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中国古代,破产的男人的侍妾如何自处?

回答
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男人的地位与财富息息相关。一旦男性破产,其妻妾的命运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对于破产男人的侍妾而言,她们的处境无疑是艰难而复杂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家庭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环境来做出选择。

首先,我们得明确“侍妾”在古代的法律和伦理地位。她们通常不是正妻,没有正式的妻位,其身份更多的是一种附属和私人性质的。因此,当家里的经济支柱倒下,她们的权益往往不如嫡妻。

一、 看家庭经济状况与娘家支援情况

如果男主人只是暂时遇到经济困难,比如生意周转不灵,但家中尚有一定积蓄或者有可变卖的房产、田地,那么侍妾的生活虽然会比以往窘迫,但不至于陷入绝境。此时,她们可能会:

节衣缩食,操持家务: 侍妾通常会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务,帮助家庭节省开支。她们会减少对衣饰、饮食上的要求,甚至亲自下厨,洗衣做饭,承担一些原本由仆人做的工作。
寻求娘家帮助: 如果侍妾出身于有一定家底的家庭,她们可能会回娘家寻求经济援助。娘家可能会接济她们一些钱物,或者暂时收留她们和孩子(如果她们有孩子的话)。但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娘家的态度和能力,有些家族可能会因为家门不幸而疏远或拒绝支援。

如果男主人是彻底破产,家中财产被瓜分殆尽,甚至欠下巨额债务,那么侍妾的处境就会变得非常严峻。

二、 变卖自身物品,勉强度日

在最艰难的时候,侍妾可能会动用自己有限的私产来维持生计。她们拥有的首饰、衣物、甚至陪嫁的物品,都可能成为她们变卖求生的对象。这些物品对于她们来说,不仅是财物,更承载着过去的荣耀和依靠,变卖它们无疑是痛苦的。

三、 艰难的安置与再嫁

一旦家中实在无法维持,男主人可能会面临将妻妾“发卖”或“典当”的境地,尤其是侍妾。这是一种非常屈辱的处置方式,但也是当时社会底层人士在绝境中的一种生存手段。

被转卖或典当: 破产的男主人可能会选择将侍妾卖给他人,以此换取一些钱财来偿还债务或者维持生计。这种情况下,侍妾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买家手中,她们可能被卖到普通人家做婢女,甚至更糟。
回到娘家,另寻出路: 如果娘家愿意接纳,或者侍妾自身有能力,她们可能会选择回到娘家,然后重新寻找出路。这包括:
沦为婢女: 如果娘家也并不富裕,或者不愿承担过多责任,侍妾可能会在娘家过着类似婢女的生活,做些粗活。
再嫁: 这是侍妾最可能选择的另一条路。在古代,尤其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或女性地位较低的地区,女性(包括侍妾)的再嫁是可以接受的。然而,这并非易事:
身份的限制: 侍妾的身份本身就比较尴尬,再嫁时可能受到一些限制,例如很难嫁入大家族或有身份地位的家庭。
年龄与生育: 如果侍妾年老色衰或者没有子女,再嫁的难度会更大。拥有子女的侍妾,在再嫁时可能会面临是否带走孩子的问题,这通常取决于新男方的意愿和她自身的选择。
改嫁的渠道: 侍妾再嫁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可能是通过亲友介绍,也可能是通过媒人,甚至有些是被迫嫁给男主人债主的。
依附于原主人的亲族: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男主人的兄弟或宗族还有一定实力,破产的男主人可能会将侍妾托付给自己的亲族,让她作为妾或者婢女依附生存。但这种依附往往是带有恩情性质的,侍妾需要更小心谨慎地处理人际关系。

四、 孩子的影响

如果侍妾有孩子,她们的处境会更加复杂,也更倾向于忍耐和坚持。为了孩子,她们会更努力地节俭,更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

争取孩子抚养权: 如果男女主人分开,侍妾会尽力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她们会把孩子带回娘家,或者依靠自己的微薄力量抚养。
孩子的未来: 侍妾会非常关注孩子的未来,努力为孩子争取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机会,即便这意味着自己要承担更多的辛苦。

五、 心理上的煎熬

除了物质上的困顿,侍妾们还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从锦衣玉食到捉襟见肘,这种巨大的落差会让她倍感失落和无助。曾经的宠爱和地位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世人的冷眼和自卑。她们需要承受的不仅仅是贫穷,还有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对未来渺茫的恐惧,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力感。

总而言之,一个男人破产,他的侍妾就像是船上失去舵手的船员,命运随波逐流。她们的自处之道,是在极端的压力下,凭借着生存本能、家族背景、个人智慧以及一点点运气,为自己和可能的孩子找到一条活下去的路。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牺牲的过程,她们的坚韧与无奈,构成了古代社会下层女性悲剧命运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在历朝历代,大约有多少比例的男人纳过妾(包括和平时期和战乱时期)?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各地男子婚姻情况都是与本地经济状况紧密相关的。同乡不同村,因富裕和贫困的不同,各村男子光棍率就有很大不同,更不要提更为广泛的地域差别了(如兰溪和苏州,前者合县之男艰于娶妻,后者纳妾者甚多)。

通常的,一个中规中矩的普通村庄,男子纳妾的概率是多少呢?

我曾做过本村族谱,发现这个概率其实是很低的,只有考上生员(秀才)或是的确是个人物,才有纳妾的可能。数百年间,纳妾最多者纳四个妾(为生员),其余的最多三个,两个的最多(为乡饮宾)。而多数人没纳妾,打光棍的也不少。

查沈丽娟《明清以来区域社会的科举、婚姻与移民现象——以福建永定县<济阳江氏高头族谱(南山房)>为例》,发现情况是差不多的:

这个村庄的男子,纳妾者占3.68%,一夫一妻者占94.48%,只有一个光棍,光棍率完爆金衢(浙江中西部)。金衢之门,无妻者半,光棍率达到了50%。而在富庶的苏州,纳妾率就比较高。苏州彭氏宗族十二至十五世纳妾者在各人群中的比重如下(余新忠《从苏州《彭氏宗谱》管窥明清江南人口状况——兼论谱牒与人口史研究》):

由图可知,平民是真的纳不起妾的,人才等级越高,纳妾比例越高。全族纳妾率高达5%,平民纳妾率为0%,高级人才的纳妾率高达28% 。富人纳妾对应的是穷人无妻,彭氏的光棍率也是很高的。有40%的男子没有子嗣,20%左右的男子打了一辈子光棍。自然的,只有平民才有资格享受“此生光棍”大礼包。

什么?你说《红楼梦》里怎么看起来纳妾那么轻松?

请认清现实,人家是什么家庭,你是什么家庭。

2.如果男主人因破产、抄家等原因落魄,妻妾的后续命运大都如何?是被卖掉(主要是妾)还是自己找工作维生?

男子破产,意思是说家庭破落了?

男子家庭经济破落,会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以维持生活。但卖妻卖妾只是少数无耻之徒所为,多半还是令妻妾跟随着过苦日子,如去坟地上偷果盘和饼干的齐国人,就有一妻一妾。

如不是经济不行,而是家里被抄了。由富到贫的子弟,多半谋生艰难,事实上这种艰难相较于普通百姓算不上什么,有才干、文笔的喜欢去给官员当幕僚或是卖文为生。如鄂昌因胡中藻诗钞狱得罪赐死,家产籍没,家道中落,鄂昌的儿子鄂实峰以游幕为生,后来移家香山。又如某算命先生记档中,有一位家道中落的三十岁男人,没有其他技能,“幸擅长书法,磨空铁砚,利赖笔耕。”

犯罪抄家者,严厉和宽松程度不一,不是说一定就16岁以上男子皆斩首,未成年者皆阉割为奴,或男子充为贱奴,女子为他人婢、妓。比如和《红楼梦》相关的曹、李两家的子弟,就“免入辛者库为奴”,事后还能写文章、当宾客谋生,这也是格外的恩典了。所谓“辛者库为奴”,即是当贱役做苦差。免入辛者库,女子当然要自谋生路,缝缝补补。不过一家子狡猾的宗亲没了钱,你又是个孤苦无依的漂亮的,你说他们会拿你怎样?不卖去妓院简直就像亏了他们的。

对于那些要沦为奴婢的世家女,可能皇帝还专门钦点她送给谁,某个财物宝贝,钦点赏赐给谁。亦有令朝中大员、功臣,直接去选相中的人或物件。故,往往,长相漂亮的妾室婢女,会被功臣们选走,成为功臣的家奴。亦有直接全家男女,无论妻妾还是仆人,集体抄卖,挂牌出售。如贾母的原型李氏的亲哥哥李煦被抄以后,除了他,全家两百多口子人都在苏州出售。因为李煦为官还不错,没人忍心买,就运到北京崇文门外售卖。

不要以为被卖是什么好事,从头至尾的待遇都是非人的,李煦的家属从苏州运到北京,路上就死了好几个。即便有幸活着到了北京,被买走是当奴还是当妓,往后的日子怎么样,还不一定呢,总之一定不会比原先好(否则何以“不忍心买”呢)。

对于被抄家发卖的女眷,“自处”是个很奢侈的词汇,而那些没有被官家卖的女眷,能避免被亲戚卖,就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男人的地位与财富息息相关。一旦男性破产,其妻妾的命运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对于破产男人的侍妾而言,她们的处境无疑是艰难而复杂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家庭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环境来做出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确“侍妾”在古代的法律和伦理地位。她们通常不是正妻,没有正式的妻位,其身份更多的是一种.............
  • 回答
    在《斗破苍穹》的宏大叙事中,陀舍古帝玉的重要性无疑是贯穿始终的核心线索之一。它不仅是开启古帝洞府的钥匙,更是集齐了上古八大帝炎,是成就斗帝的关键。然而,书中魂族作为曾经的至强者,拥有覆灭万族的实力,为何不在萧炎尚未成长起来,甚至还在弱小时,就派斗圣强者直接出手,将他身边的陀舍古帝玉夺取?这个问题,确.............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小说能否盈利以及其出版机制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因为它与我们今天熟悉的“出版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简单来说,在大多数时期,单纯依靠写小说来盈利是比较困难的,更多的是一种结合了社会地位、个人声望和 patronage(赞助)的综合体。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书籍的传播和价值的提升,情况也在逐.............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与现代概念相符的“技术垄断”。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垄断通常是指一家企业或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了某项核心技术,并且通过法律、专利、知识产权等手段限制他人使用,从而在市场中形成主导地位。然而,在古代中国,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垄断,但存在一些 近似于技术控制和信息壁垒的情况,.............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奴隶与平民的生活天差地别,他们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简单来说,奴隶是物品,而平民是人,虽然平民的生活也可能非常艰辛,但他们至少拥有基本的人身自由和尊严,而这些,奴隶几乎完全丧失。我们先来看看奴隶的生活,用“悲惨”二字来形容并不过分。奴隶的身份与处境: 非人待遇: 奴隶的地位最.............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势力强大的时候,汉族女性是否出现“崇拜胡人”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历史的多个层面去理解,而非简单地标签化。需要明确的是,“崇拜”一词本身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历史分析中,我们更倾向于观察和理解当时的社会互动、文化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体行为。首先,我们要认.............
  • 回答
    在中国古代,虽然不像现代医学这样精密,但关于人们为了弥补身体缺陷而进行各种尝试的记录并非没有。就安置假眼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虽然具体详细到现代意义上的“安置”过程的记载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一些零散的史料、医学文献以及文化习俗中窥探一二。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古代的“假眼”与我们今天通过.............
  • 回答
    在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女性角色展现出比男性更炽热、更无畏、更坚定的情感,这绝非偶然,其背后承载着复杂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层原因。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这其中交织着制度的束缚、人性的张扬,以及文学描绘的取舍。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古代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位和期待。 男性:家国责.............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家里的长辈们最看重的往往是香火的延续,也就是有儿子来继承家业、祭祀祖宗。所以,如果一个家庭只有女儿,没有儿子,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遗产的继承方式也会比有儿子的家庭复杂得多,而且往往会伴随着不少的无奈和变通。基本原则:以男嗣为重,但也有例外中国古代是以父系社会为主,继承权的核心在于.............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大秦”的说法,最早的文献记载,要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比较普遍被认为是早期记载的,出自北魏时期一位名叫李漂的僧人所撰写的《魏略》。《魏略》本身是一部失传的书籍,但其中的内容被后世的史书所引用和保存。其中有一段记载,提及了“大秦”这个国家,并且描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一些习俗,与我们.............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一个根深蒂固的等级森严、皇权至上的土地上,突然有人喊出“共和万岁!” 这绝对不是一个温和的交接,而是要撼动整个社会结构的巨震,其后果,怕是要比一场起义还要复杂和混乱。首先,理念的鸿沟是无法逾越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天子”这个概念深入人心,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最高统.............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确实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从属化的状态,这并非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长期叠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状况在世界其他许多古老文明中也并非孤例,女性的普遍被压制和约束是人类早期社会发展中一种显而易见的现象。而时至今日,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顽固,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历史遗留、文化传.............
  • 回答
    武胜关,一个名字可能在大多数人心中并不如山海关、嘉峪关那般响亮,但在中国古代漫长而跌宕的军事战略版图中,它扮演的角色绝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它在某些时期,是帝国生死存亡的“咽喉之地”。要理解武胜关的地位,我们得从它的地理位置、战略功能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这几个方面来细说。一、地理位置:扼守南北交.............
  • 回答
    在中国古代,你提到的这三样食物——汉堡包、煎饼果子、方便面——在现代意义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无法直接用当时的货币价值来衡量。然而,我们可以从古代的饮食结构、食材价格、烹饪方式以及社会阶层等角度,来尝试理解它们如果出现在那个时代,大概会是什么样的“价值”。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三样食物在中国古代是不.............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冬至”这个重要的节气,其日期的确定并非偶然,而是与中国古代人民对天文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紧密相连。这个过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并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和历法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起源:对太阳运行的朴素观察早在文字出现之前的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注意到太阳在一年中的运行轨迹并非恒定.............
  • 回答
    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那些流传至今的宏伟宫殿、寺庙和园林,无疑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当我们欣赏它们飞檐斗拱、重檐歇山时,会不禁联想到支撑起这些庞大屋顶的结构体系。那么,在这些令人惊叹的木结构中,我们是否能找到现代意义上的“木桁架结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我们通常理解的.............
  • 回答
    明朝第一武将徐达能否在中国古代名将中挤进前十?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聊聊徐达这个人,以及我们评价“名将”的标准。徐达:开国之基的砥柱首先,咱们得说,徐达绝对是明朝开国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没有之一。他被封为魏国公,位列“开国六公”之首,这是什么概念.............
  • 回答
    北宋和南宋的军事实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无疑是绕不开的重要话题。两者都曾是统一王朝的继承者,又都面临着严峻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因此它们的军事表现和由此带来的命运走向,都值得深入剖析。至于在众多割据王朝中能否排进前三,这需要我们跳出“割据”这个框架,将其置于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进行比较,会得出更 nu.............
  • 回答
    古代中国,外国人仕于中国为官者,确实不乏其人,如安史之乱后,回纥人郭子仪、浑邪王等,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外国人”,但其民族背景和文化渊源与中原汉族有所差异,且在唐朝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更典型的例子是,唐朝时期的印度人、波斯人、粟特人等,因其贸易、文化交流的便利,也曾有身居官职者。那么,反过来讲,.............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皇帝的排名,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历史评价中一个核心的议题: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以及不同朝代、不同皇帝的贡献和历史定位如何衡量?您注意到清朝皇帝普遍未能进入“前十”的行列,而元世祖忽必烈却能位列其中,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历史因素和评价侧重点所决定的。说它“公平”与否,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