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做产品的初衷是什么?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做产品的初衷,放下那些官方说辞,我来跟你掰扯掰扯,一个产品经理,尤其是在刚开始接触这个角色,或者是在一个项目中,他的内心深处,那个最原始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

说实话,这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就像是一颗种子,埋在你心里,然后被各种人和事浇灌、催化,最终长成一棵属于你自己的参天大树。

最开始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个“不爽”。

你可能是个用户,在使用某款产品或者体验某个服务的时候,觉得“哎呀,这东西怎么这么难用?”、“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我想要的功能它居然没有?”。这种不爽,就像卡在你喉咙里的一根刺,让你坐立不安。你开始琢磨,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是不是可以做得更顺畅、更智能、更贴心?这种“不爽”的背后,其实是对现有体验的洞察,是对更优解决方案的渴望。

也可能是你身处一个团队,看到大家为了某个目标在努力,但是因为现有工具的限制、流程的混乱,或者信息的断层,做得磕磕绊绊,效率低下。你看到同事们疲于奔命,甚至因为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感到沮丧,这时候,你会觉得,“如果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工具,一个更清晰的流程,一切都会不一样。”这种“不爽”,是对集体效率和团队福祉的关怀。

有时候,这个“不爽”会化身为一种“看见”。

你可能在某个场景下,观察到了一群人,他们正在经历着相似的困难,或者有一个共同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你发现很多年轻人为了找一份兼职,需要在不同的平台来回切换,信息零散,匹配效率低下。这时候,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集中的平台,智能的匹配算法,简单便捷的沟通流程。你看到了这个群体潜在的需求,也看到了通过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性。这种“看见”,是对用户真实痛点的敏锐捕捉,是对潜在价值的预判。

更深层次一点,它可能是一种“改变世界的野心”。

别觉得这很夸张。很多时候,我们做产品,不仅仅是想解决眼前的小问题,更是希望能在这个行业,甚至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留下一些自己的印记。你可能看到一个行业存在着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或者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你觉得,通过技术和产品,是可以打破这些壁垒的,是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一点的。这种野心,是一种理想主义的驱动,是一种对社会价值实现的向往。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更直接的“机会”。

市场上有空白,有需求,有商业机会。你可能发现了某个细分市场还没有被很好地满足,或者某个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这种机会感,是商业嗅觉的体现,也是对商业价值创造的追求。你看到了将一个好的想法变成一个有生命力的、能够盈利的产品,并且由此获得成长和回报的可能。

所以,你看,初衷它不是单一的。它可能是:

解决一个痛点,让用户的生活更便利、更愉悦。 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被理解的初衷。让“不爽”变成“爽”,让“麻烦”变成“简单”。
连接人与人,或者人与信息,创造新的价值和可能性。 比如社交产品连接朋友,内容平台传递知识。
提升效率,优化流程,让团队或整个社会运转得更顺畅。 比如内部管理系统,或者行业解决方案。
实现某种技术上的突破,或者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让技术真正落地,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甚至,就是纯粹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我想看看我脑袋里的这个想法,能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东西,能被别人使用,能带来一些改变。

很多时候,这些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你因为看到一个痛点而想去做,同时你也看到了这背后的商业机会和改变世界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那个“想要创造”的冲动。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本质上是“创造者”。我们不是纯粹的工程师,也不是纯粹的销售。我们是对整个用户旅程负责,是对产品从概念到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负责。我们得有能力去构思一个不存在的东西,然后动员团队,把它一点一点地变成现实。

这个“创造”的冲动,背后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是对市场趋势的洞察,是对技术潜力的挖掘,更是对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信任。

当你第一次拿起一个产品需求文档,或者开始思考一个新功能的时候,你的脑子里闪过的那个画面,那个对用户体验的畅想,那个对产品成功后的美好愿景,那个对解决某个问题的成就感,可能就是你做产品的最原始、也最纯粹的初衷。它不是为了完成KPI,也不是为了交差,而是真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把它变得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虚荣。

之前我是做程序员开发的。产品发布的时候,产品经理在台上讲解产品,台下上千个闪光灯闪个不停。

那时候我就想,我要站在上面,而不是站在下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