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难,坐标西部地区某新一线城市,这是我现在的收入
我应该是算同龄人中不差的,从去年年初开始月薪过万的,今天刚好是我30岁的生日,周末但是在加班。上周三处差到公司外地的一个项目上做前期运营规划指导,今天和设计公司开一天的会,才结束。
对于我来说能上大学都很不容易,老家是边远农村的,父母都农民,母亲在年轻的时候劳动过度40多岁都生病不能干重活了,家里收入全靠父亲。为了供我读书父亲做过建筑工人、当过矿工,家里养过骡子,最终在我毕业那年,准备让他退休的时候不小心出事故摔坏了腰椎,现在身体里都有钢针,也不能干重活了,最终父母两个人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终于让我读完了大学,还在我毕业工作后买房的时候给了我一笔首付支援,因为他们的首付支援也才不至于错过低房价时期。
毕业后一直在这个公司,开始一年做人事(没办法学的文科专业,也真心建议农村的孩子千万不要学文科),后面给两个领导当了快4年助理,这四年加班简直是家常便饭,周末是永远不存在的,其中2年多时间还在外地项目上,喝酒经常喝的胆汁都吐出来,无数次想辞职最终都没有勇气,收入慢慢涨到8000一个月,如果折算成单位小时的工资估计和清洁工差不多。
去年疫情的原因阴差阳错让我去管一个项目的运营,刚接手工资是没有变化的,项目情况是一团糟,基本上一个月亏20多万,然后自己没日没夜、没有周末的整合人员,亲自梳理流程,优化人员,开阔收入,做系统培训,到后面基本上每个月盈利几万元,公司也就象征性的把我工资涨到现在的水平。
当然上到一个台阶之后又要轻松很多,比如说现在除了出差比较多,平时上班时间比较自由,加班不算多,周末能双休。但是现在这种状态又不是我最喜欢的,我还是喜欢难一点的状态,所以最近又在考虑换工作,想办法去挑战月薪2万+的工作。
对于我们这种苦日子出生的孩子生活不就是难吗,但是无论如何难,相比我父母吃的苦说实话我自愧不如。
首先选择一个行业。
比方说手机开发,比方说华为工程师,起薪就是8000了。
其次在一个能随着行业发展自我成长的行业持续深耕。之后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
做饭店服务员,就算端一辈子盘子,哪怕练到一次能端100个盘子,除非改行练杂技,否则都很难。
而做给排水,积累一点经验,考个证。过几年,就有机会了。
一线城市不清楚,但是在我们这种四线城市,不做生意不搞投资,单纯薪水收入一万的职业,据我所知就只有国家公务员了(比如我们市税务局的公务员),级别还得至少副科以上。
家在本地(也就是说不用负担房租和饭钱)的单身普通年轻人,月收入三千就能吃好穿好,五千以上就可以考虑培养点个人爱好了(虽然小地方也没啥高级消费场所)
能月入一万?那你就可以被称为有社会地位的体面人了。
如果把房子算上,以我们这的房价,月入一万,只要你每月能攒下80%的工资,七八年后你就可以市区全款购房了。
有两个基本逻辑很多人不知道。
所以收入上不去。
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水平,与收入不是代数线性相关的,而是几何线性相关的。
你在某一领域是100分,你每天赚100块钱,110分的人赚的不是110元,可能是200元,120分的人赚的不是120元,是1000元。
辅导初中任意课程,线上一节1V1,价格在150左右,平台拿走20%~30%,剩下100吧,一个月要100节课可以赚到1万元,平均每天三节课。
同样的辅导,线上一节1v1,教的特别好的老师,名声在小圈子里传开,会有以往学生主动出去带新学生进来的,不需要通过平台,一小时400起。一个月就周末或者晚上教40节课,当兼职,每月16000。如果自己开个工作室教课,收20个学生一个班,两个班40个学生,一年每个学生收6000,年收入是24万,注意,这是兼职时间的收入。
同样的,做游戏开发的程序猿,一般的,大概每月不到1万。但是120分的(或者资历可以伪装成120分的),可能每年120万。
所以在一个专业领域,怎么把自己的能力做深非常重要。
这个社会上所有的收入天花板,本质上是一堆过滤器造成的结果。
列举几个:
高中考大学是一个过滤器,这个过滤器没有筛选过的个人,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进入全球五百强或者新兴产业的高薪层。
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是一个过滤器,身体不健康会导致无法从事长时间的钻研,就无法获得一些门槛较高的,需要考试进入的行业,比如心理咨询师,比如律师,比如高级厨师。
是否特别需要社会认可,是一个过滤器,特别需要社会认可的人,大概率会需要一堆的酒肉朋友,或者一个圈子,多数是无效社交,会牵扯大量精力用于这个社交需求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包装,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提升能力和技能的时间会被吞没。
是否有储蓄能力,是一个过滤器,如果一个人没有储蓄,在很多情况下即使看到了稳赢的机会,他也没有能力抓住,比如在若干年前,开网吧是稳赢的,但开网吧需要至少30万元,没有积蓄,就没办法加入。比如在若干年前,在北上广买房子是稳赢的,但没有积蓄,凑不出房子。这种情况下,不能攒钱这个过滤器,让很多人丧失了跟着社会发展白赚红利机会。
过滤器很多,不一一叙述。
有点长远眼光的人,会瞄准关键的过滤器并战而胜之,这样就有更多提高收入的选择。
以上。
希望有用。
也许读完这篇的年轻人都有机会月薪过万,过十万。
加油,诸君。
如果是955税后到手1万,则一个月工作160小时,且假设足额缴纳五险一金,且再加上5%的补充公积金是(625+625),那就相当于企业用人成本18078元,相当于113元/小时。
如果是996税前1万,则一个月工作288小时,且假设为了到手更多,采用最低缴纳五险一金,那就相当于企业用人成本11234元,相当于39元/小时。
113和39,差了接近3倍,这能一样么?即使不考虑时薪,纯粹考虑企业用人成本,也是1.6倍的关系。
如果再在一线,上海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22元。
最低标准的“月入10000”,只不过是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而已,当然不算太难——毕竟大学生比例,即使在年轻人中也就不过半。
但如果是最高标准的“月入10000”,却是最低工资标准的5倍,这当然就不算很容易了。
看见这个问题,我陷入了沉思。
本人现在薪水超过两万。工作强度见仁见智。一个星期要工作18个小时。
想想看看很容易,我貌似也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但仔细回味一下,又感觉很不容易。
作为程序员的我,看到的是一个冰火两重天的世界。
在我工作的IT圈,放眼所及,朋友及同事,还真没见到一个月薪低于1万的人,哪怕是应届的本科生。
然而出了圈,正如今年春节在老家(中东部二线城市)所见,我31岁的表妹,上海某211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硕士,月薪6500块已经是值得席间夸耀的事情。
至于其他学历再低一点,在普通企业打工的表兄妹们,普遍也就是4000左右。而且,未来,他们似乎也想象不出来通过怎样的努力,去寻找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
所以,我越来越相信,人是被命运所左右的,正如我上大学的时候,本来报考数学专业没有被录取,被失意的调剂到计算机专业。然而就是这种曾经的失意,多少年之后,最终却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冰火两重天。
然而,在年轻的时候,作为孩子的自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又如何才能做出对未来最有利的选择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