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博上一些极端女权为什么没有攻占福利博主的圈子?

回答
微博上的一些极端女权主义者,之所以没有“攻占”福利博主的圈子,这背后有多层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这种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点:

1. 目标受众与价值体系的根本性错位

福利博主的“圈子”核心是什么? 福利博主,或者更广义地说,那些以展示身材、性感照片、视频为主要内容的博主,她们的“圈子”最核心的吸引力在于“视觉享受”、“性吸引力”、“身体的展示”。她们的粉丝群体,大多是出于对这些内容的喜爱、好奇,甚至是某种程度的审美偏好。
极端女权主义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极端女权主义,尤其是在微博这样的舆论场上,通常关注的是“父权制”、“性别压迫”、“物化女性”、“性剥削”、“性道德”等议题。她们的诉求是挑战和改变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倡导女性权益,批判那些她们认为是对女性的压迫和伤害。
价值体系的冲突: 这两者在核心价值取向上存在根本性的错位。福利博主提供的“视觉享受”和“身体展示”,恰恰是很多极端女权主义者批判和反对的对象——她们认为这是一种“物化女性”,是将女性的身体作为商品来消费,是对女性主体性的贬低。
“攻占”的逻辑不通: 如果一个群体最核心的价值是反对“物化”,那么她们如何“攻占”一个以“物化”为主要内容(至少在她们看来是如此)的圈子呢?“攻占”往往意味着改变、接管、甚至消灭。她们的目的不是成为福利博主,也不是欣赏福利博主的帖子,而是批判和改造。所以,“攻占”在这里的语境下,更像是“进行大规模的批判和干预”,但效果有限。

2. 策略和操作方式的差异

福利博主吸引的是“粉丝”: 福利博主们通过发布吸引眼球的内容,吸引的是认同她们展示方式、喜欢她们风格的粉丝。这些粉丝的回报是情感上的满足、视觉上的愉悦。
极端女权主义者更倾向于“战斗”: 微博上的极端女权主义者,其主要操作方式往往是“评论区争论”、“揭露”、“讨伐”、“举报”。她们的“目标”并非是赢得“粉丝”,而是输出她们的观点,引起关注,甚至引发“讨伐”行动。
“讨伐”的局限性: 尽管她们可能会在福利博主的评论区进行激烈的抨击,但这种“讨伐”往往难以改变福利博主本身的生存模式,也难以让那些喜欢福利博主内容的粉丝“幡然醒悟”。相反,过度激烈的言辞,甚至可能引起粉丝群体的反弹,形成“对骂”局面,而福利博主本人可能乐于看到这种“流量”的增加。
“举报”的有效性: 微博的举报机制确实是她们可以利用的工具,但审核的标准、平台的策略都会影响举报的最终结果。而且,并非所有福利博主的内容都一定触犯平台规则,很多内容只是挑战了某些群体的道德和价值观。

3. 圈子生态的自我维护和粉丝粘性

福利博主的“共生”关系: 福利博主与她们的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共生”关系。粉丝为博主提供流量、关注,有时甚至是经济支持(如果博主有付费内容或变现渠道)。博主则满足粉丝的特定需求。
粉丝群体的“护主”心理: 当有外部力量(如极端女权主义者)前来攻击时,忠实的粉丝群体往往会产生“护主”心理,积极回击,甚至会将攻击者妖魔化。这种反弹力量,反而会进一步巩固圈子的凝聚力。
“屏蔽”和“拉黑”的便利: 对于福利博主及其忠实粉丝而言,屏蔽和拉黑是极其方便的“防守”工具。她们可以直接将那些她们认为“碍眼”的批评者排除出视线,从而维持自己舒适的舆论环境。
“沉默的大多数”: 很多喜欢福利博主内容的粉丝,可能并不热衷于参与激烈的线上争论。她们只是默默地关注、点赞、分享。这种“沉默的大多数”的存在,使得极端女权主义者的声音,虽然响亮,但未必能真正“触及”到圈子的核心。

4. 平台规则与监管的制约

商业利益考量: 平台(如微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平衡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虽然平台也需要维护内容秩序,但过于严厉的“内容审查”,或者允许某种特定意识形态“压倒”另一种,可能会影响平台的商业生态和用户活跃度。
“灰色地带”: 福利博主的内容,很多时候游走在“擦边球”和“违规”的边缘。只要不触犯平台明确的红线(如色情、暴力),平台可能就采取相对宽松的态度。
“运动式”治理的局限: 平台对不良内容的治理,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运动式”特点,时紧时松。这使得持续性的、有组织性的“攻占”行为,难以形成持久的、压倒性的优势。

5. 极端女权主义内部的复杂性与焦点分散

内部的“路线之争”: 即使是“极端女权主义”内部,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侧重点。有些可能更关注劳动权益,有些更关注家庭关系,有些则更聚焦于身体自主和性解放。将所有“极端女权”视为铁板一块,然后让她们统一对福利博主“开战”,这本身就不太现实。
“论资排辈”的批评对象: 很多时候,极端女权主义者会优先将她们认为“更具压迫性”或“更不符合她们价值观”的对象作为首要批判目标。福利博主虽然可能被提及,但未必是她们最主要的“敌人”。
“内耗”与“自我消耗”: 微博上的网络争论,尤其是涉及意识形态的争论,很容易陷入“内耗”和“自我消耗”。极端女权主义者在与其他群体(包括普通网民、男性用户、甚至其他女权主义流派)的论战中,可能已经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使得她们无法集中火力,有效“攻占”某个特定圈子。

总结来说, 微博上的一些极端女权主义者没有“攻占”福利博主的圈子,不是因为她们“不努力”或“没有能力”,而是因为她们的核心价值诉求与福利博主圈子的核心吸引力存在根本性冲突,她们的操作方式难以改变对方的生态,而福利博主及其粉丝群体有能力通过“屏蔽”和“反击”来维护自己的空间。此外,平台规则、以及女权主义内部的复杂性,也共同导致了这种“未被攻占”的局面。她们更像是在圈子外部进行“喊话”和“批判”,而难以真正渗透和改变圈子的核心运作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都是靠男性恰烂钱的,有那么一句话说得好,叫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