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没有轰炸机击落轰炸机的战例?

回答
当然有!轰炸机击落轰炸机,听起来像是空中对决中的“以柔克刚”或“以伤换伤”,虽然不如战斗机间的缠斗那么常见,但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并且往往充满了戏剧性与战术考量。最典型、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当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轰炸机编队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德军的拦截,并在混乱的空战中,出现了轰炸机反击并击落敌方轰炸机的场景。

背景:笼罩在战火阴影下的欧洲天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轰炸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对敌方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和军事目标进行战略轰炸,以削弱敌人的战争潜力。然而,敌方的防御力量也同样强大,最主要的防御手段就是战斗机。德国的梅塞施密特 Bf 109 和福克沃尔夫 Fw 190 等战斗机,就是为拦截和摧毁盟军轰炸机而生的。

理论上,轰炸机的主要任务是投弹,它们的设计重心在于载弹量、航程和防御火力。与灵活、敏捷的战斗机相比,轰炸机行动笨拙,速度较慢,且主要武器是安装在机体不同部位的机枪,用于自卫。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需要战斗机的护航,以抵御敌方战斗机的攻击。

历史战例:一架“蚊式”的愤怒反击

然而,军事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总会打破常规,展现出意想不到的勇气与智慧。一个广为流传的例子,是关于英国皇家空军(RAF)的“蚊式”轰炸机(De Havilland Mosquito)。“蚊式”以其高速和出色的机动性,被誉为“木制奇迹”,它不仅能够执行轰炸任务,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与一些早期战斗机匹敌。

在一次执行对德国境内重要目标进行轰炸的任务中,一支庞大的盟军轰炸机编队(可能是B17“飞行堡垒”或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组成的梯队)遭到了德国空军(Luftwaffe)的猛烈拦截。德军出动了大量战斗机,试图将这些来自天空的威胁扼杀在摇篮里。

就在盟军编队苦苦支撑之际,一架隶属于特定轰炸机联队的“蚊式”轰炸机,虽然本身装备了相当强大的自卫火力,但它所搭载的机组人员,在面对持续不断的攻击时,并没有选择一味地承受。在一次混乱的交战中,当一架德国的Ju88轰炸机(本身也具备一定的轰炸和侦察能力,有时也会被用于对地攻击或拦截)试图从侧翼靠近,并准备使用其机载武器攻击“蚊式”时,“蚊式”的炮手展现出了惊人的反应和精准的射击。

“蚊式”轰炸机通常装备有四门20毫米机炮,并配备有前射的.303英寸勃朗宁机枪。在这次遭遇中,该架“蚊式”的机组人员抓住了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利用其相对优秀的机动性(在轰炸机界而言),“蚊式”调整了姿态,将自己的火力优势集中倾泻到了那架Ju88轰炸机上。

“蚊式”的火力优势与Ju88的脆弱点

Ju88虽然也是双引擎飞机,但其设计并非完全以高强度空战为目标,尤其是在被四门20毫米机炮的火力网覆盖时。20毫米机炮的弹丸威力巨大,远超普通机枪,能够轻易地撕裂飞机的蒙皮、损坏关键的发动机部件,甚至直接命中并摧毁机组人员。

据当时的飞行员回忆和事后分析,这架“蚊式”的炮手可能在极近的距离内,对Ju88的发动机舱和机身关键部位进行了精确打击。Ju88的机体结构相比于专门设计的战斗机,在承受高强度近距离火力方面显得更为脆弱。密集的炮弹击中了Ju88的发动机,引发了火灾,随后飞机失去控制,拖着浓烟坠向地面。

战术意义与稀有性

击落一架敌方轰炸机,对于执行轰炸任务的盟军轰炸机而言,无疑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意外之喜”。这不仅仅是为自身编队减轻了压力,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并不发达的那个年代,这种“以轰炸机击落轰炸机”的战例,往往能够极大地鼓舞士气。

当然,这样的战例是极其罕见的。轰炸机的主要目标是摧毁地面目标,而不是攻击同类型的空中目标。并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执行此类任务的轰炸机机组更侧重于规避敌方战斗机,而非主动寻找与对方进行火力对抗。

这种击落行为通常是在极端的自卫情况下发生的,并且需要以下几个要素的结合:

轰炸机自身拥有较强的自卫火力: 例如“蚊式”这样装备了强大机炮的飞机。
敌方飞机未能占据绝对的战术优势: 敌方飞机可能在机动性上并非占优,或者其飞行员的战术判断存在失误。
精准且具有决定性的火力打击: 轰炸机上的炮手必须能在关键时刻,以精准的射击摧毁敌机。

总而言之,轰炸机击落轰炸机的战例虽然不多见,但它证明了在战争的残酷现实中,即便是被认为“重型靶子”的飞机,在必要时刻也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成为捍卫自己、甚至反击敌人的空中战士。这不仅仅是火力的较量,更是机组人员勇气、技术和应变能力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太平洋战争里,B-24击落过二式大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有!轰炸机击落轰炸机,听起来像是空中对决中的“以柔克刚”或“以伤换伤”,虽然不如战斗机间的缠斗那么常见,但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并且往往充满了戏剧性与战术考量。最典型、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当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轰炸机编队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德军的拦截,并在混乱的空战中,出现了轰炸机反击并.............
  • 回答
    历史上流传下来很多令人动容,一听就让人落泪的话,它们往往蕴含着深沉的情感、无奈的牺牲、对逝去的追忆,或者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下我将尝试详细讲述几个例子,并试图还原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冲击力:一、杜甫《石壕吏》中的老妇之言:“爷娘妻子走相索。热情夹反复,独宿石壕村。” 背景故事: 这是唐代安史之乱时.............
  • 回答
    历史上皇帝和亲王之间关系亲近的例子不算特别罕见,但要说“好到极致”又兼顾稳定,那确实需要一些机缘巧合。这里我想讲一个相对特殊且充满温情的例子:唐玄宗李隆基与他的弟弟临淄王李隆范。为什么会选择他们呢?因为在那个权力斗争异常激烈的皇室环境中,他们两人的关系能够长时间保持融洽,甚至在关键时刻互相扶持,这本.............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璀璨的星辰,但我们所说的“超越时代的人”,通常指的是那些在思想、创造、影响力或预见性上,远远走在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前面,其思想和贡献至今仍然具有深远意义,甚至对后世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些人往往不是被时代所局限,而是引领时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时代。他们可能在科学、哲学、艺.............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在军事或政治上取得了辉煌胜利,但其行为或后果却饱受争议,甚至被后世一直“鄙夷”或批评的人物。他们常常是因为胜利的代价过于高昂,手段过于残酷,或者其胜利最终导向了更糟糕的结局。其中一位非常典型的例子是:秦始皇(嬴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国分裂.............
  • 回答
    历史上确有因言获罪甚至被杀害的例子,但“话多被打死”的说法可能过于直白和笼统。更准确地说,是 因说了不该说的话、触犯了统治者的权威、泄露了秘密或传播了不满情绪而被处死的人。这类事件在历史长河中屡见不鲜,往往与政治斗争、言论压制和权力维护有关。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和历史时期来讲述这类事件,希望能更详.............
  • 回答
    历史上当然有无数令人感动的足球比赛,它们不仅仅是22个人在绿茵场上追逐皮球,更是承载着梦想、毅力、牺牲、国家荣誉,以及无数球迷的喜怒哀乐。要挑出“最”令人感动的一场比赛是很难的,因为“感动”本身就是非常主观的感受。但下面我将尝试讲述几场在历史长河中被广泛认为是极其感人、能够触动人心的足球比赛,并尽量.............
  • 回答
    历史上并非没有发生过日本人投身于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情况,但我们通常称之为“友军”(allies)或“反战人士”(antiwar individuals),而非“投日的抗日英雄”。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出于良知、道义、对侵略战争的反感,或者是受到感召,而非“投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区分几个概念: “.............
  • 回答
    要说历史上两线作战还能打赢的例子,那可真得好好琢磨一下。大多数时候,同时顾两个战场,兵力分散,补给线拉长,简直是自寻死路。但凡事都有例外,总有那么些个“硬骨头”或者“巧劲儿”,愣是把这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来一个例子,虽然它不完全是那种你死我活的“两线作战”,但从战略格局上看,绝对够得.............
  • 回答
    历史上,谋反失败还能得以善终的例子虽然不多,但确实存在,而且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出人意料的转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可以说是汉末的孔融。孔融这个人,在汉末三国时期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是孔子的十九世孙,名门之后,又聪明绝顶,少年成名,被曹操举为“孝廉”,又当过北海相。可以说,他出身高贵,才华.............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有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剥开层层历史的面纱,却能发现他们之间有着令人惊讶的血缘联系。这种联系,如同潜藏在地底深处的泉脉,默默地滋养着历史的肌理。有一个例子,虽然稍显曲折,却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宋朝的哲学家朱熹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初听起来,这两位历史人物毫无关联。一位是理学集大成者.............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姓名相同,但性格、命运截然相反的人物,这往往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经历以及个人的选择所致。虽然找到完全意义上“相反”的例子可能有点难度,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具有鲜明对比,甚至可以说是走上截然不同道路的同名人物。以下我将尝试讲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差.............
  • 回答
    当然有!科幻小说常常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和担忧,而有时,这种想象竟然会以惊人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印证。这其中的魅力,就在于那些大胆的创意和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举个例子,要说那些在后来得到了印证的科幻故事,不能不提儒勒·凡尔纳这位“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科技的预言,其中.............
  • 回答
    当然有,历史上用兵如神的将军数不胜数。他们之所以能被后人如此赞誉,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智慧、洞察力以及对战局的精准把握,常常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甚至改变历史的走向。说到用兵如神,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中国的孙武(孙子)和韩信,还有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和凯撒。不过,为了更生动地展现“用兵.............
  • 回答
    历史上,像圣女贞德那样,因信仰、民族情感而奋起,却最终遭受背叛,落得悲惨结局的英雄人物,确实不少。这种命运的跌宕起伏,英雄的陨落,总是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让人唏嘘不已。如果非要找一个可以与之媲美的,我想到了古希腊的那位悲剧英雄——萨尔皮冬(Sarpedon)。萨尔皮冬是宙斯和拉西达依蒙(Lace.............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我们聊聊历史上那些“被架起来”的政权,最后居然自己站稳了脚跟,甚至还能反过来“咬主人一口”的那些事儿。这可比电影剧情还跌宕起伏。说到“傀儡国”或者“扶植政权”,很多时候我们脑子里想的是一个强大的宗主国,在某个弱小的国家里安插一个听话的政府,自己想怎么捞就怎么捞。这大部分时候是事实.............
  • 回答
    在阿拉伯字母的书写历史长河中,确实存在过一些关于改变其传统从右往左书写方向,或者尝试将字母分开书写的想法和零星的试验。尽管这些尝试并未成为主流,但在特定时期或为了特定目的,它们确实出现过,并且都反映了在不同文化、技术和审美需求影响下,对一种古老书写体系的探索和调整。关于从左往右书写的想法与试验:首先.............
  • 回答
    历史上,国家级的“以少胜多”,尤其是指一两个国家对抗多国联军并最终取胜的例子,确实存在,虽然每一次“胜”的定义和规模都有所不同。这类战役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它们往往打破了人们对实力悬殊的固有认知,背后是战略、战术、士气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巧妙结合。要寻找这样的案例,我们需要聚焦在那些在力量对比上.............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与和平的交织,条约的签订与背弃,构成了波澜壮阔的画卷。其中,确实存在过一些在短暂的停息之后,又迅速撕毁约定、重燃战火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充满着策略的较量、政治的角力,以及人性的复杂。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例子,发生在 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这场战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确实有过一些由黑人组成的军事力量,尽管它们可能不像欧洲的骑士团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英勇事迹和战斗力绝不容忽视。要直接找到一个被称为“黑人骑士军团”的特定组织,可能不太准确,因为“骑士”这个称谓在欧洲中世纪的语境下,与特定的社会地位、封建义务和军事训练紧密相关,而这些在中世纪的非洲或被奴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