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W 格式相片之所以能够“无限制”调整白平衡,核心在于它记录的是传感器捕捉到的原始光线信息,而不是经过相机内部“处理”和“固化”后的图像数据。这就好比一张画的底稿和一张印刷品之间的区别。
1. RAW:最原始的数字底片
想象一下,你的相机传感器就像一个细致的“光线收集器”。它捕获到的不是我们肉眼看到的颜色,而是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射到传感器上的光强。这些光强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被记录下来,这就是RAW文件。
拜耳滤镜 (Bayer Filter): 大多数数码相机传感器都使用了拜耳滤镜。这是一种色彩滤镜阵列,覆盖在传感器上,将每个像素划分成对红(R)、绿(G)、蓝(B)三种颜色的敏感度。通常,一个像素只记录一种颜色信息(例如,红或绿或蓝),而不是三种。
未经过“白平衡”计算: 在拍摄RAW格式时,相机内部的白平衡算法并没有真正地去“修正”颜色。它只是记录了原始的光线信息。相机内置的白平衡设置(如“日光”、“白炽灯”、“阴天”等)只是给这个RAW文件打上了一个“标签”,告诉图像处理软件,拍摄时相机认为当前的光线环境是什么样的。这个标签会在你后期打开RAW文件时,被默认读取并用来初步计算出“看起来正常”的颜色。
2. JPEG:相机“处理”后的成果
与RAW不同,JPEG文件是相机在内部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处理步骤后的结果。
图像处理引擎: 相机内部有一个强大的图像处理引擎,它会负责将传感器捕捉到的原始光线信息,通过一系列算法进行处理。
“白平衡”的固化: 在生成JPEG时,相机会根据你当时设置的白平衡模式,对原始传感器数据进行插值计算 (Demosaicing),并应用白平衡的调整。也就是说,它已经决定了照片中“白色”应该是什么颜色,并据此调整了所有像素的颜色值。
有损压缩: JPEG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这意味着在压缩过程中会丢失一部分图像信息,尤其是颜色信息。
3. 为什么RAW可以“无限制”调整白平衡?
回到RAW文件。因为RAW文件保留了传感器捕获的原始光线信息,并且没有被相机预先“固化”白平衡,所以你可以像重新“设置”相机当时的白平衡一样,对它进行调整。
原始数据是基础: 你是在原始的光线数据上进行操作,而不是在已经处理过的颜色上。这意味着你没有损失颜色信息。
重新计算“白”: 当你在后期软件(如Lightroom, Photoshop, Capture One等)中调整白平衡时,软件会读取RAW文件中的原始传感器数据,并根据你设定的色温和色调值,重新执行白平衡的计算和插值过程。
“无限制”的含义:
不损失质量: 每次调整白平衡,都是基于原始数据重新计算,不会像反复调整JPEG那样,因为每次处理都会损失颜色信息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可恢复性: 你可以随时将白平衡恢复到原始状态,因为原始数据一直都在。
精确控制: 你可以非常精细地调整色温(K值)和色调(绿色/洋红色),来捕捉最准确或最理想的色彩。
举个例子:
假设你在一个暖黄色的灯光下拍摄,相机设置的是“日光”白平衡。
JPEG: 相机会根据“日光”设置,尝试将照片中的“白色”变得接近中性灰,但这会使得照片整体偏蓝。同时,所有的颜色都会被“修正”过,你后期如果想让照片看起来更暖,只能通过进一步的色彩调整,但这可能会损失一些细节。
RAW: RAW文件记录的是当时传感器实际接收到的暖黄色光线信息。你后期打开时,它可能会以“日光”的标签初步显示为偏蓝的图像。但你可以将白平衡设置改为“白炽灯”,或者手动调整色温到暖色调。软件会重新计算,将原本被相机视为“白色”的暖黄色光线,重新定义为“白色”,这样照片的整体色彩就会变得更接近你想要的暖色调,而不会损失原始的颜色信息。
总结来说,RAW格式的“无限制”白平衡调整能力,源于它对原始传感器数据的完整记录,以及后期软件强大的重新计算能力。你不是在“编辑”已经完成的颜色,而是在“决定”原始光线信息应该如何被呈现为我们眼睛看到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