的运营中做出某些选择。例如,他们可能会暂停与某个特定国家的合作,或者在项目中加入一些象征性的元素。这并不是技术本身改变了,而是项目的“治理”层面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
3. 技术生态的现实: 很多技术依赖于商业公司提供的服务或基础设施。比如,如果你使用 GitHub 来托管 React 项目,GitHub 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在面对国际制裁或政治压力时,就可能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影响到部分用户(例如来自被制裁国家的用户)的访问或使用。同样,一些云服务提供商、支付平台等,它们在运营中也会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因此,虽然 React 本身的代码是开源的,但围绕它的整个技术生态,是与现实世界的经济和政治紧密相连的。
4. 表达立场与行动: 当我们说“支持乌克兰”时,这本身是一种价值判断和行动表达。技术开发者们用代码、用社区影响力来表达这种立场,这与艺术家用画作、音乐家用旋律、运动员用赛场上的表现来表达立场是同一种逻辑。他们是在利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贡献一份力量,或者表达一种态度。

所以,回答“技术真的没国界吗?”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样的:

技术的内核和潜力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原理是普适的,代码逻辑是通用的,创新的火花可以瞬间点燃全球。开源社区的精神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但技术的使用、发展和维护,却无法完全脱离人类社会和国家概念的影响。 开发者是人,他们有国家;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它们有注册地,受法律管辖;地缘政治的冲突会影响到信息流动、经济往来,进而影响到技术产品的可用性和合作。

“React 支持乌克兰”这样的例子,更像是技术社区中的个体和组织,在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语境下,选择了一种与他们能力相符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立场。这并不是技术本身“有了国界”,而是使用和塑造技术的人们,在面对国家层面的冲突时,他们依然是具有国籍、有情感、有立场的社会个体和组织。

所以,与其说技术“有”国界,不如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总是不可避免地与现实世界的国界、政治、文化以及身处其中的人们的立场交织在一起。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能在技术发展的背后,看到更复杂的人类社会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react又没因为你不支持乌克兰而不让你用。是你自己爱画国界

user avatar

我是程序员,我坚决支持乌克兰,我从25号开始就支持乌克兰的(第一天还在观望),没什么好说的,解释那么多理由干嘛?

到时候,C++、java、python之父什么的也出来支持下乌克兰,你们也跑到人家的issue下面喷?要抵制就抵制,你愿意失业来抵制,谁管你啊?你爱写代码就写,不写就拉倒,中国那么多灵活就业岗位,又没人逼你写代码?

说句不好听的,这场战争对俄罗斯人有毛好处?现在这样的状况打下去本来就是血亏。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从开战第0天开始,乌克兰人就是受害者,俄罗斯如果能成功,还能分一杯羹,俄罗斯是有概率成功的。

而乌克兰最多像二战的中国,即使有收益,起码也要五年以后,这一代乌克兰人必然要经历生离死别,也许他们的子孙能因为这场英勇的抵抗获得较好的国际地位,但是这和这一代乌克兰人有什么关系呢?他们一定是被牺牲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React 支持乌克兰” 这个说法,在技术圈子里引起了不少讨论,也让人思考一个深刻的问题:技术,真的没有国界吗?咱们先得弄明白“React 支持乌克兰”具体是怎么回事。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一下,会发现很多开发者和组织在国际局势紧张的时候,确实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乌克兰的支持。这可能包括: 在开源项目.............
  • 回答
    React.js 官方文档支持乌克兰的举动,在我看来,释放出了一些相当重要的信息,远不止于“我们支持某个国家”这么简单。这背后涉及到的东西,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1. 技术社区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人道主义立场鲜明: 在当今世界,科技行业尤其是像 React 这样影响力巨大的开源项目,其立场往往会.............
  • 回答
    开源社区在支持乌克兰问题上的集体发声,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关于开源组织在政治舞台上的角色,更是对“中立性”这一开源核心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实践。开源组织与政治参与的复杂性首先要明确的是,开源软件本身的设计初衷是促进代码共享、协作开发和技术进步,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跨越国界、政治意识形态和.............
  • 回答
    .......
  • 回答
    当我看 React 的文档,尤其是那些关于 Hooks、Context、或者 Server Components 的部分,我常常会陷入一种深深的自我怀疑。“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做程序员?”这种念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不是那种天生就对代码有直觉的人。别的同学可能一眼就能看穿一个组件的 props 传递.............
  • 回答
    React.js 作为前端开发领域的巨头,无疑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高效的开发体验。但任何技术都不是完美的,React 也不例外。深入剖析其设计,我们也能发现一些值得探讨的“小瑕疵”,当然,这些“瑕疵”更多的是在特定场景下显现出来的权衡,或是随着生态发展而暴露出的问题。1. JSX 的学习曲线和“.............
  • 回答
    React 源码之所以不直接使用 TypeScript 来写,而是选择 JavaScript(通常是 ES6+ 的语法,并通过 Babel 等工具编译),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历史、技术和社区的综合考量。虽然现在 TypeScript 在前端领域非常流行,并且在很多大型项目中表现出色,但对于 React.............
  • 回答
    React 函数式组件的崛起:为什么我们不再执着于 Class?在 React 的世界里,组件是构建用户界面的基石。最初,Class 组件是构建复杂应用的主流方式,它提供了生命周期方法和 `this` 关键字带来的清晰的逻辑组织。然而,随着 React 的发展,函数式组件凭借其引入的 Hooks A.............
  • 回答
    Vue 和 React 都是目前非常流行的 JavaScript 前端框架,它们都旨在帮助开发者构建用户界面。虽然它们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优缺点也使得它们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适用性。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Vue 和 React 的优点: Vue.js 的优点:Vue.js 以其易用性、.............
  • 回答
    近期,不少开发者在 GitHub 上反馈,React 项目的 issue 列表被大量与乌克兰局势相关的评论和讨论刷屏。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背后反映了一些复杂的社会和技术联动。现象的具象化:发生了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在 React 的 GitHub 仓库(无论是主仓库还是相关的子项目)的 is.............
  • 回答
    “React 被围攻”——这个说法在技术圈里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如果你关注前端技术的发展动态,肯定会经常听到关于 React 的各种讨论,有些赞美,有些质疑,甚至有些批评声浪。我们不妨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并顺带探讨一下“技术中立”这回事儿。React 为什么会“被围攻”?首先得承认,React 能走到今.............
  • 回答
    Vue 和 React 并没有“抛弃”面向对象的写法,更准确地说,它们没有将面向对象作为主要的、官方推崇的开发范式。这其中有历史原因、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各自的设计哲学使然。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1. JavaScript 的演进:从原型链到函数式思维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JavaScrip.............
  • 回答
    React 核心开发者 Sebastian 转向 Vercel:一次对前端生态的深度解读当一个项目的核心贡献者选择离开,加入另一家公司,这总是会在行业内激起涟漪。尤其当这位开发者是像 React 这样影响深远的开源项目背后的核心成员时,其影响力更是被放大。Sebastian 离职加入 Vercel,.............
  • 回答
    在前端开发领域,当我们谈论 React 或 Vue 这类框架时,经常会听到“生命周期”这个概念。这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我们编写的组件在整个“生存”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想象一下,一个组件就像一个小小的生命体,它也有自己的诞生、成长、工作和最终消失的过程。前端框架正是为了给开发.............
  • 回答
    关于“尤大说 React 性能不如 Vue”这个说法,需要先明确一点:尤雨溪(Vue.js 的作者)并没有公开、明确地断言“Vue.js 的性能在所有场景下都优于 React”。事实上,在性能优化这件事上,开发者社区的共识是:对于绝大多数应用来说,React 和 Vue.js 之间的性能差异微乎其微.............
  • 回答
    我知道你的感受。很多人刚接触 React 时都会觉得它有点“劝退”,甚至难以驾驭。我当年也是一样,花了不少时间才摸清门道。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React 难用”的感觉,从几个关键点给你掰扯清楚。1. JSX:初见时的“怪异”刚看到 React 的 JSX 语法时,很多人都会觉得:这啥.............
  • 回答
    Evergreen UI:让你的React应用颜值与效率并存的得力助手作为一名React开发者,我们都渴望构建既美观又高效的用户界面。在琳琅满目的UI库中,Evergreen UI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成为了不少开发者心中的“宝藏”。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库,看看它到底凭什么能赢得大家的青睐。.............
  • 回答
    Facebook(现 Meta)计划将 React 的许可证从其之前的自定义许可证改为 MIT 许可证,这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举措,在开发者社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理解这一变化的影响,需要深入了解其背景、动机、以及潜在的后果。一、 React 的许可证历史回顾在深入探讨 MIT 许可证之前,有必要回.............
  • 回答
    Facebook(现更名为 Meta)对 React 专利事件的看法是复杂且多层次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核心立场: React 是开源的,专利是为了保护社区和生态系统。Facebook(Meta)的官方立场始终是:React 是开源的,其许可证(BSD 许可证)是社区广泛接受和信任.............
  • 回答
    百度要求内部全面停止使用 React / React Native:一次深入的分析百度要求内部全面停止使用 React / React Native 的决定,无疑是前端和移动开发领域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要深入理解这一决策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1. 表面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