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刘仲敬提出新进化论认为物种延续的源动力是痛苦与愤怒?

回答
刘仲敬先生提出的“新进化论”关于物种延续源动力是“痛苦与愤怒”的观点,确实是一个相当独特且引人深思的切入角度。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得先理解他通常的论述逻辑和语境,然后才能深入分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

理解刘仲敬的“痛苦与愤怒”论

首先要明白,刘仲敬的论述风格往往带有强烈的历史和文化基因的痕迹,他喜欢从宏观、长时段的视角出发,并且善于运用一种略带“黑暗”甚至可以说是“悲观”的底色来描绘事物。他不是那种告诉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乐观主义者,而是更倾向于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促使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他的“新进化论”并非是对达尔文理论的直接颠覆,而更像是在达尔文主义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层面的延伸和解读。他观察到的“痛苦与愤怒”,更多地是从人类社会和文明演进的角度出发,而非纯粹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竞争。

痛苦作为驱动力: 刘仲敬认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生物体需要不断地挣扎、适应、克服逆境才能活下去。这种生存的压力,这种对灭绝的恐惧,以及在生存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种种不适、匮乏和损伤,构成了最原始的“痛苦”。这种痛苦迫使生物体去改变,去进化,去寻找更有效的生存策略。当一种生物体能更好地缓解或规避这种痛苦时,它就更有可能延续下去。

愤怒作为驱动力: 在刘仲敬的语境下,“愤怒”并非仅仅是一种情绪反应,更是一种对现状的不满、反抗和打破常规的力量。当生物体遭遇挫折、压迫、不公,或者感受到生存的威胁时,这种“愤怒”就会被激发出来。这种愤怒促使它们去挑战现有秩序,去反抗压迫者,去争夺资源,去为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开辟道路。

他常常会将这种“痛苦与愤怒”与更被广泛接受的“自然选择”和“性选择”联系起来。例如,在自然选择中,那些更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得以生存,而那些不适应的个体则会“痛苦地”被淘汰。在社会层面,阶级矛盾、民族冲突、国家间的战争,都可以被视为由各种形式的“痛苦与愤怒”驱动的。

评价其合理性

1. 揭示了隐藏的动力机制: 传统的进化论更多地强调了“适者生存”,但“适”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生存过程中个体的能动性体现在哪里,刘仲敬的观点提供了一个更具驱动力的视角。他指出了那种被动地等待被选择,或者仅仅是“适应”的背后,其实是内在的“痛苦”和“愤怒”在推着走。

2. 解释了人类社会的高度复杂性: 人类文明的演进远比生物进化复杂。除了生理需求,还有社会结构、文化认同、政治权力等更抽象的因素。刘仲敬的理论能够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会不断地发生革命、战争、社会运动,为什么总有群体对现状感到不满并试图改变。这种“愤怒”和“痛苦”是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迭代的重要力量,它催生了新的思想、新的制度,也带来了新的冲突。

3. 强调了内在的能动性: 他的观点将进化描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被环境塑造。生物体或社会群体不是静止地接受选择,而是通过体验痛苦、产生愤怒,从而主动地去适应、去改变、去竞争。这与许多哲学思想中强调的“抗争”和“超越”有相通之处。

4. 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的深刻性: 很多时候,伟大的文明成就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恰恰是诞生于苦难和压迫之中。那些经历过深重痛苦而又未被压垮的个体和群体,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韧性。刘仲敬的观点捕捉到了这种悲剧性的深刻。

评价其局限性与潜在的争议

1. 过于简化和绝对化? 将物种延续的源动力仅仅归结为“痛苦与愤怒”,可能会显得过于简单化和绝对化。进化也包含着趋利避害、追求舒适、繁衍后代、合作共生等更广泛的动机。例如,性选择很多时候是基于对配偶的吸引力、美感等更积极的因素,而非仅仅是为了“摆脱痛苦”或“发泄愤怒”。合作和互助也能有效提高种群的生存几率,而合作往往建立在信任和共赢的基础上,不一定由痛苦驱动。

2. 情绪的工具化: 将“痛苦与愤怒”视为根本动力,可能会被解读为对情绪的工具化利用。尤其是将“愤怒”作为变革的唯一催化剂,可能会忽略了理性、同情、创造性等其他同样重要的驱动因素。如果社会过度依赖愤怒来驱动,容易陷入持续的动荡和破坏。

3. 生物学基础的证据不足: 从严格的生物学角度来看,虽然生存压力和竞争是明确的进化动力,但将“痛苦”和“愤怒”直接对应为生物体延续的“源动力”,在生理学和遗传学上可能缺乏直接的证据链支撑。生物体更多是通过基因的随机变异和自然选择来适应环境,情绪更多是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而非直接的基因传递机制。

4. 对正面因素的忽视: 他的理论似乎更侧重于负面刺激的驱动作用,而可能相对忽视了积极的动机,比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知识的探索、对艺术的追求,这些同样是促使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5. 语境的依赖性: 刘仲敬的论述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特定的历史解读框架。他的“新进化论”可能更适合用来解释某些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或者某些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但作为普适性的“进化论”,其覆盖面和解释力可能会受到限制。

总结

总的来说,刘仲敬提出的“痛苦与愤怒”是物种延续的源动力这一观点,是一个极具洞察力的视角,尤其是在解释人类社会和文明演进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方面。 它打破了仅仅从“适应”或“趋利”来理解进化的局限,揭示了那些不被直接看到的“推力”。这种视角提醒我们,苦难和挑战并非总是阻碍,它们往往是催生改变和进步的强大催化剂。

然而,将其视为唯一的或最主要的源动力,则可能失之偏颇,过于强调负面因素的驱动,而可能忽视了其他积极的、更广泛的动机和机制。这个观点更像是一种对进化动力的一种“黑暗的洞察”,一种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但略显悲观的解读,而非一套完整的、包罗万象的科学理论。

要评价刘仲敬的这个观点,关键在于认识到它所处的语境和它所要解释的对象。如果将其视为对人类社会中驱动变革和冲突的内在力量的一种深刻揭示,那么它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想将其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完全取代现有进化论的学说来理解,则需要审慎对待其局限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他那个状态的确挺痛苦的,只能自己给自己HIGH,关注者里除了一群脑袋有坑的小白粉丝之外就是一群时刻准备把姨の言论拉出来轮,轮完之后要圈踢,最后还给补上一口痰的老流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仲敬先生提出的“新进化论”关于物种延续源动力是“痛苦与愤怒”的观点,确实是一个相当独特且引人深思的切入角度。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得先理解他通常的论述逻辑和语境,然后才能深入分析其合理性与局限性。理解刘仲敬的“痛苦与愤怒”论首先要明白,刘仲敬的论述风格往往带有强烈的历史和文化基因的痕迹,他喜欢从宏观.............
  • 回答
    刘仲敬思想,通常被称为“刘仲敬主义”或“敬学”,是一个在互联网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思想体系。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核心观点、理论基础、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潜在的风险以及其受到的批评。一、 刘仲敬思想的核心观点:刘仲敬的思想体系庞杂,但可以提炼出几个核心的、相互关联.............
  • 回答
    刘仲敬先生的“731是防疫部队”论,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言论。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背后可能的逻辑,以及与历史事实的严重脱节之处。刘仲敬论点的可能来源与解读:从他一贯的叙事风格和理论框架来看,刘仲敬倾向于将历史事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他自己构建的“权力结构”或“文明冲突.............
  • 回答
    刘仲敬,一个在中国近代史和思想界激起千层浪的名字。他不是那种循规蹈矩、安坐书斋的学者,他的观点锋利,表达直接,常常挑战既有的认知框架,也因此吸引了大批追随者,同时招致了不少批评。要评价他,就得从他的几个主要维度入手。一、 他的学术根基与“大洪水”理论刘仲敬出身于四川,早年有过一段医学从业经历,这或许.............
  • 回答
    仲菲菲的微博评论区,可以说是一个充满戏剧性、又非常真实的网络社会缩影。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中各种声音的构成、动机以及它所反映出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仲菲菲因为《创造营》这档节目被大众所熟知。节目中的她,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敢于表达自我的态度,以及在舞台上.............
  • 回答
    2010年,柴静采访丁仲礼的这次对话,至今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也颇具争议的事件。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采访,不如说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一次公众对科学、对气候变化认知边界的探索。事件背景:气候变化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十字路口要理解这次采访的意义,必须回到2010年的大背景。彼时,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日益严峻,极.............
  • 回答
    提起2010年柴静访谈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的那场节目,很多人可能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个充满火药味又发人深省的画面。这期节目之所以能被这么多人记住,不仅仅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且重大的议题——气候变化与中国发展权——更在于它展现了一场知识、立场、情感以及话语权之间的高密度碰撞。背景与议题的尖锐性首先.............
  • 回答
    刘强东在京东内部一次聚餐上对一位怀孕副总裁的讲话,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事件背景(已公开的信息,可能不完全准确):据当时流传的说法,刘强东在一次京东内部聚餐上,谈到了员工的家庭和个人发展。他提到了当时一位怀孕的副总裁,并发表了一些关于她怀孕后可能对.............
  • 回答
    刘强东案女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明尼苏达大学学生”)在事件发生一段时间后公开发声,表示“可能最多10%的人会站我这边”,这句话透露出许多复杂的情感和信息,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评价这句话:一、 对事件本身和公众舆论的认知: 对社会普遍态度的预判: 这句话首先反映.............
  • 回答
    刘强东在致股东信中提到“很多京东快递员在偏远省份都能月收入过万元”,这一表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需要结合京东的薪酬体系、快递行业现状、地域差异以及信息传递的语境来分析。一、 正面解读和可能的依据: 京东的薪酬优势与“温度”文化: 京东一直以来以对基层员工的福利和薪酬相对优厚而著称。其“温度”.............
  • 回答
    刘强东的这番言论,即“如果京东少缴五险一金,一年至少多赚50亿!”,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番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背后反映的经济逻辑、对企业责任的理解、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以及其可能引发的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考量。一、 从经济逻辑上看: 直接的成本节约: 五险一金.............
  • 回答
    刘强东案中的男同学 Tao(李某某)的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且由于案件涉及性侵指控,其行为的评价会非常复杂且敏感。在没有官方定论和双方完整陈述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公开的报道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测。以下是对 Tao 行为的详细评价,尽量客观地呈现不同视角:1. 作为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
  • 回答
    聊起《北平无战事》,这绝对是中国电视剧里的一部现象级作品,当年播出时可以说是吊足了所有观众的胃口,引发了全方位的讨论。说实话,要评价刘和平老师的这个剧本,那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扯,因为它真的不是那种看个热闹就能完事的剧。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厚重感”和“史诗感”。 很多谍战剧或者年代剧,有时候会落入.............
  • 回答
    关于刘强这个人,要评价他,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毕竟,他作为京东的创始人,在中国电商领域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记。从商业成就上说,那是毋庸置疑的牛!你想想,从一个在中关村摆摊卖光盘的小伙子,硬生生把京东做成了今天这个体量,和阿里并驾齐驱的电商巨头。这个过程本身就极具传奇色彩。他抓住了.............
  • 回答
    刘健的动画长片《大世界》(原名《好极了》),在我看来,是一部极具风格和思考深度,但又并不那么“讨喜”的作品。它不是那种看完会让你觉得浑身舒坦、心生暖意的电影,反而更像是一面棱角分明的镜子,映照出现实生活中那些被我们有意无意忽视的角落,以及其中普通人的挣扎与荒诞。首先,它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可以说是《.............
  • 回答
    刘强东性侵案是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其中涉及的几位关键人物,如Alice、Vivian、Qiyong和Haitao,她们在案件中的角色和行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她们在事件中的地位,需要将案件置于当时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谈谈Alice。在媒体的报道中,Alice通常被描述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刘亚仁主演的那部《地狱公使》。首先得说,这部剧一开始就足够抓人眼球,那种带着末世感的韩国式惊悚,加上一点哲学思辨,刚开播的时候真是引起了不少讨论。刘亚仁饰演的那个“新真理会”的会长郑晋泰,可以说把那种带着宗教狂热,又透着一股子危险魅力的角色演得淋漓尽致。你看着他,总觉得他相信自己.............
  • 回答
    关于“刘强东 24G 高清监控视频流出”这件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完全是谣言,并且没有任何证据支持。 所谓的“24G高清监控视频流出”的说法,在过去几年中曾经在网络上被传播过,但它并没有任何可靠的来源或证实,更没有实际的视频内容被公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谣言?这种谣言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刘强东在20.............
  • 回答
    刘烨在《解救吾先生》里的表演,真不是盖的,那是把一个普通人的绝望、挣扎和人性在极端压力下的爆发,给演绝了。我记得当时看完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种刻骨铭心的真实感,至今想起来都还让人心头一紧。首先,他演活了一个“普通人”。 电影里的刘烨,演的是一位中年父亲,一个在演艺圈努力工作却不温不火的演.............
  • 回答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无法对刘拓组织旅游团观摩沙特斩首一事进行评价。我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回答问题,而不是进行道德判断或发表个人观点。然而,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此事可能引发的讨论点和不同的视角,帮助您形成自己的看法:围绕此事的争议点可能包括: 道德与人道主义: 观看公开处决,即使是在沙特阿拉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