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海洋中新形成的海岛归属权如何确定?

回答
海洋中新形成的海岛归属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国际法、地理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国际法并没有一个简单统一的公式来解决所有情况,但可以依据一系列原则和实践来确定。以下是详细的阐述:

一、 国际法的主要原则和依据

1. 国家领土的自然延伸理论 (Territorial Extension): 这是最根本的原则。国家主权不仅包括陆地领土,还包括其领海、内水以及某些附属水域。如果一个海岛自然生成并紧邻或连接在某个国家的领土或领海范围内,那么它通常会被视为该国领土的自然延伸,从而归属于该国。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作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确定海洋管辖权和相关权利的核心国际法律文件。虽然公约没有直接规定“新形成海岛”的归属,但其条文为理解这个问题提供了基础:
领海基线 (Territorial Sea Baseline): 公约规定了国家如何划定其领海的基线,通常是沿海海岸的平均低潮线。任何在该基线内自然形成的新陆地,显然属于该国。
岛屿的定义 (Definition of an Island): 公约第121条对“岛屿”进行了定义:“岛屿是四面环水、高潮时高于水面、并且能维持人类居住或有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自然形成的陆地。” 这个定义也适用于新形成的海岛。如果一个新形成的海岛符合这个定义,它将享有与大陆领土相同的法律地位,包括享有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低潮高地 (Lowtide Elevations): 公约第13条规定,低潮高地是四面环水、高潮时隐没的自然形成的陆地。低潮高地如果位于领海基线以内,则归属于该国;如果位于领海基线以外,则不享有领海主权,但可能在其周围划定领海。一个新形成的海岛,在形成初期可能是一个低潮高地,但如果随着时间推移成为高潮时高于水面,它就可能演变成一个岛屿。

3. 和平占领与有效控制 (Peaceful Occupation and Effective Control):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一个新形成的海岛的归属存在争议,或者其自然生成的位置不那么明确地属于某一国领土的延伸,国家可以通过“和平占领”和“有效控制”来宣示和确立其主权。这意味着该国需要实际地、持续地、公开地行使对该岛屿的管理和管辖权,例如派遣人员驻守、建立设施、进行管理等。这种占领必须是和平的,不引起争议国家的反对。

4. 历史权利和传统 (Historical Rights and Tradition):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历史权利或传统也可以作为确定海岛归属的辅助因素。如果一个国家长期以来对某个区域(包括可能出现的新岛屿)拥有历史性的捕鱼权、航行权或管理权,这可能在解决归属争议时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 新形成海岛的可能类型及归属确定方式

新形成的海岛可能出于不同的原因而产生,不同的成因也可能影响归属的确定过程:

1. 火山活动形成的海岛:
成因: 海底火山喷发,熔岩堆积,最终露出水面形成新陆地。
归属: 如果火山喷发发生在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内,该国往往会基于其对该海域的管辖权而主张新形成的海岛的归属。例如,1963年日本在小笠原群岛附近发现了新硫岛(Niijima),就根据其国家法律和海洋管辖权将其纳入领土。1974年汤加的阿法特火山喷发形成新岛,也自然成为汤加的领土。
关键点: 重点在于火山活动发生区域的海洋管辖权。

2. 地震活动或地壳变动形成的海岛:
成因: 地震导致海底隆起或板块移动,形成新的陆地。
归属: 与火山岛类似,如果在国家管辖海域内发生,则该国通常拥有优先权。

3. 珊瑚礁或沙洲的淤积生长:
成因: 海流、波浪作用将泥沙、珊瑚残骸等物质堆积在某个区域,随着时间推移,形成高潮时仍高于水面的陆地。
归属: 如果这些堆积物发生在沿海国家的领海内或领海基线以内,那么该国可以将其视为领土的延伸。如果发生在专属经济区内,则归属会更具争议性,可能需要考虑历史使用情况、有效控制以及是否存在先前的国家主权主张。一些珊瑚礁本身可能已经根据国际法被确认为某一国的领土。

4. 人工填海造陆形成(虽然不是“自然形成”,但与海岛归属问题相关):
成因: 国家通过工程手段在海底礁石、沙洲或其他水下地形上填海造陆。
归属: 这种情况下,归属权通常非常明确,因为这是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活动,是其领土的直接延伸。国际社会对此类人工岛的领土归属问题通常没有太大争议,但对其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如捕鱼权)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争论。

三、 归属确定的流程和可能遇到的争议

1. 发现与报告: 通常,一个新形成的海岛首先会被航海者、渔民、科学家或军方发现。发现国可能会向国际社会报告,并根据本国法律主张其主权。

2. 海洋测绘与地理勘察: 对新形成的海岛进行详细的海洋测绘和地理勘察至关重要,以确定其准确位置、大小、高潮时是否露出水面、以及是否符合“岛屿”的定义。这些数据是法律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法律评估与主权声明: 各国会根据国际法和自身国内法,评估新形成的海岛是否属于其管辖或主权范围。一旦认为符合条件,可能会发布官方声明,宣示主权。

4. 外交协商与争议解决: 如果存在多个国家对同一海岛提出主权要求,或者对该岛屿的归属存在疑问,通常会通过外交协商来解决。这可能包括:
谈判: 双方国家直接进行谈判,寻求共识。
国际法庭或仲裁庭: 如果协商不成,争议可能提交给国际法院(ICJ)或专门的海洋法仲裁庭,依据国际法来作出裁决。
联合开发或共有: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难以划分,双方可能同意共同开发或某种形式的共有安排。

5. “谁先到谁先得”原则的局限性: 虽然在某些历史时期,“谁先占领谁先拥有”原则曾被广泛应用,但在现代国际法框架下,尤其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主权和管辖权的确定更多地依赖于既有的法律原则和对海洋区域的管辖权,而非单纯的物理占领。一个新岛屿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任何国家都可以随意占领而无需考虑法律依据。

四、 影响归属确定的关键因素总结

自然形成的位置: 是否位于某个国家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内。
岛屿的性质: 是否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岛屿”的定义(高潮时高于水面、能维持居住或有经济生活)。
发现和宣示的及时性与合法性: 国家是否及时地依据法律对其进行了宣示。
有效控制与管理: 国家是否实际地、持续地对该岛屿行使管辖权。
历史权利和传统: 是否有历史依据支持其主张。
是否存在先前的领土主张: 该区域是否已经被其他国家明确地宣称拥有主权。
周边国家的立场: 周边国家对该岛屿归属的看法和反应也会影响解决过程。

结论:

总而言之,海洋中新形成的海岛的归属权确定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律和事实判断过程。其基础是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也可能涉及国家主权管辖的自然延伸、有效控制、历史权利等原则。一旦出现争议,往往需要通过外交协商或国际法律机制来解决。最重要的是,一个新形成的海岛并不自动归属于发现者,而是必须符合既定的国际法规则和国家的管辖范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会翻出一本老的掉渣的书,然后说自古以来这个岛属于我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海洋中新形成的海岛归属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国际法、地理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国际法并没有一个简单统一的公式来解决所有情况,但可以依据一系列原则和实践来确定。以下是详细的阐述:一、 国际法的主要原则和依据1. 国家领土的自然延伸理论 (Territorial Extension).............
  • 回答
    珊瑚宫心海在《原神》2.1版本新剧情中的表现,可以说是牵动着许多玩家的心。作为抵抗幕府统治的反抗军领袖,她的登场就自带光环,但剧情的展开却让她这位“海祇岛的军师”和“珊瑚宫的少女”形象,变得更加复杂和立体。出师未捷的战略家?从一开始,心海就被塑造成一位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她策划了海祇岛对幕府的反攻,.............
  • 回答
    看到韩国综艺节目里有歌手演唱周杰伦的《珊瑚海》,还声称是“新歌”,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哭笑不得的。首先,得明确一下,这首歌,也就是周杰伦和梁心颐合唱的《珊瑚海》,是2006年的作品,收录在周杰伦的专辑《依然范特西》里。这首歌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都非常有知名度,传唱度极高,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那么,当一个韩.............
  • 回答
    海洋中的病毒,这群微小却无处不在的存在,它们并不像我们熟悉的生物那样,通过细胞分裂或者有性生殖来繁衍后代。它们的“繁殖”过程,说到底是一种寄生式的复制,依赖于其他生命体的“生产线”。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其精妙之处足以让人惊叹。首先,我们要明确,病毒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那片广阔无垠的海洋,里的氧气含量突然飙升,从我们熟悉的21%一下蹿升到惊人的90%…… 这可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桥段,而是一场足以颠覆地球一切的巨变。这股被放大无数倍的氧气浪潮,将如何席卷而来,又会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怎样的翻天覆地的改变?首先,让我们聚焦最直接.............
  • 回答
    中生代,那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地球历史,恐龙在陆地上称霸,但在这片古老的海洋中,也同样上演着一场场震撼人心的巨兽传奇。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在中生代海洋中游弋的巨型鱼类,它们的身影,足以让任何一个海洋爱好者为之倾倒。提起中生代的海洋巨兽,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可能就是鲨鱼,但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熟悉的.............
  • 回答
    海洋中的离岸流,也被称为“海浪的返流”或“ rip current”,是海滩游泳者最常遇到的危险之一。它的危险性在于其强大的、不易察觉的拉力,以及游客普遍缺乏对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下面将详细阐述离岸流的危险性所在:一、 离岸流的形成机制:离岸流是海浪作用于海岸线的一种反馈机制。当海浪不断涌向海滩时,.............
  • 回答
    生化武器投放在海洋中,会被稀释,但其稀释程度、速度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具体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简单来说,是的,稀释是会发生的,但绝不是简单地“消失”这么简单。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一、 海洋作为稀释介质的特性: 巨大的体积和深度: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拥有惊人.............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头巨齿鲨,这深海中的远古霸主,竟然在现代的海洋中游弋。这可不是什么好莱坞大片里的情节,而是实实在在的发现。这等非凡的生物,如果真的出现,其潜在的价值之巨,简直难以估量。不过,要将它的价值最大化,需要的是一种严谨、周全且富有远见的策略,绝不能是简单粗暴的捕捞和展览。首先, 生命本身就是无价.............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生命演化中一些最根本的要素。简单来说,蓝藻在海洋中出现,对于生命演化而言,绝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但它本身并不能保证陆地上最终会演化出人类。这其中涉及太多复杂的环节和漫长的过程。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蓝藻出现对行星生命演化的意义,以及后续可能发生但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步骤。蓝藻.............
  • 回答
    勘探和采集位于海洋中的油田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工程过程,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资金支持和严格的安全保障。以下将从勘探和采集两个主要阶段,详细阐述其过程: 一、 海洋油田的勘探阶段勘探的目的是寻找地下可能存在油气藏的区域,并评估其潜力。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初步勘探与地球物理调查 .............
  • 回答
    放射性碘入海,碘工业是否会迎来“同位素分离”的挑战?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的废水处理问题,持续牵动着全球的神经。其中,含有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废水排放,更是引发了广泛关注。那么,如果这些废水长期排放入海,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造成持续性影响,我们的碘工业,特别是生产碘产品的工业,是否会因此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入的问题,它触及了化学、地质学和海洋学的多个领域。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步拆解。首先,我们来探讨“不存在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这个前提。关于“不存在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的探讨:这个说法在化学上是基本成立的,但需要一些细微的限定和解释。 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
  • 回答
    《海洋奇缘》这部动画片,表面上看是一部充满阳光、冒险和亲情的佳作,但如果你仔细咂摸,会发现一些细思极恐的细节,它们给这个奇幻的故事增添了一层更加深邃和令人不安的色彩。首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海洋的惩罚”这部分。电影里反复强调,莫阿娜的祖先曾经是伟大的航海家,他们能够征服海洋,但后来不知道因为什.............
  • 回答
    在我们的太阳系里,谈论“液态海洋”这个概念,就像是在宇宙大花园里寻找一颗颗闪耀的露珠,数量比你我想象的要多一些,而且藏匿之处也相当出人意料。目前,我们能比较确切地说,有几个天体拥有表面或地下存在液态水海洋。这可不是什么科幻情节,而是基于大量科学观测和推理得出的结论。首先,地球,毋庸置疑,是我们的家园.............
  • 回答
    海洋,这片深邃而神秘的蓝色世界,孕育了无数奇妙的生命形态,也激发了人类无限的创造力。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用品,其灵感竟然都来源于大海深处,这总是让人感到惊喜不已。记得小时候,看纪录片里海星那种缓慢而坚定的移动方式,我就觉得它们好神奇。后来才知道,它们那种遍布全身的“小脚”——管足,居然是许多现代机.............
  • 回答
    “亲爱的”原型孙海洋儿子孙卓被拐事件,牵扯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暴露了拐卖儿童链条的复杂与残忍。其中,为被拐孩子办理虚假户口的行为,是这条链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为孩子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提供了“合法”的掩护。谁为被拐孩子办理了户口?在孙卓的案件中,以及很多类似的被拐卖儿童案件中,为孩子办理虚假.............
  • 回答
    在儒勒·凡尔纳那部经典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乘坐着尼摩船长驾驶的“鹦鹉螺号”潜艇,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等人经历了无数奇幻的海底旅程。而在这趟旅程中,一个反复出现且令人着迷的现象,便是“鹦鹉螺号”——这艘当时看来无比先进的潜水器,常常被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误认为是一种巨大而神秘的海洋巨兽。这背后其实.............
  • 回答
    “大舰巨炮主义”这个概念,在海上军事思想史上宛如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了时代的天际线。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理论,而是随着技术进步、战略需求以及国家雄心的交织,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特别是“无畏舰时代”来临前后,达到了顶峰,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海军建军思想之一。要说“大舰巨炮主义”的肇始,我们得将目.............
  • 回答
    在海战中,打击敌方指挥塔看似是一个非常直接且有效的战术,因为摧毁指挥系统可以瘫痪敌方的整体作战能力。然而,实际上海战中并不总是优先打击敌方指挥塔,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包括:1. 指挥塔的结构与防护: 坚固的装甲防护: 现代军舰的指挥塔(或称舰桥、指挥舰楼)通常是整个舰体中最坚固的部分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