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环境,我是我。
B站有一个很有名的视频,叫《听说解放军来了,解放了,就干八小时工作了。我们想想真高兴,会干八小时吗?》
标题是很长的,但是播放量特别特别高。
全片很短,就采访了一个女工,这个女工16岁开始就在上海的纺织厂上班,她是旧社会压迫过来的人,新时代的记者采访她,她说只干八小时,不可能吧。
后来解放军来了,真的只干了八小时。
你看她非常激动啊。采访她的时候她说,她这辈子再也看不到12小时制出现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啊,她要是现在还活着,估计肯定想象不到,12小时又回来了,肯定也不敢相信!
这个视频我看了几遍,唯独发现她提到解放军的时候,是要笑出来的。眉眼间藏不住的高兴。
如果她现在还活着,看见996成了常态,她会不会很惊奇?
如果她现在还活着,看见有钱人的狗吃战斧牛排,穷人孩子吃番薯,她会不会很震撼?
如果她现在还活着,那她会不会想念……
“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再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再出现资本家、企业主、雇工、妓女和吸食鸦片烟;如果那样,许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台积电的4Q2021的最新业绩,真是好。
想起就在几年前,台积电和三星火拼时,“夜莺计划”喊的口号是“十万青年十万肝”——脱胎于抗战时国军的口号“十万青年十万军”。还有“肝(干)出一颗芯”。
996那是小儿科。博士都是敢死队,吃住睡都在实验室或产线,调工艺、等数据。韩国人那么能卷,硬是卷不过台积电。
国内互联网大厂,工资长期比台积电高(所以台积电曾被大陆挖了不少人)。可能这两年芯片大缺货,台积电奖金发的多,才超过阿里腾讯之类。
台积电是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企业之一,也是世界上工作强度最大的高科技企业(可能没有之一),工作强度是超过华为的。华为靠996拼成了美国的眼中钉,台积电靠“十万青年十万肝”给东亚火药桶肝下一座“护岛神器”。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现在国人喜欢抱怨竞争太激烈。豆瓣的文艺青年说起华为更是满脸不屑乃至愤怒,大陆的文艺青年最反感搞996的工程师。其实台积电作为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企业更“肝”更不轻松。
(这里也可以对比一下,作为“小确幸”发源地的台湾文艺青年对台积电却非常宽容。可见同是文艺青年也有格局高下区别)
这个世界上有大把比你牛b、比你有钱、还比你能吃苦的人。
=================
世界级壁垒的技术,人家不会白给你。基础弱起步晚,你不肝连接近人家的机会都没有。
你不要觉得欧美人不肝。我们在男耕女织琴棋书画的时候,人家在满世界大航海探险贸易科学建工厂,抢殖民地都是整船整船人死在外面,后面大打出手也不说了,工厂里死的童工就不说了,就为了把印度中国的土布打垮。一个化学爆炸,贵如企业家的xxx也要掉个耳朵。人家先肝为敬,祖上又积累财富又积累知识,现在生活当然比我们轻松。
世界是公平的,一个人生活比我们生活好,无外乎两条原因:要么他自己能赚钱,要么他爸有钱。国家、企业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要拉长时间轴看罢了。
我们倒是有希望看到996的全盘推进、非996的彻底消失。或者更悲观一点,我们有可能会坐在窗户没有玻璃、满地尘土和碎石的房子里,裹着几个月没洗的毯子,小心翼翼地怀念可以996的日子。
下面一段对话是关于996的思考。
问:博主之前提到了美国黄金时期资本是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但是现在中国资方压榨劳动者996的事情是年轻人中非常热门的话题,请问996 的问题是否短期内没有办法妥善解决只能等到中长期中国产业升级成功开拓新兴市场才能得到有效缓解?
王孟源:
我覺得中共對資本有足夠的、健康的疑慮,人代會原本就只是給他們發聲的正規平臺(我不是在評論lgbtq的時候説過,這類正規溝通管道有其價值?),並不代表那些意見會被照單全收。至於996,是個很大的議題,原因是我在討論假大空那篇文章的結論裏提到的,中國的崛起(主要)是和平的,那麽超人實力的基礎必須是研發生產的效率。所有工作的效率,都取決於科技的層次,所以我們可以簡化議題,專注在高科技產業上。企業用996來榨取科研人員的效率,當然是次優的解,但如果學術貪腐不解決,整體研發效率不提高,那麽996就成爲國際競爭的必要手段。例如大對撞機,如果幾千個博士被浪費到那個無關國運的方向,高能所固然吃香喝辣,剩下還在幹實事的人才當然只能加班加點來彌補。所以解決996問題的前提,是整頓科研學術界。很多人以爲社會公益不干自己的事,其實剛好相反,社會公益正是對全民生活水平有重要影響的事項,只不過因爲是間接的,所以一般人看不出來罷了。好人不出面,不只是坐看壞人得志,而且會有切身的損失,中間的普羅大衆,更加是被剝削的對象。讀者或許因爲我不怎麽提996,就以爲我不關心這件事,其實它不但和中國的前途緊密相關,對全世界如何縮減貧富差距、容許社會主義進一步發展,也是必須考慮的重要成分。這些都是我日思夜想的議題;只不過因爲高層級的理論探討,對一般人太過抽象,所以在我自己融會貫通、能夠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來龍去脈之前,不方便深入討論。
我曾经觉得以中国如此之多的人数,环保问题几乎是不可能解决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
问了一下老人,说文革期间不搞996,但工资十年涨一次,那我说你们可以分房啊,他说是啊,二十年一次。
这取决于我活多久。
我的太婆活了103岁,她出生的时候中国大地上有鸦片、有赌场、有黑帮,今天它们都销声匿迹了。
长远来看,所有我们今天讨论的东西,终将随时间消逝,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问题是——
我希望让996消失的是「我们」,而不是「时光」;我希望我们能「做到」让996消失,而不只是「看到」。
我很喜欢上知乎的一个原因,确确实实是因为我在知乎上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在大家嘲笑福报马的时候,鲜有人会谈到去互联网公司996到底是怎样的“福报”。
且不谈马云所说的“为理想奋斗”,拿我个人身边来看,如果对于流水线的厂狗来说,能去互联网大厂996那真是福报中的福报。
我以前在包子铺很疑惑一件事,为什么民工们大早上吃包子也要来一杯白酒。
后来我去地里干活明白了,喝点白酒真就不那么累了啊。
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去工地667就是福报了。
种水稻的农民,富一点的能用上的农机,穷一点的手工插秧。我不知道手工插秧有多累,因为我干活的那家人有水上漂(手扶的插秧拖拉机),我只要把水稻苗用扁担挑到地里就行,我是打工的只要早5.30晚6.30就可以了,东家自己家人都是四点来钟就去,晚上干到七点多。
收入很高吗?不高,地不多的忙活来去一年剩下三四万块钱,这还是黑龙江的种水稻的农民(水稻的收入是高的)。河南四川的农民什么样,我没调查过,我相信不如黑龙江。
这个活累吗?我干这个活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就是觉得杀个把人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再往那以后我就没干过比那更累的活,我相信绝大多数能上知乎的人也都没干过,因为我在这些场所里认识的朋友,他们没有上知乎的。
如果看过《生存之民工》这个电视剧就会知道,当年的民工是一村村出去打工,大伙坐着长途车离家千里去干活。
推理一下就很清晰了,对于农民来说,进城打工就是一种福报;对于建筑工人来说,能干上个技术工种就是福报;对于所有这些人来说,能去互联网大厂996就是福报,十二小时一周六天,还能歇一天哪,挺好。
之前 @林布 提出一个看法,他说对于中国南方大量的小微厂主来说,给他们一个50W的996工作,他们马上就会把厂子关了去996,起码不用喝酒和担惊受怕了。
而体制内,@不想上吊王承恩 也多次谈到加班加点都是常事。虽然王菊经常凡尔赛,但是就我个人了解,我市的某个城建口干部,十一点多回家四点多出门是常事。清闲的也有,你要是有去996的实力,混个一年5W+一点不累应该不难,只不过挣这些钱上知乎很容易被勃粉除人籍。
而上述这几种在中国有多少人,只要看几集新闻联播就知道了。我知道在一些高华眼里,这些人算不上是人。但是我希望程序员朋友能研究一点社会科学——真正让996能够存在的,是这些人,而这要这些人存在,你就不可能在现在的中国消灭996。
就像之前有人说PDD年终奖500W,一看见500W,大家都沉默了。我上网很多年了,无论线上线下,除了入关人等一小波之外,基本上“给一个亿我能吃一吨屎”都占据绝对的政治正确。
即便是现在,看这个问题的网友们,对996咬牙切齿的朋友,现在给你一年500W,你去不去996?
每次讨论这些内容,都会有人来跟我说:我没得选。
我发现中国人有个很神奇的世界观,一是“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二是“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这一套组合拳打出来,最后的结果就是内卷。
实际上你要是放轻松点,正常生活工作,很可能最终你的世俗成就还真比那些玩命卷的人要成功的多得多,我这说的还是单指物质方面,精神和家庭幸福指数那就更不用说了。
多劝劝身边朋友好好生活,钱这玩意就那么回事,只要拒绝了“攀比性教育、投资性住房、续命式医疗”,只要摒弃了“人上人”的错误思想,就能活的很好,就能瓦解996。
还会人来批判我,说你有孩子你就不这么想了,说你家老人有病了你就不这么想了。好像你家孩子教成王思聪那样你挺骄傲似的,好像你没时间陪家人最后往ICU里一扔跟砧板上的肉一样你挺骄傲似得。
你就这么想呗,你老板也乐得这么想。
希望很小。
中国人有很强的集体自豪感需求,就是不管自己混的好不好,但是集体好了,他觉得自己就过得好了。这种心理反应到对很多对个人(不是落在他们自己头上,是对别人)不公平但是对集体有好处的事情上,他们的态度是:“必要的阵痛”。
老实说,我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中国人的这个思维还是有独特的民族性的。在多数中国人的心底,对这种“我们赢了”的精神需求是压倒对道德正确的精神需求的。
996对那些从事996的个人好吗?当然不好。对于集体好吗?很多人觉得很好。
所以.....
回答一下评论区:
1,东亚各国都有996的时候,但是社会对于996的补偿认知还是有差异的。起码日本996是以终身雇用作为补偿的。
2,从事996的个人当然是为了房贷车贷。所以996就是一个冰箱,冰箱是不能从内部推开的(或者说作用力需要极大)。要解决996,不仅靠从事996的人,也要靠不需要996的人。因为在一个6亿人不到1000元的国家,从事996的绝对比例肯定是少数。如果不需要996的人都在旁观甚至暗喜,你看很多不用996的知乎大V会有意无意的流露出那种你们996—》我赢了的思路。就这还想消灭996?
2024年,中国人口达到峰值。此后,总人口和劳动力会持续减少到本世纪结束。
劳动力减少,“你不干有的是人想干”的例子就少了。
人口减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2024年达到巅峰,此后这个指标想持续增长,要么靠涨价,要么靠拉动内需。
显然,没有闲暇的劳动者是没时间消费的。缺少住房的居民自然也不会买买买让家里变得更拥挤。
老龄化冲击了社会的创新能力,积累率过高没有意义,也没那么多“红利”去做些比如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吃力工作。于是分配给国民收入的部分自然要提高,社会没有消费就意味着经济死亡。
现在我们“伤痕文学”的创作素材,真的只是一代人的烦恼。
行吧,既然不让我说实话,那我删了。
先来个换位思考,你是老板,你希望员工996么?
是真的换位思考,不是放羊老大爷那种为国捐羊式的思考。
这个问题如果你不能做到真正换位思考,就问一下做企业的朋友,当你面临活下去的压力、以及竞争对手全部996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之前跟一个做企业的朋友聊天,倒是没说996的问题,说到了35岁的失业危机。他表示,真不是他想开除那些35岁以上的人,是因为35岁之后,人们干活和反应明显就慢了。再加上有大把多的年轻人可以招,所以很多35岁的老基层员工,就真的能劝退就劝退了。
能改变996现状的只能是成本升高,或者是制度规定。
而制度规定现阶段基本不太可能,就算有,也难以执行,有N多种方法绕开。
接下来,是从成本角度。
这么看的话,当然有希望,人口现在已经断崖了,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
至少低端岗位很快就会越来越贵,这也是发达国家的现状,当然这个很快指的是十年二十年的。
人口红利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但是工程师红利还没用完。
所以高端岗位的人才供应反倒是稍微好一点,毕竟资本集中,也能烧钱挖人,要的就是你奉献青春。所以高端岗位996的结束可能要晚一点,再多个十几二十年。
当然,我身边高端岗位的人才对于996的抱怨少很多,毕竟钱管够。
我不过三十来岁,就经历了从买大米要定额限量、凭粮票,到大米能随随便便网购的时代,经历了人均居住面积从只有四平米到四十平米的时代,经历了从居住的县城到农村老家耗时从五个小时到五十分钟的时代
我小时候用的电脑,Windows95系统,1.44M软盘,现在四五百的手机就能吊打它
我能记事的时候,苏联还存在于地图上,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到如今,俄罗斯的经济不如广东一个省
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用品价格宣布放开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不过300美元,到十九大,已经要宣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了,全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一万美元
而按上海的人均寿命八十岁算,我这辈子才活了不到一半
我未来的半辈子,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样,谁都不知道
马上中国就要发射空间站了,到我快入土的时候,移民火星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在现代社会,轻言「一辈子」就怎么样,真的是一件特别可笑的事
我先明确表个态,放个结论。
虽然现在还是996问题的上升期,未来还有不断恶化的趋势,但这完全是一个可斗争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框架下都可以解决的问题,更何况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中国。
理由后面补充
很难。
因为现在看到的996,只是最显眼的那部分结果,而不是原因。
而现在的社会奋斗框架,很接近“二桃三士”的那个典故了。
春秋列国时,齐景公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接,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武异常,深受齐景公的宠爱,相国晏婴担心“三杰”,所以屡谏景公除掉“三杰”,然而景公爱惜勇士,没有表态。
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这边由晏子执礼仪,君臣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晏子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这三个心腹之患。
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子说:“园中桃子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一会儿的功夫,晏婴带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六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六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齐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几个没太熟,只摘了这6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一个桃子。
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子应该他吃。”齐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道:“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齐景公,把桃吃了。
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齐景公同意,于是传令下去。
话音刚落,公孙接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随国君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接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入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桃子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
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
公孙接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也自杀了。
最后,古冶子也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人已死,我如何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鲁昭公目睹此景,目瞪口呆,半天才站起身来说道:“我听说这三位将军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惜为了一个桃子都死了。”齐景公长叹了一声,沉默不语。
这时,晏婴不慌不忙地说:“他们都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智勇双全、足当将相之任的,我国就有数十人,这等武夫莽汉,那就更多了。少几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请继续饮酒吧!”
现在的打工人里,哪种是公孙接、古冶子,哪种是田开疆,晏婴和齐景公的定位又是现在的哪种人,代入一下吧。
以上仅为引用,与对公孙接、古冶子、田开疆、晏婴和齐景公本人的历史评价无关。
几乎100%能看到。知乎人太年轻,我上小学的时候看到六日工作制变成五日工作制的,非常神奇,以前周一到周六上学,后来改成大小周,就是一周休一天,一周休两天,最后改成的固定一周休两天。
没经历过进步的人,是不肯相信进步的神速的。我小时候还以为,长大了后一定会变成四日工作制,当时的确也有这种言论。当然后来发现只有日本的微软好像真实现了。
996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经济红利。有人说什么劳动保障不够,从前难道就够么?我父母那代人,工作一点也不累,因为收入低,累也不多赚钱。1999年的硅谷创业公司,广场协议前的日本,有的是人自愿睡办公室,你不睡你就上不了车嘛,拼几年弄个财富自由,谁不干啊。现在你看日本和美国躺平了,是因为经济红利不多了,发财的都是有胆有识的勇士,普通人就只能混吃等死、不能无脑上车。
然而经济红利不能永远持续。无非是两个结果:一个是红利持续时间太长,就成了世界第一;一个是红利结束。
先说爱国派的思路:世界第一。其实GDP世界第一应该很快就达到了,就是说大概4个中国人的GDP就顶一个美国人了。而且考虑到美式生活维护费(Upkeep)较高,比如美国人一定要吃牛排,而中国人却爱吃猪肉、鸡肉甚至鸭子肉等,所以生活质量某种意义上已经颇为接近了。
那么再提升生产能力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再扩大生产,全世界的人都消费不完了。这时候就只能鼓励自己人也消费,要消费就要有时间(到时候钱倒是不缺),996就退场了。
其实中国的产能的确恐怖。我有时候买了东西,经常自己都心里嘀咕:这么便宜的东西,生产者是怎么赚到钱的?这也导致我在生活中越来越不爱惜物品动辄扔掉。
所以如果看GDP世界第一大国的历史,美国GDP1894年就世界第一了,但当时生活质量很糟糕,看历史说一家生10个孩子,总有2、3个长不大的,贫穷和加班都很普遍。这个GDP真正显示出作用到生活质量上,是在1930年以后,二战时“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还生产了《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等无数经典,并且一个普通钢铁工人的家庭生活好得让苏联人都不敢相信,认为是“宣传”。
长话短说就是:GDP第一很难马上生效,可能需要持续积累几十年,才能让人心态转变过来。中国长期第一,自然就会降低努力程度,你看哪个系、哪个班第一的还继续给自己施压,那是魔怔了,能想到“就这样就好,保持原状”才是正常人。
再说公知派的红利结束论。其实日本就很典型,无非是广场协议之后,生活质量还是很高,但是大家都躺平。
很多人也过于抬高广场协议了:认为美国海专精算,轻松并且第二次打垮了日本。实际上,我这些年在美国见到移民来源最少的国家,就是日本。连加拿大、德国都有些人移民美国,但就是日本人少。无论是感观上,还是数据上,广场后的日本过得并不差,甚至人均的生活水平可能只次于美国。南韩鬼子和某个海岛省再怎么吹,也是一窝一窝地往美国跑,人这玩意一旦脚动起来,就说实话了。
中国要是到那一步,其实也很好,因为996自然就消失了。那时候可能一线城市的房子大多数人还是买不起,但是“自己努力就能在一线城市买房子”本身就是经济红利时期的临时想法、是上车时期,不是躺平时期。如果心平气和地承认“我就是买不起房子”,其实就是躺平的第一步了,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到了躺平时期,一线城市干几年也不用996,攒点钱回老家娶个媳妇买套房子,美滋滋。每天喝点小酒,两耳不闻国际事,周末出去疯玩,其实才是真的入关了。
其实现在中国的经济红利时期从心态上看特别明显:一个是焦虑,一个是有上进心,一个是有攀比心。比如肺炎。中国人关心美国疫情,很多时候是看对美国经济和民心的打击;但你随便找一个美国人,问他(她)加拿大疫情怎样了,他(她)肯定张口结舌,甚至不知道加拿大禁止美国人进入的禁令是否还在(我自己都不知道)。你再问他(她)印度疫情,他(她)会认为你是精神病、闲得没事干。
这就像,班里学习用功的,肯定关心排名;学习不在乎的,根本懒得管。996就是利用了这种攀比心和上进心罢了。
如果一个社会,当官的儿子还当官,经商的儿子还经商,普通人的儿子还是普通人,你愿意么?年轻时我认为这样的社会糟糕透顶了,必须,嗯。但是,如果换种问法:如果这个社会能保证每个普通人都不缺吃穿可以天天玩乐,你愿意么?
我想成年后我是愿意的。因为上进心的代价我也看到了:996和劳累。人不能一直自恃勇武,哪怕战神拿破仑,在滑铁卢时也已经老迈昏庸反应迟钝。年轻时一无所有敢跟人搬命,你岁数大了呢?
996和上进心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可持续,至少对个人来说;会被不断的后浪打翻在沙滩上。所以我倒是觉得,红利消失后的社会会回归到奋斗+躺平混合模式:可奋可躺,但大部分人的道路都是奋斗几年,然后躺平几十年。出道就躺的,也是一种选择。
1997年,没人想或愿意进入国企。国企效率低,人浮于事,是所谓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同时国企改革,大量干部、工人下岗。
到2017年的时候,很多头部学校的学生,已经把去国企、央企作为首选了。1997年对国企的态度,实质上从1985年左右就有了。
2003年之前,中国大部分地方,还有福利分房。很多人住的房子不是买的,是发的,是租的。把购房作为天经地义,且必须的事,不过15年罢了。
每个历史时期的人,看到一些东西,就像年轻时自己的恋爱对象,都以为是历史性的永恒。实际上,确实也只有历史价值的永恒。
很多东西,你还来不及观察它们,它们就永远消失了。
说真的,我完全不觉得996有什么错
先说说某些人鼓吹的八小时工作制吧
1866年9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工人代表大会上,根据马克思的倡议,首先提出“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于1917年11月11日颁布了《关于8小时工作制》的法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8小时工作制被1919年10月国际劳工会议所承认。以后资本主义各国被迫陆续确认了8小时工作制。
死搬教条真的没什么意思,“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自由决定”难道真的科学吗?就因为三个八看起来很整齐?一百多年前设定的制度,肯定不符合21世纪的国情,更不符合已经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新中国国情。
所以我支持996和大小周
996:指九小时休息,九小时自由,六小时工作劳动
大小周:指大周三休,小周双休
什么?你跟我说这不是996的意思?啊抱歉,跑错世界线了(逃)
现在大致上处于春秋晚期,镀金时代,世界大战前20年,一切都处于加速状态。996会消失的,四小时工作制会实现的,要争取在那之前活下去!
不要说什么希望 应该说你为了终结996应该做些什么 你应该为兄弟会和婆罗门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做些什么
须知,即便是看起来你手无寸铁,但是只要你内心有怒,而且努力积攒怒就够了,因为当这个社会的怒值越来越高涨,迟早量变会引起质变。
如果你不怒
那位加班到凌晨的姐妹白死了
那位赶着见父母最后一面 纵身一跃的兄弟也白死了
那位为了要回自己合法工钱愤而自焚的兄弟 也白烧了
那些被蛋壳公寓逼上绝境的兄弟
那些被p2p坑的家破人亡的
那跑滴滴 快递的出车祸的兄弟姐妹
那些被逼的跳航站楼的老实人
都白死了
死都不要忘记这是兄弟会的弟兄姐妹 死都不要忘记婆罗门是兄弟会的死敌
没有什么青天大老爷 如果有 996也不会明目张胆
婆罗门利欲熏心 欠兄弟会的每一笔账都记在兄弟会的账本上 迟早兄弟会会算总账
所以不要怕 而且敌人越是压迫的厉害 越显得他们懦弱无耻 也越会早一天站上历史的绞刑架
所以,就像进击的巨人里面所说
同学,你准备好为终结996献出心脏了吗?
你在心里面有永远不放弃抗争的决心和对抗社会不公的勇气吗
知道谁是敌人了吗?
知道你究竟是站在婆罗门的那一边 还是站在兄弟会的那一边 知道哪些人是婆罗门的爪牙走狗 屁股总是坐在婆罗门那边 摇尾乞怜等着抛骨头了吗
婆罗们都是那样一副纳粹的调调 总是想要绑架和强迫你们的意志自由 甚至伪装成你们 试图分化孤立你们 你们擦亮眼睛了吗
身为坚定的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要把敌人先都标出来 不要被敌人的花招迷惑了眼睛 要清醒
左派的同志永远也不要灰心丧气 你们真正为人民服务的 即便是一时时乖命蹇而或被敌人打击,人民也都站在你们背后,你们一定要团结左派的同志 拉拢中间派 然后团结起来 对付顽固不化的右派
因为右派总想着当人上人 而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抛到脑后 贪污腐败无恶不作
而左派的同志一定要团结起来 觉醒 要跟右派的腐败分子彻底划清界限 要和党内所有的左派同志保持一心
与民国时期不同 当前中国的核心力量已经由于多年的圈地运动进到了城市 也正是因为多年来弟兄们勤劳朴实默默忍受 才导致敌人越来越跋扈
只要所有人发自内心一致地积攒火苗 星星之火才能燎然
你的火苗起来了吗
这辈子没有,不过会有的。
逆天改命壬的特点是相比于正常人更容易被天雷劈死。
所以从自然选择的角度看,“对996生理性厌恶”这一性状更有竞争优势,只要时间足够,就可以淘汰掉“认可996”的人类。
认真地说,996这个事儿要想在长期中得到解决,而不仅仅是在短期内被压制几天,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这么两个要素:
1.劳动者整体中,绝大多数的人形成共识,对996极端厌恶,且完全无法接受。
2.在自然市场环境中,劳动力形成实质上的卖方市场。
这两个要素,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缺一不可。
先说第一点。在知乎上,996确实是骂声一片的,仿佛我们至少已经在方向上形成了共识;但在现实环境中,远远不是如此,可以说共识还远远没有形成。对于一个单一的求职者个体而言,一份996的工作势必要比他眼下所能找到的另一份955的工作总收入要高,因此在现实求职环境中,很多人他还真就愿意去主动接受996,很多人甚至因为嫌955赚得少,主动要去找996的工作。可以说不仅不厌恶,甚至为了多赚钱还会主动要求。这样一来,劳动者很容易就会陷入囚徒困境当中。现在仍然有那么多人为那些扒皮公司洗地,这就是明证。
再说第二点。现实中有很多劳动者,他们厌恶996,不想996,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为了保住这份工作,他们不得不依从资本家提出的一切要求。劳动者权益恶劣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的国家,它们有的是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基本上可以说花钱就能雇,比如孟加拉国,越南等;有的虽然整体上已经越过了刘易斯拐点,但特定类型的劳动者仍然远远供大于求,比如现在的我国。你一个月五千很难雇到一个瓦工,但是能很轻松地雇到一个大学生。
但如果劳动力的供给整体上就严重短缺,劳动力市场环境就会变成“市场上就我一个人,你爱雇不雇,不雇你就当光杆司令吧”的状态,你的议价能力自然就上来了。
当然有希望,而且根本不需要一辈子那么长,四十年足矣。
你知道电影大师卓别林的作品《摩登时代》吗?他在一百年前的美国就揭露了阶级矛盾,批判了社会对工薪阶层的压力。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先驱和领导者,英国的阶级矛盾比一百年前的美国更早,社会问题暴露得比美国更加严重。环境上,有“雾都”之称的伦敦就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污染太过严重,烟雾终年遮天蔽日,你看像不像前几年的北京?
现在的英国是什么样?
我且以优点和缺点两方面来分析。
优点:
1.空气质量非常好,根据2019年报告,英国空气质量世界排名第21。
2. 人均收入:
英国范围内所以全职劳动力的平均年薪为£36,611,约31.85万人民币(X8.7)。
其中,医疗类:Medical practitioners - £72,019,Health services and public health managers and directors - £50,000……
教师类: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professionals - £49,862,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professionals - £35,798……
……
来源:The average salary for 102 different jobs in the UK
3.住房:
伦敦人比起买房,普遍更倾向于租房。在经历疫情和脱欧双重影响下,2021年1月伦敦平均房价为£668,332,约581万人民币。
而且更有法律明文规定每个社区必须修建Council house,以此帮助低收入人群也能获得住房的机会。因此经常看到多么繁华的路段,比如city金融城,都耸立着几栋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的建筑。起初在我看来,从经济学的角度这太过浪费资源,其实这传达着人性的善意。
所以,作为除了纽约以外世界唯一的Alpha ++城市,伦敦的年轻人房贷压力要比国内的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小得多得多。
4.医疗:
免费,不多说。
5.社会氛围:
英国的社会氛围有礼、充满了人情味,是我喜欢英国最大的原因。
举个例子:
2019年11月,英国发现一辆38具偷渡者尸体的货车。英国警方根据死者携带的中国护照推测死者可能是中国人,随后美国等媒体直指“遇难者是中国人”,我国短视频等各大自媒体平台下的评论第一时间则指责死者“为中国丢人!”然而,Essex郡当地的民众不但没有嫌弃死亡,反而自发地为遇难者们守夜、祈福。这份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善意、和对生命的尊重值得敬畏。(尽管后来发现遇难者是持有假中国护照的越南人)
我认为一方面是底蕴使然,另一方面是厚实的经济基础使得人们变得更加单纯、简单。英国在很大程度上活成了我们历史书中曾经的样子。
缺点:
1.需要劳动力直接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比较高,比如打车。
2.整个社会相对安逸、保守,不再有非常强烈的学习和革新的欲望。举个例子,比如对中国近20年的变化相对比较缺乏认知。
3.在相对衣食无忧的前提下,人们更不愿意非常努力地工作。
4.在3的基础上,劳动力效率低下。比如建一栋楼,在我们国家可能只需要2年工期,伦敦至少需要5年。
5.因为市场相对饱和,人们又相对不期待改变,所以市场潜在的需求非常非常非常少,阶级相对固化。在英国实现毕业三年有房有车是很寻常的事情,在英国作为劳动力实现年入10万英镑比在国内年入百万人民币要容易。但是在英国实现10亿人民币资产比在国内难多了,在英国通过阿里、腾讯式地疯狂收购实现千亿人民币身家根本不可能。
英国这一百多年的变化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社会矛盾缓和。
每个社会经历经济飞速发展时往往都是一小部分人迅速累积资本,带动另一小部分人富裕;这个过程必然撕裂社会,拉开贫富差距,旧有的规则崩裂出越来越多漏洞,揭露诸多社会不公平现象。而后,社会才反思、批判,自上而下地通过越来越完善的法制填补规则漏洞,实现整个社会相对的安定。
在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整个社会的阶级矛盾缓和其实是一种必然。比起西方国家,我国真正发展经济大约是从1979以后开始,至今也不过41年。
为什么我说还需要40年?
因为我们国家虽然经历41年的飞速发展,道路仍遍布荆棘、危机四伏。就拿美国的“制裁”来说,美国有几十个盟友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你拿什么跟美国掰手腕,拿巴基斯坦还是俄罗斯?美国有微软、谷歌、苹果、特斯拉、百盛、星巴克、波音……德国有奔驰、宝马、西门子等重工,法国有开云集团……
我们国家有什么产品的输出是占据世界垄断地位的吗?
“你兔子不是要通过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吗?全世界的蛋糕就那么大,你来分我蛋糕,我肯定要制裁你了。从明天起我鹰酱以及我鹰酱的朋友不会再跟你有贸易往来。”美国虽然没说过这话,但随时有一天可能说这句话。
我们受美国欺凌还少吗?为什么最近二十年只有抵制日、韩却从没跟美国撕破脸?因为我们差别人还是太远了,如果一旦被制裁,别的不说,光是微软旗下的Windows,苹果旗下的苹果,谷歌旗下的安卓和我们说再见,我们连电脑和手机都没法更新换代(华为的鸿蒙好像还没上市)。
抗疫的手段和5G技术是我们第一次站在世界之前而已,我们国家这两三代人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有太多太多太多,必然需要全社会的推动。这就像从抗清到抗日的先辈们一样,帮助中国继续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
题主提到的996只是表面,本质指是中国当今社会工薪阶层普遍的压力,就996推而广之还有:就业压力大、人均收入低、房价高……所有这些又都在激化阶级矛盾。
如果用几何来描述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劳动力,(我没有基于足够大数据的调查)我认为79%以上的人是深蓝色,还拥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口,体量极大,而技能水平不高,可取代性极大。
20%浅蓝色具有一定技能、专业水平以及经验,可取代性还是很大。
0.99%绿色是具备高技能、专业水平和经验的人士,他们可能各行各业的楷模、主任医师、大学教授……
0.01%的亮金色是国际顶级专家、学者、国家科学院院士,万里挑一。
可替代性在很大程度从大到小影响着劳动力的价值。
比如阿里、腾讯、百度同时抢某一个专家,这位专家将来的待遇一定要好得多。相反如果一个岗位有100份简历,而我就挑中了2个人,这2个人凭什么将获得另外98人所没有的机会?是因为他们的学历?颜值?还是关系?都不是,是他们必须更努力——如果你不努力加班,有的是人可以替代你。
那么为什么没有规则来解决这个看似剥削劳动力的问题?
因为一二线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就是供给远大于需求,规则能干预市场,但是解决不了市场规律的。
为什么一二线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如此?
回到本文的前面,这是社会发展进程决定的。
85后,我小时候,中国是单休。
别被树叶遮住自己的双眼。
你觉得这辈子有希望看到医生护士可以不加班。你希望政府部门周末可以休息,局长市长省长修年假不管工作了吗?
互联网才出现几年啊?按照时间顺序也得从他们解决啊。
21世纪什么最宝贵啊?是市场!是有效需求!
今天的中国,生产(服务)过剩、资本过剩,需求不足,市场做不大。
资本过剩,导致资本投机,推高了房价,房价一上去,就榨干了多数人的存款,市场需求就萎靡了。由于有房贷什么的,导致资本可以进一步压榨劳动力,没办法,你不干有人干,而你又不得不干,哎……
另一方面,资本过剩,导致资本进入生产环节后会产生空耗。很多公司得到融资后,都是开始打价格战并进行过度营销,在 耗死对手占领市场后才开始回血,可关键是 ,资本过剩啊,这个耗的时间就会大幅度延长,要耗就得控制生产成本,呃……往往是榨劳动力,榨得越狠 可能越能苟住,就算最后苟住了,公司也没有必要提高劳动力成本不是?比如某外卖公司,拿下市场了榨得还越狠了,没办法公司垄D了,干嘛不利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劳动力被榨狠了,工资和空闲时间就少了,那就更没需求了,消费接着萎靡,更提不起来。于是开始卷吧,恶性循环走起来。消费萎靡,市场小,公司就只能加大压榨劳动成本,去抢市场,去烧钱去耗,越耗消费越萎靡,市场越小……资本这么一看,回报时间长,风险还高(公司如果没苟住,钱就打水漂了),那就慢慢脱离了生产环节,去干啥?去炒房啊,去玩金融啊!美国人当初就是这么发现宝藏的,于是资本脱离了生产,美国产业空心化,失业率飚增,也就靠着全球输血撑着。现在中国也是在这么个阶段,投机过热 房价蹭蹭往上涨 ,而部分地区产业开始萎缩了(比如东北华北那一块),真要是让资本离开生产,失业率不用想肯定激增,到一定时候,房市资金链如果断了……那就完了,我们又不是美国可以全世界去抢。
所以要改革啊,这么下去肯定要出问题!可关键是,不能大刀阔斧地干啊!
为啥?因为你没看清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啥?
全世界现在都是生产(服务)过剩、资本过剩。你拉高劳动力生产成本, 人家印度、东南亚、拉美什么的可不愿意啊! 别太自负,产业转移早就在开始搞了,美国想法设法地去推动,发展中国家 人家那的确有问题,可关键我们当初不就是那么一步步走出来的吗?我们当初基础设施也不好,营商环境也不行,没道理人家走不过来的,尤其是美国人希望他们走得过来。哎……又是一个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生产和资本过剩,所以兔子在苟着,要熬鹰,要熬死那只鹰!
不过现在有点微妙,资本鹰多,生产兔子多,虽然都是过剩,但苟的代价是不一样的,真要傻乎乎地苟着,可能赢不了。毕竟人家那钞票是印出来的啊,我们这边的生产那都是血汗啊。别的不说,生育率都出问题了。
所以现在我们不是在搞内循环了嘛,我们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21世纪啥最宝贵来着?市场啊!真要搞起来,我们大家都会舒服很多。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现在推得这个一带一路。
那么困难在哪儿呢?内部的肯定不小,而外部的在于,你生产不给美元做背书了,你猜美国怎么反应?美元霸权是什么意思?我们这么干,在人家眼里那叫造反,尤其是我们还在搞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就是不想被你欺负,怎么滴?北美奴隶主匪帮!
现在真的是百年未有之变局啊,有人看就接着写,赞多了再说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