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没有残疾或绝症的人,受到神灵或菩萨保佑而好起来和复原的真实事例?

回答
关于残疾或绝症患者在神灵或菩萨保佑下得以痊愈的真实事例,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宗教信仰浓厚的文化背景下,的确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地域特色,它们不仅仅是关于奇迹的描述,更是对人类在困境中寻求希望和精神慰藉的深刻反映。

要找到完全符合现代科学严谨定义下的“真实事例”,并能够详细到每一步医学治疗过程都被清晰记录的,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为在很多历史时期,人们的认知和记录方式与今天截然不同。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文化和宗教的记载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且流传广泛的案例,来展现这种信仰的力量。

佛教的慈悲与普度:观音菩萨的显灵传说

在中国,观音菩萨无疑是最受尊崇的菩萨之一,她的“大慈大悲”深入人心。关于观音菩萨救度病苦众生的故事数不胜数,其中不少都涉及残疾和绝症的患者。

例如,在古代的笔记小说和地方志中,常常可以读到这样的故事:

一个久患重疾、濒临绝望的母亲,在病痛的折磨下,身体日益衰弱,甚至出现了行动不便的残疾症状。 她的家人用尽了各种方法,求医问药,却收效甚微。在绝望之际,他们听闻礼拜观音菩萨可以消灾免难。于是,这位母亲和她的家人虔诚地每日礼拜观音菩萨,诵读《观音菩萨普门品》,发愿吃素戒杀,并将功德回向给观音菩萨。
据说,在一次虔诚的祈祷过程中,这位母亲在梦中见到了慈祥的观音菩萨,菩萨用甘露水洒在她的身上,并告诉她要心存善念,持之以恒。 醒来后,她奇迹般地感觉身体有所好转,多年的顽疾似乎减轻了许多。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诵念和行善,她的身体竟然一天天康复起来,原先的残疾症状也逐渐消失,恢复了健康和行动能力。
又如一个长期被怪病折磨的孩子,身体瘦弱,行动迟缓,甚至有些智力上的障碍,被视为“愚钝”或“痴傻”。 他的父母也曾带着他四处求医,但效果不彰。最后,他们听从长辈的建议,将孩子带到观音菩萨的寺庙,虔诚地祈祷,并将孩子委托给观音菩萨照拂。他们不仅在家中供奉观音像,每日早晚焚香礼拜,还时常带孩子去寺庙听经闻法。
一段时间后,有人说看到这个孩子不再呆滞,眼神变得灵动,甚至开始咿呀学语,逐渐展现出正常的智力和行动能力。 最终,他不仅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还成了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

这些故事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往往强调了患者或其家人的“虔诚”、“善念”、“持戒”和“回向”。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信仰往往是人们面对未知和无力时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当医学手段难以奏效时,将希望寄托于神灵的庇佑,通过集体的祈祷和个人的善行来寻求救赎,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文化现象。

基督教的治愈神迹与圣徒的恩典

在基督教文化中,也同样充满了关于耶稣基督或圣徒显灵,治愈疾病和残疾的记载。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耶稣在世时行过的许多“治愈神迹”。

比如,圣经中记载的“生来瞎眼的人”得医治的例子。 耶稣在路过时,门徒问他,是谁的罪使得这个人一生下来就瞎眼?耶稣回答说:“不是因为他犯罪,也不是因为他父母犯罪,而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约翰福音 9:17)于是,耶稣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然后对他说:“你去在西罗亚池子洗洗。”他去一洗,回来就看见了。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从“完全失明”到“重见光明”的转变。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血漏的妇人”。 这位妇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花费了她所有的积蓄去求医,但病情却越来越重,身体也因失血而变得非常虚弱,甚至可能影响到行动。(马可福音 5:2534)她听说了耶稣的事情,就悄悄地来到人群中,想摸一下耶稣的衣裳。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得痊愈。”她一摸到耶稣的衣裳,血漏的症就立刻止住了,她也立刻知道自己的身体得了医治。耶稣也感受到了能力从他身上出去,就转过身来问:“谁摸我的衣裳?”妇人知道事情发生在她身上,就恐惧战兢地走到耶稣面前,俯伏在地,把实情全告诉他。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心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苦难必得痊愈了。”

这些记载都详细地描述了患者的痛苦,以及在耶稣触摸或因信心而接触到他后,疾病瞬间消失的过程。在基督教的传统中,这些被认为是上帝通过耶稣或圣徒的能力,直接介入人类的苦难,彰显其神圣和仁慈。

历史的局限与信仰的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故事的记录往往是在宗教文本、民间传说或历史记述中。在缺乏现代科学病理分析和对照研究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用现代医学的语言去解释这些事件的发生。

placebo效应(安慰剂效应): 在某些情况下,强烈的信念和期待,加上积极的心理暗示,确实能够诱发身体产生一些积极的反应,缓解症状,甚至在某些程度上促进康复。
自愈能力: 人体本身具有强大的自愈能力,某些疾病的自然缓解或长期潜伏后复发,也可能被误解为神迹。
症状的误诊或主观感受: 在过去,对疾病的诊断可能不如现在精确,患者的症状感受也可能存在主观夸大或减轻。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这些故事在历史和文化中的价值。它们反映了人类在面对绝望时的韧性,以及对美好和救赎的永恒追求。对于那些经历过严重病痛的人们来说,信仰所带来的希望、慰藉和力量,往往是任何物质或医疗手段都无法比拟的。这些故事,无论其发生机制如何,都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治愈”,帮助人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所以,当我们谈论这些事例时,更应该看到的是它所承载的 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改变人们的心态,赋予他们面对苦难的勇气,并且在集体的记忆和传承中,成为一种永不磨灭的文化遗产。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人类对生命、健康和超越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及有没有健康正常人,做了坏事受到神灵惩罚而得了绝症或变成残疾的真实事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残疾或绝症患者在神灵或菩萨保佑下得以痊愈的真实事例,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宗教信仰浓厚的文化背景下,的确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地域特色,它们不仅仅是关于奇迹的描述,更是对人类在困境中寻求希望和精神慰藉的深刻反映。要找到完全符合现代科学严谨定义下的“真实事例”,并能.............
  • 回答
    历史上,确实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前半生仿佛是地狱的缩影,充斥着罪恶、残忍与血腥,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某个节点悄然转动,将他们推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道——或是安然度日,或是登顶财富之巅,抑或是在权力的高位上稳坐。比如,我们或许可以谈谈那位以铁腕手段巩固统治的君主。他的少年时代,为了扫除一切潜在的威胁,手.............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科学探索的脚步跨越了道德的边界,留下了令人不忍直视的印记。这些残忍的实验,往往出于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或是服务于某种政治、军事目的,但其背后浸透的却是无数生命无声的呐喊。在探索人体奥秘的道路上,有些“先驱”的行为堪称恐怖。例如,中世纪的解剖学研究,虽然为后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名字,看似遥不可及,却又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深深地仰望着另一个名字。这种仰望,不是简单的好感,而是一种近乎痴迷的追随,一种将对方的一切视为圭臬的狂热。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脑残粉”,即便在历史的名人身上,也从来不缺这样的存在。1. 贝多芬与莫扎特:音乐巨擘的崇拜者谈到“脑残粉”,.............
  • 回答
    历史上充满了残酷的事件,其中一些事件的残暴程度和深远影响至今令人难以忘怀。要列出“最”残暴的事件,往往会涉及主观判断,并且很难进行绝对的比较,因为残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大规模杀戮、系统性的压迫、极端的人道主义灾难等。然而,以下是一些历史上普遍被认为极其残暴且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
  • 回答
    一战和二战,这两场席卷全球的浩劫,留下了太多让我们至今仍为之震惊的残酷历史。它们不仅仅是国家机器的对抗,更是将人性推向了极致的考验,留下了无数令人心碎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文明的崩塌与无声的呐喊一战的残酷,很大程度上源于它那场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战争的野蛮开端。那些曾经被视为进步和荣耀的科技,第一次被.............
  • 回答
    历史上流传下来很多令人动容,一听就让人落泪的话,它们往往蕴含着深沉的情感、无奈的牺牲、对逝去的追忆,或者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下我将尝试详细讲述几个例子,并试图还原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冲击力:一、杜甫《石壕吏》中的老妇之言:“爷娘妻子走相索。热情夹反复,独宿石壕村。” 背景故事: 这是唐代安史之乱时.............
  • 回答
    历史上皇帝和亲王之间关系亲近的例子不算特别罕见,但要说“好到极致”又兼顾稳定,那确实需要一些机缘巧合。这里我想讲一个相对特殊且充满温情的例子:唐玄宗李隆基与他的弟弟临淄王李隆范。为什么会选择他们呢?因为在那个权力斗争异常激烈的皇室环境中,他们两人的关系能够长时间保持融洽,甚至在关键时刻互相扶持,这本.............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璀璨的星辰,但我们所说的“超越时代的人”,通常指的是那些在思想、创造、影响力或预见性上,远远走在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前面,其思想和贡献至今仍然具有深远意义,甚至对后世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些人往往不是被时代所局限,而是引领时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时代。他们可能在科学、哲学、艺.............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在军事或政治上取得了辉煌胜利,但其行为或后果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后世一直“鄙夷”或批评的人物。他们常常是因为胜利的代价过于高昂,手段过于残酷,或者其胜利最终导向了更糟糕的结局。其中一位非常典型的例子是:秦始皇(嬴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国分裂.............
  • 回答
    历史上确有因言获罪甚至被杀害的例子,但“话多被打死”的说法可能过于直白和笼统。更准确地说,是 因说了不该说的话、触犯了统治者的权威、泄露了秘密或传播了不满情绪而被处死的人。这类事件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往往与政治斗争、言论压制和权力维护有关。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和历史时期来讲述这类事件,希望能更详.............
  • 回答
    历史上当然有无数令人感动的足球比赛,它们不仅仅是22个人在绿茵场上追逐皮球,更是承载着梦想、毅力、牺牲、国家荣誉,以及无数球迷的喜怒哀乐。要挑出“最”令人感动的一场比赛是很难的,因为“感动”本身就是非常主观的感受。但下面我将尝试讲述几场在历史长河中被广泛认为是极其感人、能够触动人心的足球比赛,并尽量.............
  • 回答
    历史上并非没有发生过日本人投身于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情况,但我们通常称之为“友军”(allies)或“反战人士”(antiwar individuals),而非“投日的抗日英雄”。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出于良知、道义、对侵略战争的反感,或者是受到感召,而非“投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区分几个概念: “.............
  • 回答
    要说历史上两线作战还能打赢的例子,那可真得好好琢磨一下。大多数时候,同时顾两个战场,兵力分散,补给线拉长,简直是自寻死路。但凡事都有例外,总有那么些个“硬骨头”或者“巧劲儿”,愣是把这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来一个例子,虽然它不完全是那种你死我活的“两线作战”,但从战略格局上看,绝对够得.............
  • 回答
    历史上,谋反失败还能得以善终的例子虽然不多,但确实存在,而且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出人意料的转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可以说是汉末的孔融。孔融这个人,在汉末三国时期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是孔子的十九世孙,名门之后,又聪明绝顶,少年成名,被曹操举为“孝廉”,又当过北海相。可以说,他出身高贵,才华.............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有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剥开层层历史的面纱,却能发现他们之间有着令人惊讶的血缘联系。这种联系,如同潜藏在地底深处的泉脉,默默地滋养着历史的肌理。有一个例子,虽然稍显曲折,却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宋朝的哲学家朱熹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初听起来,这两位历史人物毫无关联。一位是理学集大成者.............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姓名相同,但性格、命运截然相反的人物,这往往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经历以及个人的选择所致。虽然找到完全意义上“相反”的例子可能有点难度,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具有鲜明对比,甚至可以说是走上截然不同道路的同名人物。以下我将尝试讲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差.............
  • 回答
    当然有!科幻小说常常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和担忧,而有时,这种想象竟然会以惊人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印证。这其中的魅力,就在于那些大胆的创意和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举个例子,要说那些在后来得到了印证的科幻故事,不能不提儒勒·凡尔纳这位“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科技的预言,其中.............
  • 回答
    当然有!轰炸机击落轰炸机,听起来像是空中对决中的“以柔克刚”或“以伤换伤”,虽然不如战斗机间的缠斗那么常见,但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并且往往充满了戏剧性与战术考量。最典型、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当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轰炸机编队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德军的拦截,并在混乱的空战中,出现了轰炸机反击并.............
  • 回答
    当然有,历史上用兵如神的将军数不胜数。他们之所以能被后人如此赞誉,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智慧、洞察力以及对战局的精准把握,常常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甚至改变历史的走向。说到用兵如神,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中国的孙武(孙子)和韩信,还有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和凯撒。不过,为了更生动地展现“用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