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会给高级将领身边卫士许诺很多金钱,新身份,让他结果这个将领。
然后事情结束。
理由很简单,将领敲诈的钱,他又分不了多少,但是西方却能给他更多的钱,还有一个未来。
而他们怎么搞,谁都知道没有未来
事实上苏联末期,戈地图和西方世界总体上就是按合作而非对抗的剧本在走。当然,戈地图并没有胁迫西方,美国也没有给苏联输血,但总体上,苏美双方确实试着达成某种程度的互相支持。
只不过,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以及其他加盟国领导,却促成了苏联的最终解体。
首先需要明白,无论日后老布什还是撒切尔夫人怎么宣称自己把苏联搞解体了,都像是马后炮、抢功劳,只从当时情况来说,英美都面临一个两难困境:
1.出于瓦解苏联的要求,需要支持波罗的海的独立运动,需要支持两德统一,需要支持乌白的民族主义。
2.苏联解体与否不重要,但核武器问题不能因为苏联解体而出现麻烦。
上述两点的作用下,老布什们的政策并不是单纯的瓦解苏联,而是尽可能不要刺激戈地图,尽可能允许苏联经济体系与西方接轨,同时放任苏联各加盟国的领导人(叶利钦们)搞主权宣言,背后支持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两边下注,然后视情况发展而定。
所以1991年7月,莫斯科峰会签署裁减导弹的协议以后,老布什答应帮苏联争取贸易最惠国待遇。然后,戈地图马上愿意跟美国在各种地缘政治问题开展合作,同时减少对古巴、阿富汗阿吉布拉政权的支持。某种意义上,冷战并不是结束于苏联解体,而是结束于莫斯科峰会。因为苏联从这一刻起正式决定放弃与美国的争霸,转为合作。
莫斯科峰会结束后,老布什途径乌克兰基辅。但为了维护戈地图,老布什在演讲里明确反对乌克兰独立,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很失望。到了9月底克拉夫丘克去美国专门跟老布什谈判乌克兰独立问题,又是碰了一鼻子灰。某种意义上,老布什为了保全苏联,不惜伤害到乌裔美国人的政治诉求,这也为共和党丢掉1992年美国大选埋下伏笔。
克拉夫丘克明白,自己不能完全指着美国人,而是要尽可能拉着其他苏联加盟国领导人搞独立。一旦苏联解体,美国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但这一时期,叶利钦的想法与克拉夫丘克不完全一致。叶利钦虽然想颠覆苏联,也宣布俄罗斯的主权宣言,但他的本意,是用新设的俄罗斯联邦全盘接过苏联中央政府的体系,甩掉一些包袱,继续把乌克兰、白俄罗斯乃至于哈萨克这些加盟国纳入管辖范围,这也是为什么叶利钦当时被称为“鲍里斯沙皇”。毕竟叶利钦在八一九事件中去正面刚坦克,不是仅仅为了当一个俄罗斯苏维埃的首脑,他起码要恢复俄罗斯二月革命的体系。
但对于这个问题,乌克兰(克拉夫丘克)、哈萨克(纳大汗)带头反对,他们在9月初提出“1+10”状态,也就是一个苏联中央政府➕十个加盟国(这时候同意解体的有十个加盟国)状态,然后过渡到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加盟国不再受苏联中央政府控制,又可以保证叶利钦不会代替苏联重新统治乌克兰、哈萨克。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叶利钦和戈地图实际上都在争取克拉夫丘克和纳大汗这群加盟国首脑。争来争去,叶利钦与戈地图都没有什么收获,反而是下面这些人捞到利益,这也是苏联解体的真正前兆。
到9月底,叶利钦也想明白了,自己不太可能搞成新的俄罗斯帝国,所以他也开始收缩战线,把俄罗斯苏维埃国内的资源收归自己所有,这样一来,他虽然与克拉夫丘克这些人降到同等地位,但自己在俄罗斯苏维埃国内的统治权也更加稳固了。
后面的剧情大家都熟悉了,12月的别洛韦日会议和阿拉木图宣言之中,各加盟共和国彻底抛开苏联中央政府,商量好到底应该怎么处理核武器问题和联合国席位问题,苏联中央政府彻底被架空。美国一看既然苏联各加盟国都同意了,他们不同意也没办法,于是就这么接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