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成功的例子吧....
1532年,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在卡哈马卡活捉了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后,索取了大量的赎金,并在索取到了赎金之后就勒死了阿塔瓦尔帕...
皮萨罗捉住印加皇帝 by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
但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怎么能瞬间就被西班牙人统治呢,广大印第安人当然是不支持的。所以在1533年,皮萨罗就硬点了图帕克·瓦尔帕为印加皇帝。但由于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图帕克·瓦尔帕不久便去世了。
所以皮萨罗到了库斯科后,就钦点了新一位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的弟弟,曼科·印卡·尤潘基。曼科也不是谦虚,说他一个庶出的王子,怎么就变成萨帕·印卡(皇帝)了呢,然后皮萨罗同志就说,我们征服者都研究决定了。曼科就说:“吼啊!”他天真的以为这帮西班牙人能帮助他夺权,让他时来运转。
但西班牙殖民者的贪婪很快就显露了。一开始曼科觉得西班牙人钦点自己上位,得知恩图报,所以为皮萨罗等人提供了黄金和女人满足他们的需要,但皮萨罗等人过于贪婪,曼科提供的东西根本无法填补他们的欲望。所以皮萨罗和他的手下对曼科进行了虐待,以此要挟他交出更多的黄金。
但交个屁啊,就是死宅都知道再怎么交都没有用。所以曼科准备了一次逃跑行动,但是失败了。随之而来的是丧心病狂的征服者们把曼科关进了监狱。广大印第安群众听闻这个消息感到非常的angry!群情激愤,就连西班牙骑兵的铁骑继续前进也阻挡不了。于是征服者被迫释放了曼科。而曼科也很识相的表示配合西班牙人行动,要离开库斯科去参加一个宗教仪式,以此来取得黄金给予西班牙人。
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给你卖命呢?曼科出城之后火速摆脱了西班牙人的控制,迅速集结起了一支十万余人的大军围攻库斯科,大军从1536年5月6日开始围城,一度攻占了绝大多数的城区,但西班牙人始终坚守在库斯科的一处军事要塞中,印加军队久攻不克,而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也在印加军队中迅速爆发,数万人病死,随着第二年3月西班牙援军的到来,曼科被迫撤围。
之后曼科兵分两路,一路由他的兄弟基佐·尤潘基率领,进攻西班牙人的大本营利马。起初基佐·尤潘基这一路高歌猛进,消灭了五百人左右的西班牙征服者和数千西班牙人的土著盟军,但最终还是兵败利马城下,全军覆没,基佐·尤潘基也战死。而曼科的主力部队则转进到奥扬泰坦博,并打退了西班牙人的进攻,之后又撤到了比尔卡班巴并将此地建设为了帝国的新首都。
印第安军队和西班牙人战斗的场景
之后的发展也似乎符合一个龙傲天的节奏。西班牙殖民者分赃不均爆发了内讧,双方分成了两派互相内斗,曼科抓住了这个机会讨伐了若干个之前倒向了西班牙人的部落,将摇摇欲坠的帝国又拉出了一条生路,印加皇帝的控制区虽然不如以往,但仍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然后,曼科同志很明智的看到了西班牙人的优点,接纳了一批内斗中失败的西班牙人到比尔卡班巴,想通过这帮人学习一个,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甚至于让自己的王后亲自为这些西班牙人准备食物(这可是无上的殊荣)。
然后这帮西班牙人就杀掉了曼科,想通过杀掉曼科获得投名状,免去自己“叛乱”的罪行...但他们杀掉曼科之后并没有成功逃跑,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么逃出比尔卡班巴周围的丛林...
曼科死后摇摇欲坠的帝国终于崩塌了,印加皇帝自此真正意义上的变成了“比尔卡班巴领主”。或许曼科同志活着的话也不能阻挡印加帝国灭亡的历史必然,但至少,形式上,或许曼科能给印加文明保存一丝火种?不过历史没有必然....
人们经常说亚洲有一位小国的大政治家,那就是李光耀先生,其实大家可能忘了,亚洲还有一位经历比李光耀还要坎坷的小国的大政治家,甚至被人称之为小国曹操的。谁呢,就是柬埔寨的现任首相洪森。
洪森跟李光耀很相似,李光耀是36岁就当了新加坡的总理,洪森更早啊,洪森可是33岁就出任了柬埔寨的总理,李光耀干了一辈子总理,虽然中间那段叫资政,但大家都明白,实际控制人是李光耀。
洪森可也一直当了几十年的柬埔寨总理,李光耀在死后,基本上完成了传子部署,现在的新加坡总理可是他儿子李显龙。洪森也没有错啊,现在很多人都说了,2018年的柬埔寨大选马上就到了,可以推定的是,洪森至少还能再干十年柬埔寨的总理,十年之后,洪森肯定会完成他的传子部署。
而细究起来呀,洪森的人生经历那真是比李光耀坎坷的多得多,怎么说呢?洪森出生于1952年柬埔寨的一个贫苦家庭,可是洪森早期的人生经历,简直跟朱元璋一模一样。大家记得么,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出身于八级贫户了,没有吃没有喝,只能当寺院里当个和尚。
洪森也是这样,因为家穷,很小的时候就到了庙里,去当了一个寺工,一边做寺工一边积攒了一些人生经验。朱元璋当年可是从和尚参加了义军,一步一步打下来的天下;洪森15岁离开了寺庙,就投身了红色高棉的部队中,15岁啊,那真是一个娃娃兵童子军,15岁的洪森就加入到了部队中,因为作战英勇,一级一级很快就升了上去。
这个作战,真的不是儿戏,很多人一讲起作战都感觉很轻松,我跟大家讲战争绝对是残酷的,你能想象到吗,今天的柬埔寨首相洪森,当年在作战中,还失去过一只眼睛,他今天的一只眼睛是失明的呀。
那么洪森为什么被称之为小国的大政治家,被称为小国曹操的呢?很简单,因为他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把握各方力量。我们说了洪森参军,参的是红色高棉,红色高棉这个组织,咱们就不细讲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私信我,因为这个组织实在是故事太多了。
洪森本来是红色高棉的一个高层官员,但是当他发现红色高棉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已经在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他突然选择跟他们几个朋友,逃离了红色高棉,逃到了越南去。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后来越南侵入了柬埔寨,在柬埔寨扶植起来一个亲越南的傀儡政权,可是这个傀儡政权有谁来当政呢?由洪森来当政,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某种意义上是不是可以说,洪森是柬奸,洪森儿皇帝呢?但跟过往很多儿皇帝不同的是,洪森是切切实实的利用了,各方势力的矛盾,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之下,生存下来了。
他是红色高棉的人,可是他可以叛逃红色高棉拉越军过来,成为越军傀儡下的总理;他是越军的人,在越军占据柬埔寨期间,跟越南方面磨合得很不错,可是到了80年代末,越军撤离柬埔寨之后呢,洪森却没有跟着越军而撤,为了缓和国内局势,洪森亲自到北京,来接回了西哈努克亲王。据他自己讲,在这次接亲王过程中,洪森还跟亲王建立了义父义子之样的关系。
熟悉那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越南撤离柬埔寨之后,柬埔寨那个国内关系也是一团乱,几大国际势力还在虎视眈眈看着,国内红色高棉也没有彻底解决,除了洪森之外还有几个反对派,可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下,洪森还是牢牢地把握着政权。
还有一件事情,体现了洪森的政治智慧,当时新成立的柬埔寨政府,西哈努克亲王的长子拉那烈亲王,是第一首相,洪森只是第二首相,但是这个第二首相,实际上掌握了政府的全部权利。甚至洪森发动政变,直接驱逐了拉那烈,这样一场政变,如果放到别的国家,恐怕早就演化成科索沃南联盟了,可是在洪森的努力之下,没过多长时间,整个政局又被稳定了回来,拉那烈被请回来当了有名无实的国会议长。
从此以后这十几年,又由洪森牢牢地掌握住了柬埔寨的政权,柬埔寨从几十年之前战火纷飞的状态,到今天经济蒸蒸日上的状态,可以说洪森功不可没。更关键的一点,洪森是一个绝对有大智慧眼光的人。洪森有一句名言,说中国永远在这里,美国以后在不在这里不好讲,所以在政治上,洪森是坚定的站在中国一方。
我们看了东南亚有很多小国,是非常排斥华侨的,可是洪森上台之后,大力推动尊华的政策,怎么尊呢?允许搞华文教育,允许搞华文电视台,给华人华侨非常高的政治待遇和政治礼遇,因为洪森明白,在东南亚这么多小国林立政局复杂的状态下,不背靠中国,你就永远得不到一个政治上的安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