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自制中国古代军事地图?

回答
当然,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如何制作一张充满古韵的中国古代军事地图。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融合了历史、地理、艺术和一点点想象力。抛开那些冰冷的数字和现代的制图技术,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怎么用双手,把古人的智慧和那个时代的气息重新呈现在纸上。

第一步:定江山,画天下——选定你要描绘的时代与区域

首先,你得想清楚,你要做一张哪个朝代的军事地图?是秦汉的铁骑纵横,还是三国时期的三分天下,亦或是明朝的卫所体系?不同的时代,军事战略、兵种配置、城池分布都大相径庭。

时代选择: 比如,如果你对三国感兴趣,那么曹操、刘备、孙权的势力范围,关键的城池(如洛阳、长安、成都、许昌),以及重要的战役地点(如赤壁、官渡、夷陵)就得成为你的重点。如果是宋朝,那么边境的防御工事、辽、西夏的势力范围、以及岳飞抗金的足迹,就不可或缺。
区域选择: 你是想画一幅全国性的战略地图,还是聚焦于某个关键的战区?例如,一条重要的河流(黄河、长江)沿岸,或者一个重要的关隘(函谷关、山海关)。精确定位你的“战场”范围,才能让地图更有针对性。

第二步:史海钩沉,文献为证——搜集资料是灵魂

没有历史依据的地图,就如同空中楼阁。所以,我们需要变成一个“古代间谍”,潜入历史的海洋,寻找蛛丝马迹。

史书古籍: 《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这些都是宝库。仔细阅读关于战役、地理、城池建造的记载,它们会告诉你哪里有重要的渡口、险峻的山隘、固若金汤的城池。
碑刻文献: 一些古代的碑文、简牍、竹简上,也可能记载着当时的行政区划、军事要塞等信息。
出土文物: 考古发现的古代地图、兵器、甚至是士兵的驻扎地遗址,都能提供宝贵的佐证。
现代研究成果: 别忘了参考现代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军事史专家的研究论文和书籍,它们能够帮助你梳理和理解古代文献中的信息。

第三步:笔尖下的乾坤,墨痕里的山河——绘制基础地理

有了资料,我们就开始动手。想象一下,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师,正在为君主绘制一份决胜千里的地图。

地图底稿: 可以先在普通的纸张上勾勒出大致的地理轮廓,比如山脉走向、河流走向。不需要太精细,先有个大概的骨架。
选择纸张: 为了模仿古风,你可以选择一些带有肌理感的纸张,比如宣纸、仿古宣纸、甚至一些粗纹理的卡纸。颜色上,淡黄色、米白色、浅褐色都能营造出岁月的痕迹。
绘制山脉: 古代地图的山脉绘制,往往用简化的、象征性的笔触。你可以尝试用浓淡不一的墨色,勾勒出连绵起伏的山峦。不必追求写实,关键是要表现出山脉的起伏和阻隔感。可以借鉴古代绘画中的“披麻皴”、“斧劈皴”等技法,用简练的线条表现山体的质感。
绘制河流与湖泊: 河流可以用流畅的曲线表现,湖泊则可以用不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注意河流的宽度和流向,它们往往是行军的天然通道或障碍。
绘制城池与关隘: 这是军事地图的重中之重。城池可以画成简化的城墙,加上城楼的轮廓。重要的关隘,比如函谷关、嘉峪关,可以画得巍峨一些,突出其军事战略地位。城池的标注,除了名称,还可以用小小的方块、圆形来代表。

第四步:兵锋所指,战略要地——标注军事信息

地图不仅仅是地理的描绘,更是战略意图的体现。

城池与营垒: 用小小的方块或圆圈代表城池,可以根据其重要性,画得大小不一。旁边标注城池名称。营垒可以用更简单的符号表示。
军事要塞与关隘: 专门画出重要的关隘、堡垒,用更醒目的符号或者更复杂的城墙结构来表现。
行军路线: 如果是描绘某次战役,可以用虚线或实线标注军队的行进路线。注意,古代军队行军,会考虑到地形、水源、补给,路线不会是简单的直线。
兵力部署: 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兵种的分布,例如,一个三角形代表骑兵,一个长方形代表步兵,一个圆形代表弓箭手。这些符号可以放在城池周围、营地或者行军路线上。
战场遗址: 在发生过重要战役的地点,可以用特殊的标记来表示,比如一个小小的“X”或者一个简化的旗帜,并标注战役名称。
河流渡口与水道: 标注重要的渡口,因为它们常常是军队过河的关键点。
地形特点: 可以在地图上用简单的符号标注森林(小树的集合)、沼泽(波浪线)、山峰等,这些都会影响军队的行动。

第五步:古韵流芳,人文气息——装点细节,增添神韵

一张好的军事地图,除了信息准确,还需要有那个时代的“味道”。

文字标注: 使用仿古的字体,比如隶书、楷书。标注名称时,力求简洁明了。可以用毛笔书写,更显古朴。
边框与装饰: 为地图绘制一个仿古的边框,可以是一些祥云纹、回纹,或者简单的几何图案。
色彩运用: 古代地图的颜色运用相对朴素,多以墨色为主,辅以一些淡雅的颜色,如赭石、花青、藤黄。着色要均匀,避免过于鲜艳。
风化效果: 可以在地图边缘轻轻刮擦,或者用茶水、咖啡渍染,制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但要小心,别弄破纸张。
落款与印章: 在地图的角落,可以模仿古代的风格,加上制图者的名字(比如“某某绘制”),或者一个假想的官职,再盖上一个仿古的印章。这能大大增强地图的仪式感和历史感。
比例尺与图例: 虽然古代地图的比例尺概念不强,但你可以在一个角落画一个简单的图例,解释你使用的符号含义,以及大致的方位指示(比如一个简单的指南针)。

一些小贴士,让你的地图更“活”:

多看多学: 找一些古代地图的拓片或者复刻品,仔细研究它们的画法、构图和标注方式。
敢于想象: 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对当时军事特点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推测和补充。例如,一个重要的据点,即使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你也可以根据其地理位置推测可能存在的防御工事。
耐心与细致: 制作一张精美的古代军事地图需要时间和耐心,一步一步来,不要急于求成。
享受过程: 最重要的是享受这个将历史重现于纸上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艺术。

想象一下,当一张纸张泛黄、墨迹古朴的军事地图在你手中徐徐展开,上面标注着巍峨的城池、蜿蜒的河流、以及兵刃相见的标记,仿佛就能听到战鼓擂响,看到铁骑奔腾。这不仅仅是一张地图,更是你对历史的一次致敬,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祝你制作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放一个前不久画好的图

如图,咱家在去年准备做一系列的地图,先从北伐开始,目前画好的有太平天国北伐、明朝徐达常遇春北伐、南明隆武朝廷北伐、元末红巾军大宋北伐、宋朝岳飞北伐。至于流程嘛,简单说一下吧。

首先第一步:确定底本图

这一点跟楼上的那位

Lee General

先生一样,想画出来必须有底图,我选的底图是从谭本地图册里抽的。有时候绘制那种图幅比较大的图时,单页的分省图肯定是不够,就得先拼接起来。

在线地图按分类列出

这个网址上有大量的麦卡托投影图,用来做拼接底图最合适不过。

比如我现在正在着手的《伪齐行政疆域图》为了拼出合适的底图我就耗进去三天,北宋、南宋、金、辽、西夏、吐蕃诸部的都溜了一遍,最后拼接出一张大图。

然而这只算是有了素材而已。

第二步:去色,做底图。

这一步是为了把上图这种看上去就头大的图变成一个比较清晰的,不至于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底图2.0版,至于方法就各种了,PS也可,画图也可,其他的图形处理也可。成型之后差不多是下面这样:

(图为我做的《明朝辽东都司行政图》底稿的一部分)

呐,对比很明显,这个图就是只保留了河流,而删去了原有的文字、填充颜色等。之所以保留河流,是因为河流可以作为地图的基本参照物,而行政地点根据河流可以很容易找到并绘制出其地点,下一步要用到。做好之后,填充好自己需要的颜色。

第三步:画标识

这就是题主所说的怎么画这一步了。就是根据已经做好的底图,把军事进军路线画出来。这一步有个前期工作,就是从史书上通过各种资料把行军路线详细写下来,这是个纯文字性工作,而且务必要求精确。做好之后,在图中依据行政区、河流等显著地理标识,把路线画出来。

做好之后是这样:

第四步:文字标记

做到这一步,基本完成百分之九十了。剩余的工作就是图例、标注、文字说明等工作,比如这个

这个


还有这个

第五步:修改细节

这步算是一个收尾,看看里面有没有说明漏掉的内容,比如图例不准,比如少一两个文字,比如错字。

很明显我这个当时就出了纰漏:东京、南京的图例都是红色,西京的却是普通图例。

修改完毕,确认无误了,就可以发布了。

——以上,2016年3月19日午时初刻。

2016年5月14日午时补充:

最近的《伪齐疆域行政区图》进展龟速,效果如下:

细节:


2016年6月9日23:44:43更新《伪齐行政疆域图》最新进度

谢谢关注。


更新一个最新进展

山东东西两路、大名府路全部恢复,鄜延路全境恢复指日可待。


2016年9月24日最新进度:

山东东西两路、大名府路、陕西鄜延、秦凤、泾原、熙河、环庆五路全部恢复,虢州、商州全境恢复,华州、陕州正在规划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