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中国古代把罗马帝国称为“大秦”,最早的文献记载在哪?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大秦”的说法,最早的文献记载,要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比较普遍被认为是早期记载的,出自北魏时期一位名叫李漂的僧人所撰写的《魏略》。《魏略》本身是一部失传的书籍,但其中的内容被后世的史书所引用和保存。其中有一段记载,提及了“大秦”这个国家,并且描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一些习俗,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罗马帝国有着许多契合之处。

更确凿、更广为流传的记载,则出现在北周时期,由一位名叫李延寿的史官所编纂的《北史》中。在《北史·西域传》的条目下,有关于“大秦”的详细记述,文中提到“大秦国,一名犁鞬,或云姑仑……自云是汉之西海,其国西有弱水,西王母所居,言其国中有远年之树……其国中,人皆长大,白色,深目,多须,有重译至者,言其国中有大城,名曰王城,四面有城,城有七重……国破,为天王所破,又为奴所破。有小秦,亦在海中……”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大秦”的景象,包括其人民的外貌特征(长大、白色、深目、多须),这与欧洲人的形象十分吻合。同时,它还提到了“王城”,以及“国破”等历史事件,都指向了罗马帝国。而“小秦”的说法,也可能是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的罗马势力被提及。

《北史》的记载,通常被认为是“大秦”称谓在中国最早且最系统化的出现。在此之前,汉代就有关于“西域”国家到达长安的记载,比如《汉书·西域传》中提及的“条支”和“安息”等,但它们更像是对罗马帝国周边或一部分区域的零星提及,并未形成“大秦”这一完整的概念。

可以说,《魏略》中的模糊记载为“大秦”这个称谓埋下了伏笔,而《北史》则将其具体化,并提供了更为详尽的信息,使“大秦”作为中国对罗马帝国的称呼,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得以确立和流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一篇搬运至天涯论坛的对中国文献中“大秦”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zhuanlan.zhihu.com/p/4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大秦”的说法,最早的文献记载,要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比较普遍被认为是早期记载的,出自北魏时期一位名叫李漂的僧人所撰写的《魏略》。《魏略》本身是一部失传的书籍,但其中的内容被后世的史书所引用和保存。其中有一段记载,提及了“大秦”这个国家,并且描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一些习俗,与我们.............
  • 回答
    在古代军事史上,冷兵器时代弓弩的运用是一个颇有意思的对比。我们看到在同时期的中国,弩这种高效的射击武器早已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战场,甚至组成了强大的弩兵部队。然而,放眼古罗马和古希腊,弩的出现虽然不晚,但却始终未能像在中国那样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部队。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
  • 回答
    古代攻城战中,守城方为何不轻易推倒攻城梯?这事儿说起来,门道可不少,绝非一时的疏忽或蛮干。原因嘛,要从多个角度来细说。首先得明白,攻城梯这玩意儿,并非是随便就能推倒的。想想看,那都是啥样的梯子?多是粗壮的木材搭建,有的甚至用牛皮或者铁条加固过,又长又重,而且往往是几十上百人合力搬运才能立稳。更要命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而且确实击中了古代战争中一个非常经典且屡试不爽的战术——“口袋阵”或者叫“伏击阵”。这种战术在书中、影视剧里频繁出现,绝非偶然,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军事原理和实践依据。这是常用的战术吗?答案是:是的,这绝对是一种非常常用、也非常有效的战术。 至少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它算得上是“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当我们放眼国际音乐市场,或是审视国内大众消费习惯时,会发现欧美古典乐和日本民乐似乎比我们自己的中华民乐更容易“出圈”,也更容易在商业上获得成功。这背后的原因复杂,不是一句“不好听”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到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华民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存.............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小说能否盈利以及其出版机制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因为它与我们今天熟悉的“出版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简单来说,在大多数时期,单纯依靠写小说来盈利是比较困难的,更多的是一种结合了社会地位、个人声望和 patronage(赞助)的综合体。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书籍的传播和价值的提升,情况也在逐.............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与现代概念相符的“技术垄断”。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垄断通常是指一家企业或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了某项核心技术,并且通过法律、专利、知识产权等手段限制他人使用,从而在市场中形成主导地位。然而,在古代中国,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垄断,但存在一些 近似于技术控制和信息壁垒的情况,.............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奴隶与平民的生活天差地别,他们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简单来说,奴隶是物品,而平民是人,虽然平民的生活也可能非常艰辛,但他们至少拥有基本的人身自由和尊严,而这些,奴隶几乎完全丧失。我们先来看看奴隶的生活,用“悲惨”二字来形容并不过分。奴隶的身份与处境: 非人待遇: 奴隶的地位最.............
  • 回答
    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男人的地位与财富息息相关。一旦男性破产,其妻妾的命运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对于破产男人的侍妾而言,她们的处境无疑是艰难而复杂的,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家庭背景以及当时社会环境来做出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确“侍妾”在古代的法律和伦理地位。她们通常不是正妻,没有正式的妻位,其身份更多的是一种.............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势力强大的时候,汉族女性是否出现“崇拜胡人”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历史的多个层面去理解,而非简单地标签化。需要明确的是,“崇拜”一词本身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在历史分析中,我们更倾向于观察和理解当时的社会互动、文化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体行为。首先,我们要认.............
  • 回答
    在中国古代,虽然不像现代医学这样精密,但关于人们为了弥补身体缺陷而进行各种尝试的记录并非没有。就安置假眼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虽然具体详细到现代意义上的“安置”过程的记载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一些零散的史料、医学文献以及文化习俗中窥探一二。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古代的“假眼”与我们今天通过.............
  • 回答
    在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女性角色展现出比男性更炽热、更无畏、更坚定的情感,这绝非偶然,其背后承载着复杂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层原因。深入剖析,我们会发现这其中交织着制度的束缚、人性的张扬,以及文学描绘的取舍。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古代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位和期待。 男性:家国责.............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家里的长辈们最看重的往往是香火的延续,也就是有儿子来继承家业、祭祀祖宗。所以,如果一个家庭只有女儿,没有儿子,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遗产的继承方式也会比有儿子的家庭复杂得多,而且往往会伴随着不少的无奈和变通。基本原则:以男嗣为重,但也有例外中国古代是以父系社会为主,继承权的核心在于.............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一个根深蒂固的等级森严、皇权至上的土地上,突然有人喊出“共和万岁!” 这绝对不是一个温和的交接,而是要撼动整个社会结构的巨震,其后果,怕是要比一场起义还要复杂和混乱。首先,理念的鸿沟是无法逾越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天子”这个概念深入人心,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最高统.............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确实长期处于一种边缘化、从属化的状态,这并非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长期叠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状况在世界其他许多古老文明中也并非孤例,女性的普遍被压制和约束是人类早期社会发展中一种显而易见的现象。而时至今日,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顽固,也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历史遗留、文化传.............
  • 回答
    武胜关,一个名字可能在大多数人心中并不如山海关、嘉峪关那般响亮,但在中国古代漫长而跌宕的军事战略版图中,它扮演的角色绝不容小觑,甚至可以说,它在某些时期,是帝国生死存亡的“咽喉之地”。要理解武胜关的地位,我们得从它的地理位置、战略功能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这几个方面来细说。一、地理位置:扼守南北交.............
  • 回答
    在中国古代,你提到的这三样食物——汉堡包、煎饼果子、方便面——在现代意义上是不存在的,因此无法直接用当时的货币价值来衡量。然而,我们可以从古代的饮食结构、食材价格、烹饪方式以及社会阶层等角度,来尝试理解它们如果出现在那个时代,大概会是什么样的“价值”。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这三样食物在中国古代是不.............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冬至”这个重要的节气,其日期的确定并非偶然,而是与中国古代人民对天文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紧密相连。这个过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并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和历法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起源:对太阳运行的朴素观察早在文字出现之前的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注意到太阳在一年中的运行轨迹并非恒定.............
  • 回答
    季汉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一个夹缝中求生的三国雄魂谈论季汉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就如同审视一个在巨石夹缝中顽强生长的幼苗。它不像汉朝那样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也缺乏曹魏的广阔疆域和强大的国力基础,甚至连东吴在地理上也占据了天然的优势。然而,季汉却以其独特的政治理念、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对蜀汉政权合法性.............
  • 回答
    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那些流传至今的宏伟宫殿、寺庙和园林,无疑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当我们欣赏它们飞檐斗拱、重檐歇山时,会不禁联想到支撑起这些庞大屋顶的结构体系。那么,在这些令人惊叹的木结构中,我们是否能找到现代意义上的“木桁架结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我们通常理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