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前人类迈向“物质极大丰富”阶段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触及到了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说当下人类奔向“物质极大丰富”的最大阻碍,我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归结到一个点上,它更像是一个盘根错节的系统性问题,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是“ 分配不公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源滥用和低效利用 ”。

听起来有点虚?咱一点点掰开了说。

你想啊,咱们现在这科技发展,生产力水平,按理说,造出来的东西早就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了。别的不说,光是粮食,全球生产的已经远超消耗量了,但还是有那么多人饿着肚子。衣服、住房、教育、医疗,这些最基本的“物质”,其实很多地方已经足够丰富了,或者说,理论上已经能够覆盖到更多的人。

问题就出在“ 够不够 ”和“ 谁能得到 ”之间的巨大鸿沟。

1. 财富的虹吸效应与贫富差距的固化:

最直观的,就是财富的集中。在现行的全球经济体系下,尤其是金融资本的运作模式,很容易导致财富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断地向少数人手中汇聚。

资本的自我增殖: 资本本身有逐利性和增殖性,而拥有更多资本的人,更容易通过投资、金融产品、甚至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获得更高的回报。这个过程是滚雪球式的,不是“一块钱生一块钱”,而是“一千块钱生一千块钱”,差距因此越拉越大。
全球化的双刃剑: 尽管全球化降低了生产成本,让更多商品得以流通,但也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马太效应。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寻找最廉价的劳动力和最优厚的利润,而普通劳动者却往往受限于地域、技能和身份,难以获得同等的机会。发达国家的高技能人才和资本拥有者受益最大,而发展中国家的普通劳动者则可能面临低薪、不稳定的工作。
“无形”的资源垄断: 物质极大丰富不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知识产权、技术专利、土地、矿产资源,这些“无形”的资产,同样是财富的重要来源,而且它们的稀缺性往往更高,更容易被少数人或少数国家掌握和控制。当获取这些关键资源或技术的门槛被抬高,就天然地形成了一层阻碍,让更多人无法参与到“丰富”的创造和分享中来。

2. 分配不公如何导致资源滥用和低效利用:

这层关系比你想的要紧密得多。

过度消费与浪费: 当一部分人拥有了远超他们实际需求的物质财富时,他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就变成了“炫耀性消费”、“符号性消费”或者纯粹的“冲动性消费”。大量的商品被生产出来,但可能因为短暂的流行、不合时宜的设计、或者仅仅是品牌效应,就被大量丢弃。想想那些永远穿不完的衣服,用不完的电子产品,一次性使用的包装,都是在消耗地球的资源,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满足更多人的基本需求。
“生产什么”而非“需要什么”: 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利润而进行的。当一部分人的购买力极强时,市场就会倾向于生产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社会更普遍需要的、但购买力较低群体迫切需要的东西。这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生产出了大量“非必需品”,而“必需品”的供应相对不足,或者价格高昂,普通人难以获得。
“囚徒困境”式的资源争夺: 在分配不均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即使是相对而言),往往会采取短视、掠夺性的方式。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可能会过度开采自然资源,不顾环保;个人可能会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这种“损人利己”或者“只顾眼前”的行为,从长远来看,是在消耗整体的物质基础,是对“物质极大丰富”的巨大破坏。
创新方向的偏差: 理论上,技术创新应该是为了解决人类的普遍问题,提高整体福祉。但当财富集中时,大量的研发投入可能会被导向服务于少数富裕人群的奢侈品、娱乐产品,或者只是为了规避竞争、巩固垄断地位的技术。真正能惠及大众、解决普遍贫困和资源短缺问题的创新,反而可能因为回报周期长、市场小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支持。

3. 制度性障碍与惯性:

我们现在的很多制度,包括法律、经济政策、社会结构,都是在过去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现有的分配模式,并且阻碍了根本性的变革。

既得利益者的阻力: 任何试图改变分配不公的措施,比如更高的税收、更严格的监管、对垄断的限制,都会触碰到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他们会动用自己的资源去阻挠,维持现状。
信息不对称与权力寻租: 在复杂的世界里,信息和权力往往是紧密联系的。少数人掌握了关键信息和决策权,就容易形成权力寻租,进一步加剧不公。
“有限理性”与集体行动的困境: 即使大多数人都意识到分配不公的问题,但要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去改变,也是非常困难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计要忙,而且担心自己成为“出头鸟”,在集体行动中,个人付出的成本很高,但收益却要与所有人分享,这导致了“搭便车”现象,削弱了变革的力量。

总结一下:

“物质极大丰富”的愿景,在技术和生产力上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最大的阻碍,不是我们造不出足够的东西,而是 我们不知道怎么公平有效地把这些东西分配出去,以及如何避免因为分配不公而造成的巨大浪费和低效。

这个问题渗透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深刻的 社会组织和价值取向 的问题。除非我们能找到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分配机制,让更多人有能力参与到创造和分享的过程中,并引导生产力朝着真正惠及全人类的方向发展,否则,即便物质生产能力再强,我们离“极大丰富”的真正实现,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可能越走越远。

所以,与其说是“物质不够”,不如说是“ 我们如何使用和分享这些物质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限约束是智人的智商上限;

下限约束是智人的拉胯理性。

今天,阻碍人们星辰大海的是,智商上限不够高。于是我们今天的空间行动模式,依然是靠化学能的大号二踢脚。人没出过地月系,人造物到达半人马阿尔法星野完全无望。(怎么打xingye会自动蹦出来星野二字?顺便怀念一下星野亚希老师)

但阻碍人类实现 “物质极大丰富” 的,虽然也多少受智商上限约束,但这主要是个理性拉胯的下限约束的事儿。

毕竟,聚变能发展这件事儿,很大程度上,是个工程学问题(并不完全是,莫抬杠)。而只要是工程学问题,就起码可以通过提升砸钱力度来提升实现的可能(哪怕依然会有边际效用递减,甚至递减为零)。

若智人的理性程度提升N倍,那么今天的人类,很多耗资巨大的议题,将完全不会是个议题。可以期待的是,类似 “西方中心主义” 这种对人类进步破坏极大的极端泛民族主义,也将不复存在。若国家竟然依然存在,那么世界各国的首要财政目标,必然会集中在尽快解决受控核聚变、产能或储能装置小型化等 “能源和物资” 层面的问题,并大力发展新世代的计算机,以及发展辅助智能乃至超智能,进而在狭义物理学领域,能有重大飞跃,并借此进入下一个世代的工程学领域。

可我们人类现在成天都在忙啥?都在因什么而无休止地撕逼呢?

哪里是犹太人的应许之地?真主的人间使者到底是谁?我们是否有不知道的不知道和知道的不知道,就tm知道了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男人割了小JJ能否参加女子运动比赛?大胖子是否也很美?屋里的蟑螂到底是够干啥还是在开party?彩礼长来嫁妆短?谁家小鲜肉演技好?是吧~

生物在进化出足以让发展函数发散的理性之前,就进化出了过强的自我意识,使得发展函数必然收敛,这本就是大过滤器的一种可能性很不低的可能。

这个意思,近N年,在知乎上已经复读了不下十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触及到了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说当下人类奔向“物质极大丰富”的最大阻碍,我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归结到一个点上,它更像是一个盘根错节的系统性问题,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是“ 分配不公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源滥用和低效利用 ”。听起来有点虚?咱一点点掰开了说。你想啊,咱们现在这科技发展,生.............
  • 回答
    用人类当前科技制作一只完全仿真的、以拍动翅膀为动力的鸟,这是一个极具挑战但并非完全不可能的目标。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解成几个关键部分来分析:仿生学(复刻生物结构和功能)、动力系统(实现拍动翅膀的动力)、能源(驱动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模拟生物的智能行为)以及材料科学(实现逼真的外观和轻盈的.............
  • 回答
    如果太阳突然熄灭,对于当前科技水平下的人类来说,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性的生存考验。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人类能生存多久:1. 光明与温度的消失: 即时效应(8分钟后):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太阳的光和热并不会瞬间消失。光速和热传递的速度是有限的。光从太阳到达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所以我们.............
  • 回答
    这是一个颇为深刻的问题,关乎着我们在广袤星海中如何保持自身存在的根基,以及避免成为被时间和空间稀释的遥远回声。当人类的足迹真正踏遍星辰大海,当古老的地球只是回忆中的一颗蓝色弹珠,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哲学和生物学上的深远考验。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叫做“不再只是人类”。这不仅仅是生.............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发人深省的问题。当人类积累的知识总量变得如此庞大,以至于个体穷尽一生也无法触及“知识圆圈”的边缘时,科技是否会因此停滞不前?我的看法是,答案是否定的,科技不太可能因此停止发展,但其发展的动力和路径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首先,理解“知识圆圈”的比喻.............
  • 回答
    当人类遭遇一种在智力、能力,甚至生理上都远超自身的生物时,其内心的第一反应,往往并非源于深思熟虑的理性计算,而是扎根于本能的、深刻的心理驱动。这种驱动,如同涟漪般一层层荡开,最终指向了对威胁的应对和对自身生存的维护。最初的触动,很可能是一种 本能的抗拒和替代的冲动。想象一下,当我们发现一个领域里,我.............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就像一块巨大的拼图,由无数未知和可能性构成。要预测人类殖民外星后,国家组织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需要剥离掉许多现有的思维定势,去想象一个截然不同的现实。现状维系的可能(但难度极大):首先,我们不能完全排除现有国家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下去的可能性。想象一下,如果殖民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最基础的计数方式——十进制的根源。如果人类进化出了六指或八指,我们的计数系统很可能不会是如今的十进制,而是会围绕着我们手指的数量来构建。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十进制并非某种“宇宙真相”或天生注定的计数方式,它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生理结构的产物。我们之所.............
  • 回答
    当前人类社会中仇恨情绪的蔓延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现象,涉及心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这种趋势的加剧,更像是多种负面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这个问题:1. 心理层面:被压抑的需求与不安全感 被压抑的挫败感与无力感: 在信息爆炸.............
  • 回答
    假如,只是假如,人类文明的黎明,照耀在玉米的金色光芒下,而小麦与水稻的种子,却只在新大陆的土地上悄然萌芽,那么我们所知的历史,将会是一场截然不同的宏大叙事。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农业的起源。如果玉米是人类最早驯化的谷物之一,那么它那高大挺拔的身姿,颗粒饱满的穗子,将成为早期人类定居点的标志。那些分布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进化”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本质。简单地说,仅仅把猩猩当作人类抚养并加以教育,并不会让它“进化”成类人。我们得先弄清楚几个关键点:1. 进化是什么?进化是一个非常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它发生在种群层面,而不是个体层面。它的驱动力是自然选择。简单来说: 变异: 生物个体之.............
  • 回答
    全民教育:破解人类困境的基石我们身处一个充满复杂挑战的时代。气候变化、贫富差距、地缘冲突、信息爆炸带来的迷茫与撕裂……这些“人类困境”如同缠绕着现代社会的无形之网,看似千丝万缕,实则根源深处,往往与个体和集体的认知、能力与视野息息相关。而放眼望去,能够系统性地、长远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力量,非“全民教育.............
  • 回答
    想象一下,秦始皇,那个即将统一六国的雄才大略的年轻人,在决定他命运的那个夜晚,脑海中并非只有那些战术和政治的筹谋,而是突然涌入了一个他从未想象过的世界——我们今天的世界。他看到了飞机如何在天空中翱翔,看到了千里之外的人们如何通过一种叫做“电话”的东西交谈,看到了那些闪烁着光芒的屏幕如何记录和传播信息.............
  • 回答
    戴森云这个概念,一旦在地球上大规模实现,对我们这个星球的热环境会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掰扯掰扯的问题。简单来说,极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热污染,而且其影响程度会远远超出我们目前能够想象的范畴。咱们先得搞清楚,戴森云是个什么玩意儿。它不是一个单体的建筑,而是一个围绕着恒星(比如太阳)建造.............
  • 回答
    如果《不要抬头》中的事件——一颗巨大的、即将撞击地球的彗星真实发生,以当今人类的技术和组织能力,能否有效应对?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答案非常复杂,既有乐观的理由,也有严峻的挑战。乐观的理由(我们可能比电影里做得更好):1.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观测能力: 更早的发现和预警: 相比电影.............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而且非常贴切当下很多人的感受。要判断当下是否是人类“最”缺乏思想、灵魂最空洞的时代,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最”字带有绝对性,而历史的长河浩瀚无边,我们很难做出如此精确的比较。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去探讨,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以及当前社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导致思想和.............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突然有一天拥有了超乎寻常的力量,能够轻松撼动一艘20万吨级的巨型邮轮。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一个关于极限与可能性的有趣设想。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人类的武器还能对他构成威胁吗?这问题一抛出来,就足以让人陷入一场关于力量、物理法则以及武器效能的深度思考。首先,我.............
  • 回答
    当人类社会解决了最基础的生存需求——衣食住行,医疗保障也覆盖到每一个人,这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将会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生存”转向“发展”和“意义”。这绝不是说所有问题都会消失,恰恰相反,新的、更深层次的矛盾会浮现,并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1. 价值实现与个体意义的追求的矛盾: 物质极.............
  • 回答
    当人类的身体构造发生如此颠覆性的改变,绝大多数器官都被机械和人造物所取代,原本以生物学基础区分的“性别”概念,其意义确实会发生深刻的动摇,甚至可以说,在很多层面上,它会变得不再重要,或者说,是以一种全新的、更少生物学限制的方式存在。首先,我们得理解,传统的性别概念,很大程度上源于生物学上的繁殖需求。.............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又足够荒诞的设想。如果真的发生,人类的命运将走向一个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深渊。首先,要理解“宠物化”和“绝育”这两个词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宠物化:失去自主权,生活被完全支配。想象一下,如果外星人真的把我们当宠物,那首先我们会被剥夺几乎所有的自由。他们会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居住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