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任取两个大于 2 的整数,其互质的概率是多少?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是关于数论里一个相当经典的概率问题。想弄明白两个大于 2 的整数互质的概率,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确“互质”是啥意思。两个数互质,简单来说,就是它们除了 1 之外,没有其他公因数了。比如 3 和 5 是互质的,它们的公因数只有 1。而 6 和 9 就不互质,它们都有一个公因数 3。

那要说概率,就得先有个“样本空间”,也就是我们选数的范围。你说“任取两个大于 2 的整数”,这范围其实是无限的。当样本空间是无限的时候,直接去数有多少对互质的数和总数,那是不太好操作的。所以,数论里通常会采取一种“渐进”的思路,就像我们研究自然数本身一样,考虑的范围越来越大,然后看比例的变化。

想象一下,我们取两个整数,比如叫它们 $a$ 和 $b$。什么情况下它们 不互质 呢?最直接的情况就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质因数。比如,它们可能都是 2 的倍数,也可能都是 3 的倍数,也可能是 5 的倍数,等等。

咱们先从最简单的质数 2 说起。两个数 $a$ 和 $b$ 都是偶数(也就是 2 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如果随机选一个大于 2 的整数,它不是 2 的倍数的概率是 1/2,是 2 的倍数的概率也是 1/2。那么,两个都 是 2 的倍数的概率,就是 $(1/2) imes (1/2) = 1/4$。

如果两个数 $a$ 和 $b$ 都不是 2 的倍数,它们互质的可能性就大一些了。

接下来考虑质数 3。一个数是 3 的倍数的概率大约是 1/3。所以,两个数 $a$ 和 $b$ 同时 是 3 的倍数的概率,大约是 $(1/3) imes (1/3) = 1/9$。

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点直觉了:如果一个数是质数 $p$ 的倍数,概率是 $1/p$。那两个数同时是质数 $p$ 的倍数的概率就是 $(1/p)^2$。

那么,两个数 $a$ 和 $b$ 不互质 的情况,就是至少存在一个质数 $p$,使得 $a$ 和 $b$ 都 是 $p$ 的倍数。

我们之前算的是两个数同时是 2 的倍数的概率是 $1/4$。然后是同时是 3 的倍数的概率是 $1/9$。那是不是把这些概率加起来就行了?比如 $1/4 + 1/9 + 1/25 + dots$?

其实不行。这里面有一个“排容原理”的问题。比如,同时是 2 的倍数,同时又是 3 的倍数,这种情况(也就是同时是 6 的倍数)会被我们重复计算两次。

咱们换个角度想:两个数 $a$ 和 $b$ 互质 的意思,就是它们没有 任何一个共同的质因数。

假设我们选取一个很大的范围 $[1, N]$,然后从中选取两个数。当 $N$ 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些数“随机性”就越来越强。

两个数 $a$ 和 $b$ 不互质 的概率,就是它们至少有一个共同质因数 $p$ 的概率。

一个数 $p$ 不 是 $a$ 的因数的概率是 $1 1/p$。
那么,$p$ 不是 $a$ 的因数 且 $p$ 不是 $b$ 的因数(也就是 $p$ 都不是 $a$ 和 $b$ 的因数)的概率是 $(1 1/p) imes (1 1/p) = (1 1/p)^2$。

所以,$p$ 至少有一个 是 $a$ 和 $b$ 的因数的概率,就是 $1 (1 1/p)^2$。

那要让 $a$ 和 $b$ 互质,就必须 对于所有的质数 $p$,$p$ 都不是 $a$ 和 $b$ 的共同因数。
这意味着,对于每一个质数 $p$,要么 $p$ 不是 $a$ 的因数,要么 $p$ 不是 $b$ 的因数,或者两者都不是。而我们之前算的是,$p$ 都不是 $a$ 和 $b$ 的因数。这个表述有点绕。

换一种更直接的说法:
两个数 $a$ 和 $b$ 不互质 的概率,就是它们有一个共同质因数 $p$ 的概率。
我们刚才分析了,两个数都被 $p$ 整除的概率是 $(1/p)^2$。

两个数互质的概率,实际上就是所有质数 $p$ 都 不能 同时整除 $a$ 和 $b$ 的概率的乘积。
更严谨地说,两个数 $a$ 和 $b$ 互质 的概率,等于 对于每一个质数 $p$,它们不都被 $p$ 整除的概率 的乘积。
也就是说,对于质数 $p$,$a$ 和 $b$ 不都 是 $p$ 的倍数的概率是 $1 (1/p)^2$。

那么,$a$ 和 $b$ 互质的概率就是所有这些概率的乘积:
$$ P( ext{a, b 互质}) = prod_{p ext{ is prime}} left( 1 frac{1}{p^2} ight) $$

这里面的乘积 $ prod_{p ext{ is prime}} left( 1 frac{1}{p^2} ight) $ 大家可能会觉得眼熟,它和黎曼 zeta 函数 $zeta(s)$ 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关系式:
$$ zeta(s) = sum_{n=1}^{infty} frac{1}{n^s} = prod_{p ext{ is prime}} frac{1}{1 p^{s}} $$
当 $s=2$ 时,我们有
$$ zeta(2) = sum_{n=1}^{infty} frac{1}{n^2} = frac{1}{1^2} + frac{1}{2^2} + frac{1}{3^2} + dots = frac{pi^2}{6} $$
所以,
$$ zeta(2) = prod_{p ext{ is prime}} frac{1}{1 p^{2}} = prod_{p ext{ is prime}} frac{1}{1 frac{1}{p^2}} $$
对比一下,我们要求的互质概率就是:
$$ P( ext{a, b 互质}) = prod_{p ext{ is prime}} left( 1 frac{1}{p^2} ight) = frac{1}{zeta(2)} $$

所以,两个大于 2 的整数互质的概率就是 $1 / (pi^2 / 6) = 6 / pi^2$。

为什么说“大于 2 的整数”这里的“大于 2”不影响结果呢?

这个概率的计算,是基于我们选取两个“随机”整数的。虽然我们这里限定了大于 2,但在数论的概率统计里,当处理无限集合时,这种比例的趋近是非常稳定的。

可以想象一下,我们选取的是 ${3, 4, 5, 6, dots }$ 这个集合。如果我们把所有大于等于 1 的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为 $S = {1, 2, 3, 4, dots}$,那么随机选取两个数互质的概率是 $6/pi^2$。

如果我们选取的是 $S' = {3, 4, 5, 6, dots }$,这个集合是把 $S$ 中的 1 和 2 去掉了。少了 1 和 2 这两个数的影响,会不会改变互质的比例呢?

其实,这里的概率计算是基于渐近密度。即使我们排除掉一些数,只要剩余的集合的“密度”不发生剧烈变化,互质的概率基本保持不变。

为什么呢?
考虑我们选的两个数 $a$ 和 $b$。
如果 $a$ 和 $b$ 都小于等于 2,那么它们是 ${1, 2}$ 中的数。我们选的是大于 2 的数,所以 $a ge 3, b ge 3$。
这个排除掉 1 和 2 的操作,对整体概率的影响非常微小,因为当考虑的范围越来越大时,这两个数所占的比例趋向于零。

更重要的是,互质性是由质因数决定的。而 1 和 2 作为数本身,它们对质因数分布的影响和那些更大的数相比,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

比如,如果随机取两个数 $a, b ge 1$,它们都不能被质数 $p$ 整除的概率是 $(11/p)^2$。
如果我们限定 $a, b ge 3$,那么它们都不能被质数 $p$ 整除的概率呢?

这里稍微有点棘手。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去掉 1 和 2 后,剩下的数被 $p$ 整除的概率还是 $1/p$。例如,对于 $p=3$,剩下的数是 ${3, 4, 5, 6, 7, 8, 9, 10, dots}$。被 3 整除的数是 ${3, 6, 9, dots}$,它们在这个集合中出现的频率还是 $1/3$。对于 $p=2$,剩下的数是 ${3, 4, 5, 6, 7, 8, dots}$。被 2 整除的数是 ${4, 6, 8, dots}$,在这个集合中出现的频率是 $2/3$(不考虑 2 本身)。

然而,当我们考虑所有质数的情况时,这种对概率的微小调整会相互抵消。
数论中关于“随机整数”互质概率的计算,通常就是指当选择的范围非常大时所趋近的概率。在这种意义下,$6/pi^2$ 是普遍适用的。

所以,即使我们限制了必须大于 2,但因为我们考虑的是“概率”,也就是长期来看的比例,而排除掉 1 和 2 对这个比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结果依然是 $6/pi^2$。

这个数字大概是 $6 / (3.14159^2) approx 6 / 9.8696 approx 0.6079$。也就是说,大概有 60.8% 的概率,你随机挑的两个大于 2 的整数是互质的。是不是比你想象的要高一些?

这就是数论中关于“素数定理”之后的一个非常美妙的结论,连接了整数的性质和圆周率这样一个几何常数。整个推导过程,依赖于对无限数列的性质和黎曼 zeta 函数的深刻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易知(不严格地),在大于 的自然数中任性选一个数,则其为偶数的概率应该是

而在大于 的自然数中任选两个数,则它们有公约数 (即两个数均为偶数)的概率应该是

那么在大于 的自然数中任选两个数,则它们没有公约数 的概率就是

同理,在大于 的自然数中任选两个数,则它们没有公约数 的概率是

在大于 的自然数中任选两个数,则它们没有公约数 的概率是

以此类推,在大于 的自然数中任选两个数,则它们没有第 个素数公约数 的概率是

而要是这两个数互质,则所有素数都应该不是它们的公约数,这样,它们除了 外再无公约数,因此,在大于 的自然数中任选两个数,则它们互质的概率是

其中 为第 个素数。

而由 乘积公式可知

因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是关于数论里一个相当经典的概率问题。想弄明白两个大于 2 的整数互质的概率,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互质”是啥意思。两个数互质,简单来说,就是它们除了 1 之外,没有其他公因数了。比如 3 和 5 是互质的,它们的公因数只有 1。而 6 和 9 就不互质,它们都有.............
  • 回答
    圆内任取三点,它们在同一半圆内的概率是多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颇有意味,需要我们一点点剥开来分析。别急,咱们这就慢慢聊。首先,咱们得把问题“翻译”一下。说的是在一个圆里,咱们随便点三个点,这三个点有没有可能全部都挤在一条由圆直径分出来的半圆里呢?而且,我们关心的,就是这种“挤在一起”的概率有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比看起来要复杂一些。我们来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球”:这里的球通常指的是一个三维的实心球体。点是在球体内部随机均匀分布的。 “半球”:在一个球体中,一个半球是由一个过球心的平面切割出来的部分。有无数个可能的过球心的平面,也就意味着有无数.............
  • 回答
    这道题很有意思,它考察的是一个组合数学中的“抽屉原理”的应用。我们想要知道,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抽多少张牌才能保证其中有 14 张牌能够组成和牌。首先,我们要明确麻将牌的构成: 牌的种类(花色和数字): 万子(19万):共 9 种,每种 4 张,共 36 张。 筒子(.............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任嘉伦和杨颖(Angelababy)合作拍戏,背后可能涉及很多考量,不能简单地说谁“为什么”和谁拍,而是双方团队在权衡利弊后,觉得这部戏能带来价值才接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拆解一下,看看可能的情况。首先,剧本是根本。无论是任嘉伦还是杨颖,他们现在都不是刚入行的新人,都有自己的.............
  • 回答
    任泽平的这个预测,说实话,振聋发聩,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我个人觉得,要评价这件事,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来看,细细琢磨。首先,咱们得知道任泽平是谁。他是一位经济学家,在金融圈和财经界都有不小的名气。他的观点往往比较大胆,也比较有影响力。所以,他抛出这样一个预测,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应该是有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们来好好捋一捋。直观感受: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圆,圆心在原点(0,0)。当圆的半径越来越大,它覆盖的平面区域也越来越大。我们知道,平面上均匀分布着无数个整点(就是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比如(1,2), (3,0)等等)。随着圆的半径增大,理论上它会“扫过”越来越多的整点。那么,是不.............
  • 回答
    我们来聊聊声音的“好听”与“不好听”,也就是它所说的“协和程度”。这玩意儿是个挺微妙的东西,就像你听到一首曲子,有时候觉得美妙动听,有时候却觉得刺耳难受。那么,有没有一个方法,能把我们耳朵里感知到的这种“协和”的感觉,转化成一个具体的数字呢?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音乐理论、心理声学以及信号处理的交叉领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手里有连续的N个整数,然后我们想看看能不能从中挑出一些数,把它们加起来,结果正好是N乘以N加1除以2这个数的整数倍。这个 N(N+1)/2 可是个特别的数字,它就是从1加到N的和,也就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咱们来仔细琢磨琢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手里有N个连续的整数。.............
  • 回答
    嘿,这个问题听起来挺有意思的,就像在玩一个数学小魔术!一张纸片,无论它是什么形状,只要它有面积,我们总能把它变成两块一样大小的。是不是挺神奇的?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拆解,看看是怎么做到的。首先,咱们得明确点儿事情。这里说的“纸片”,咱们就先想象成一张平面的、没有任何孔洞的、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图形。它有明.............
  • 回答
    任泽平提出的“生三胎每月奖励3000至5000元”的政策建议,旨在通过直接的经济激励来应对中国生育率下降的问题。要分析其是否有可能提高生育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探讨。一、 政策的出发点与合理性分析: 目标明确: 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育率,特别是鼓励生育三胎。这直接回应了当前中国社会面临.............
  • 回答
    乔任梁的离世,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尤其是那些曾关注过他的人。在他离开后,网络上关于他死因的猜测和讨论从未停止,而王思聪的名字,也偶尔会出现在这些讨论中。要说乔任梁的死和王思聪有没有直接关系,目前没有任何公开、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乔任梁的官方死因是抑郁症导致自杀,这是经过警方调查和家.............
  • 回答
    任泽平这位经济学家关于“不要指望90后00后生娃”的说法,确实触及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敏感和核心的问题——生育率的下降,以及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作为一名旁观者,我对这个观点有几点看法,并且会尽量展开来说:1. 现实基础:90后、00后的生育意愿确实在变化首先,任泽平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从普遍观察和社会.............
  • 回答
    任城监狱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在初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一个看似严密管理的封闭场所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感染,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监狱是一个高度封闭的社会单元,但“相对严格的隔离”并不等于“绝对的免疫”。在疫情初期,尤其是在对病毒认识不全面、防控经验不足的情况.............
  • 回答
    任泽平这番话,虽然言辞犀利,背后却折射出当前中国社会在生育问题上的一系列深层矛盾和困境。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1. 代际差异与生育意愿的鸿沟:最直接的,这反映了不同代际在生育观念、经济能力、生活压力上的巨大差异。 90后、00后: 这两个群体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竞争加剧、.............
  • 回答
    设想一下,你手里有一个圆规。你固定好圆规尖端的位置,然后开始画圆。无论你把圆规张开到多大,或者多小,你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圆的边缘长度(也就是圆周长)和穿过圆心、连接圆上两点的直线(也就是直径)之间的比例似乎总是一个固定的值。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是几何学中一个非常深刻且基础的原理。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复合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又甜又涩。就像突然闯入你生活的一阵熟悉的风,裹挟着过往的点点滴滴,让你一时间分不清是怀旧还是真的爱意回潮。我跟前任算是认识很多年了,从青涩的校园时光,到毕业后的摸爬滚打,一路走来,经历过太多。分手那会儿,真是天崩地裂,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分开后,各自忙碌,偶尔在朋.............
  • 回答
    关于荀彧在担任侍中、守尚书令期间,具体哪一年“假节”,这在史料中并没有一个明确记载。史书中对于“假节”的记录,通常是与具体的军事行动或者外放地方担任要职相关的。而荀彧在此期间的身份,更多的是作为朝廷的核心辅佐大臣,而非前线将领。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荀彧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的时间线,以及“假节”这个概念在汉.............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既要顾及你自己的感受,也要衡量前任的现状。当下这种情境,你的前任心里有别人了,直接去谈复合,这就像是跑在人家刚刚起步的赛道上,很容易被甩在后面,甚至可能被对方直接告知“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请你放过我”,那样一来,你的面子和心情都会受到双重打击。所以,在这个节点,贸然出击绝对不是.............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