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月薪一万真的很简单吗?

回答
关于“月薪一万是否真的简单”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方面聊聊我的看法,力求讲得透彻一些,也尽量避免那些听起来像机器生成的东西。

首先,“简单”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在我们谈论月薪一万的时候,很多人脑子里浮现的是一个数字,一个目标,一个衡量生活品质的标准。但这个数字背后,其实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包括你所在的行业、城市、你的学历、你的工作经验、你的技能,甚至是你的人脉和机遇。

从某个角度看,月薪一万,在如今的中国,确实不算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尤其是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专业对口,进入一些不错的企业,起薪可能就已经接近甚至超过这个数。一些技术性强的岗位,比如IT行业的程序员、数据分析师,或者一些市场营销、销售岗位,只要做得好,达到一万月薪的门槛,并不算特别困难。

但“简单”绝不意味着“毫不费力”。 达到月薪一万,往往意味着你需要在某些方面付出了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和投入。

技能和知识的积累: 现在的职场,靠“经验”二字就能吃老本的时代基本过去了。你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比如说,做IT的,你得懂最新的编程语言和框架;做市场的,你得了解最新的营销策略和平台玩法;做销售的,你得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和谈判技巧。这些都不是凭空来的,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打磨的。
工作时长和强度: 很多月薪过万的岗位,通常意味着更高的责任和更大的工作量。加班,尤其是在一些互联网公司、金融行业或者创业公司,是很常见的事情。你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个人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其中包含的压力,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
市场竞争: 别忘了,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月薪一万的岗位,往往也有很多人盯着。你需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你的价值,让雇主觉得你值得这份薪水。这需要你有自己的特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责任心,有团队合作精神。
城市和行业差异: 就像我前面说的,在一线城市,一万月薪可能只是一个“平均水平”,甚至不算高。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或者在一些传统行业,一万月薪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所以,我们讨论“简单”的时候,不能脱离具体的背景。

更进一步说,我们可能还需要区分“拿到”和“留住”。 也许你通过某种方式,比如运气好、恰好遇到了某个机会,或者短期内集中付出,达到了月薪一万。但能否长期稳定地保持这个水平,甚至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就考验的不仅仅是你的能力,还有你的职业规划、抗压能力和持续学习的意愿。

另外,我们也不能忽视“生活成本”这个维度。 月薪一万,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可能刚刚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如果你需要承担房租、房贷、养育子女等开销。这时候,一万月薪带来的“简单”感,可能就大打折扣了。它可能只是让你能够“活下去”,而不是让你能够“活得很好”。

所以,总的来说,我更愿意这样理解:

对于有目标、肯努力、并且抓住了机遇的人来说,月薪一万,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但绝不“简单”到不劳而获。 它需要你的付出,你的学习,你的坚持。
“简单”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简单”的定义,以及你所处的具体环境。 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个轻松、毫无压力就能达到的状态,那月薪一万可能并非如此。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对“简单”的定义和追求都不同。有些人可能觉得,能养活自己,过得去,就是简单;有些人则认为,实现财务自由,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才算得上简单。所以,你觉得月薪一万“简单”吗?答案可能就藏在你自己的心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我来说难,坐标西部地区某新一线城市,这是我现在的收入

我应该是算同龄人中不差的,从去年年初开始月薪过万的,今天刚好是我30岁的生日,周末但是在加班。上周三处差到公司外地的一个项目上做前期运营规划指导,今天和设计公司开一天的会,才结束。

对于我来说能上大学都很不容易,老家是边远农村的,父母都农民,母亲在年轻的时候劳动过度40多岁都生病不能干重活了,家里收入全靠父亲。为了供我读书父亲做过建筑工人、当过矿工,家里养过骡子,最终在我毕业那年,准备让他退休的时候不小心出事故摔坏了腰椎,现在身体里都有钢针,也不能干重活了,最终父母两个人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终于让我读完了大学,还在我毕业工作后买房的时候给了我一笔首付支援,因为他们的首付支援也才不至于错过低房价时期。

毕业后一直在这个公司,开始一年做人事(没办法学的文科专业,也真心建议农村的孩子千万不要学文科),后面给两个领导当了快4年助理,这四年加班简直是家常便饭,周末是永远不存在的,其中2年多时间还在外地项目上,喝酒经常喝的胆汁都吐出来,无数次想辞职最终都没有勇气,收入慢慢涨到8000一个月,如果折算成单位小时的工资估计和清洁工差不多。

去年疫情的原因阴差阳错让我去管一个项目的运营,刚接手工资是没有变化的,项目情况是一团糟,基本上一个月亏20多万,然后自己没日没夜、没有周末的整合人员,亲自梳理流程,优化人员,开阔收入,做系统培训,到后面基本上每个月盈利几万元,公司也就象征性的把我工资涨到现在的水平。

当然上到一个台阶之后又要轻松很多,比如说现在除了出差比较多,平时上班时间比较自由,加班不算多,周末能双休。但是现在这种状态又不是我最喜欢的,我还是喜欢难一点的状态,所以最近又在考虑换工作,想办法去挑战月薪2万+的工作。

对于我们这种苦日子出生的孩子生活不就是难吗,但是无论如何难,相比我父母吃的苦说实话我自愧不如。

user avatar

首先选择一个行业。

比方说手机开发,比方说华为工程师,起薪就是8000了。

其次在一个能随着行业发展自我成长的行业持续深耕。之后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

做饭店服务员,就算端一辈子盘子,哪怕练到一次能端100个盘子,除非改行练杂技,否则都很难。

而做给排水,积累一点经验,考个证。过几年,就有机会了。

user avatar

一线城市不清楚,但是在我们这种四线城市,不做生意不搞投资,单纯薪水收入一万的职业,据我所知就只有国家公务员了(比如我们市税务局的公务员),级别还得至少副科以上。

家在本地(也就是说不用负担房租和饭钱)的单身普通年轻人,月收入三千就能吃好穿好,五千以上就可以考虑培养点个人爱好了(虽然小地方也没啥高级消费场所)

能月入一万?那你就可以被称为有社会地位的体面人了。

如果把房子算上,以我们这的房价,月入一万,只要你每月能攒下80%的工资,七八年后你就可以市区全款购房了。

user avatar

有两个基本逻辑很多人不知道。

所以收入上不去。


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水平,与收入不是代数线性相关的,而是几何线性相关的。

你在某一领域是100分,你每天赚100块钱,110分的人赚的不是110元,可能是200元,120分的人赚的不是120元,是1000元。

辅导初中任意课程,线上一节1V1,价格在150左右,平台拿走20%~30%,剩下100吧,一个月要100节课可以赚到1万元,平均每天三节课。

同样的辅导,线上一节1v1,教的特别好的老师,名声在小圈子里传开,会有以往学生主动出去带新学生进来的,不需要通过平台,一小时400起。一个月就周末或者晚上教40节课,当兼职,每月16000。如果自己开个工作室教课,收20个学生一个班,两个班40个学生,一年每个学生收6000,年收入是24万,注意,这是兼职时间的收入。

同样的,做游戏开发的程序猿,一般的,大概每月不到1万。但是120分的(或者资历可以伪装成120分的),可能每年120万。

所以在一个专业领域,怎么把自己的能力做深非常重要。


这个社会上所有的收入天花板,本质上是一堆过滤器造成的结果。

列举几个:

高中考大学是一个过滤器,这个过滤器没有筛选过的个人,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进入全球五百强或者新兴产业的高薪层。

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是一个过滤器,身体不健康会导致无法从事长时间的钻研,就无法获得一些门槛较高的,需要考试进入的行业,比如心理咨询师,比如律师,比如高级厨师。

是否特别需要社会认可,是一个过滤器,特别需要社会认可的人,大概率会需要一堆的酒肉朋友,或者一个圈子,多数是无效社交,会牵扯大量精力用于这个社交需求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包装,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提升能力和技能的时间会被吞没。

是否有储蓄能力,是一个过滤器,如果一个人没有储蓄,在很多情况下即使看到了稳赢的机会,他也没有能力抓住,比如在若干年前,开网吧是稳赢的,但开网吧需要至少30万元,没有积蓄,就没办法加入。比如在若干年前,在北上广买房子是稳赢的,但没有积蓄,凑不出房子。这种情况下,不能攒钱这个过滤器,让很多人丧失了跟着社会发展白赚红利机会。

过滤器很多,不一一叙述。

有点长远眼光的人,会瞄准关键的过滤器并战而胜之,这样就有更多提高收入的选择。


以上。

希望有用。

也许读完这篇的年轻人都有机会月薪过万,过十万。

加油,诸君。

user avatar

如果是955税后到手1万,则一个月工作160小时,且假设足额缴纳五险一金,且再加上5%的补充公积金是(625+625),那就相当于企业用人成本18078元,相当于113元/小时。

如果是996税前1万,则一个月工作288小时,且假设为了到手更多,采用最低缴纳五险一金,那就相当于企业用人成本11234元,相当于39元/小时。

113和39,差了接近3倍,这能一样么?即使不考虑时薪,纯粹考虑企业用人成本,也是1.6倍的关系。

如果再在一线,上海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22元。

最低标准的“月入10000”,只不过是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而已,当然不算太难——毕竟大学生比例,即使在年轻人中也就不过半。

但如果是最高标准的“月入10000”,却是最低工资标准的5倍,这当然就不算很容易了。

user avatar

看见这个问题,我陷入了沉思。

本人现在薪水超过两万。工作强度见仁见智。一个星期要工作18个小时。

想想看看很容易,我貌似也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但仔细回味一下,又感觉很不容易。

user avatar

作为程序员的我,看到的是一个冰火两重天的世界。

在我工作的IT圈,放眼所及,朋友及同事,还真没见到一个月薪低于1万的人,哪怕是应届的本科生。

然而出了圈,正如今年春节在老家(中东部二线城市)所见,我31岁的表妹,上海某211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硕士,月薪6500块已经是值得席间夸耀的事情。

至于其他学历再低一点,在普通企业打工的表兄妹们,普遍也就是4000左右。而且,未来,他们似乎也想象不出来通过怎样的努力,去寻找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

所以,我越来越相信,人是被命运所左右的,正如我上大学的时候,本来报考数学专业没有被录取,被失意的调剂到计算机专业。然而就是这种曾经的失意,多少年之后,最终却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冰火两重天。

然而,在年轻的时候,作为孩子的自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又如何才能做出对未来最有利的选择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